中考化学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物质的推断_第1页
中考化学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物质的推断_第2页
中考化学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物质的推断_第3页
中考化学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物质的推断_第4页
中考化学说明与检测试题对比物质的推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质的推断【相同部分】一、选择题(2018,上册,73)( 2017,上册,73)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则甲、乙、丙、丁依次是【】TA. C、CO CO、HbCQB. CO CQ、C HCQC. CaQ Ca(QH)2、CaCb、CaCQD. CaCQ、Ca(QH)2、CaCh、CaQ答案:C解析:A、碳会转化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但 是碳酸不会转化成碳,故 A错误;B 氧化碳会转化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碳不会转化成碳酸,故B错误;C氧化钙和水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盐酸生成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

2、钠生成碳酸钙, 碳酸钙高温生成氧化钙,故 C正确;D碳酸钙不会生成氢氧化钙,故D错误.故选C.(2018,上册,93)( 2017,上册,93)甲、乙、丙、丁是 HCI、BaCb、AgNQ NaCQ 四 种溶液中的一种。已知甲与乙、甲与丙、甲与丁、丙与丁混合均产生沉淀,乙与丁混合产生 气体,则甲、乙、丙、丁依次为【】A. HCI、BaCb、AgNQ NaCQB. AgNQ、HCI、NaaCQ、BaCbC. BaCI 2 NazCQ AgNQ、HCID. AgNQ、HCI、BaCL、NaCQ答案:D解析:乙与丁混合产生气体,说明为碳酸钠和盐酸;甲与乙、甲与丙、甲与丁混合均产生沉 淀,甲只能是硝酸

3、银。故丙为氯化钡,又因丙与丁混合均产生沉淀,故丁为碳酸钠,乙为盐 酸。故选Do(2018,上册,35)( 2017,上册,35)甲、乙、丙、丁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铜、碳酸钠 溶液、盐酸中的一种。已知甲和丙可以反应,甲和丁也可以反应,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甲一定是氢氧化钙溶液B. 乙一定是铜C. 丙不可能是碳酸钠溶液D. 丁只能是盐酸答案:B解析: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盐酸两两之间可以相互反应,只有铜不与氢氧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盐酸反应,故根据题意可知,乙一定是铜。甲、丙、丁则分别是氢氧化钙溶液、 碳酸钠溶液、盐酸中的一种。(2018,上册,96)( 2017,上册,96)某白色固

4、体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钠和碳酸钙中的几种。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足量水,搅拌后有不溶物,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时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A.碳酸钠B. 氢氧化钠 C.碳酸钙D.氢氧化钙答案:A解析:取少量该固体加入足量水,搅拌后有不溶物,不溶物可能是固体中本来就含有碳酸钙,也有可能是固体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二者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过滤后,在滤液中加入盐酸时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含有碳酸根,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 所以滤液一定溶有碳酸钠。故该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且该固体中,氢氧化钙和碳酸钙两种物质至少存在其中一种。(2018,上册,94) ( 2017,上册,94)为测定超薄

5、材料气球内的气体成分,按下图装置进 行实验。开始时气球沉于烧杯底部, 打开弹簧夹后,过一会儿气球从烧杯底部慢慢浮起,最 后悬于烧杯口,则气球内的气体可能是【】A.氢气B.氧气C.甲烷D.氯气答案:B解析:A、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故A不正确;B气球充有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会沉在烧杯底部,稀硫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会使气球浮起,故B正确;C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开始时不会沉在烧杯底部,故C不正确;D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会沉在烧杯底部,但二氧化碳的密度也比氯气小,故气球不 会浮起,故D不正确;故选B.、填空题(2018,上册,3

6、0)( 2017,上册,30)有A、B、C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A + 2AgNO3 = B + 2Ag ,B +2KOH=2C+Cu(OH 2J,判断化学式: A是, B 是答案:Cu Cu (NO) 2 KNO(2018,上册,51)( 2017,上册,51)已知反应 A+B=C+ D若A、C为单质,B、D为化合物,则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若A溶液呈蓝色,B为烧碱,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出一个即可);若四种物质均为化合物,且C为盐,D为水,但该反应不一定属于中和反应,其具体例子为 。答案:置换反应 CuSC4+ 2NaOH= Cu (OH 2 J +N&SQ二氧化

7、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可生成盐和 水,但并不属于中和反应(2018,上册,60)( 2017,上册,例4) A B、C D分别为氧化铁、盐酸、氢氧化钙、碳酸钙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或转化关系如右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化学方程式:为;为。A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表示可相互反症答案:Ca (OH 2+CO =CaCOf + HO或 Ca (OH 2+NsbCO =CaCO J +2NaOH 6HCI+Fe2Q=2FeCl3+3H2O 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解析:本题属于较难题,主要考查依据框图进行常见物质的推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强且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该题的四种物

8、质均已知,只需结合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确定 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即可, 突破口应该是 C和D。D能转化为铁,说明D为含铁元素的氧化铁; C与其他三种物质以及铁都能发生反应,则C为盐酸;A能转化为B,则应为能溶于水的氢氧化钙转化为难溶的碳酸钙,即A为氢氧化钙,B为碳酸钙。框图中的四种物质具体对应之后,就可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能写出具体物质的用途。(2018,上册,5)(2017,上册,5)下图表示水等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及部分物 质已略去)。请写出化学式:甲为 ;乙为。解析: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水,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

9、成盐和水;因此甲是氢气,乙是氢氧化钙.故答案为:H2; Ca (OH 2(2018,上册,18)( 2017,上册,18)下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 M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景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为 ;和的化学方程式分別为 、 ;丙的一种用 途是。答案:CH CO2 + Ca (OH ) 2 = CaCOj + H2O CaCQ + 2HCl = CaCb+COf +H2O 灭火(或 作气体肥料等)(2018,上册,26)( 2017,上册,26) A、B C、D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一种黑色氧化物,B的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

10、关系。XY 稀盐釀A 二 B 廈 C 吗 DXY则X为, Y为。C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答案:H2SQ NaOH (合理答案均可)Cu (OH 2 +2HC1 = CuCl 2 +2H2O解析:A B、C 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B物质的溶液呈蓝色, 所以B是含有铜离子的盐,A是一种黑色氧化物,和 X反应会生成铜离子,所以 A是氧化铜,X是一种强酸,盐和 Y会 生成C, C和酸会生成盐B,所以Y是一种强碱,C就是氢氧化铜沉淀,D就是氯化铜,所以X是硫酸,Y可以是氢氧化钠,硫酸和氧化铜会生成硫酸铜,氢氧化铜和硫酸会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和盐酸会生成氯化铜,氯化铜和氢氧

11、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铜,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意,推导合理,所以X是H2SQ, Y是NaOH氢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所以C转化成D的化学方程式为:C( OH 2+2HCHCuCl 2+2H2O.(2018,上册,41)( 2017,上册,41)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乙通常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的条件已经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乙分解生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从微观的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16答案:H2Q 2H Q通电+O2 f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解析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则单质丙为氧气;乙通常为液体且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氧气,又可由与其组成元素相同的甲反应生成,可判断乙为水、甲为过氧化氢;乙t丙,即水转化为氧气,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 一一 2H4 +Qf ;根据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甲:过氧化氢H2Q、乙:水HLO,两物质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两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两物质的性质有差异。(2018,上册,53)( 2017,上册,53)( 2017,下册,例4)下图中,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70%乙是黑色粉末;丙和丁是可溶性盐。反应和的化学方程式 分别为 、 ;试剂B是 (填化学式)溶液;在氧气和水

13、存在时能发生反应 ,化学方程式为 。解析:本题属于信息推断题。 首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甲是氧化物,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由图中已知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可初步推断甲为铁的氧化物,而氧化铁中铁元素 的质量分数刚好为 70%可确定甲为氧化铁。由题目可知乙为黑色粉末,而氧化铁被还原后生成的铁粉为黑色,可推知乙为铁。反应为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可利用一氧化碳、碳或氢气还原。加入试剂 A后,氧化铁和铁都会转化为可溶性盐,由此推断加入的试剂A为酸,可判断其为常见的稀盐酸或稀硫酸。由丙和丁中加入试剂B后转化成含有铁元素的两种碱,可推断加入的试剂 B应为可溶性碱,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钾等。根据

14、题给(或 2 Fe 2Q3+3C吉4Fe+3COf 等)信息可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舌日答案:Fe2Q+3CO 2Fe+3CQFe2O+6HCI=2FeCl3+3HO或 Fe2Q+3HSQ=Fe2 (SO) 3+3H2O等NaOH或 Ca( OH 2 等4Fe (OH 2+Q+2H2O=4Fe (OH 3(2018,上册,54) ( 2017,上册,54) A、B 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 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I)AB(1) 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 D的化学式为 ;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2) 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

15、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 B的一种用途是;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Cu (OH 2 CuSO 4+Fe = Cu+ FeSO 4 (或 CuCl 2+Zn = Cu+ZnCI 2等)(2) 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CaCl 2 + NazCO = CaCOsJ + 2NaCl 或 CO2 + Ca(OH 2 = CaCQj +H2O 等解析:(1) A是紫红色金属,因此 A是铜,A、B C 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为难溶性碱, 因此D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 Cu (OH 2;由于C能够和氢氧化铜相互转化,且 C能够转 化为铜,因此C是铜的盐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等,因此由

16、 C转化为A可以是铁与硫酸铜 等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Fe = Cu+ FeSO 4 (或CuCl 2+Zn = Cu+ZnCI 2等),该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2 ) 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A为氧化钙;A与水化合得B, B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C是白色难溶固体,因此 C是碳酸钙,D和碳酸钙能相互转化,D可以是钙盐,也可以是二氧化碳,由D转化为C是产生碳酸钙的反应,因此可以是 CaCl 2 + NazCO = CaCOs J + 2NaCl 或 CO2 + Ca (OH 2 = CaCO J +H2O 等。(2018,上册,56)

17、 ( 2017,上册,56)初中化学常见物质 A G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及物质已略去)。已知A为单质;C为气体,反应为实验室制取气体C的方法;E是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四位;F是最轻的气体。(.4(1) 反应的反应类型为 (2) 写出物质的名称:C为; D为。(3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E在氧气中燃烧: ;反应: ;反应:(4) F的一种用途是答案:(1)复分解反应(2)二氧化碳稀盐酸(3)3Fe + 2O 2 迅e3O4FmQ+2C 1 3Fe + 2CO2 f Fe+2HCI = FeCI 2 + H 2 f(4)作清洁能源等解析: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根据“

18、 E是用量最大的金属,其含量在地壳中居第四位”,可知E为铁,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B;根据“F是最轻的气体”,铁E和D反应生成F氢气,D为酸,又D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气体 C,且反应为实验室制取气体 C的方法,可推 知D为盐酸,进而可知 G为氯化亚铁;因为“A 为单质;C为气体,则A为碳;为实验 室制取气体C的方法,则C为二氧化碳,代入符合题意;(1) 反应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CaCQ+2HCI=CaCl2+CQf +H2Q故为复分解反应;(2 )由上述分析可知 C为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CQ; D为盐酸,化学式为 HCI;(3 )反应为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9、Fe 3O+2C3Fe + 2CQ2f。反应为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FFeCI 2+Hf(4 )由上述分析可知 F为氢气,氢气可以作清洁能源,还可以用来冶炼金属.(2018,上册,59)( 2017,上册,59)甲、乙、丙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T”表示由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1) 若甲、乙、丙分别为稀硫酸、氢氧化铜、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则乙是。(2) 若甲、乙、丙均为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乙并放出大量的热。则甲t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3) 若甲、乙、丙为氧化

20、物,除氧元素外另一种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种物质常温下依次为固态、气态和液态,则甲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硫酸铜溶液(2) CaO+HO =Ca( OH 2 CaCQ等 (3)氧化铁等解析:甲、乙、丙为初中常见物质,(1) 若甲、乙、丙各为稀硫酸、氢氧化铜、硫酸铜溶液中的一种,硫酸和氧化铜会生成硫酸铜,硫酸铜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铜,所以乙是硫酸铜;(2) 若甲、乙、丙均为含有钙元素的化合物,甲与水反应生成乙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甲是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O=Ca(OH 2,放出热量,所以乙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会转化成氯化钙、碳酸钙,所以丙可能是碳

21、酸钙;(3) 若甲、乙、丙为氧化物,除氧元素外,另一元素均不相同,且三种物质常温下依次为固态、气态和液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水,所以甲可能是氧化铁,乙是二氧化碳,丙是水.三、简答题(2018,上册,20)( 2017,上册,20)甲、乙、丙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形 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甲是单质。它们之间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请写出各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答案:C+Q旦工CO2C+O2COCO+C 2CO4CO + FesO 八 3Fe+4CO且已知甲是单质,故解析:四种物质中都含有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一种元素,即碳元素。甲是C;丙能和

22、四氧化三铁反应,故丙是 CO生成的乙是 CO。根据题意写出相应的化学方 程式即可。(2018,上册,47)( 2017,上册,47)已知A 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 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其中A被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B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C可用于灭火。请回答下列问题。+(1)A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是什么?(2)D可能是有机物或无机物,请分别写出其可能的化学式。(3)写出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产生淡蓝色火焰。 C6H2Q 或 H2CO(3) 2H2O2H2 f +O2 f(2018,下册,6) ( 2017,下册,6)有一包白色

23、粉末,可能是( NH) 2SQ、NaCI、BaC、 NS2CO、NstSO、CuSO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a.取适量白色粉末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b. 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c. 取b中的白色沉淀,往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请回答:(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哪些物质? 一定不含什么物质?(2)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1)定含有 BaCh、NaCQo 一定不含(NH) 2SO、Na2SQ、CuSO(2) BaCl2+NaCO=BaCOj +2NaCI解析:a.取

24、适量白色粉末于熟石灰混匀、共热,没有任何异味产生;说明不含有硫酸铵;b. 另取适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因为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铜,产生的沉淀可能是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的碳酸钡沉淀,也可能是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沉淀;c. 取b中的白色沉淀,往其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白色沉淀全部消失. 说 明一定不会是硫酸钡沉淀,是碳酸钡沉淀,从而说明一定不会含有硫酸钠,一定含有碳酸钠 和氯化钡,不能确定氯化钠的存在;(1 )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氯化钡,一定不含有硫酸铜、硫酸钠和硫酸铵,故答案为:碳酸钠、氯化钡;硫酸铜、硫酸钠和硫

25、酸铵;(2 )产生沉淀是因为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答案为:BaCl2+NazCO=BaCOj +2NaCI.(2018,上册,12)( 2017,上册,12)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 CuS BaCl 2、NaOHNC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I)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n)取少量(I)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提示:BaCO难溶于水;NqCO的水溶液呈碱性)(1)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做什么实验?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答案:

26、(1)肯定含有NaaCO;可能含有 NaOH 取少量(I )的溶液,加入足量 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等),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 溶液。(2018,上册,23)( 2017,上册,23) A B C、D分别是盐酸、氢氧化钠、碳酸钠、氢 氧化钙四种溶液中的一种。将它们两两混合时, 产生如下现象:A、B混合时有气泡产生; AC混合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其他无明显现象。请确定D中溶质的化学式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答案:D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NaOHNaC(3+2HCl=2NaCl+H2O+CO f Ca(OH) 2+Na2CO =CaCO J +2NaOHCa (OH)2 + 2HCl

27、= CaCl 2 +2H2O NaOH + HCI=NaCI+ H 2O解析:根据 A+B反应有气泡,A+C反应有白色沉淀,由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Ca(OH)2+NaCO =CaCO J +2NaOH NazCO+2HCI=2NaCI+H2O+CO f,可知 A 为 Na2CO, B 为 HCI, C 为 Ca(OH)2,贝U D 为 KOH(2018,上册,44) ( 2017,上册,44)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图,其气密性良 好。(1)若胶头滴管中的物质是浓 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 CQ,则挤压胶头滴管后能观察到什 么现象?请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若将胶头滴管中

28、的物质滴入锥形瓶后,能明显观察到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低右高,甚至从右端溢出。请推测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什么。(答出两种组合即可)答案:(1) U形管中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或被吸入锥形瓶中)等。CO+2NaOH = NaCO + H 20(或 CO2 + NaOH = NaHCQ)(2)胶头滴管和锥形瓶中的物质分别是稀硫酸和锌,或盐酸和碳酸钠,或双氧水和 二氧化锰,或浓硫酸和水,或水和氧化钙等。(答出两组即可)【不同部分】2018一、选择题(2018,上册,例8)甲、乙、丙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T”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 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

29、序不符合要求的是【】A. C、CQ、CO B. H2Q、Q、H2OC. CuO Cu、Cu (NO3) 2 D.NaOH 、NaCI、NaNO答案:D分析:本题属于较难题,主要以框图推断的方式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互相转化关系,涉及的物质多,综合性强。该框图中的三种物质以选项的方式给出,只需逐项验证即可。若对有 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熟练掌握,就能又准又快地选出答案。 框图中包含三步转化,其中,乙和丙的转化是互相转化,A、B C选项中物质均能满足三步转化,而D选项中的NaNO不能转化为NaCI,因为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本题答案选Do二、填空题(2018,上册,例4) A、B、C D均含

30、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量为 100,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 40% C常 作干燥剂;D属于碱。则A的一种用途是 ; B的化学式为;由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答案:作建筑材料(或补钙剂等)CaCI 2或Ca (NO) 2等CaO+HO=Ca( OH 2解析:本题属于较难题,主要考查依据框图进行常见物质的推断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综合性强且答案有一定的开放性。 本题的突破口是 A物质,由A是白色难溶固体,相对分子质 量为100,金属元素质量分数为 40%可知A为CaCO;四种物质均合同一种元素(可能为Ca), C常作干燥剂(初中常见

31、的干燥剂有浓硫酸、烧碱和氧化钙等),则 C为CaO D属于碱,则D为Ca(OH 2; B和CaCO能够相 互转化,根据酸、碱、盐的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B为可溶性钙盐。(2018,下册,8)A、B C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含钙化合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转化 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1Prr +h,o -nr rL_J LU住.1亠p(1)物质B的俗名是。(2) 向物质A的块状固体上滴加水,观察到有大量水蒸气产生,该现象说明 。(3) 饼干中常添加物质 C,其作用是 。(4)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答案:(1)熟石灰(或消石灰)(2)物质A和水反应时放热(3)

32、补钙(4)Ca (OH 2+ NazCQ= CaCOj +2NaOH 复分解反应(2018,下册,例4)如图为“领取奖杯游戏”的物质阶梯。当阶梯上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 生反应,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阶梯甲能领取奖杯。(1)认识阶梯甲。 阶梯甲上的5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俗称纯碱的是 。 攀登过程中,HSQ与NaCQ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搭建阶梯乙。请你从 6 Fe、FezQ、HCI、NaOH中选择4种物质,写在图中相应的台阶上,以便能领取奖 杯。(3 )共享物质,重塑阶梯。阶梯乙搭建完成后, 若在阶梯甲和阶梯乙中各选择一种物质进行互换,也均能领取奖杯, 则这两种物质是 (任写一组即可)。答案:(1) CQ NazCGH2SQ+ NqCO= NqSQ+ H2O+ COf(2)应选物质从高到低:NaOH HCI、Fe、O2 (如下图)。阶拗屮(3)HSQ 和 HCI (或 Fe 和 Mg解析:(1)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属于氧 化物的是CQ。碳酸钠俗称纯碱,化学式为N&CQ。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Q + Na2CQ = Na2SQ + H2Q+ CQ f。(2)题给物质中,能和 CQ反应的只有NaQH能和NaQH反应的只有HCI,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