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_第1页
人教版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_第2页
人教版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_第3页
人教版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_第4页
人教版必修2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学习目标】1、简述杂交育种的概念,举例说明杂交育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2、举例说出诱变育种在生产中的应用。3、 讨论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学习重点】遗传和变异规律在改良农作物和培育家畜品种等方面的应用【学习难点】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学习过程】一、选择育种利用,通过长期 ,汰劣留良,培育优良品种。缺点是不仅,而且。二、杂交育种1、 概念:是将 两个或 多个品种的 通过 交配 集中在一起,再经过,获得新品种的方法。2、过程:亲本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DDTTX ddttJ J配子 DT dt/FiDdTtJF2 基因型:D T D t d

2、T d t表现型:比例:现有两个纯种的小麦, 一为高秆(D)抗锈病(T);另一为矮秆(d)易染锈病,这两 对性状独立遗传,如何获得矮秆抗锈病的新类型?(1)应采取的步骤是: 先让两纯种亲本进行 ,得到Fi。 再将Fi进行,得至y F20 将F2种植,从中选育出 新类型。(2)过程如右图,请回答: 过程表示; 过程表示; 过程表示。 写出图中F2表现型及其比例。 从F2代中选出矮秆抗锈病的个体,基因型为 ,能否立即推广? 怎样处理才能得到比较纯的矮秆抗锈病个体?3、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4、杂交育种的优点: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 集中在上,即“集优”。预见性强。5、 杂交育种的不足:不能创造出

3、新的 ,进程缓慢,过程繁琐,后代易出现。6、 应用: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 的常规方法。杂交育种的方法也用于 的育种。学习检测1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A. Fi基因出现重组 B . Fi性状开始分离 C . F2性状开始分离 D . P基因开始 分离三、诱变育种1、概念:是指利用,使生物的方法。2、诱变育种的原理 是。3、 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了 ,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加速 的进程,创造生物新品种、新类型。4、 缺点:少,大,需要大量地处理实验材料, 具有很大的 性。5、诱变育种方面取得的成就 :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如 ; 在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4、女口。学习检测2|既要提高农作物的变异频率,又要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可采用A.杂交育种法 B.诱变育种法 C.单倍体育种法D.多倍体育种法课堂小结:人工育种方法的比较。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多倍体育种种依据原理染色体组 成倍减少, 在加倍后 得到纯种染色体组成倍增加常用方法1. 杂交T自交T选优T自交2. 杂交杂种”花药离体培养,然后再加倍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幼苗优点使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器官大,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缺点时间长,须及时发现优良性状技术复杂 一些,须与 杂交育种 配合适用于植物,在动物方面难于开展学习检测3|在农作物的育种上,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

5、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基因突变基因互换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A.B.C.D .课堂检测:一、选择题1.属于分子水平上的育种工作是A.诱变育种 B 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2 诱变育种、杂交育种的理论依据分别是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基因分离D.基因重组、基因分离3 .下列关于人工诱变育种的优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高变异频率B.后代性状稳定快C.普遍提高产量D.大幅度概率某些性状4. 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 AABB,则用其进行杂交育种,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 AABB B. AABbC. AaBbD. a

6、aBb5. 用激光或亚硝酸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能诱导基因突变,激光或亚硝酸起作用的时间是有丝分裂的A.分裂间期B.分离期的中期C.分裂期的后期D各个时期6 .人工诱导生物发生基因突变是创造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这是因为A.易得大量有利突变体B.可按计划定向改良C.变异频率高,有利变异较易稳定D.含A、B、C三项7 .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两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i, Fi自交得到F?,结果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在 F2中与两个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A.1/4 B. 38C. 34D.38&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种9. 亲

7、本基因型为 AABB和aabb的植株进行杂交,其子一代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产生了多倍体,其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 AAAAbbbb D. AAaaBBbb10、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A、单倍体育种B、杂交育种C、人工诱变育种D 、细胞工程育种11、以下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都会遗传给后代B、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C染色体变异产生的后代都是不育的D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12、.AABB和aabb的植株杂交,其A. 1/4

8、B. 3/16C. 1/8D. 1/1613、在一块栽种红果番茄的田地里,农民发现有一株番茄的一枝条结出黄色番茄,这是因为F2的新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F2总数的()该枝条发生了(A、细胞质遗传C、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14、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稻瘟病(r )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即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A. ddRR,1/8B. ddRR, 1/16 和ddRr, 1/8C. ddRr,1/16D. DDrr, 1/16 和DdRR, 1/815下

9、面列举几种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的原因,其中哪项是不正确的()A、射线的辐射B、杂交 C、激光照射 D秋水仙素处理16. 用四倍体水稻的花粉通过人工离体培养,育成的植株是()A、二倍体B、单倍体C、四倍体D、多倍体17. 将纯种小麦播种于生产田,发现边际和灌水沟两侧的植株总体上比中间的长得好。产生 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B.环境引起性状变异18. 一般地说,干旱条件下育成的作物品种,适于在干旱地区种植;潮湿条件下育成的作物 品种,适于在潮湿地区种植。在这里,干旱和潮湿条件所起的作用是A .诱发基因突变B .引起染色体变异C. 选择基因型D .导致基因重组19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

10、42条染色体。有关普通小麦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 21条染色体B .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 7条染色体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D 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高度不育、非选择题20.现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纯种小麦性状的高秆( D),抗锈病(T);另一个 纯种小麦的性状是矮秆(d),易染锈病(t)(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图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问:(1)方法 (I或U)可以缩短育种年限,其依据的变异原理是: 0(2)(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 (四)过程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3)(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如果让F1按(五)

11、、(六)过程连续自交2代,则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DUTT x ddtt杆不摘衙)DdTt单倍体植株ddTTII的个体占。(4)如将方法I中获得的植株杂交,再让所得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基因 型比例为。21下图为6种不同育种方法的示意图。据图回答:种子或幼苗FiG叫J e|ns:物纯合二倍休科 于机出的毡株甚因的科予或幼筋的神于 黨幼苗愈筋组织Fn 品种(1) 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L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 在。(2) B常用的方法为。(3 ) 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所用的方法如、。(4) C 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 ,其作用的原理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导学案答案1-19ABCDACBCD BBCBB BBBCC20、( 1)1、染色体变异(2)花药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