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打算_第1页
20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打算_第2页
20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打算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1年农业农村局工作打算今年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目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为总抓手,围绕省委“1+3”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加快建设“1+5+2”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22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和221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一)稳产保供任务全面完成1、粮油产业完成粮食种植面积1273万亩,较上年增37万亩,增1%,总产4.9万吨,较上年增.2万吨,增.5%。其中完成大春粮食播栽面积112万亩,较上年增加37万亩,增长2%,总产32万吨,较上年增.2万吨。

2、完成小春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3万亩,总产量7万吨,较上年持平。完成油菜种植面积33万亩,较上年增3万亩,总产57万吨,较上年增.4万吨,增75%;完成花生种植面积5万亩,较上年增.3万亩,总产24万吨,较上年增.9万吨。经作生产全县经济作物栽培面积达到227万亩,预计总产量达到3.88万吨。其中水果种植面积达6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22%,预计全年水果产量3万吨;全年完成蔬菜播栽面积151万亩,较去年同期增加87%,预计全年产量达248万吨;中药材、青花椒等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7万亩,预计产量.37万吨。2、畜牧业(预报数据)。预计生猪存栏545万头、山羊存栏376万头、牛存栏.48万头,小家

3、畜禽存栏546万只;生猪出栏731万头,牛出栏.2万头,山羊出栏618万只,小家畜禽出栏663万只。预计实现畜牧业产值约43亿元。3、水产业全县水库、池塘、稻田养殖面积6万亩,放养各类鱼种3吨,预计全年实现水产品产量2191吨,产值25亿元。(二)扶贫成果巩固提升我县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县贫困人口收入不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贫困群众增收“再提升”,保障“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再整治”,帮扶干部作风“再深入”,顺利通过历时44天的国家脱贫攻坚普查。(三)宜居乡村工作持续推进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大排查,到目前为止

4、,排查出的4余个问题已全面整改完成。做好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考核验收,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到目前为止,全县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1余次,新改建无害化卫生厕所3余户,开展各种环境卫生保护宣传3余次。二是乡村振兴“三级联创”工作顺利推进。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扎实开展219年1个省级乡村振兴先进镇及4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奖补资金实施方案编写及项目推进实施工作。编写22年1个市级乡村振兴先进镇及1个示范村方案。三是农村风貌得以提升。已新安装路灯23盏,新建道路26米,院坝硬化3余平方米。(四)项目争取工作推进有力截止目前,共争取国省行业主管部门项目15个,

5、总下达资金21212万元,超额完成任务。22年共编制重点项目14个,其中市级重点项目5个,县级重点项目9个。22年计划完成总投资185亿元。截止目前应开工项目14个,实际已开工项目11个,5个市级重点项目均已开工。新开工项目及续建项目完成投资6亿元。已成功入库项目11个,入库总投资4亿元。二、主要工作措施(一)抓绿色农业生产发展,保障农业供给充足1、稳定粮油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一是抓粮食增种扩面。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3万亩,承担.7万亩的扩种任务。22年培育粮油新型经营主体8个(户),经营面积5624亩。二是抓生产能力提升。依托托县大自然农牧有限公司基地,建立青贮玉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核心示

6、范片1亩,对实施药肥“双减”工作进行有益摸索。22年全县计划示范推广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累计面积228万亩次以上,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6%以上,示范区实现1%覆盖。三是抓示范基地建设。依托省级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项目,在石湍、通旅、东山、宝林等7个乡镇建立水稻高质高效示范片1万亩,重点突出秋洋芋,扩大秋大豆,落实全县秋粮作物面积4万亩。四是抓技术指导服务。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指导,加强线上技术服务,利用课堂、广播、微信、院坝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8余场,培训农户.96万人次。2、创新养殖发展模式,保障生猪恢复生产。一是加快推进在建规模养殖场建成投产。22个在建生猪规模养殖场中,16个商品育肥猪

7、场已建成投产,其余6个分别12底前建成。建成后新增产能1万头。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加快推进正大、新希望、德康、正邦、安佑种猪场建设进度。目前,6个种猪场均已开工建设,3家种猪场已建成投产,新增母猪存栏36头。其余正邦4万头种猪场、双河35万头种猪场和德康双河种猪场预计221年初建成投产。三是创新养殖发展模式。创新“散养户+集团农牧公司定点帮扶发展”模式,对散养户进行定点帮扶发展,采取公司保底包回收、政府补助购仔猪、部门技术指导服务等方式,保障生猪逐步恢复生产。3、结合产业特色实际,逐步构建“1+5+2”产业体系。一是蚕桑产业稳步发展。全县养蚕农户5万户,生产蚕茧461吨,蚕茧产值6亿元,

8、蚕农户均蚕茧收入788元。全县桑园面积15万亩;桑园综合开发85万亩,桑园开发和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产值45亿元,同比增加47万元,全县蚕桑产业农业部分综合产值达到5亿元。培植养蚕大户12户,家庭农场13个,合作社27个,新建专用大蚕房35处,13平方米,共育室2处,1平方米,新栽植桑园面积4亩,现代蚕桑产业园评为市级农业园区。二是山羊产业发展形势趋好。完成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项目建设(35万),完成肉羊基地县建设项目建设(4万)、川中黑山羊(型)遗传资源保护项目建设(25万),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山羊产业)项目。三是花卉苗木产业势头强劲。建成集珍稀花卉苗木种质资源保护、花卉苗木种苗

9、组培快繁、特色花卉保护设施生产于一体的生物技术组培中心;对标aaa级标准,建成以林业旅游为特色的“五彩林乡”景区一个;已成功举办首届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会活动。四是农旅融合产业有序推进。积极开展羊叉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相关工作,薛苞古镇文化广场、劳动镇百花村特色产业示范园正常推进,完成工程量6%,川中农耕文化展览馆完成工程量8%。五是畜禽种业基地建设,目前,园区一期工程,“生猪基因交流中心已建成投产,涵盖了当前生猪生产发展主要品种。园区二期工程,“草食动物(肉牛、肉羊)种业基地”和“牧草种业基地”已启动建设,“肉鸡、肉兔种业基地”已完成场地勘测、实施方案编制等前期工作。园区三期工程,已完

10、成建场规划、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4、夯实农业产业基础,助推农业绿色健康发展。一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县2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7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万亩,计划总投资411万元。目前,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1%,完成田土整治9559亩(其中,田2569亩,土699亩),建成排灌渠6116米,新建蓄水池3口,整治山坪塘21座,新修生产作业道7164米,新修机耕道17512米,开展地力培肥2万亩。二是机电提灌建设及维修。今年维修提灌站15座,功率61kw,提灌机械出勤831台次、7万千瓦,共提水629万方,保灌面积46万亩。三是加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22年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小麦

11、848%,水稻75%,玉米429%,油菜528%。四大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34%,较上年增长2个百分点。22年全县注册拥有农机专业合作社1个,作业服务面积为8万亩。四是推进绿色植保防控。全县针对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经作物开展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54万亩次,主要粮经作物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6%,平均防治效果达到了9%。(二)抓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1、持续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县219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141户,5个村,中央项目资金1525万元,省级项目资金425万元,已拨付项目乡镇14万元;县219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县厕所革命项目14597户,28个村,

12、省级项目资金1774万元;县22年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11932户,36个村,中央项目资金129万元,已拨付项目乡镇757万元。县农业农村局建立专户对财政资金实施专账管理,自筹资金到位率1%,投资完成率达到1%。2、抓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一是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结合关键节点,全县投入宣传车21台,开展专题培训会5余场次,悬挂宣传横幅7余幅,张贴宣传标语1余条,印发秸秆综合利用宣传资料3万余份,组建5个督查组对1个乡镇进行督查,筹措资金5万进行综合利用补助,建设还田示范片5万亩,更新调查农户125户、秸秆资源利用主体17家,并成功通过市级验收。二是狠抓化肥零增长。建立开展12个土壤省级

13、长期定位监测点监测工作,实现全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16万亩,覆盖率91%,保障化肥零增长。三是推广绿色防控。全县优质抗病虫品种使用率达98%,稻田养鱼(虾)3亩、灯光诱杀38亩、水果蔬菜黄板诱控6亩、食诱性诱13亩、释放天敌1亩。设置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5余个,粮经作物主产区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75%,保障农药零增长。四是强化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全县畜禽养殖场基本实现了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收集、处理、储存和利用设施配套完善,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套率达到95%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以上。五是大力推行水产健康养殖。今年新

14、增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面积4余亩,示范带动面积2余亩。(三)抓“四大举措”,巩固夯实脱贫攻坚成效1、推动贫困群众增收“再提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及时出台产业就业扶贫十一条激励措施,从产业、就业、消费扶贫三个方面给予补助。鼓励支持贫困户外出务工增收,依托农村淘宝等网络销售平台,有效解决农产品“运难”“卖难”问题。2、推动贫困群众保障“再改善”。积极与住建部门配合,开展农村住房评定、摸排统计工作,今年新增实施贫困户cd级危房改造1417户、一般维修加固93户,所有住房建设现已全面完工并搬迁入住。通过新建大院集中供水、新接自来水、新打单户井、全覆盖开展水质检测等方式,点面结合、综合施治,解决1577

15、户贫困户饮水安全问题。3、推动农村人居环境“再整治”。首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购买社会化服务”模式,聘请专业公司开展清扫保洁、河道打捞、垃圾转运等服务。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在87个贫困村创新组建村级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实现贫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4、推动帮扶干部作风“再深入”。创新推行脱贫攻坚挂牌督战“半月考”,将工作成效,每半月进行量化考核,督促发现问题整改。开展脱贫攻坚“应知应会”知识测试,开展常态化暗访督查、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对项目建设、资金管理、问题整改等方面进行全面“体检”,进一步严明纪律作风,压紧压实主体责任,推动问题全面整改销号。(四)抓农业农村综合改革,

16、激发产业发展活力1、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做好土地确权颁证扫尾工作,截止目前,已颁发证书18955本,颁证率达到93%,数据汇交率达1%。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管理,印发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程序,防范农村土地流转风险,截止目前,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8万亩。2、积极开展农村改革工作。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截止目前,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县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土地面积256万亩、经营性资产152893万元、非经营性资产21277万元,确认村(社区)集体成员691932人;开展股权量化登记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的村集体525个,占村级

17、集体组织总数的82%,发放股权证书211625本,未开展股权量化登记为股份经济联合社的村集体84个;支持124个村发展集体经济,建成集体规模生猪养殖小区25个、果蔬药材基地8亩、水产养殖基地2亩;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达31个,219年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实现集体收入45余万元,人均集体经济收入约33元。3、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一是持续细化方案,不断完善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确定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点位实施方案,开展“五探索、二完善、二健全”试点工作,其中明确劳动镇旧居村作为探索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制度试点点位、高寺镇清水村作为健全宅基地收益分配机制试点点位;二

18、是调查摸底,实地走访,对宅基地的现状、分布、面积、使用、流转意愿以及人口等情况和集体建设用地情况全面普查、登记,建立问题台帐,目前,1个村共完成87个社,完成率38%,完成326户,完成率32%。4、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荐一批效益好、管理好、口碑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申报省级或者全国级示范社(场)。全县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22家,累计达到547家;新注册登记家庭农场79家,累计达到965家。我县共放出165笔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累计放贷共3149万元。截至9月底推荐贷款52笔,实际放出26笔,共933万元。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9人,遴选科技示范户4户,科技示

19、范基地8个,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172人。(五)抓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是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县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摸清并完善了我县种植养殖生产主体名录,形成了443家合格证制度试行主体库。截止目前我县农产品生产企业26家,已实施合格证主体数1家;合作社79家,已实施合格证主体数4家;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312家,已实施合格证主体数19家。共计开具合格证277张,1126吨农产品。二是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46家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入驻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并实施协议化管理。选定了15家新

20、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建设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示范企业。三是做好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测。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全面保质保量完成省、市、县各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任务,截止1月29日抽检样品626个,检测样品626个,合格样品626个,样品合格率1%。预计到12月底,抽检样品达到1个以上。(六)抓农业执法监管,保障农业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农业综合执法。开展委托检验种子样品462个,市场抽检农药样品1个、肥料样品3个、兽药样品8个、饲料样品3个,全年共出动车辆8台次,出动执法人员24人次,对辖区内4家农资批发商、3家农资生产商、21个乡镇、街道农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共

21、办理案件21件,罚款没收违法所得.96万元,处理涉农纠纷8起,协议赔偿8万元。二是强化动物执法监督。继续全面开展了生猪定点屠宰“扫雷行动”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日常监督工作,清理全县旧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官方兽医出证账号和动物标识。产地和屠宰检疫申报、检疫率1%,电子出证率1%;22年1-9月份养殖环节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动物47余头,屠宰环节处理生猪434头。到目前为止办结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案件8起,处罚款人民币14396万元。三是加强渔业执法工作。以蟠龙河、阳化河、叉叉河流域为重点开展执法检查,在禁渔期开展检查4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4余人次,禁渔期共收缴地笼网等非法渔具2余张有效保护了渔业生态环

22、境。四是加强农机执法力度。严格按规定进行农用车的年检、过户及驾驶员的审验等业务工作,验拖拉机驾驶证15个,驾照注销恢复4个,转出2个,转入2个,身份信息变化97个,补证9个,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55台,检验322台,旧数据修改4台,拖拉机转移登记19个,上门服务28人次,清理注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362台。五是做好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优化完善一体化平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行政确认事项认领等工作,办理行政许可项目46件,公共服务项目1件,日常业务及咨询93件,开展特色服务54件;政务大厅收费平台办理农业农村局行政执法收入28件,金额166314元。其它收入1件,金额899475元;县良种场各项收

23、入1件,金额271621元.(七)抓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确保种养殖业健康发展1、开展草地贪夜蛾防控和植物检疫工作。一是草地贪夜蛾情况。在全县建设监测点5个,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动态,组织植保技术人员2余人次开展大面积田间普查;发放宣传挂图11份,技术资料6份;做好应急防控,采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方式,发生区域防控处置率达1%,危害损失率在4%以内。二是加强植物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组织专职检疫人员开展豌豆、蔬菜类非主要农作物种子基地登记备案5个、产地检疫面积4816亩、58万千克。种苗(柑橘属)基地登记备案12个、产地检疫面积63亩、755万株,办理产地检疫合格证7份。办理调运检疫证书省内

24、19份、167万千克、86万株,省间4份、4万千克、.4万株。2、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全面完成春秋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目标,全县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瘟、羊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加强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县共采集山羊血清样品1449份,其结果全为阴性,发放狂犬疫苗2万头份。每月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目前已采集生猪、山羊、小家禽各类样品4349份,猪瘟、口蹄疫、禽流感等抗体平均合格率均超过了农业部规定的7%。开展养兔场兔病毒性出血症2型全覆盖采样检测工作,累计排查养兔场(户)141家,排查家兔12548只,未发现异常。3、加强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面开展了“大消毒、大培训、大宣

25、传”行动,发放消毒药品15吨,累计清洗消面积2223余万平方米;累计培训相关从业人员593人次;利用微信、短信、广播开展宣传18余次,发放资料4万余份。持续开展非洲猪瘟大排查,今年累计排查养殖场(户)152万场次、生猪235万头次,生猪定点屠宰场7215场次、生猪11万头,排查生猪无害化处理场36个次,猪只9887头,均未发现生猪异常发病死亡情况。落实非洲猪瘟网格化管理,实现网格化管理生猪养殖场(户)422个,屠宰企业网格员77名,实现网格化管理生猪屠宰企业22个。加强非洲猪瘟临时阻截点车辆调运查验,截止1月29日共查验生猪及产品运输车辆1962车,检查生猪91525头生猪产品.3吨,查获违法

26、违规运输车辆5辆,违法运输生猪169头,立案结案8件,处罚款14396万元。开展重点环节非洲猪瘟核酸检测,累计采集各类样品28份,非洲猪瘟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八)抓好惠农政策落实,保障农户权益一是抓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工作。截止9月3日,全县共申报2979户,申报补贴面积5893786亩,共拨付了资金761428752元,占补贴总资金的99%。二是种粮大户补贴项目。22年我县种粮大户户数8户,种植面积5624亩,补贴资金539141元。三是稻谷补贴面积963797亩。四是农机购置补贴。截止1月,我县农机购置补贴共投入资金27余万元,其中中央补贴资金8.642万元,购机农户自筹资金19余万

27、元,补贴各类机具共22台,受益农户和农机服务组织196户(个)。(九)抓新冠肺炎防控,确保农村生活生产有序一是高度重视,深化组织领导。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成立农村工作组,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定期组织召开工作例会,细化防控措施,积极参与新冠肺炎防控工作。二是组织涉农重点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全面复工复产。组织全县涉农龙头企业26家,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12家,市级以上家庭农场32家全部复产;涉农市级重点项目7个已全部复工。三是进一步畅通农副产品、家畜禽销售渠道。积极帮助业主搭建销售桥梁,打通运输环节,我县农副产品和家畜禽已不存在销售困难。四是及时组织恢复生产。推动农资入户,有序推进大小春生产,

28、落实生猪稳产保供各项措施,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基本完成。(十)抓基层党建工作,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履行从严治党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从严抓班子带队伍,从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开展农机、渔业、农村沼气、农药、饲料粉尘防爆、兽用抗菌药、屠宰企业、农业园区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安全重点工作,实行安全责任清单制管理。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生产事故。二是强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从严抓实人才引进,不断优化农业干部队伍。组织218名事业专业技术人员、89名公务员(参公人员)参加网上培训,向县委推荐1名七级管理岗位领导人选和1名八级管理岗位领导人选、8名县

29、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向市推荐领军人才农业大师3名,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1名,完成了37名公务员(参公人员)的职级晋升。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开展廉政风险点排查,组织各股室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抓好廉洁警示教育。严格执行党的“六大纪律”,坚决纠正“四风”,结合“大走访”,社会评价满意度提升等工作,深入推进干部职工作风转标,提高工作效能。四是狠抓信访维稳、扫黑除恶等工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参加县信访集中接待22次,调处信访案件79件次,调处本级来信(电)事项2件次、3人次;调处上级交办来

30、信来访案件11件。开展扫黑除恶中央第1督导组检查督导及第2督导组“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全年共排查行业乱象线索2条,组织相关单位依法进行了彻底整治。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粮油生产比较效益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部分粮油规模经营者经营管理不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粮油生产水平提高,影响了种植效益。农村劳动力老化弱化日趋严重,新技术推广难度增加。(二)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乡镇重视程度不一、工作力度不够。二是确权颁证没有做到应颁尽颁,尚未完成档案整理移交。三是土地纠纷问题涉及面广,调处难度大。四基层农村经营管理队伍不完善。五是宅基地改革阻力大,群众观念固化,存在“一户多宅”,整合利

31、用困难。(三)执法体系能力建设还有待完善。基层防疫体系建设薄弱,执法手段不足。检疫检验和执法取证设施设备严重缺乏,检疫电子出证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影响执法工作的开展,且执法还存在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难以实现全覆盖。(四)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力度不够,目前,我县农机专业合作社已基本具备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能力,但与省级要求“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还有很大差距。农村电力提灌站投入不够,且我县未安排提灌站专项维修资金,待维修的提灌站存量较大。(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面,农村点多面广,人居环境整治资金需求量较大,资金缺口大。因乡镇村机构改革,受人员到位等情况的影响,“三级联创”实施方案编制进度较慢,项目推动滞后。(六)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受疫情影响,农田建设项目进度缓慢;涉及机构改革,职责不清,致使工作开展困难;项目建设周期时间紧,要求高,任务重。(七)“厕所革命”方面。建设进度较缓慢,建设质量有差距,个别户厕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高,未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