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第六章 自然资源,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三节 自然资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人类经过了对自然顶礼膜拜、唯唯诺诺的漫长历史阶段之后,通过工业革命对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一跃成为大自然的主宰。 可在人类为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津津乐道之时,却不知不觉步入了自身挖掘的陷阱。种种始料不及的环境问题击破了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美好童话,传统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历史把人类推到了必须从工业文明走向现代新文明的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环境与发展理念的不断更新中逐步形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一、寂静的春天
2、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20世纪中叶,随着环境污染日趋加重,特别是西方国家公害事件不断发生,环境问题频频困扰人类。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Rachel Karson)在潜心研究美国使用杀虫剂所产生的种种危害之后,1962年发表了环境保护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她通过对污染物富集、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初步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卡逊的思想较早地引发了人类对自身的传统行为和观念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入地思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4,二、增长的极限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196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几十位科学家、教育家和经济学家在意大利成立
3、了非正式的国际协会罗马俱乐部(The Club of Rome),专门探讨发展与资源、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机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5,受罗马俱乐部委托, 1972年麻省理工学院麦多斯(D.L.Meadows)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提交了俱乐部成立后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 该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耗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行方式是指数增长,而非线性增长。在下世纪某个时段内,全球的经济增长将会由于粮食短缺和环境破坏而达到极限。要避免由于超越地球资源极限而导致世界崩溃的最好办法是限制增长,即“零增长,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6,三、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对环境问题的
4、正式挑战,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共同讨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将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事务议程。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此次大会唤起了各国政府共同对环境问题,尤其是对环境污染的觉醒和关注。尽管对整个环境问题认识比较粗浅,对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尚未确定,尤其是没能找出问题根源的责任。但是它正式吹响了人类共同向环境问题挑战的号角,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7,四、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联合国本着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发展的宗旨,1983年3月成立
5、了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 G.H.Brundland)任主席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委员会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将注意力集中在人口、粮食、物种和遗传资源、能源、工业和人类居住等方面,提出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8,我们需要有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不是一条仅能在若干年内、在若干地方支持人类进步的道路,而是一直到遥远的未来都能支持全球人类进步的道路”。 因此,该报告把单纯考虑环境保护引导到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切实结合起来,实现了人类有关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9,五、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1992年6月
6、,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共有183个国家的代表团和70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102个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到会讲话。会议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又名地球宪章)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0,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是开展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合作的框架性文件,是为了保护地球永恒的活力和整体性,建立一种新的、公平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关于国家和公众行为基本准则”的宣言。他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27条基本原则。 21世纪议程则是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旨在建立21世纪各国在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行动规则,为保障人类共同的未来提供一个全球性措施的
7、战略框架。可持续发展得到世界最广泛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1,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经济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在考虑环境、资源承受能力和持续能力的条件下,为实现未来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人类应采取的最佳经济发展模式,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2,1)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 (2)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3)可持
8、续发展的目标是谋求社会的全面、长久进步,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基本思路,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3,公平性原则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之间的横向公平。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的纵向公平。 持续性原则 共同性原则,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4,1、人口条件 人口既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因素,也是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人口规模要合理 (2)人口增长速度要保持稳定 (3)人口结构要合理,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与环境,性别比例失调将影响人口增长率的稳定。 幼龄化和老龄化人口结构都不利于人力和智力资源的高效率持续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5,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
9、定值:102107 据资料表明,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出生婴儿性别比是基本一致的,一般在102107的范围内,即每出生100个女婴时,男婴出生数为102个-107个。 人口学家把这个指标称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的恒定值。由于男婴死亡率略高于女婴,这样到婚龄期时男女性别比例就基本持平,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6,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17 100 然而,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即在出生婴儿中,男女比率达到117 100,比正常值102至107高很多。 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性别比为112.8100、镇为116.5100、乡村 118.1100上
10、海常住人口出生婴儿性别比约为107100; 深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0.8100;北京流动人口在京出生的性别比达128100;重庆现在的男女比例为140100,海南、广东等省出生的性别比例竟然高达130100以上,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7,孩次越高,性别比越高 全国统计表明:2000年生一胎的性别比为107.1,生两胎的性比别为151.9,生三胎的性别比达159.4。也就是说,生的胎数越多,选择生男孩的越多。据估计,在中国每诞生一个新生命,就有2.5个婴儿被堕胎。每年至少有30000胎儿因为是女婴而被流产。 在不满20岁的人口中,男性比女性多出2000余万人,平均每个年龄男性比女性富余10
11、0多万人。 由此人口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会有3000万至4000万处于婚育年龄的男青年无妻可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形势严峻,男孩多女孩少的问题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8,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 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 养儿防老的观念 计划生育政策 技术上可做胎儿性别鉴别 社会管理的混乱 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 农村以男性劳动力为主,性别严重失调的社会问题: 4000万婚娶年龄的男性无妻可娶,犯罪率升高、婚配关系不稳定。 男人抢女人的饭碗,就业压力大。 孤寡老年女性将会减少,居家养老增加 人口严重萎缩,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19,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 作者是瓦莱丽赫德森
12、和安德烈亚博尔,分别在美国杨伯翰大学和英国肯特大学从事政治学研究。 他们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期,确定胎儿性别的技术在亚洲广为普及,越来越多的父母利用此技术在胎儿出生之前就把女孩打掉。这导致亚洲国家年轻一代中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衡。 例如中国,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率超过120:100;而这一年龄组的正常性别比率应为100:105或者更低。他们认为,这将导致在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男人找不到妻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0,这两位学者认为,缺乏妇女导致这样一种局面:拥有金钱、技能和受教育等优势的男子可结婚;没有这些优势的男子结不了婚,他们在社会经济最底层形成了一个固定
13、的光棍阶层。在中国和印度,到2020年,光棍将占到年轻的成年男性人口的12%至15%。 他们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成年男子,为了提升其社会地位,会通过暴力和犯罪方式联合起来。 他们认为,为了提防“光棍乱国”,政府会考虑将这股“祸水”引向国外:或者通过鼓励年轻男子向外移民;或利用他们为政府的海外军事冒险服务。这会加剧国家集权化,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1,2. 生存条件,民以食为天”,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证粮食和食物的持续充足供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2,3、自
14、然资源条件,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技术为突破口,高效利用有限资源。 科学合理地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对濒临枯竭的战略资源,要保持一定的资源储备,并实行限量开发,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3,4、社会制度条件,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先进社会制度为条件,先进社会制度 能调动创造积极性 能解放生产力 能持续推动生产力发展,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4,第三节 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一、自然资源的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特征 三、自然资源研究中的问题 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五、有关资源持续利用的最低安全标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5,自然资源:自然界中能够被人类利用的物
15、质和能量的总和。自然资源一般可分为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 可耗竭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间范围内,资源质量保持不变,资源蕴藏量不再增加的资源。 可回收:金属等矿产资源 不可回收: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 可更新资源(可再生资源):能够通过自然力保持或增加蕴藏量的自然资源是可更新资源。如农作物、森林等,一、自然资源的分类,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6,稀缺性 区域性 多用性 整体性,二、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7,资源资产问题:经济学理论认为,能带来收益的物品称为资产,自然资源可以称之为资源资产。 资源产权问题:虽然我国的所有资源都属于国家所
16、有(部分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所有权与使用权混淆,产权界定不清,只是管理所有权的经济权益得不到实现。 资源产业问题:资源产业是通过社会投入进行保护、恢复、更新、增值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事业,是协调经济系统、色会系统与自然系统关系,完善资源资产管理,实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资源价值问题 资源核算问题,三、自然资源研究中的问题,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8,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资源,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土地资源是所有自然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以土地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17、。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土地资源的高效率利用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要加强土地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四、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1、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9,大气中的水汽和水滴,海洋、江河、湖泊、水库、土壤和生物体中的液态水,冰川、积雪和永久冻土中的固态水,岩石矿物中的结晶水等。 最具实用价值的水资源,是陆地上每年可更新的降水、江河径流和地下储存的淡水 不少发展中国家水资源紧缺,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由于观念和技术落后,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水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2、水资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0,地球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微
18、生物等都是可更新的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可分为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等。生物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也是实现人类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 开发利用生物资源,首先要保护森林资源,为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创造条件。 在开发利用生物资源过程中,要树立生态农业观念,调整好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各业之间的结构,维护生态平衡。 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3、生物资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1,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两大类,是不可再生资源,在地球上的储量是有限的。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进步,矿产资源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及工业价值将不断扩大。 发展中国家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19、低,浪费、破坏严重。低效率开采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科学合理的矿产资源开发,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4、矿产资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2,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 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技术先进,能源利用效率高,人均能源利用量数倍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都主要是以利用太阳能所进行的生物能源生产和消费占绝对比重。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要切实重视能源问题,在提高能源技术和利用效率的同时,大力提倡替代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要改变发展中国家能源结构、能源经济落后的状况,5、能源,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3,1989年,世界银行经济学家赫尔曼戴利(H.
20、Daly)的最低安全标准: 使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可再生资源的更新速度; 使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不得超过作为其替代品的开发速度 排放污染物的速度,不可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吸收能力,托曼(M.A.Toman) 1992年提出建立自然资源保护标准的方法: 通过确立最低安全标准来要求当代人承担某种道德责任; 通过费用效益分析来权衡利弊得失,五、有关资源持续利用的最低安全标准,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4,第四节 自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 二、 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5,环境:可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在特定时空中所形成的综合体 按基本性质不同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可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 社会环境分为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一、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3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卡尔多炉工理论知识考核试卷及答案
- 绢纺原料选别工安全规范考核试卷及答案
- 康复规培分享
- 2025-2030中国游戏直播平台商业模式创新与变现能力评估报告
- 2025-2030中国民宿行业标准化建设与区域发展不平衡报告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 房地产开发和运营投资协议书范文
- 特色学科方向管理办法
- 猪场驻场人员管理办法
- 玉米除草增产管理办法
- 2025-2030电动船舶电池系统安全标准构建与产业链配套能力报告
- 数字时代群体冲突演变-洞察及研究
- 2025秋新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2025年公安辅警招聘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 (标准)便利店转让合同协议书带烟证
- 廉洁文化知识试题(含答案)
- 2025《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解读课件
- 2025年中国PC工业计算机(工控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儿童学针灸启蒙课件
- 中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南
- 办公室设备领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