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天体是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星光闪烁恒星;恒星卫士行 星;行星卫士一一卫星;轮廓模糊一一星云 ;一闪即逝一一流星;拖着长尾 彗星;气体和尘埃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与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的不同级别 的天体系统。天体系统的层次:(课本P6)94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总星系;最低一级天体系统:地月系 宇宙包括总星系和人类未探测区域。光年:计算天体间距离的单位。二、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运动特征:方向同向性、轨道面共面性、轨道形状近圆性结构特征:质量、体积、距离距离太阳由近到远:水金地火木土天

2、海;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记法: 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金星距地球最近分类(物理特征):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三、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特殊的行星-存在生命 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因而有适宜的温度有液态水; 内部物质运动、距离适中有适量的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因而有适量的大气外部条件:相对稳定的宇宙环境1.安全的运行轨道2、稳定的太阳光照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 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

3、物量多;反之。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生物的生成(光、热资源)2、促进水、大气的运动3、生产生活:太阳能、煤、石油、太阳活动影响地球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 11年)。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 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 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比较项目示意图旋转中心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P16)(方向都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

4、地轴地球公转太阳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自转360,23时56分4秒(真正周期) 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恒星年,公转 3600,365天6时9分 10秒。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 天5时48分46秒。速度意义角速度,除极点为 0夕卜,其它各点均为015/h(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 0。昼夜更替 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位于近日点(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昼夜长短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地球自转:

5、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 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 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P13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 /h。P14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 km/h),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 02. 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 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远日点近日点(7月枷)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行星的向径(行星与太 阳的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枳相等。近日点(1月

6、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注意:夏至日点在远日点附近,冬至日点在近日点附近黄赤交角(23 26):黄道面+赤道面(课本P18)(1)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2)南北回归线上一年获得一次太阳直射;(3)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的区域没有太阳直射。3. 地球运动的意义:自转:产生昼夜更替、地方时、地转偏向力、改造地球的形态(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公转:季节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的形成 地球公转和自转产生:黄赤交角(23 26)4. 时间的计算: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相邻两个时区相差1小时时区

7、区时计算: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 ,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 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 +”,以西用“一”(东早西晚)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 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 天.日界线:原则以180经线作为日界线,不过有些曲折。从东十二区进入西十二区减一天;从西十二区进入东十二区加一天。(西增 东退)5.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其太阳咼度

8、为 0。晨线:由夜变为昼 昏线:由昼变为夜从“黑夜进入白天昏线:从“白天进入“黑夜”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 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殳至春、秋分冬至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 15即该地昼 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

9、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 2倍, 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解昼夜长短的三个方法:求某地昼夜长短:过该点作纬线或纬线圈,白天占的部分多的就是昼长夜短, 反之某地昼长2X,则日出为12: 00-X,日落为:12:00+X春秋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6: 00日出,18: 00日 落解题突破点,赤道终年昼夜平分,6: 00日出,18: 00日落6.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方法点拨 可用杯手势记忆地球匕水平运动物体的偏向方法:面向物体的运动方向,予心向匕“南托北右S四 指抬向运动方向,则拇指所指方向即为水平物体的偏转方 向。7. 正午太

10、阳高度变化规律:季节变化值 间大纬度变化春秋分 日值 到力 达日 至冬值 到大 达日 至冬夏r 线降值 到力射 直 次一年5r 线降90*N 60eN 30*N O 3O*S WS W5正午8. 昼夜长短的分布: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这个半球的昼就渐长。北半球夏半年冬半年春分全球昼夜等长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越来越长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夏至白昼取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昼长夜长,纬度越高,白昼越长白昼逐渐变短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秋分全球昼夜平分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白昼越来越短极夜范围从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冬至白昼取短,北

11、极圈内全部为极夜夜长昼长,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春分白昼逐渐变长极昼范围从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全球昼夜等长春分全球昼夜等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9. 光照图的判读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 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 向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 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 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 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 23o 26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 12点

12、,晨昏线所包 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 6点, 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 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 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 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 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 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 -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 太阳直射点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12: 00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层受到强烈的冲击会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即地震波。特性:纵波:速度快,可通过固液气传播 横波:能量大,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而某些地区一定深度处,地震波有明显 的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