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2),推荐文档_第1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2),推荐文档_第2页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2),推荐文档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一、函数、导数1、函数的单调性(1) 设 x1、x2 a, b, x1 x2 那么第 10 页(共 10 页)f (x1 ) - f (x2 ) 0 f (x)在a, b 上是增函数;f (x)在a, b 上是减函数.(2) 设函数 y =减函数.2、函数的奇偶性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若 f (x) 0 ,右侧 f (x) 0 ,那么 f (x0 )是极大值;(2) 如果在 x0 附近的左侧 f (x) 0 ,那么 f (x0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分数指数幂n amm(1) a nm=( a 0, m

2、, n n * ,且 n 1 ).-11*n am(2) a n = m=( a 0, m, n n ,且 n 1 ).a n根式的性质n an(1) 当n 为奇数时, 当n 为偶数时,= a ;n an=| a |= a, a 0 .-a, a 0, r, s q) .(2) (ar )s = ars (a 0, r, s q) .(3) (ab)r = arbr (a 0, b 0, r q) .注: 若 a0,p 是一个无理数,则 ap 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an = b ab = n (a 0, a 1, n

3、 0) .对数的换底公式 : log n = logm n ( a 0 ,且 a 1, m 0 ,且 m 1, n 0 ).malog a对数恒等式: aloga n = n ( a 0 ,且 a 1, n 0 ).推 论 log manbn =log bma( a 0 ,且 a 1, n 0 ).yk0oy=kx+b常见的函数图象ya0y=ax2+bx+cy21y=x+x-1 o1-2xyyy=axy=logax0a10a11o1xa1ox二、三角函数、三角变换、解三角形、平面向量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a+ cos2a= 1, tana= sina .cosa9、正弦、余弦的诱

4、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aa的正弦、余弦,等于a的同名函数,前面加上把a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aka+a的正弦、余弦,等于a的余名函数,前面加上把a看成锐角时该函数的符号。2(1)sin (2ka+a)= sina, cos(2ka+a)= cosa, tan (2ka+a)= tana(k z)(2)sin (a+a)= -sina, cos(a+a)= -cosa, tan (a+a)= tana(3)sin (-a)= -sina, cos(-a)= cosa, tan (-a)= - tana(4)sin (a-a)= sina, cos(a-a)= -cosa, tan

5、(a-a)= - tana-aaa = cosa, cos 2 -a = sina(6)sin 2 +a = cosa, cos 2 +a口诀:函数名称不变,符号看象限(5)sin a a 2= -sina口诀:正弦与余弦互换,符号看象限10、和角与差角公式sin(a a)= sinacos a cosasin a; cos(a a)= cosacos am sinasin a;tan(a a)=11、二倍角公式tana tan a.1m tanatanasin 2a= sinacosa.cos 2a= cos2a- sin2a= 2 cos2a-1 = 1- 2 sin2a. tan 2a=

6、2 tana .1- tan2a;2 cos2 a= 1 + cos 2a, cos2 a= 1 + cos 2a公式变形:21- cos 22sin2 a= 1- cos 2a,sin2 a=a;212、 函数 y = sin(ax +a) 的图象变换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a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 y = sin (x +a)的图象;再将函数y = sin (x +a)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ay = sin (ax +a)的图象;再将函数 y = sin (ax +a)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

7、函数 y = a sin (ax +a)的图象数 y = sin x 的图象上所有点的横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 1 倍(纵坐标不变),得到函数aay =sinax的图象;再将函数 y =sinax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右)平移 a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y = sin (ax +a)的图象;再将函数 y = sin (ax +a)的图象上所有点的纵坐标伸长(缩短)到原来的a 倍(横坐标不变),得到函数 y = a sin (ax +a)的图象13.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函 数性质y = sin xy = cos xy = tan x图象定义域rrax x ka+k z2 ,值

8、域-1,1-1,1r最值a当x = 2ka+ (k z)时,2当 x = 2ka(k z)时,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y= 1;当 x = 2ka-amax2(k z)时, ymin = -1ymax =1;当 x = 2ka+a(k z)时, ymin = -1周期性2a2aa奇偶性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aa在 2ka- , 2ka+22 (k z)上是增函数;在2ka+ a , 2ka+ 3a22 (k z)上是减函数在2ka-a,2ka(kz)上是增函数;在2ka,2ka+a(k z)上是减函数aa在 ka- ,ka+ 22(k z)上是增函数对称性对称中心(ka, 0)(k z)a对称轴

9、 x = ka+ (k z)2a对称中心 ka+ , 0 (k z)2对称轴 x = ka(k z) ka对称中心, 0 (k z) 2无对称轴14、辅助角公式a 2 + b 2y = a sin x + b cos x =sin(x +a) 其中tana= ba15. 正弦定理 : a=b=c= 2r (r 为dabc 外接圆的半径).sin asin bsin c a = 2r sin a, b = 2r sin b, c = 2r sin c a : b : c = sin a : sin b : sin c16.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 cos a ; b2 =

10、c2 + a2 - 2ca cos b ; c2 = a2 + b2 - 2ab cos c .17. 面积定理111(1) s = 2 aha = 2 bhb = 2 chc ( ha、bhc 分别表示 a、b、c 边上的高).111(2) s =ab sin c =bc sin a =ca sin b .2221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在abc 中,有 a + b + c = a c = a- ( a + b) caa + b 2c = 2a- 2( a + b) . = - 22219、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 =| a | | b | cosa20、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u ur

11、u uru ur(1)设 a (x1 , y1 ) ,b (x2 , y2 ) ,则 ab = ob - oa = (x2 - x1 , y2 - y1 ) .ax 2 + y 2(2)设 a = (x1 , y1 ) , b = (x2 , y2 ) ,则 a b = x1 x2 + y1 y2 . (3)设 a = (x, y) ,则=21、两向量的夹角公式设 a = (x1r, yr1 ) , b = (x2 , y2 ) ,且b 0 ,则ra x x + y yrbx2 + y2x2 +1 y2211cosa= | ra | r =| b |1 222 ( a = (x 1, y 1)

12、 , b = (x 2, y 2) ).22、r向量的平行r与垂直rr设 a = (x , y ) , = (x , y ) ,且11b22b0a / b b = aa x1 y2 - x2 y1 = 0 . a b(a 0) a b = 0 x1 x2 + y1 y2 = 0 .*平面向量r的坐标运算rr r(1)设 a = (x , y ) , b = (x , y ) ,则 a += (x + x , y + y ) .r(2) 设 a11= (x , y ) ,r 22b r= (x , y ) , 则 a -r1212= (x - x , y - y ) .11b22b1212u u

13、ru uru ur(3)设 a (x1 , y1 ) ,b (x2 , y2 ) ,则 ab = ob - oa = (x2 - x1 , y2 - y1 ) .rr(4)设 a =r(x, y),a r ,r 则aa = (ax,ay) . rr(5) 设 a = (x , y ) ,= (x , y ) ,则 a = x x + y y .11b22b1 21 2三、数列2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 n 项的和的关系an= s1,n = 1( 数列a 的前 n 项的和为 s = a + a +l+ a ).s - s, n 2nn12n nn-124、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 = a + (n -

14、1)d = dn + a - d (n n *) ;n1125、等差数列其前 n 项和公式为s = n(a1 + an ) = na + n(n -1) d = d n2 + (a- 1 d )n .n21221226、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 = a qn-1 = a1 qn (n n *) ;n1q27、等比数列前 n 项的和公式为a (1- qn ) a1 - anq 1, q 1, q 1sn = 1- q或sn = 1- q.na , q =1na1, q = 11四、不等式x + y 28、2xy 。必须满足一正( x, y 都是正数)、二定( xy 是定值或者 x + y 是定值)、

15、三相等(x = y 时等号成立)才可以使用该不等式)p(1) 若积 xy 是定值 p ,则当 x = y 时和 x + y 有最小值2;(2) 若和 x + y 是定值 s ,则当 x = y 时积 xy 有最大值 1 s 2 .4五、解析几何29、直线的五种方程(1) 点斜式(2) 斜截式y - y1 = k (x - x1 ) (直线l 过点 p1 (x1 , y1 ) ,且斜率为 k )y = kx + b (b 为直线l 在 y 轴上的截距).(4) 截距式(5)一般式 y - yx - x y )( p (x , y ) 、 p (x , y ) ( x x y - yx - x12

16、11122212(3) 两点式1 =1).( y2121x + y = 1( a、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a、b 0 )abax + by + c = 0 (其中 a、b 不同时为 0).30、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若l1 : y = k1 x + b1 , l2 : y = k2 x + b2l1 | l2 k1 = k2 , b1 b2 ; l1 l2 k1k2 = -1.31、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x - x ) + ( y - y )222121d=(a (x , y ) ,b (x , y ) ).a,b32、点到直线的距离a2 + b2d = | ax0 + by0 + c |

17、33、 圆的三种方程( 点 p(x0, y01122) ,直线l : ax + by + c = 0 ).(1) 圆的标准方程(2) 圆的一般方程(3) 圆的参数方程(x - a)2 + ( y - b)2 = r 2 .x2 + y2 + dx + ey + f = 0 ( d2 + e2 - 4f 0).x = a + r cosa y = b + r sina.*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 p(x0 , y0) 与圆(x - a)2 + ( y - b)2 = r 2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a - x0)2 + (b - y0)2若 d =3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则 d r 点 p 在圆外;

18、d = r 点 p 在圆上; d r 交交d = r 交交d r 交交aa + bb + c a2 + b 2其中 d = d 0 . 弦长= 2 r 2 - d 2.35、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定义、标准方程、几何性质1- a2b2x2y22c椭圆:,离心率e =2 += 1(a b 0) , a - c 2 = b2 1 ,渐近线方程是 y = a 2b 2 = 1(a0,b0), c - aaa x抛物线: y 2 = 2 px ,焦点( p ,0) ,准线 x = - p 。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2236、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x 2y 2(1)若双

19、曲线方程为a 2b 2x2y2= 1 -渐近线方程: a2b2 = 0 y = b x .abxyx 2y 2(2) 若渐近线方程为 y = x a = 0 双曲线可设为-= l .aba 2b2x2(3) 若双曲线与- y 2= 1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 x 2 - y 2 = ll l 0) 焦半径| pf |= x0 +pp.(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2p38、过抛物线焦点的弦长 ab= x1 + 2 + x2 + 2 = x1 + x2 + p .六、立体几何39.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判定共面二直线无交点;(2) 转化为二直线同与第三条直线平

20、行;(3) 转化为线面平行;(4) 转化为线面垂直;(5) 转化为面面平行.40. 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 转化为线线平行;(3) 转化为面面平行.41. 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判定二平面无公共点;(2) 转化为线面平行;(3) 转化为线面垂直.42. 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相交垂直;(2) 转化为线面垂直;(3) 转化为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 转化为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43. 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 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

21、) 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 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44. 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 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 转化为线面垂直;45、柱体、椎体、球体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圆柱侧面积= 2arl ,表面积= 2arl + 2ar 2圆椎侧面积=arl ,表面积=arl +ar 2v柱体v锥体= 1 sh ( s 是柱体的底面积、 h 是柱体的高).3= 1 sh ( s 是锥体的底面积、 h 是锥体的高).3球的半径是 r ,则其体积v = 4ar3 ,其表面积 s = 4ar2 (x2 - x1)2 + ( y2 - y1)2 + (

22、z2 - z1)2=46、若点 a (x , y , z ) ,点 b3) ,则du ur (x , y , z11 1222a,b47、点到平面距离的计算(定义法、等体积法)= | ab =|u ur uuurabab48、直棱柱、正棱柱、长方体、正方体的性质:侧棱平行且相等,与底面垂直。正棱锥的性质:侧棱相等,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正多边形的中心。七、概率统计49、平均数、方差、标准差的计算平均数: x = x1 + x2 +l xn方 差 : s 2 = 1 (x - x)2 + (x - x)2 +l(x - x)2 nn12n标准差: s =1 (x - x) +2 (x - x)2

23、 +l(x - x)2 n12n50、回归直线方程 (了解即可)- nx yn (x - x )(y - y )n xyiii i$y= a + bx ,其中b = i=1n (x - x )2= i=1nx 2 - nx 2.经过( x , y )点。iii=1i=151、独立性检验a = y - bxk 2 =n(ac - bd )2(a + b)(c + d )(a + c)(b + d )(了解即可)52、古典概型的计算(必须要用列举法、列表法、树状图的方法把所有基本事件表示出来,不重复、不遗漏)八、复数53、复数的除法运算a + bi = (a + bi)(c - di) = (ac

24、 + bd ) + (bc - ad )i .c + di(c + di)(c - di)c 2 + d 254、复数 z = a + bi 的模| z |=| a + bi | = a2 + b2 .55、复数的相等: a + bi = c + di a = c, b = d .( a, b, c, d r )a2 + b256、复数 z = a + bi 的模(或绝对值) | z |=| a + bi | =.57、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 (a + bi) + (c + di) = (a + c) + (b + d )i ;(2) (a + bi) - (c + di) = (a - c

25、) + (b - d )i ;(3) (a + bi)(c + di) = (ac - bd ) + (bc + ad )i ;ac + bdbc - ad(4) (a + bi) (c + di) =+i(c + di 0) .c2 + d 2c2 + d 258、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对于任何 z1, z2 , z3 c ,有交换律: z1 z2 = z2 z1 .结合律: (z1 z2 ) z3 = z1 (z2 z3 ) .分配律: z1 (z2 + z3 ) = z1 z2 + z1 z3 .九、参数方程、极坐标化成直角坐标acosa= xa2 = x 2 + y 255、 asina=

26、 ytana= y (x 0)x十、命题、充要条件充要条件(记 p 表示条件, q 表示结论)(1) 充分条件:若 p q ,则 p 是q 充分条件.(2) 必要条件:若 q p ,则 p 是q 必要条件.(3) 充要条件:若 p q ,且 q p ,则 p 是q 充要条件.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为 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为 为为为为为为 q 为p为 为 为为 p 为q为为为为为为 p 为为为为为 q 为56.真值表非或且真真假真真真假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十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三个公理:(1) 公理 1:如果一条直线

27、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2) 公理 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 公理 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 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相交直线: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共面直线平行直线: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 公理 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3 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4 注意点: a与 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 a、b 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 o 的选择无关,为

28、简便,点 o 一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0a,)2; 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 ab;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1) 直线在平面内 有无数个公共点(2) 直线与平面相交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 直线在平面平行 没有公共点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简记为

29、: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1) 用定义;(2) 判定定理;(3)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1、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简记为:线面平行则线线平行。2、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如果直线 l 与平面 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 l 与平面 互相垂直,记作l,直线 l 叫做平面 的垂线,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