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_第1页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_第2页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_第3页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_第4页
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用标准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NMR1945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 Block和哈佛大学的 E. M. Purcell同时发现了核磁共振现象,并因此荣获了 1952年的Nobel物理奖。核磁共振谱可为化合物鉴定提供下列信息:1. 磁核的类型:由化学位移来判别,如在1HNMR中,可判别甲基氢、芳氢、烯氢、醛氢等。2. 磁核的化学环境:由偶合常数和自旋一自旋裂分来判别,如在1H-NMR中可判定甲基是与-CH 2-相连,还是与苯环相连。3. 各类磁核的相对数量:氢谱中,通过积分面积或积分曲线来判断。4 .核自旋弛豫时间:13CNMR 可提供T1,并用于结构归属指定,构象的测定,以及窥测体系的运动情况

2、。5 .核间相对距离:通过核的Overhause效应可测得。3.1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3.1.1原子核的磁矩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粒子,自旋将产生磁矩,但并非所有同位素的原子核有自旋,只有有自旋才有磁矩。具有自旋运动的原子核具有一定自旋量子数(I), 1=1/2 *n ,那1 , 2 , 3 1. 核电荷数和和质量数均为偶数的原子核没自旋。2. 核电荷数为奇数或偶数,核质量数为奇数,有自旋现象。3. 核电荷数为奇数,核质量数为偶数,I为整数的原子核有自旋现象。故而产生一个小磁场,这个小磁对于自旋不为零的核来说,当其自旋时由于形成环电流,场可用核磁矩 口表示。口是矢量,其大小由下式确定:.1(11)文

3、案大全式中 Y 核的磁旋比p-自旋角动量不同的核有不同的 丫值,是确定同位素核的特征常数。3.1.2自旋核在磁场中的取向和能级对于I不为零的核来说,如果不受外来磁场的干扰,其自旋轴的取向将是任意的。当它们处于外加静磁场(磁场强度为H0 )中时,根据量子力学理论,它们的自旋轴的取向不再是任意的,而只有(2I+1)种,这叫核自旋的空间量子化。每一种取向可用一个磁量子数m表示,则 m=I , I-1 , I-2,-1+1 , -I。以1H为例,有两种取向:m1/2 和m-1/2核磁矩卩和外加磁场Ho的相互作用能 E由下式确定:m 4 - * 啊的 n 粒 Hilt 1Larmor (拉莫尔)进我们把

4、外加磁场引起的核自旋能级的分裂称为核的赛曼效应。3.1.3核的回旋和核磁共振当一个原子核的核磁矩处于磁场Ho中,核自身有一旋转,而外加磁场又力求它取向于磁场方向,在这两种力的作 用下,核会在自旋的同时绕外加磁场的方向进行回旋,这种运动称为动。网1 J HIT在外加磁场Ho的作用下,自旋量子数为I 的核,其自旋能级分裂为 (21+1)个,任意相 邻的两能级间的能量差都等于 击H o/2 no用一 个频率为V寸的射频波(电磁波)照射磁场中的自旋核时,如果电磁波的能量h v射与该能级差相等,即E 射=人 Vt= AE= h v回=y hH o/2 nv射=v回=y H o/2 n时,低自旋能态的核即

5、可吸收电磁波的能量而跃迁到高自旋能态,这就是核磁共振。3.1.4核的自旋弛豫如果核平均分布在高低能态,由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速度相等,无静吸收,即无核磁共振。若低能态核跃迁后,不能释放能量回到低能态,低能态核数减少, 则不会有静吸收,即无 NMR信号。实际上则是有自旋弛豫过程帮助回到低能态。弛豫过程分为两种类型:自旋 -晶格弛豫和自旋-自旋弛豫。自旋-自旋弛豫:又称横向弛豫。一些高能态的自旋核把能量转移给同类的低能态核,同时一些低能态的核获得能量跃迁到高能态,因而各种取向的核的总数并没有改变,全体核的总能量也不改变。自旋-晶格弛豫:也叫纵向弛豫。是处于高能态的核自旋体系与其周围

6、环境之间的能量交换过程(通常习惯于将“环境”称为“晶格” )。3.2核磁共振仪与实验方法3.2.1核磁共振仪1. 脉冲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 PET-NMR )2. 连续波核磁共振仪(CW-NMR )3.2.2样品的处理非粘稠性液体可以直接测定, 难溶解得物质则可以用固体核磁共振仪测定,大多数情况下固体样品和粘稠液体多数配成溶液进行测定。溶剂应该不含质子, 对于样品溶解性好, 不与样品发生缔合, 且价钱应该便宜。常用有 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氘代试剂。标准物是用来调整谱图零点的物质,对于氢谱和碳谱最理想的标准物是四甲基硅烷。323核磁共振图谱横坐标:吸收峰的位置,用“化学位移” 表示。横坐标的右

7、边是高磁场、低频率、化学位移小,左边是低磁场、高频率、化学位移大;纵坐标:吸收峰的强度。通过阶梯曲线的积分线可得 到各组峰代表的质子数比例。QQ3.3 ? 7的化学位移3.3.1电子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电子屏蔽效应:原子核外包围着的电子云在磁场的作用下,核,同时外电子会在垂直于外磁场的平面上绕核旋转,形成微电流产生对抗于主磁场的感应磁场。感应磁场的方向与外磁场相反,强度与磁场强度Ho成正比。感应磁场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外磁场对磁核的作用。这种感应磁场对外磁场的屏蔽作用 称为电子屏蔽效应。通常用屏蔽常数(T来衡量屏蔽作用的强弱。磁核实际感受的磁场强度称为有效磁场强度Heff :H eff = H o

8、-H o b= H o (1- 0-)V寸=y Ho (1- j)/2 n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核外电子云分布不同,c值不同,核磁共振吸收峰的位置也不同。332化学位移表示法通常用相对值来表示化学位移:以某一标准物的共振峰为原点,令其化学位移为零, 其 他质子的化学位移是相对于标准物而言的。公式如下(ppm)(样标)106标(ppm)(H标H羊)106H标相对化学位移3值可以准确测定,且与测定时所用仪器的磁场强度无关,同一化学环境 的质子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值。以TMS为标准物时,TMS比一般有机物质子信号出现在较高场,因此使多数有机物的信号在其左边,为正值。3.3.3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主要影响因素

9、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各向异性效应、范德华效应、溶剂效应以及氢 键效应等。1 .诱导效应影响电子云密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质子附近的原子或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电负性强, 使1H的电子云密度降低,c降低,化学位移值增大,吸收峰左移。化合物CH3HCH3ICH3BrCH 3CICH 3F电负性2.12.52.83.04.03( ppm )0.22.12.683.054.26取代基距离亦影响化合物 -CH 2Br-CH2-CH2-Br-CH 2-CH 2-CH 2-Br3(ppm)3.301.691.252 .共轭效应当烯烃分子中的双键和供电子基或吸电子基共轭时,烯碳上的质子的电子云密度会发 生改变。

10、3 .各向异性效应分子中处于某一化学键(单、双、叁和大n键)的不同空间位置上的质子所受到的不同的屏蔽作用称为各向异性效应。各向异性效应具有方向性,其影响的大小和正负与方向和距离有关。 各向异性效应与诱导效应不同:诱导效应通过化学键起作用;各向异性效应通过空间关系起作用。(1 )芳环的各向异性在外磁场 Ho作用下,会在芳环平面的上方和下方产生感应磁场,方向和外磁场H o相反。因此:在芳环的上方和下方出现屏蔽区,而在芳环平面上出现去屏蔽区。苯环质子处于去屏蔽区,故共振信号出现在低场。if圈 vh(2 )双键的各向异性双键的n电子云垂直于双键所在平面,因此在双键平面上方和下方的质子处于其电子云屏蔽区

11、,而双键平面内的质子处于去屏蔽区。例如:乙烯 3 h= 5.25ppm醛基 S h= 910ppm(3)三键的各向异性一 J洛f *炔键的n电子云绕C-C键轴对称分布呈圆筒形,沿键轴方向为4%f%J 屏蔽区。因此,乙炔的SH=1.80ppm ,明显比乙烯氢处于较高场。廿” vf.m但由于炔碳为 sp杂化,s成分高,C-H键电子云更靠近 C原子, 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低,所以炔氢比烷烃氢质子的S大。(4 )单键的各向异性单键的各向异性较弱。 C-C键的去屏蔽区是以 C-C键为轴的圆锥体。例如:当 CH4中的H逐个被烷基取代后,剩下的 H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去屏蔽作用,因此化学位 移依次向低场移动。饱

12、和三元环也有明显的各向异性作用。环丙烷在环平面的上、下方形成屏蔽区。因此环上的CH 2受到强的屏蔽作用,而在高场出峰。4 . van der Waals 效应当两个质子在空间结构上非常靠近时, 具有负电荷的电子云就会互相排斥, 从而使 这些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减少, 屏蔽作用下降,共振信号向低场移动, 这种效应称为 van der Waals 效应。5.氢键效应和溶剂效应(1 )氢键效应氢键形成t氢外电子云密度去屏蔽作用tS值/。并且,含有 0H的化合物的羟基质子出峰范围较大,S值在1018ppm 。(2)溶剂效应在核磁共振谱的测定中,由于采用不同溶剂,某些质子的化学位移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13、溶剂效应。3.4各类质子的化学位移3.4.1饱和碳上质子的化学位移1 甲基根据所连基团的不同,甲基的化学位移在0.7 4ppm 之间,比较有特征。2.亚甲基和次甲基亚甲基和次甲基的吸收峰特征性较差,不易辨认。亚甲基(X-CH2-Y )的化学位移可以用 Shoolery 经验公式计算:3=0.23+0.23-甲基的化学位移值(T-与亚甲基相连的取代基的屏蔽常数3.4.2不饱和碳上质子的化学位移1 .炔烃炔氢的3为:1.63.4ppm,常与其他类型的氢重叠。2 烯氢烯氢的3可用Tobey和Simon经验公式计算:3 = 5.25+Z 同 +Z 顺 +Z 反910ppm ,芳香3 .醛基氢由于羰基的

14、去屏蔽作用,醛基氢的3出现在较低场。大致范围:脂肪醛醛 9.510.5ppm3.4.3芳环氢的化学位移由于芳环的去屏蔽作用,芳环氢的3出现在较低场。苯的3为7.27 ppm 。当苯环上的氢被取代后, 取代基的诱导效应使苯环的邻、间、对位的电子云密度发生变化,化学位移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硝基苯中硝基的吸电子作用,使苯环氢向低场位移, 且邻、对位的位移程度大于间位。而苯甲醚中甲氧基的供电子作用使苯环氢的化学位移向高场移动。3.4.4杂环芳氢的化学位移杂环芳氢的化学位移受到溶剂影响大,一般阿尔法位的杂芳氢的吸收峰在较低场。3.4.5活泼氢的化学位移活泼氢-连在0、N、S原子上的氢其化学位移值与氢键

15、密切相关,所以与温度、浓度、溶剂有很大关系。 峰形特点:酰胺、羧酸缔合峰-宽;醇、酚峰-钝;氨基、巯基较尖。3.5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3.5.1自旋-自旋偶合与自旋-自旋裂分已有知识分析可知:处于同一化学环境的质子应给出一个单峰,但1HNMR 谱中多为多重峰。这是因为:谱线的多重峰精细结构是由分子内部邻近自旋磁性核的相互作用引起能级分 裂而产生的。我们把邻近自旋核间的这种相互作用称为核的自旋一自旋偶合。把偶合引起峰的裂分,谱线增多的现象称为自旋裂分。自旋核的核磁矩通过成键电子影响邻近磁核是引起自旋-自旋偶合的根本。自旋偶合不影响磁核的化学位移,但会使谱图变复杂,为结构分析提供更多信息。以1=1/

16、2 的核为例,说明一下自旋偶合和裂分现象:在1 , 1 , 2-三氯乙烷中,分析一下b质子对邻近磁核 a质子的影响。在外加磁场作用下, b质子(1个)的取向有两 种:m b= +1/2 ,顺磁场(f)排列,产生的局部感应磁场方向与外磁场一致(f), a质子感受到稍微增强的磁场强度,因此在较低外磁场中发生共振;mb= -1/2,反磁场(f)排列,产生的局部感应磁场方向与外磁场相反(J), a质子感受到稍微减弱的磁场强度,因此在较高外磁场中发生共振。故b质子的偶合会使 a质子裂分为二重峰。由于b质子在磁场中两种取向的概率是相等的,因此a质子的双峰强度也大体相同 (1 :1 )。再分析一下 a质子(

17、2个)对b质子的影响:a组质子在外磁场中有三种不同的取 向组合:(ff、(fJ、J、f这三种取向组合出现的概率为1 : 2 : 1,故a组质子使b组质子裂分为三重峰,其强度比为1 : 2 : 1。3.5.2n+1 规律当某组质子有 n个相邻的质子时,这组质子的吸收峰将裂分成(n+1 )重峰。并且裂分蜂的强度基本符合二项式(a+b) n展开式各项系数之比:n=01单重峰(s)n=11 1两重峰(d)n=21 2 1三重峰(t)n=31331四重峰(q)n=414641五重峰n=515101051六重峰当某组质子有 2组与其偶合作用(偶合常数不相等)的邻近质子时,如果其中一组的质子数为n,另一组的

18、质子数为m,则该组质子被这两组质子裂分为(n+1) (m+1) 重峰。如果这2组质子与该组质子的偶合常数相同时,则该组质子裂分为(n+m+1)重峰。3.5.3偶合常数在简单的一级谱图中,偶合常数等于裂分后相邻子峰间的距离,单位为Hz。因为自旋-自旋耦合仅仅是两个磁性核之间的事情,故J仅取决于分子结构,与外加磁场强度无关。用不同NMR仪器测得的偶合常数应当是不变的。对于复杂体系,偶合常数和化学位移的 求得需进行复杂的计算。偶合常数有正负之分,一般通过双数键的偶合常数(2J, 4J等)为负值,通过单数键的偶合常数(J,3J等)为正值。1 同碳偶合(偕偶)指同一个碳原子上的两个质子之间的偶合,以2J

19、或J同表示。有时同碳质子的环境可能完全一样,这种偶合在谱图上表现不出来,如开链化合物中的甲基、亚甲基等,其J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能测定。2 .邻碳偶合(H-C-C-H )指相邻两个碳上质子之间的偶合,中间相隔三个键,用 J或J邻表示,通常在016Hz之间。3J值的大小与结构密切相关。(1 )饱和型J邻一般可自由旋转的单键化合物的3J值约为68Hz。J值主要受双面夹角的影响。Karplus 和BothnerBy 总结出计算 J邻的公式:J 邻=7- cos + 5 cos2 (2)烯型J邻当两相邻C-C为sp2杂化时,J值较大。并且,由于双键的存在,反式结构的双面夹角为180 ,顺式结构的双面夹角

20、为0,因此J反大于J顺。3. 芳氢的偶合常数芳环氢分邻间对三种偶合,偶合常数都为正,邻位常数较大,6.0-9.4HZ ,间位0.8-3.1HZ ,对位 0.59Hz。4 远程偶合通过4个或4个以上键的2个核间JM0的偶合作用称为远程偶合。 通常J为03Hz , 不易观察到。常见的远程偶合有:丙烯型偶合、高丙烯偶合、炔及迭烯偶合、折线性偶合以及 偶合。5 质子与其他核的偶合13C31 p19f、2d13C、31 P、19F的I都为1/2,与1H的偶合裂分峰符合 n+1规律。2D的I=1 ,与1H的偶合裂分峰符合 2n+1规律。3.6自选系统及图谱分类3.6.1核的等价性质化学等价:分子中一组核化

21、学位移严格相等,称之为彼此化学等价的核。磁等价:分子中一组核,对组外任一核表现出相同大小的偶合作用。既是化学等价又是磁等价则为“磁全同”。(1) 单键不能自由旋转,会产生不等价质子。(2 ) 双键上同碳质子具有不等价性。(3 ) 构象固定环上的CH2两个氢是不等价的。(4 ) 与手性碳原子相连的 CH2的质子是不等价的。(5 ) 取代苯环上的相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可能是磁不等价的。3.6.2自旋系统的分类与组外不J,则这几个互相偶合的核, 按偶合作用强弱,分成不同自旋系统,系统内部核相互偶合, 作用。(1) 分子中两组互不干扰的核,之间的的化学位移小于或者近似与偶合常数些核分别以A,B,C字母表示

22、。字母右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2) 分子中两组互相干扰的核;,他们化学位移差远大于他们之间的偶合常数,其中一组表示为A,B,C等,另一组有 X,Y,Z等表示363图谱的分类1. 一级图谱当两组或者几组质子的化学位移之差和其偶合常数之比大于6,且同组内磁全同,分类峰符合n+1规律。2. 二级图谱互相干扰两组核,化学位移差小,互相偶合作用强,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比小于6,峰形发生畸变。1.AX系统3.6.4几种常见的自旋系统AX系统Av/J 6,表现为一级图谱。女口 HF、HCC12F 等。按照n+1规律,出现4条谱线,A和X各占2条;2线之间的距离为 JAX ; 2谱线的中心即为化学位移;两线高度

23、相等。2.AB系统当AX系统的化学位移差变小,不再符合/J 6时,就成为AB系统。AB系统仍为4条谱线,A和B各占2条;每组双峰之间的距离仍为Jab ;化学位移在所属谱线的中心和重心之间,可通过如下计算求得(DJ ab)( DJ ab)(14)(23)1213.AX2I24条谱线的强度(I)不等,谱线间强度比如下:AX 2系统共有5条谱线:A-3 条(强度比为1:2:1),X-2条(强度比为4:4 )。三重峰和双峰的裂距相同,即为Jax,各组峰的中心为化学位移。如1, 2,2-三氯乙烷。4. AB2系统AB2系统中两组核干扰较强,最多可观察到9条谱线。其中14条为A组,58条为B组,第9条为综

24、合峰,强度较弱,往往观察不到。第5和第6条谱线相距很近,往往合并为一条谱线,成为谱图中较突出的峰。第3条谱线的位置为v a,第5条和第7条谱线之中点为汨。5. AMX 系统 vm JAM , vxJAX , Avmx JMX。谱峰分裂按照(n+1)(m+1) 规律,即AMX系统共12条谱线,其中A、M、X中每一 个核被其他2个核裂分为强度相等的四重峰。12条谱线有3种裂距,每两组四重峰之间所 共有的裂距即为该两核的偶合常数。如氧化苯乙烯中三元环上的3个氢属于AMX系统。6. ABX系统A核和M核的化学位移接近。共有 14条谱线,属于AB的8条,X的4条,9和14是 综合峰。AB的部分可以看出2

25、个AB系统,可近似按照 AMX系统的方法求JAx和JBx, 再按AB系统近似求va, vb。7. ABC系统互相偶合的3个质子互不等价,化学位移相近。ABC系统最多15条谱线,通常只有12条。8. A2X2 系统共有6条谱线,A和X各3条,强度比为1:2:1。9. A2B2 系统18条谱线,其中 4条很弱,故一般只显示出14条,A和B各占7条,左右对称。V 在 A5,vB 在 B5,且:1-3=4-6J =1-6/210.AA BB系统A2B2系统中A2和B2都不是磁全同,即为AA BB 系统。应该出现28条谱线,AA 和BB 各占14条。3.7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3.7.1解析谱图的步骤1.

26、检查谱图是否规则。2. 识别杂质峰,溶剂峰,旋转边带等信号。3. 从积分曲线算出各组峰的相对面积。4. 从各组峰的化学位移,偶合常数及峰形推测结构单元。5. 识别谱图中的一级裂分谱图,读出并验证J。6. 解析二级谱图。7. 结合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等数据推导化合物结构。8. 仔细核对各组的化学位移和偶合常数是否相符。3.7.2辅助谱图分析的一些方法1 使用高磁场仪器已知两组互相偶合的质子的化学位移差Av(Hz)与测定仪器的磁场强度成正比。例如,尸O.lppm ,在100MHz 的仪器测得的谱图上,相当于10Hz,而在500MHz 的仪器测得的谱图上,相当于 50Hz ;而偶合常数J只反

27、映磁核间相互作用的强弱,与测定仪器的 磁场强度无关。2 .活泼氢反应(1 )重水交换由于活泼氢化学位移变化范围较大,不太容易辨认,若加几滴重水,使其被交换,使活泼氢峰消失,即可指认活泼氢。一般来说,重水交换后,活泼氢信号减弱或消失。但酰胺质 子交换慢,以及分子内形成氢键的,活泼氢信号难以消失。原则上和碳相连的质子峰不会消 失。(2 ) NaOD 交换NaOD用于交换羰基的a -H。3 .溶剂效应同一样品采用不同的溶剂,其S是不同的,这种由于溶剂的不同使得S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溶剂效应。溶剂效应较好的溶剂:苯、吡啶、DMSO、三氟乙酸等。4 .位移试剂位移试剂是能够使样品的化学位移发生较大移动,使

28、不同的峰拉开距离的一种试剂。常用过渡金属的B 二酮型试剂,其中镧系 金属中铕(Eu)以及镨(Pr)的络合物 Eu(DPM) 3 和 Pr(DPM) 3 用的最多。位移试剂对带孤对电子的化合物有明显的位移作用,一般越靠近含未共用电子对基团的质子位移值越大。R1七Eu_ R2丄5 双共振去偶双共振去偶是用两个频率不同的射频场同时照射样品,其中一个射频场(V2)用于照射某一组核,破坏偶合条件,而另一射频场(V1 )用于扫描其他核,从而达到去偶的目的。常用符号 A X 表示:A-被观测的核X-要去偶的核常用的双共振技术有:(1 )自旋去偶现多用扫频法,即将第二射频场频率V固定,对准要去偶的质子进行照射

29、,而变动第一射频场的频率V,对其他核进行扫描。则与V2对准的核有偶合作用的核都将产生去偶现象。(2 ) NOE效应在用双共振技术照射其中一组核,并使其饱和时,空间位置与其相近的另一组核的共振信号会增强,这种空间偶合作用使信号相对强度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NOE效应。此技术对确定化合物的立体结构很有用。核磁共振碳谱4.1核磁共振碳谱的特点1灵敏度低:碳核天然丰度很低,只有1.108%为,FH则有99.98%,而且旋磁比也只有 1H的1/4 ,在相同条件下两者信噪比为1:0.000159 ,即灵敏度是1H的1/60002. 分辨能力高3 为 0300ppm ,是 H 的 20 倍;同时不存在13C自身

30、自旋-自旋裂分。3. 能给出不连氢碳的吸收峰氢不能给出不含氢基团的信息,而碳谱可直接给出基团的特征峰,分子骨架结构的信息。4. 不能用积分高度计算碳的数目碳核所处环境和弛豫机制不一样,NOE效应对不同碳原子信号强度影响差异大,不能用常规共振谱的谱线强度来确定5. 弛豫时间可作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波谱参数不同碳核弛豫时间相差较大4.2核磁共振碳谱的测定方法1. 脉冲傅里叶变换法脉冲傅立叶变换法(Pulse Fourier Transform ,简称PFT法)是利用短的射频脉冲方式的射频波照射样品,并同时激发所有的13C核。由于激发产生了各种13C核所引起的不同频率成分的吸收,并被接收器所检测。2.

31、 核磁共振碳谱中几种去偶方法(1 )质子宽带去偶法又称质子噪音去偶方法:在扫描时,同时用一强的去偶射频对可使全部质子共振的射频区进行照射,使全部质子饱和,从而消除碳核和氢核间的偶合,得到简化的谱图。(2 )偏共振去耦法方法:与质子宽带去偶相似, 只是此时使用的干扰射频使各种质子的共振频率偏离,使碳上质子在一定程度上去偶,偶合常数变小(剩余偶合常数)。峰的分裂数目不变,但裂距变小,谱图得到简化,但又保留了碳氢偶合信息。保留JCH的偶合,而JCCH、JCCCH的偶合则不表现出来,即按n+1规律裂分:从谱线可确定与C相连的H数目,判断各碳的类型。(3)门控去偶法交替脉冲去偶,保留峰的多重性,增加峰强

32、度,既有偶合信号,又有(4 )反转门控去偶法既无偶合信号,又无有 NOE效应的谱图。(5 )选择质子去偶法该方法类似于氢谱的自旋去偶法。且有NOE效应存在。(6) INEPT 谱和 DEPT 谱INEPT 谱NOE效应的谱图。13C、15N等)更为突由于核磁共振本身信号灵敏度很低,尤其是低天然丰度的核(如出。INEPT法是在具有两种核自旋的系统中,以CH为例,通过脉冲技术, 把高灵敏1H核的自旋极化传递到低灵敏的13C核上去,这样由1H到与其偶合的13C的完全极化传递可使,13C信号强度增强4倍-3X87)(d) CHtCHCH,t;JL4=1心)(c) CHfJT上A 1WJ(b)ILll(

33、iL9(a) l nCNMR2 658-L1JL-!J1e 9-Me 5-Me200150100505/ppm图4-7什紫罗些酮的诃C和INEPT谱DEPT 谱DEPT脉冲序列较INEPT短,减少了横向弛豫损失的磁化矢量,克服了 INEPT法引起的强度比和相位畸变的缺点,是碳氢多重谱线具有正常强度比和理想的相位。104人人OHV1 1IIL1L1I.(b)| I n(a)1ICDC1*L III II37621455 8J0140130 120 1)010090807060504030205/ppm图4-9 香叶醇的HC和DEPT谱?4.3?勺化学位移1.屏蔽常数但=y B0(1- (r)/2

34、 ncj= od+ op + oa+ ysoa:反映由核周围局部电子引起的抗磁屏蔽的大小;c:主要反映与p电子有关的顺磁屏蔽的大小,它与电子云密度、激发能量和键级等因素有关;c:表示相邻基团磁各项异性的影响;03:表示溶剂、介质的影响。2.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1 )碳杂化轨道对于烃类化合物来说,sp3碳的3值范围在 060 ppm ;sp2杂化碳的3值范围在 100150ppm ,sp杂化碳的3值范围在 6095 ppm 。(2 )诱导作用取代基电负性愈大,值低场位移愈大。(3 )共轭效应引起电子的不均匀性,导致c低场或高场位移。(4 )立体效应值出电子云密度大,屏蔽效应增强,值高场位移。

35、碳正离子值出现在低场,碳负离子现在咼场。(5 )测定条件如:溶解样品的溶剂、溶液的浓度、测定时的温度等。3. 各类化合物?化学位移sp130tt50(1 )饱和碳的化学位移值饱和烷烃:饱和烷烃为 sp3杂化,其化学位移值一般在-2.555ppm 之间。?Grant和Paul提出了计算烷烃碳化学位移的经验公式:Eci=-2.5+ SriijAj +2S式中-2.5为CH4的8值(ppm);rij为相对于ci的j位取代基的数目,j = a、B、8;Aj为相对于Ci, j位取代基的位移参数;S为修正值(2 )烯碳的化学位移值烯碳为sp2杂化,其8C为100165 ppm 之间。烯碳的8C值可用经验公

36、式进行计算:8Ci = 123.3 +BlijAi + 2S式中123.3是乙烯的8C值(ppm) , rij为相对于烯碳 Ci的j位取代基的数目,j = %、卩、丫、a、Bp 丫,(3 )炔碳的化学位移值炔基碳为sp杂化,其化学位移介于 sp3与sp2杂化碳之间,为 6792ppm ,其中 含氢炔碳(三CH )的共振信号在很窄范围( $6770 ppm ),有碳取代的炔碳(三CR)在 相对较低场(87485ppm ),两者相差约为15ppm 。不对称的中间炔,如 2-炔、3-炔等, 二个炔碳8C值相差很小,仅有 14ppm,这r AEij$Ci 71 q +对判断炔基是否在链端很有用处。-

37、经验公式 式中71.9是乙炔的8C值(ppm) , rij为相对于炔碳 Ci的j位取代基的数目,j %、卩、丫、(4 )芳环碳和杂环芳碳的化学位移值芳碳的化学位移值一般在120160ppm 范围内.(5)羰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化学位移值比烯碳更趋于低场,一般为160220 ppm 之间。没有NOE效应,峰的强度较小?4.4?NMR的自旋偶合及偶合常数13C-13C偶合的几率很小(13C天然丰度1.1%);13C- 1H偶合;偶合常数1Jch : 100-250 Hz;峰裂分;谱图复杂2.?的自旋偶合(1 ) ?勺自旋偶合19F对13C的偶合也符合n + 1规律,其偶合常数1Jcf的数值很大,并为负

38、值,1Jcf为150360Hz (在谱图上以绝对值存在)、Jcf 为 20 60Hz、Jcf 为 4 20Hz、4Jcf 为 0 5Hz。(2 ) ?的 自旋偶合13C与31P的偶合也符合n+1规律,其偶合常数与磷的价数有关,一般五价磷与碳的1Jcp为 50 180Hz , 2Jcp、3Jcp 在 5 15Hz ,三价磷的 1Jcp 50Hz , 2Jcp、3Jcp 为 3 20Hz。(3) ?D的自旋偶合在13C NMR中常使用氘代溶剂,因此常遇到碳与氘的自旋偶合。13C D的偶合常数比13C 1H的偶合常数小得多,1JCH/ 1JCD与两种核旋磁比的比值相近,即1Jcd只有1Jch 的1/6左右。(4 ) ?金属原子的自旋偶合13C与金属原子核的偶合有时产生很大的偶合常数,如1Jc-Hg可大于100Hz,在进行有机金属化合物的 NMR研究时应给予注意。(5)?勺自旋偶合由于15 N的天然丰度很小,只有14N的0.37 %,因此13C与15 N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