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Zr0.1Mn1.5复合球磨对Ti9.6V86.4Fe4-_第1页
0.9Zr0.1Mn1.5复合球磨对Ti9.6V86.4Fe4-_第2页
0.9Zr0.1Mn1.5复合球磨对Ti9.6V86.4Fe4-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9Zr0.1Mn1.5复合球磨对Ti9.6V86.4Fe4 摘要:系统研究了Ti9.6 v86.4Fe4储氢合金中掺入10(质量分数)的Ti0.9Zr0.1Mn1.5进行复合球磨对其相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Ti9.6U86.4Fe4铸态合金具有单一的体心立方(BCC)结构固溶体相,当添加10的Ti0.9Zr0.1Mn1.5复合球磨后,复合物由BCC主相和C14型Laves第2相组成,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分析表明,Ti0.9V86.4Fe4合金粉颗粒表面包覆了一层Ti0.9Zr0.1Mn1.5微粒,储氢性能测试表明,Ti0.9V96.4F4中掺入10的Ti0

2、.9Zr0Mn1.5复合球磨后,虽然室温最大吸氢量(质量分数)从3.86略微降低至3.61,但其有效储氢量(质量分数)由2.01提高到2.11,活化性能和P-C-T曲线平台特性都得到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储氢合金;复合物复合球磨;相结构中图分类号:TG13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987x(2007)12一1491-04目前,储氢合金已广泛应用于氢的储存与输运、氢压缩、车用氢燃料罐、氢同位素分离和镍氢电池等领域,不同的应用场合对储氢合金性能要求各有不同,通常要求合金拥有可逆吸放氢量大、活化容易和循环稳定性较好等性能,TiV-Fe系储氢合金是目前新型高容量储氢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之一,

3、它具有体心立方(BCC)结构的钒基固溶体相,吸氢容量较高,但存在活化较慢、有效储氢量偏低等问题,研究表明,在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中含有一定量的Laves相可以改善合金的活化性能,而适当的机械球磨能有效改善合金的综合储氢性能,因此,本文以前期研制的Ti0.9V86.4Fe4合金为研究对象,选择具有C14型Laves相结构和较高储氢量(质量分数为2.1)的Ti0.9Zr0.1Mn1.5合金作为球磨添加物,系统研究了Ti0.9v86.4Fe4合金中掺加1O(质量分数)的Ti0.9Zr0.1Mn1.5进行复合球磨对其相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1实验方法Ti0.9v86.4Fe4和Ti0.9Zr0.1Mn1

4、.5合金分别由磁悬浮坩埚真空感应炉在0,05 MPa高纯氩保护气氛下反复熔炼3次而制得,实验采用的原料及其纯度(质量分数)为:Ti,99.5;V,99.9;Fe,99.5;Zr,99.9Mn,99.7(配料时考虑Mn的烧损率为3);测试用高纯氢的纯度大于等于99.999。Ti96v86.4Fe4合金的初粉碎采用氢脆粉化工艺,先用酒精灯加热抽真空lO min后,导人高纯氢至真空度5 MPa,酒精灯继续加热30 min,然后空冷至室温,合金粉碎后,用酒精灯加热抽真空至脱氢状态,球磨复合改性时,先把粉碎至200 m(粉未粒径)的Ti9.6V86.4Fe4和Ti0.9Zr0.1Mn1.5合金按质量比9

5、:1均匀混合,再连同不锈钢球一起放入球磨罐中(磨球与粉未质量比(球料比)为25:1),然后抽真空后充入高纯氩气,球磨机主轴转速为350 rmin,球磨时间为1 h。合金的晶体结构X衍射(XRD)分析在RigakuDmax-3B x射线衍射仪上进行,采用40 kV、34mA的CUKa(=O,154 nm)辐射,以连续扫描方式采样,扫描速度为4min,步长为O.02,2范围为2090,样品的颗粒形貌分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观测,同时通过EDS分析样品的元素成分。合金样品的吸放氢性能在储氢特性测试装置上进行测试,先用酒精灯加热抽真空10 min后,在室温(298 K)和4 MPa初始氢压

6、下吸氢,吸氢时间为20 mim放氢时的截止压力为O,1 MPa,放氢温度为室温(298 K),完全脱氢时,采用酒精灯加热抽真空10 min合金的吸放氢PCT曲线在KAIST HI一980001型P-C-T特性自动测试仪上进行,测试温度为298 K,测试时最高吸氢压为5 MPa,放氢截止氢压为O,001 MPa。2结果与讨论2.1合金的相结构图1为Ti9.6v86.4Fe4铸态合金和球磨复合物(Ti9.6v86.4Fe+10Ti0.9Zr0.1Mn1.5)的XRD谱线,由图1可知,铸态Ti9.6v86.4Fe4合金由单一的BCC结构的固溶体相组成,球磨复合物由BCC主相和C14型Laves第2相

7、组成,经过l h球磨后所制得的复合物的衍射峰强度锐减,峰形也发生了明显的宽化,有非晶化趋势,这是由于在球磨过程中,粉末颗粒吸收了大量的机械能,使其发生了晶格畸变,内应力增大所致,通过对图1中衍射谱线计算得,铸态合金和球磨复合物的BCC主相晶格常数(晶胞体积)分别为O,304 77 nm(0,028 31 nm3)和O,305 43 nm(O,028 49 nm3),表明球磨改性后BCC主相发生了晶格膨胀,这可能是由于大原子半径的Zr元素在球磨时进入到了BCC相的晶格间隙 中所致。图2是Ti9.6V86.4Fe4铸态合金和球磨复合物的颗粒形貌的SEM照片,由图2可知,Ti9.6V86.4Fe4铸

8、态合金的颗粒呈多边棱角形,经过1 h球磨后的复合物的颗粒除了粒径尺寸变小以外,还发生了明显的团聚现象,并呈现球形外貌,EDS分析表明(见表1),Ti0.9Mn1.5已和Ti9.6v86.4Fe4较好地复合,在Ti9.6v86.4Fe4颗粒表面上包覆了一层Ti0.9Zr0.1Mn1.5微粒。2.2合金的储氢性能图3是Tiv86.4Fe4铸态合金和球磨复合物(Ti9.6v86.4Fe4+10Ti0.9Zr0.1Mn1.5)在初始活化时的氢化曲线,所有试样均在298 K和4 MPa初始氢压下进行吸氢活化,由图3可知,Ti9.6U86.4Fe4铸态合金需要经过3次吸放氢循环活化才能达到最大吸氢容量(质

9、量分数)3.86,当Ti9.6v86.4Fe4中掺加10的Ti0.9Zr0.1Mn1.5进行复合球磨改性后,其活化性能有了明显提高,首次吸氢即可活化达到3.61,这是由于在球磨过程中,Ti9.6V86.4Fe4合金大颗粒的破碎形成了更多的新鲜表面,而与此同时,含有较强氢结合力的位错等多种缺陷的Tif0.9Zr0.1Mn1.50.1合金纳米微粒积聚在了Ti9.6V86.4Fe4合金表面上,大大提高了合金的吸氢动力学性能,另一方面,Ti9.6V86.4Fe4铸态合金和球磨复合物的动力学性能均很好,在室温和4 MPa氢压条件下首次吸氢时,无需氢化孕育期就能快速吸氢,当合金活化后在10 min内就能达

10、到吸氢饱和。图4是Ti9.6V86.4Fe4铸态合金和球磨复合物在298 K的吸放氢P-C-T曲线,由图4可知,两个试样均有较宽的吸放氢平台,但是合金的低压平台区域(氢压小于O.001 MPa)也比较大,表明合金中氢滞留量较大,这部分氢在常温下无法利用,据文献报道,该类合金在热能转换系统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因为在高温下,低压平台升高,滞留的氢就能释放出来,同Ti9.6v86.4Fe4铸态合金相比,球磨复合物的P-C-T平台特性有了一定的改善,表2列示了两者的吸放氢性能和放氢平台特性的一些具体数值,在本文中,合金样品的有效储氢量定义为试样在298 K的P-C-T性能测试中,从5 MPa的氢压降

11、至O.001 MPa时释放的氢量的总和,一般来说,P-CT曲线的中值放氢平衡氢压(Pe)和平台斜率(Sf)由如下公式计得到式中:P1、P2为平台拐点氢压。由表2可知,在Ti9.6V86.4Fe4中掺加10的Ti0.9Zr0.1Mn1.5进行复合球磨改性后,其室温(298K)最大吸氢量由3.86降至3.61,这是因为球磨复合物由10的Laves相Ti0.9Zro,1Mn1.5合金和90的Ti9.6V86.41Fe4合金组成,而前者的吸氢量(2.1)比后者小,但是有效储氢量由铸态的2.01提高到了2.11,这是由于Ti0.9Zr0.1Mn1.5本身的放氢率比Ti9.6v86.4Fe4合金高,而且球磨复合物中的Laves相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BCC相的放氢,另一方面,与Ti9.6v86.4Fe4铸态合金相比,球磨复合物的放氢平台压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滞后有所减小,平台斜率略有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试样的有效储氢效率。3结论(1)Ti9.6v86.4Fe4铸态合金具有单一BCC结构固溶体相,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0的Ti0.9Zr0.1Mn1.5复合球磨后,复合产物由BCC主相和C14型Laves第2相组成,其中Ti0.9Zr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