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一轮优化探究生物(人教版)练习:第七单元第4讲现代生物进化理论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课时作业 单独成册方便使用一、选择题1 (2019 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湖)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物种产生不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一定产生新物种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变异的本质,但解释了进化的实质C野生型红眼果蝇群体出现了白眼突变个体,该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变异,进而使细菌产生较强的耐药性解析: 新物种产生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A 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B 错误;迁入和迁出、基因突变等因素,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正确;抗生素只是起了选择的作用,不能

2、使细菌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D 错误。答案: C2 (2019 湖南娄底月考)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但随机交配对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影响B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不仅仅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解析: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错误。答案: C3下列叙述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合的是()A 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B生物体所发生的可遗传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喷洒农药可使害虫种群的抗

3、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D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物种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解析: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如多倍体的形成, A 正确;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正确;喷洒农药选择了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强的个体,使害虫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提高,从而使害虫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 正确;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D 错误。答案: D第 1页4某同学对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些“根本原因(或来源 )”等进行归类总结,其中不恰当的是()A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蛋白

4、质的多样性B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种群基因库的不同C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来源D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解析: 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在于DNA 分子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A 错误;不同物种的种群基因库差异较大,导致不同物种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因此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是不同种群基因库的不同,B 正确;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C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 正确。答案: A5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

5、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A 正确;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 正确;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 正确; 细菌中原本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变个体,接触青霉素后, 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存活下来,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青霉素选择出了抗药突变个体,而不是细菌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突变个体,D 错误。答案: D6某动

6、物的基因A 、a 和 B、b 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当只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胚胎不能成活。若 AABB 和 aabb 个体交配,F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 F2 群体中 A 的基因频率是()A 40%B 45%C 50%D 60%解析: AABB和 aabb 个体交配,子一代的基因型为AaBb , F1 雌雄个体相互交配,按照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_B_ A_bb aaB_ aabb 9 3 3 1,其中,A_bb 和 aaB_死亡,因此F2 群体中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 AaBB AaBb AABb aabb1 2 4 2 1,其中 AA Aa aa 36 1,F2 群体

7、中 A 的基因频率是3 1 661021010第 2页60%。答案: D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 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 、 aa 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段内 A 的基因频率是 40%B A 基因突变为 a 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段发生剧变C Aa 个体在、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段, AA 个体比 aa 个体的适应能力弱解析: 段内 A 的基因频率是60%, a 的基因频率是 40% ,A 错误;导致基因型频率在 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自然选择对不同表现型的个体的选择作用,B 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

8、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与 相比,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C 错误;由图可知,在、 段, AA 个体比 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 D 正确。答案: D8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枯草杆核糖体 S12 蛋白第 55 58链霉素与核在含链霉素培养菌位的氨基酸序列糖体的结合基中的存活率 (%)野生型 P K K P能0突变型P R K P不能100注: P 脯氨酸; K 赖氨酸; R 精氨酸A 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

9、相应的抗性突变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突变型在含有链霉素的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 ,说明 S12 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A 正确;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翻译功能,B 错误;分析可知, S12 蛋白第 5558位仅 56 位氨基酸发生变化,因此突变型的产生是碱基对的替换所致, C 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在使用链霉素之前就已发生,链霉素只是起选择作用, D 错误。答案: A9如图 A、 B、 C 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A 和 B 原本属于同一物种,第 3页都以物种 C 作为食物来源。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太清楚A 和 B 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

10、确的是()A 若 A 和 B 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 A 和 B 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若 A 和 B 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 A 和 B 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导致了它们朝着一定方向进化解析: 生殖隔离包括不能自由交配、胚胎致死、产生后代不育等,能进行自由交配,不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A 错误。竞争关系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开始它们是同一物种,不属于竞争,后来也不一定是不同的物种,B 错误。基因库是对种群而言的,A、 B 属于两个种群,因此不具有共同的基因库,C 错误。 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正确。答案: D10关

11、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的自发突变率虽然很低,但对进化非常重要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解析: 基因突变率虽然低,却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项正确。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对环境的适应性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B 项正确。 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影响到某些基因型, 由于环境的选择作用,就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如果环境发生的变化不影响种群中各基因型的适应性,也可能不起选

12、择作用,种群基因频率不变,C 项正确。种群内个体之间才有基因交流,所以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非群落,D 项错误。答案: D11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 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 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第 4页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 )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解析: 该生态系统中引入兔病毒,兔病毒

13、对兔种群的抗性进行了选择,A 正确;强毒性病毒使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使病毒的寄主减少,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B 正确;病毒和兔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中毒性病毒比例提高的同时,兔的抗病毒能力也升高,C错误;病毒的传播需依靠蚊子,所以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媒介作用,D 正确。答案: C12下图 a、b、 c 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 个地区。 a 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 b、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 a 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

14、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解析: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出现;a 地区的环境在变化,留居a 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会发生变化;乙、丙是两个物种, 存在生殖隔离,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甲、乙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乙物种是从甲物种进化来的,二者的基因库组成可能部分相同。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 AA 和 Aa 的种子,开红色花。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 、 40%Aa 、 5%aa。回答下列有关问

15、题:(1) 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作_。(2) 洪水冲来了许多基因型为AA 和 Aa 的种子后,该群体的A 基因频率为 _。(3) 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在3 代自交后,在这 3 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理由是 _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 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解析: (1) 生活中一定区域内、所用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作种群;种群的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组成种群的基因库。(2)A 的基因频率55% 1/2 40% 75%。(3)若所有植物

16、都自花传第 5页粉,其中 55%AA 和 5%aa 自交时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而 40%Aa 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由以上分析可知,其40%Aa 自交 3 代后,显性纯合子(AA) 所占的比例隐性纯合子(aa)所占的1比例 40% 1/23AA 的基因型频率 55% 17.5% 72.5%,1 (2 ) 17.5%,因此群体中1Aa 的基因型频率为40% (23)5%,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5% 17.5% 22.5%。该群体的 A115% 75% 。因此这三年中该种群基因频率 AA 基因型频率 Aa 基因型频率72.5%22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故该植物种群没有发生进化。(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17、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答案: (1)种群基因库(2)75%(3) 没有 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4) 种群 自然选择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14“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每年的 4、5 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研究得知,黄翅黑斑(A) 对橙黄黑斑(a) 是显性,且亲代基因型及比例是AA(30%) 、Aa(60%) 、 aa(10%)。若它们处于理想状态下,请据孟德

18、尔的分离定律计算,并回答问题:(1) 子一代中 A 的基因频率是 _,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_。(2) 若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该种群应具备数量非常大,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_;没有基因突变等条件。(3) 近几年发现该种群出现了突变的白翅蝶,专家分析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将会发生改变。请分析白翅基因的频率可能会怎样变化?如果_ ,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_ ,则基因频率会减小。(4) 近几年发现,该种群数量明显减小,使观赏价值降低。专家提出对该种群要加以保护,这是在 _层次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亲代中A 的基因频率为 3

19、0% 1/2 60% 60%, a 的基因频率为10%1/2 60% 40%,由于是随机交配,所以子一代中A、 a 的基因频率不变,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60%) 236%,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260% 40% 48%, aa 的基因型频率为 (40%) 216%。(2) 要使蝴蝶后代的基因频率维持在这一理想状态下,该种群应具备种群非常大, 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翅色这一性状没有作用;雌雄个体都可自由交配产生子代;没有基因突变等条件。(3) 基因突变后,基因频率的变化要看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与第 6页环境的适应情况,如果该性状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增大;如果该性状不适应环境,则基因频率会

20、减小。(4)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蝴蝶的观赏价值降低,应进行保护,即保护物种多样性。答案: (1)60%48%(2) 雌雄个体都可自由交配产生子代(3) 该性状适应环境该性状不适应环境(4) 物种15用基因型为Aa 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 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连续自交、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分别对应的曲线是_和_。(2) 四种处理方式中,不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是_ 。能引起 基 因 频 率 改 变 的 处 理 方 式 中 , A和a的 基

21、 因 频 率 发 生 改 变 的 情 况 是_ 。(3) 曲线和中,F3 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是_、 _。解析: (1)杂合子 (Aa) 连续自交, F1 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2, F1 自交,产生的F2 中基因型为Aa 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4,所以曲线 对应的处理方式是连续自交。杂合子(Aa) 随机交配,从 F1 开始由于A 和 a 的基因频率不再改变,所以 Aa 基因型频率也不再改变,即曲线 对应的处理方式是随机交配。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的处理方式中,在F1中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 Aa 1 2,其自交产生的F2 中基因型为AA 、 Aa 和 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2、 1/3 和 1/6,淘汰隐性个体后,基因型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