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思教学设计特征码标签:特征码秋思教学设计(一)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读诗。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生:读诗。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生读。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课件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师:很好。来咱们全
2、班一齐读秋思。起。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准备起。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师:真不错。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生:研读诗意。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师:哦,作者想家了。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
3、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晋书 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生:交流张籍资料。(课件出示)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
4、,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生:写家书。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生:欲作家书意万重。(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
5、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课件出示诗句)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生:“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生:一次,两次,三次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第三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 生:复恐匆匆说不尽。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
6、临发又开封。四、回读,深化情感。师: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生:带走了作者的心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归信吟(点击课件呈现)读诗。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五、拓展升华。师: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
7、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课前老师让你们收集有关思乡的古诗有吗?生交流思乡的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师:我看同学们手中还有很多思乡的古诗,课后咱们班来办个思乡的古诗大会好吗?师: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唐。马戴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清。袁枚师: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六
8、、总结。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秋思教学反思秋思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同组的还有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组诗词反应的主题是:思乡情。秋思虽然文本只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在课堂上能与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
9、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禁自问:新课程背景下的古诗应怎么教,古诗教学应把握什么?应带给学生什么?我个人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这才无愧于古人创造诗词,无愧于诗词有别于其它文体,无愧于编书者纳入古诗词教学的用意。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一、和学生一起在读中感悟诗情。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会,但诗只有28个字,我们不能把诗拆得支离破碎,使它失去了整体的完整性。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
10、流淌。整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大大小小的读差不多有二十多次。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再师生配合读,读出这首诗特有的忧伤。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老师的引读、看意境读、想像读,最后熟读成背。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乡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二、引领学生在想象中丰富诗意。古诗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是极富魅力的。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所谓“十年得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在深入备课后,我觉得诗中的“见秋
11、风” 可作为教学这首诗的突破口。“意万重”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个人觉得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对“见秋风”的表象,加深对“意万重”的理解。这样对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整体的印象后,我马上抓住诗眼“见”大做*。我安排了学生一次次想象“见到什么”“见不到什么”,“风是无形的,看不见但作者却感受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我营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对比中,以有形的景来衬无形的思,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们探究、品味“见秋风”。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感悟诗人“乡愁生于秋风里”、“乡思寄寓家书中”、“乡心乃在寂寞处”。希望想象到的画面成为学生通往作者内心的桥梁,
12、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诗人的“意万重”是诗的重点。当学生感受到张翰能弃官而回,而诗人却只能通过写家书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诗人又岂止是思家呢?于是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意万重”我让学生交流张籍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诗人有所了解后,我马上又让学生想象诗人的“意万重”可能是什么?这样学生通过理解后的想象,就有可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了,这样诗中“意万重”学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在秋思一课中,我前后安排了多次不同类型的想象。“见秋风”“意万重”是联想,听诵读想象画面是一种表现想象,配乐想象家书是一种创造想象,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
13、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发下,学生的想象丰富起来,说话写话的训练就水到渠成。三、指导学生在写中深化诗情。在秋思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此时我说:“这瑟瑟的秋思,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们遐想翩翩,我让学生拿出笔来写一写家书,学生纷纷拿起了笔,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感受,学生的情感在“写”当中得到了释放。互文印证也是我这节课采用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深入领悟了诗人的浓浓的乡愁后,当捎信人带走了信时,我及时挑疑:这带走的仅仅是一封信吗?它还带
14、走了什么?学生马上反应出带走还有作者的心、作者的思乡情、作者对家人的祝福我及时把学生引入孟郊的归信吟:书去魂亦去,兀然恐一身。让学生再一次走进了张籍的心中。接着我还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思乡古诗,进一步感受乡愁,最后把学生带进来现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在凄婉的音乐背景下,听教师范读,学生自己读,把乡愁提升到爱国情愁中。课前的设想只是我的一个理想课堂,一堂课下来,遗憾颇多。如:时间的掌握,诗中的挖掘都还欠火候,与学生的互动还欠缺,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秋思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
15、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设计理念:本诗诗句浅显但诗境悠远,诗蕴深刻。本课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两重”:重诵读品悟,重内化积淀。即通过反复吟诵、想象补白、情景描述、对比阅读等策略丰盈诗歌意象,立足“诗言”,理解诗意,体悟诗境,从而触摸诗句背后的内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教学过程:课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教学意图:不仅调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和已有的知识,更引出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一、导入新课。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
16、诗秋思(板书课题)。教学意图:渲染秋天凄涼的氛围。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教学意图: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初读知意。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学生反复练读)教学意图:明确读诗要求,引出本堂课的中
17、心问题。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指名朗读)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生自由回答)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生观察后回答,师指导书写)教学意图:扫清读诗障碍,识记生字。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指名朗读)教学意图:结合本堂课的中心问题,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练习读出诗的韵味。三、入境悟情。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
18、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生自读自悟再交流)教学意图: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诗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见: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同学们,如
19、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恐: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
20、)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教学意图:在见”与“不见”的对比中,以具体的景来感知内心的情,以有形的物来映衬无形的思。在一遍遍说话、朗读中,将学生带入了古诗的意境。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品味:见秋风、意万重、说不尽、又开封,
21、把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在反复的阅读中进行揣摩、体会。四、情感朗读。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
22、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并评析)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5、这首诗作者因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
23、。(板书:叙事抒情)教学意图:了解写作特点。五、对比阅读。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秋思是借景抒情;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同:都
24、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教学意图:迁移延伸课文内容,课内外有机结合,通过对比了解诗歌的不同体裁,感悟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六、积累延伸。1、默写秋思。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秋思教学设计(三)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2.理解重点
25、词语,感悟*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的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生自由描述)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生齐读课题。3、解题:“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指名读,评读。3、反复朗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26、?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互动交流。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1、师:秋风又起,客居洛阳的张籍准备写一封家信抒发自己万重心意。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匆。诶,我突然发现全诗28个字中没有一个“思”字,那诗人的思念你们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诗人把思念藏在哪儿呢?捧起书,拿起笔,再读读诗句,哪些词的背后藏着诗人深深的思念呢?2、学生自由读悟。3、交流。预设:洛阳城里见秋风。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预设: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预设:恐: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财务管理代理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采购合同(通讯设备)
- 2025商务英语写作货物进口合同范本
- 杭州买房别墅合同范本
- 途家租赁合同范本
- 2025购销合同示范文本
- 浴室瓷砖租房合同范本
- 煤炭合同范本模板
- 政府文印合同范本
- 出具汇算报告合同范本
- 2025年公文核改竞赛试题及答案
- 有机硅行业面试攻略:高级岗位面试题库
- 2025历年退役军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第一二单元月考综合试卷(试题)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 2025级新生军训开训仪式动员大会
- 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与实施路径-洞察及研究
- 专利分级管理办法
- 中组部选调生管理办法
- 克痉方湿热敷: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康复新路径
- 血常规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 高尿酸血症健康管理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