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介绍_第1页
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介绍_第2页
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介绍_第3页
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介绍_第4页
肝病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肝病常用实验室检查,代谢功能 metabolic function 生物转化作用 biotransformation function 分泌与排泄功能 Uptake and transport function,The Liver Function,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proteins metabolism tests) 脂类代谢功能检查(lipids metabolism tests) 胆红素代谢检查(bilirubin metabolism tests) 胆汁酸代谢检查(bile acid metabolism tests) 摄取、排泄功能检查(uptake and transport t

2、ests) 血清酶及同工酶检查(enzymes metabolism tests) 其他检查(others,The Lab. Test in Liver Disease,蛋白质代谢功能检查(proteins metabolism tests,肝细胞合成大部分血浆蛋白(白蛋白、糖蛋白、多种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纤溶因子、转运蛋白)肝细胞受损蛋白合成,尤其A水肿、腹水和胸水 球蛋白属免疫球蛋白,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产生慢性肝病G 严重肝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皮肤粘膜出血 严重肝病体内氨基酸及核酸代谢产氨增多尿素合成肝性脑病,合成原料 不足,慢性肝病 营养不良 胰腺功能不良 小肠吸收不良

3、,恶性肿瘤 结核 肾病 甲亢 大面积烧伤 大出血 炎症性肠病,蛋白质的合 成场所破坏,慢性肝病,蛋白质丢失 及消耗过多,一、TP、A、G Clinical Value,TP A,Principle 利用蛋白质的等电点和分子大小不同、在电场中泳动速度和方向不同把血清蛋白分为不同的区带 碱性环境中,A带负电荷,分子量小, G分子量大A快,G慢: A、1G、 2G、G、G五个区带 注:1. 醋酸纤维素膜电泳法 2. A、-G、-G由肝脏合成 -G由浆细胞及B淋巴细胞合成,二、血清蛋白电泳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蛋白电泳,二、血清蛋白电泳 (serum prot

4、ein electrophoresis,Normal 1-G 41%,2-G 62% -G 103%, -G 204% Clinical value 1、A:t1/2=1519天;慢性肝病 2、1G:糖蛋白,急性感染、肿瘤 3、2G、G:脂肪载体,DM、肾病S 4、G:免疫球蛋白,慢性肝病和SLE,二、血清蛋白电泳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病理性电泳图型:肝病型,肾病型,M蛋白血症型,炎症型,Principle Pre-A肝细胞合成,分子量6.2万,半衰期2d,电泳时较A快,在A前方可见一条染色很浅区带。 Pre-A:组织修复,载体。甲状腺素结合;运输Vi

5、tA;早期灵敏反映肝C损伤 比清蛋白更能早期反映肝细胞损害 Reference 280360mg/L,三、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PA,Clinical value 1、PA decrease:营养不良、肝脏疾病 慢性感染、晚期肿瘤 尤其对早期肝炎、急性重症肝炎有特殊诊断价值 2、PA increase:Hodgkin病,三、血清前白蛋白 (prealbumin,PA,1、血清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 HP) 脏器分布:肝脏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结合游离Hb参与血红蛋白代谢) Clinical value Decrease:溶血性贫血、严重肝病、传单 先天性无结合珠蛋

6、白血症 Increase:各种急性时相反应:组织坏死、感染、 烧伤、AMI和恶性肿瘤等,五、特殊蛋白 (special protein,2、高铁血红蛋白(methermoglobin, MET Hb) Hb变为MET Hb 失去带氧能力 血液中MET Hb30g/L时紫绀 Clinical value increase 先天性MET Hb血症(MET Hb还原酶缺乏或珠蛋白异常) 获得性MET Hb血症(伯氨喹啉类药物、毒物中毒、产亚硝酸盐细菌在肠道作用时,五、特殊蛋白 (special protein,五、特殊蛋白 (special protein,3、高铁血红素白蛋白(methermalb

7、umin, MET ALB) 严重血管内溶血血液中游离Hb超过结合珠蛋白(HP)和特殊血红素结合蛋白(HX)结合量Hb分解高铁血红素+白蛋白MET ALB Clinical value 阳性:严重血管内溶血,4、血清1-酸性糖蛋白(1-acid-glycoprotein, 1-AG) 血清1-抗胰蛋白酶(1-antitrypsin, 1-AT) 脏器分布:1-AG,肝脏和白细胞。 1-AT,肝脏和血液 急性时相蛋白 Clinical value Increase:各种急性时相反应 Decrease:严重肝病、营养不良、1-AT缺乏症,五、特殊蛋白 (special protein,六、血清铜蓝

8、蛋白 (ceruloplasmin,Cp,Principle 由肝脏合成,每分子含6-8个铜原子 储存95%的血清铜;氧化还原反应 铁氧化酶作用,即铜氧化酶;抑制膜脂质氧化作用 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Clinical value 1、Cp: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严重肝病、 低蛋白血症 2、Cp:急性时相反应、胆管梗阻等,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变性为主的脑部疾病 临床上:进行性加重的锥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K-F环,Principle 正常人体含少量游离氨(NH3) 来源:肠道未吸收氨基酸;未消化的蛋白质; 血液中渗入的尿素;大肠杆菌脱氨基生成氨

9、; 蛋白质代谢生成氨 解毒途径:肝内:鸟氨酸循环尿素肾脏排出(主要) NH3+谷氨酸谷氨酰胺 ; 肾脏:泌氨中和肾小管中的H+ 铵盐排出 Reference 11-35mol/L(140-490g/L)(不稳定快检) Clinical value 1、病理性:严重肝病(肝性脑病、LC、HCC、重症 肝炎);尿毒症;上消化道大出血;门脉分流 生理性:过多高蛋白饮食,运动 2、减低:低蛋白饮食,严重贫血等,七、血氨 (ammonia,NH3,Principle 除组织因子和V因子外,均肝脏合成 t1/2较A短,V只有1.56小时,早期肝损标志 Vit K依赖因子(.)显著降低 (维生素K、脂溶性,

10、吸收依赖于胆汁酸) 血浆凝血因子:敏感反映肝脏蛋白合成/储备功能 晚期肝病血小板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凝血因子合成 胆汁淤积VitK吸收VitK依赖因子不能激活 凝血障碍PT延长,但可被VitK纠正,八、血浆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tests,肝病时,常用过筛试验(screen test) 1、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V、 PT延长3sec:重肝、肝硬化失代偿特征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合成 3、凝血酶凝固时间(TT): TT延长10sec:纤维蛋白原,FDP存在 4、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试验(HPT): 、 、 5、抗凝血酶(AT-): AT

11、,八、血浆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tests,凝血酶原时间(PT): 反映血浆因子、含量(VitK依赖因子),灵敏度稍差;判断肝病预后;PT延长是肝硬化失代偿特征 胆汁淤积PT延长 暴发性肝炎,如PT延长+纤维蛋白原 +血小板DIC,八、血浆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test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严重肝病凝血因子、合成减少APTT延长 Vit-K缺乏凝血因子、不能激活 APTT延长,八、血浆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tests,凝血酶凝固时间(TT): 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或结构异常、存在

12、FDP时因子、对TT也有影响 肝硬化或急性暴发性肝衰竭合并DIC时TT延长,八、血浆凝血因子 (coagulation factors tests,胆红素代谢检查(bilirubin metabolism tests,血液系统:衰老红细胞破坏生成的胆红素占总胆红素80-85% 非血液系统:骨髓中无效造血的血红蛋白+含有亚铁血红素的非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细胞色素酶与肌红蛋白等)约占总胆红素 15-20%。即 旁路胆红素(shunt bilirubin,Metabolism route source,normal bilirubin metabolism,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血红蛋白 血红素 胆

13、绿素 胆红素(游离) 肝脏 游离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作用 结合胆红素 (肠道) 结合胆红素经细菌作用 尿胆原、尿胆素 随粪便排出,normal bilirubin metabolism,normal bilirubin metabolism,Principle 血清标本+偶氮试剂 1minCB 紫红色 + 加速剂UCB显色OD值(STB) STB - CB = UCB Reference STB 3.417.1mol/L CB 06.8 mol/L UCB 1.710.2 mol/L,一、血清胆红素 (serum total bilirubin, STB, CB, UCB,Clinical va

14、lue 有无黄疸、黄疸程度及演变 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STB 17.134.2mol/L 轻度黄疸:34.2171 mol/L 中度黄疸:171342 mol/L 重度黄疸:342mol/L,一、STB、CB、UCB Clinical Value,Clinical value 黄疸病因(pathogenetic of jaundice) 溶血性黄疸 STB342mol/L,CB CB/STB50,一、STB、CB、UCB Clinical Value,Principle SCB为水溶性肾尿中排出 Reference 正常为阴性 Clinical value 溶黄:BIL阴性 肝黄:BIL阳性

15、(病毒,药物,中毒,酒精) 阻黄(肝内外):BIL阳性或强阳性 碱中毒:BIL阳性(分泌) 注:尿BIL阳性常在血STB升高之前,二、尿胆红素 (bilirubinuria, BIL,Principle 尿胆原+苯甲醛紫红色化合物 Reference 定量 0.844.2mol/24h 定性 阴性或弱阳性 Clinical value 溶血性黄疸:URO强阳性 肝细胞黄疸:URO阳性 梗阻性黄疸:URO减少、消失,三、尿胆原 (urobilinogen, URO,Clinical value URO increase: 肝细胞受损(病毒、药物、中毒性肝炎) 外周红细胞破坏SCBURO 消化道出

16、血、充血性心衰肝淤血、肠梗阻URO URO decrease or absence 胆道梗阻:胆石症等,完全梗阻URO、缺失 新生儿、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 肠道细菌缺乏或受药物抑制URO,三、尿胆原 (urobilinogen, URO,黄疸的鉴别诊断 正常人及三种黄疸的胆红素代谢结果,胆汁酸代谢检查(bile acid metabolism tests,Principle 胆汁主要成分 游离胆汁酸(free bile acid) 结合胆汁酸(conjugated bile acid) 在肝细胞内与甘氨酸或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结合胆汁酸,在肠道细菌作用水解成游离胆汁酸,回肠末端95%胆汁酸

17、重吸收门脉入肝 胆汁酸功能:乳化脂肪、促进脂溶性Vit吸收、利胆、 抑制胆固醇析出。 Reference 总胆汁酸(BA)(酶法) 010mol/L Clinical value increase 1、肝细胞损害。2、胆道阻塞。3、门脉分流。 4、进食后生理性增高,脂质代谢检查 (lipids metabolism tests,脂质代谢常用检测(common tests of lipids metabolism,血清胆固醇测定 血清甘油三酯(TG)测定 血清脂蛋白(a)测定LP(a)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HDL-C) 血清载脂蛋白测定(A和B) 阻塞性

18、脂蛋白X测定(lipoprotein-X, Lp-X,血清TC:15%来自食物,余均来自肝脏、肾上腺 TC功能:合成类固醇激素、构成细胞膜 Normal TC: 2.96.0mmol/L Clinical value physiologic increase: 高胆固醇饮食、妊娠后期、 口服避孕药 pathologic increase: 1. 胆道梗阻: PHC、胰头癌、胆石症 2. 肝外疾病:高脂血症、肾病综合征 内分泌疾病:DM、甲减、肥胖病等 心血管疾病:冠心、AS pathologic decrease:严重肝病、甲亢、贫血、营养不良,一、血清总胆固醇 (Total choleste

19、rol,TC,Principle 胆道阻塞胆汁淤积胆汁内磷脂逆流入血大颗粒阻塞性脂蛋白X(Lp-X) Referrence Lp-X阴性 Clinical value 1、胆汁淤积性黄疸:Lp-X阳性。 敏感性、特异性STB、ALP、GGT 2、鉴别肝内外阻塞:Lp-X定量与淤胆程度相关 肝外阻塞肝内梗阻;恶性梗阻良性梗阻,二、阻塞性脂蛋白X (lipoprotein-X, Lp-X,摄取转化排泄功能检查(uptake 50: 204-210,脂肪肝的常见病因,肥胖:是75%为重度肥胖者有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全身脂肪沉积的一部分,主要为脂肪性肝炎。 酒精: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

20、及酒精性肝硬化与长期大量饮酒有关,嗜酒者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率达57.6%。 2型糖尿病:目前代谢综合征的概念中同时包括了2型糖尿病和脂肪肝。 高脂血症:高甘油三脂和高胆固醇血症均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脂肪肝的常见病因,病毒性肝炎:慢性HBV、HCV、HDV感染均有导致肝细胞脂肪变性,其中HCV感染后诱发低脂蛋白血症有关。 药物和毒物:有400种以上药物可不同程度损害肝脏,引起NAFLD。 长期静脉内营养:给予脂肪性营养,大量静脉给予葡萄糖输注超过肝脏氧化能力时产生脂肪肝,脂肪酸,摄入,摄入,线粒体 氧化 利用,酯化,脂肪酸 合成,甘油三脂,输出,极低密度脂蛋白,正常 肝细胞,肝细胞 脂肪变性,脂肪

21、肝的发病机制,第一次打击学说 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一方面游离脂肪酸(FFA)大量急剧的产生;另一方面肝脏对脂肪酸的-氧化能力下降,合成或分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能力下降,脂肪在肝细胞沉积。由此可见胰岛素信号传导的改变和脂质代谢的失衡是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启动因素,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第二次打击学说 第二次打击是脂肪变性向脂肪性肝炎转换的时期。其机制和过程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脂质过氧化、细胞因子、Fas(膜受体,TNFA受体家族)配体被诱导激活有关,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脂肪肝的多重打击学说认为,初次打击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肝细胞脂质堆积,诱导脂肪变性的肝细胞对内、外源性损害因素的敏感性提

22、高,并为脂质过氧化提供反应基质;二次打击主要为活性氧导致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其相关事件,引起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炎症-坏死循环),ECM合成大于降解,形成进展性肝纤维化,实验室检查,肝功能 NASH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呈ALT,AST轻度升高,可能为肝纤维化所致, ALT和/或AST轻至中度异常有时是NAFLD唯一异常。 ALP和GGT也常升高且可高胆红素血症,低白蛋白,提示可能有肝硬化。 血脂 甘油三脂升高,伴有LDL-C升高,HDL-C降低,LDL/HDL比例升高,为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特征之一,B超诊断依据,已成为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敏感性67-90% 1.肝区近场回声弥漫性增强(强于肾脏和脾 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2.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3.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边缘角圆钝;4.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提示肝内彩色血流信号 减少或不易显示,但肝内血管走向正常;5.肝右叶包膜及横膈回声显示不清或不完整,肝活检,是确诊脂肪肝最有效方法,并可明确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但此种方法是侵入性检查,有时可导致严重并发症。病人不愿接受,脂肪肝的诊断标准,中华肝脏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 2006年2月新标准 .南京修订,酒精性脂肪性肝病,1、有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