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doc_第1页
2019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doc_第2页
2019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doc_第3页
2019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doc_第4页
2019年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复习参考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参考资料 一、行动研究(1) 行动研究特点:行动研究与传统的学术研究具有不同的特点,分别表现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情境、研究的主体、研究的应用者、 研究的过程、问题的解决、结论的推论、研究的效益、研 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的方法等十个方面:1. 研究的目的一一以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主;2. 研究的情境一一当事人实践工作情境;3. 研究的主体实践工作者;4. 研究的应用者 行动研究者;5. 研究的过程一一重视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一一立即应用性;7. 结果的推论情境特定性;8. 研究的效益 解决问题与促发个人专业成长;9. 研究的理论基础一一人的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10. 研

2、究的方法一一兼用量与质方法,偏向质性研究(2) 行动研究基本环节:行动研究基本环节分别是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其作用和内容如下。1.计划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计划”是行动研究,也是理智的工作过程的第一环节。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 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2) 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 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3) 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 认识需要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 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

3、不及、未曾认识、在行 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 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2.行动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 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 进行变革。 行动”包括:(1) 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 划采取的实际步骤。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计划和逼近解决 问题的性质。(2) 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实施到位。(3) 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

4、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它是灵活的、能动的。3.观察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观察的内容有:第一,行动背景因素及其制约方式。 第二, 行动过程。第三,行动的结果。4.反思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 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 介。反思这一环节包括:(1)整理和描述(2)评价解释(3)写出研究报告目前,行动研究的文本已经超出了科学与文学的界限,正 向正统的科学研究说话体系挑战。二、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 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 象作出价值性的判断。(1)评价的分类教育技术学研究中的评价,根据事物发展

5、的进程,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大致可分为诊断型评价、形成型评价、总结型评价三类。(一)诊断型评价诊断型评价是在事物发展进程的某一阶段开始之前所作 的评价。它是了解人们对这一事物某一发展阶段的兴趣、 态度,以及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存在程度等。诊断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摸清条件、基础,发现问题,诊 断原因,根据评价的结果,可以修定阶段发展目标,提出 指导发展的计划。(二)形成型评价形成型评价是一种在事物发展进程中所作的评价,具有反馈的功能。其目的是监督事物的发展,并调整、修正 发展进程。这类评价是按照原来预定的发展目标作为评价 依据的。(三)总结型评价总结型评价是一种在事物发展某一个阶段之

6、后所进 行的评价,这种评价目的是了解整体的效果,提供一个总 体评价成绩的资料。总结型评价往往又具有后继新阶段的 诊断型评价的作用。(2)评价的特征: 评价研究的特征表现在评价的目标性与价值性的判断。(一)评价的目标性:评价的目标性是指评价研究是一项 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研究活动。 评价的目的是指通过评 价活动后所期望达到的结果。通常有三种不同类型的期望 结果。(1)比较评等(2)达标衡量(3)发展比较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常用的评价依据是:(1)条件水平(2)品质水平(3)效果水平(4)管理水 平(二)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评价研究的价值判断性表现在评价过程中,需要根据目标分解出若干评价要素(项目

7、),由评判者依据一定的标准, 对评价对象的各项功能、品质和属性进行等级的判断。(3)评价的要素:评价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一)评价对象:这是指被评价、被研究的人或者事物。在教育技术学研究中,评价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教学资 源、学生学习效果,教育技术事业的管理等多方面。(二)评价指标体系:它是评价研究工作的工具,通过它 有目的地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同时,它又是评 价判断的依据,依据它作出价值性的判断。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有评价要素(指标项)、评价标准和指 标权重三个部分。(三)评判者:评判者包括组织领导机关、研究人员、专家、同行、教师、学生以及评价对象自身。(4)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指标

8、在评价中的地位决定了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从下列原则出发,并满足下列条件。(一)与目标的一致性指标既然是目标的具体化、行为化和操作化,那么它就必 须充分地反映目标,要与教育目标或管理目标相一致。 指标与目标的一致性还蕴含着体系内各条具体指标的一 致性,不能把两条相互冲突的指标放在同一体系中。同一 体系内有两条指标相互冲突, 说明这两条指标至少有一条 是不符合目标的,在实践中,它必然会造成人们思想的混 乱,使评价工作无所适从。因此,这类情况需要引起我们 的特别重视。(二)直接的可测性指标的直接可测性就是指标作为具体的目标,可用操作化的语言加以定义,它所规定的内容可通过实际观察加以直 接测量,以获得明

9、确的结论。(三)体系内指标的相互独立性评价的指标体系是由一组相互间有着紧密联系的指标结 合而成的。但是,体系内的各条指标又必须是相互独立的, 就是说在同一层次的各条指标必须不存在任何包含与被 包含的关系,相互不重叠,不存在因果关系,不能从这一 条导出那一条。(四)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指标的整体完备性就是指标体系的指标全面性。指标体系不应遗漏任一重要的指标,能够全面地、毫无遗漏地再现 和反映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五)指标的可比性指标的可比性就是指标必须反映被评价对象共同的属性O 这种属性的一致性,是可比的前提,也是可比的基础。(六)可接受性指标的可接受性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符合我国的国情, 从实

10、际出发提出指标才是可接受的。 其二是按指标进行评 价是可行的。上述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是对指标体系设计者提出的要 求。同时也为指标体系的设计、修改和完善指出了途径和 方法。(5)指标加权:(一)加权的意义在数学上,为了显示若干量数在总量中所具有的重要 程度,分别给予不同的比例系数,这就是加权。在评价研 究中,根据不同的测评目的、测评对象、测评时间和测评 角度,将对不同的指标,指派不同的比例系数,这就是评 价研究的指标加权。权数分为两种,即自重权数与加重权数。所谓自重权数就是以权数作为指标的分值(或分数),或者以权数直接作为等级的分值。所谓加重权数就是指在各指标的已知分值(即自重权数)前面设立的权

11、数。(二)加权的方式在评价研究中,有各色各样的加权方式被广泛地使用着, 它们各有利弊,不尽完善。通常可以归纳为三种基本方式, 即总体加权、局部加权和单项加权。1 .总体加权总体加权就是对评价的总分加权。这是指对不同时期、不 同类型的评价所得总分,不是采用直接比较,而是分别分 配以权数,然后把经加权后的总分进行比较。常用的总体 加权方式有两种,其方法如表 11-6()所示。2. 局部加权局部加权实际是对系统的结构指标,即对第一级指标的加 权。它可以是对其中一个一级指标加权,也可以对各个指 标加权3. 单项加权单项加权是直接对指标内各要素加权。即对第二级指标的加权。单项权数可以是自重权数,也可以是

12、加重权数;可以是先 派到结构,再派到要素。单项加权只对有关要素负责,但 它影响到结构乃至总体的得分。(三)权数的获得加权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种:经验加权和统计加权。1. 经验加权经验加权通常是由富有经验的专家和有关研究人员冏定, 把人们长期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的学识作为指派权数的依 据。2. 统计加权这种方法是设计一项重要程度意见表,让一部分有关人员 对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投票,把投票结果按统计公式 进行计算,以确定权数值。三、量的研究方法(1)特点:教育技术研究与普通教育研究既有一定的差别,又具有许多共同的特点。随着教育研究的深入,教育研究越来越离 不开数学。量化方法成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13、的 重要工具和表现方式?如教育研究中越来越多地米用多元 分析方法;在传统使用定性方法的领域,开始采用元分析”等定量方法;模糊数学在教育研究中日益得到广泛应 用。目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教育研究和教育技术研究 论文中,有相当一部分论文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教育技术 研究工作者必须掌握量化研究方法,才可能看懂相关文 献,才能写出高水平的论文。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加速了教育研究数量化趋势。过去, 由于教育活动复杂,多参数、多变量、多层次的原因,人 工计算难以实现,不能用数学方法对很多教育问题进行探 讨。然而,今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计算机已成为 教育科研最重要的计算工具, 扩大了数学方法在教育技术 研

14、究领域的使用范围,使量化研究方法成为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 量的研究方法主要应用于具体研究方法中的收集数据与分析数据两个阶段。1. 数据资料的收集;2. 数据资料的分析:数据资料分析包括数据质量的审核 和数据的统计分析。(2) 作用:在实际教育技术研究过程中, 选择合理的量的研究方法对 研究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合理的、先进的量的研究 方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教育技术现象与规律; 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数据、资料的效能;可以深入挖掘隐 藏在复杂教育技术现象后面的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按一般规律,学科发展越完善、越深入,定量研究(数量化)的 成分就越多,由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的发展是学科成熟的

15、 表现,是其科学化的表现。(3) 程序:量的研究主要在于数据的搜集与统计分析,而统计分析一 般都使用电脑统计应用软件 SPSS或EXCEL进行分析。量的研究历程通常包括四个步骤:1. 选择与定义问题研究问题必须是可以检验的假设,或研究者领域所感兴 趣、有价值或重要性的问题,问题可以经由数据搜集、分 析来加以检验或回答。2. 执行研究的程序完整的实施程序包括样本或受试者的选择,测量工具的发展,数据的搜集。如果有特殊实施程序,在研究设计中也 应加以规划。3.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通常包括一个以上统计技巧的应用。数据分析的结果可提供研究者检验研究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4. 结果探究与结论结论的呈现主要根据

16、数据分析的结果,结论应该与最初拟 定的假设或研究问题有关, 研究结论也要指出研究假设是 否得到支持。(4)内涵:教育技术学研究中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运用 数学工具收集、处理研究资料的方法。它是开展教育科研 活动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四、内容分析法(1)特征:内容分析法,就是对于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有系统 的量化并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的特征表现在明显、客观、系统、量化等四个方面。1. 明显的传播内容被分析的对象应该是以任何形态被记录和保存下来,并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任何形态、包括有文字记录形态(如报纸、杂志、书籍、 文件)、非文字记录形态(如广播、唱片、演讲录音、音 乐)、影像记录

17、形态(如电影、电视、幻灯、图片)等。同时,明显的传播内容是指它所表现的直接意义,而不是 指其包含的潜在动机。内容分析就是通过对直接显示的内 容的量化处理来判别其间接的、潜在的动机和效果。2. 客观性在内容分析的过程中,按照预先制定的分析类目表格进行 判断和记录内容出现的客观事实, 并根据客观事实再作出 分析描述。3. 系统性这是指内容的判断、记录、分析过程是以特定的表格形式、按一定的程序进行的。4. 量化这是指内容分析的结果可以用数字表达,并能用某种数学关系来表示,如用次数分配、各种百分率或比例、相关系 数等方式来描述。由此可见,内容分析实际上是以预先设计的类目表格为依 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

18、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 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它 不仅是资料的收集方法,也是一种独立、完整的专门研究 方法。(2)步骤:内容分析法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如何对一份内容资料 进行分析以取得量化的结果;二是如何根据课题的需要, 设计选择系统化分析的模式, 合理地把各种内容分析的量 化结果加以比较,并定量地说明研究的结果。(一)内容抽样内容抽样就是选取进行内容分析的样本。内容分析抽样首先要决定总体,在确定总体时,必须注意 总体的完整性和它的特殊性。完整性是指要包含所有有关 的资料,特殊性就是指要选择与研究假设有关的特定资 料。内容抽样通常要涉及到三种方式:1. 来源抽

19、样这是指对资料来源的取样,如选择怎样的报刊、杂志、教 育电视节目、书本、演讲、学 生作业等等。2. 日期抽样这是指选择那一段时间的资料进行分析, 例如要研究某一 种教育理论的思想发展规律, 需要对几十年有关刊物论著 进行内容分析.这就需要通过按日期抽样。但在按日期抽 样时,必须注意某种资料的周期性的特征。如果以报纸为 研究对象时,间隔抽样就必须避开七或它的倍数,彳艮如以 七为倍数。则会使全部样本都集中在同一个”星期乂。3. 单元抽样即确定抽取资料的单元,可能是整份、一段、一篇、一页。(二)类目与分析单元的决定内容分析工作,就是要按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 元进行系统判断、记录各类目所表现的

20、客观事实。类目,即根据研究假设的需要,把资料内容进行分类的项 目。通常类目的形成有两种方法, 一是依据传统的理论或以往 的经验,或对某个问题已有的研究成果发展而成;二是由 研究者根据假设自行设计而成。为了保证内容分析工作的客观性, 在设计确定分析类目时 必须注意:1. 类目必须是在进行内容分析判断之前预先制定,不能一边分析,一边适应性的修改补充。2. 类目的意义要有明确的限定范围,而且彼此不能重迭,避免出现对分析单元的判断既可放入这一栏目,又可放入另一栏目的现象。3. 分类方法要使每一个分析单元都能有归口处,不能出现有某些分析单元无处可放置的现象。分析单元是指在判断分析时判定的最小单位,它可以

21、是时间间隔、文章段落、句子或字数,也可以是电视节目的镜(三)评判记录内容分析的评判记录工作,就是按照预先制定的类目表格,按分析单元顺序,系统地判断并记录各类目出现的客 观事实和频数。在评判时一般做法是:1. 评判只能记录某类政目的有或无、长或短、大或小等 明显的客观的事实,必须避免使用主观的、价值性的词语, 如好与坏、善与恶等来对内容作出判断。2. 对于相同内容类目的评判,必须要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进行评判记录3. 对于分析类目事实的出现频数,只需按分析单元,依 顺序在有关类同栏中以V#记号进行记录。4. 对于具有评论成分的内容分析,通常对含赞扬性、肯 定性的内容用”符号记录,对合批评性、或否定

22、性的内 容则用”符号记录。(四)信度分析内容分析的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致性愈高,内容分析的可 信度也愈高;一致性愈低,则内容分析的可信度愈低。因 此,信度直接影响内容分析的结果。内容分析必须经过信 度分析,才能使内容分析的结果可靠,可信度得到提高。 容分析的步骤可归纳如图 9-1所示图9-1内容分析的步骤(3)应用模式:较常用的模式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特征分析:特征分析也称为意向分析。它是通过对某一对象,在不同问题上,或在不同场合上所显示出来的内容资料进行内容 分析,把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稳 定的、突出的因素,从而可以判定

23、这一对象的特征。二、发展分析发展分析也称之为趋势分析。它通过对某一对象,在同一 类问题上,在不同时期内所显示的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把 这些不同样本的量化结果加以比较,找出其中发生变化的 因素,从而可以判断这一对象在某一类问题上的发展倾 向。三、比较分析比较分析,它是通过对同一中心问题,但对象或来源 不同的样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 把这些来自不同对象的样 本的量化结果加以对比,从而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4)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的比较(联系与区别):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都是对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 视频等记录保存下来的资料。内容作为分析的对象,但是它们具体的分析处理方法是有 所区别的。文献分析是按某

24、一研究课题的需要,对一系列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提炼出评述性的说明。内容分析则是直接对单个样本作技术性处理,将其内容分解为若干分析单元,评判单元内所表现的事实,并作出定 量的统计描述。我们可以把内容分析与文献分析的区别用表来说明。文献分析与内容分析的区别曲丼麋謹一系別文蹴的井析稣旨.宜桂霜生f冲&怕檯朮性址噱.內尊鮭暉螯片1话側衣就内觀,拝也归烫鑿理-肥惆玫井JK为幷岳甲斤.域危里 托浙表餌的容观率董*井晰震悴丈邮沓阿英別评仿口宾叠曜预走痢定弁折冥目*井糕師序惰列率耒论段僭出评圾悝便町*竜垦的紡计摘坯五、实验研究法:(1)基本特征:1. 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

25、而扩大研究的范围。2. 它可以把某种特定的因素分离出来,以便于分析某一 特定因素的效果。3. 它便于测量,并从而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2)基本组成部分: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是由实验者、 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三个 基本部分组成。(一)实验者及其活动实验者作为实验活动的主体。(二)实验对象这是实验活动的客体。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教学过程中受教育的个体或全体。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对象具有它的特殊性。1. 实验者与实验对象存在相互影响由于实验者和实验对象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且,两者往往关系密切,因此,实验者的言行,甚至其职位、资历、态 度等都会对实验对象起着某种暗示的作用。2. 实验对象的心理状态对实

26、验过程会产生影响由于社会或家庭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实验对象对待实验的动机、态度、情绪有所不同,这些心理状态会对实验因素 刺激的接受和反应都有所不同,从而使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受到了影响。3. 对受教育者的实验存在某些禁区(三)实验手段在教育技术实验研究中,主要的实验手段是现代教育媒体 以及某些测量仪器和其他实验装置。实验手段的基本功能 主要是刺激、干预、控制和检测实验对象的活动,或对实 验对象施加影响,以及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1刺激手段;2.观察手段;3 .记录、存贮与重现手段;4. 信息处理与分析手段(3)基本类型: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通常可分如下几种类型的实验。(一)判断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判

27、断某一种现象是否存在,某一种关系是 否成立,某个因素是否起作用,着重探讨研究对象具有怎 样的性质和结构。这类实验就是为了解决 有没有”是不 是”一类的问题,它往往肯定一种事实,从而引起产生一 种新的观念,通常是在典型或极端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这种实验的做法是:以相同的自变量X分别作用在相同类 型但不同个体的对象 01、02、On上,使对象产生 Y 的反应,即(略)如果,01、02、On属于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对象, 行为反应Y1、Y2是指同一类型的行为反应, 则可判断: 如果Y1 = Y2 = Yn,则可认为X的作用将产生 Y 的效果。 如果Y1MY2工工Yn则可认为Y与X无直接联系。 这类实验

28、在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只有对研究对象先确定了某些因素是否存 在,某种联系是否成立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安排其他更深 入的研究。(二)对比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对两个不同群体、 不同时间或不同条件进行 差异性的比较。这种实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组群, 一个是对照组”作为比较标准;另一个是 实验组”通 过某种实验步骤,以确定实验因素对实验组的影响。通常的做法是:自变量X用对象乩匚实验组)上匚行为肌自变量对象仪(对照组)行为匕通过实验,比较Y1和Y2的差异性(相同或不同),便 可知道X所起的作用。(三)析因性实验这是通过实验探讨影响某一事件的发生和变化过程,起主要的或决定

29、性作用的因素。这类实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结果是己知的,而影响或造成这种结果的各种因素,其中特别是主要因素却是未知的,待寻找的。通常的做法是:把自变量分解为几个因素(XA、XB、XC 等),通过固定其中某些因素(如固定 XA和XB),然后 依次变化其中某个因素(如改变 XC为XC1、XC2、XC3 等),考察经作用反应变量 Y的变化情况。如图7-2所示。x x.作用对象口出现,行为陌,疋乂乂 一!毎对象丿理行为E,耳、疋X 作用,对象口出现行为疋。图7-2析因性实验图示其中Y1、Y2、Y3属同一类型的行为变化。然后再固定其 他因素(如固定XA、XC)改变XB,再次考察Y的变化, 从而决定哪一个

30、因素对这种行为变化起主要作用。这类实 验可以通过多因素分析方法和逻辑分析中的因果联系判 定法加以分析处理。六、课题(1)选择原则:确定研究课题并非是随意的, 它受科研目的、价值、根据、 条件等因素制约,因此,这些因素就构成了课题选择应当 遵循的基本原则。(一)需要性原则这是课题选择的一条首要的基本原则。所谓需要性原则, 就是指选择研究课题必须考虑社会实践的需要和教育技 术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所谓实际需要,从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它可以分为两个 层次,一个是教育技术学科外部由社会生产、经济、生活 和其他方面的实际需要;二是教育技术学科内部的知识发 展状况的实际需要。这些实际需要还可以按多种方式划

31、分:按范围大小可分为国家需要、集体需要和个人需要, 按时期划分可分为近期需要、中期需要和长远需要。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活动,具有强烈的目的性。认识世 界归根到底是为了改造世界, 为了满足人类生产和物质文 明与精神文明的需要。课题选择的需要性原则,正是体现 了科学研究的这种目的性。(二)创造性原则科学研究属于创造性劳动,研究课题的选择就必须具有创 造性。所谓创造性原则,包含有双重意义,其一是要保证 课题本身内容的先进性、新颖性,也就是这个课题确实是 前人没有解决的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 其二是要保证课 题预期结果的独创性、突破性,也就是通过对课题的研究 能够发现或充实前人没有发现的真理或者已经发现但不 完全的真理。创造性原则体现了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使所选课题在科学理论上能够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或者在应用技术上能 够有所改进、有所创新,从而保证预期的研究成果具有一 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在选择课题时应当注意:对于基础理 论研究课题要考虑是否有导致新发现、新观点,有所创新 的可能;对于应用研究课题的研究,要考虑是否有新的发 现,或出现革新成果的可能。这就要求我们要到学科发展 的前沿阵地去选题,要到原有理论和新的事实尖锐矛盾的 地方去选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