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2)(最新整理)_第1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2)(最新整理)_第2页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2)(最新整理)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巩固5)用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曳(y)兵数罟(c )洿(w)池 b鸡豚(tn)狗彘(zh)庠(yng)序c孝悌(d)饿莩(pio)供(n)养d衣(y)帛王(wn)天下不可胜(shn解析:b 项“庠”应为 xin,c 项“悌”应为 t,d 项“衣”当动词用,应破读为 y。答案:a2.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d谨庠序之教解析:a 项中“颁”通“斑”;b 项中“涂”通“途”,道路;“莩”通“殍”,饿死的人;c项中“无”通“毋”,不要。答案:d3.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a.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或:或者 b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庠序:庠、序都是学校c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只是,不过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道: 以仁义治天下解析:或:有的人。答案:a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黎民不饥不寒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b 项“养生”,古义指供养活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c 项“可以”,古义“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义是表示同意认可。d 项“然而”,古义是“这样,却”;今义是转折连词。答案:a5.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组是( )

3、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移其粟于河内abcd解析:项的“鼓”、项的“王”、项的“树”、项的“衣”都属于活用,用排除法, 选出 a 项。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河东凶亦然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非我也,兵也c邻国之民不加少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解析:c 项“之”都是助词“的”;a 项这样,形容词词尾;b 项表转折,表承接;d 项在,引出对象的介词。答案:c7.

4、选出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error!error!a. 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同解析:前一个“而”表承接,后一个“而”表转折;“然”都是代词,译为“这样”。答案:c8. 对下列两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error!error!a. 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不同解析:中的“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中的“发”指开花;中的“焉”是语气助词;中的“焉”是兼词,于之(到您这里来,来这里归顺您)。答案:d 9选出下列各句

5、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b、c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 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d 10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好战,请以战喻请允许我用战争作比喻来说说其中的道理。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着算起来还不到一百步。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百姓对于生与死都没有什么遗憾。d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与我无关,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解析:b 项“直”通“只”,应为“只是不到一百步罢了”。答案:b 二、能力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1116 题。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6、。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

7、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1. 对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君主对自己的谦称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少:更减少c王好战,请以战喻好战:喜欢打仗 d养生丧死无憾丧死:死亡,安葬解析:丧:名词作动词,为办丧事。死:动词作名词,死去的人。为死了的人办丧事。答案:d12.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邻国之政填然鼓之王道

8、之始也树之以桑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a/b/c/d/解析:结构助词“的”/音节助词/代词,代事作宾语/代词,代人/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答案:d13. 选出完全表达孟子“仁政”观点的一项()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abcd解析:指出梁惠王的想法不正确,说的是结果。答案:c 1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孟子用比喻的方式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b. 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

9、”的方式不是好方法,从而告诉他要实行仁政。c. “不违农时”的意思是:不耽误种庄稼的季节。语段中“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是说,种庄稼不耽误季节,打的粮食就吃不完。而“五十步笑百步”则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是程度轻重不同。二者都出自孟子梁惠王上。d. 本语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运用排偶句式。第一次使用三组排偶句式,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这是“王道之始”;第二次使用四组排偶句式,则强调一手抓物质生产,一手抓教育,这是“王道之成”。这其实就是孟子为梁惠王所开的治国良方。解析:说明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答案:b15

10、.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解析: (1)注意关键字两个“食”, “检”, “涂”, “发”的翻译。(2)注意关键字“于”“刺”“兵”的翻译,语序的调整。答案:(1)贵族家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不知道开仓赈济。(2)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16. 为什么孟子认为梁惠王不可以“望民之多于邻国”?用文中一个形象的比喻句回答,并加以解释。解析: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围绕“仁政”去思考。答案:“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

11、,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用这一形象的比喻,说明梁惠王的措施与“邻国之政”没有本质区别,还不是真正的“仁政”。(二)课外阅读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兄父,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

12、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梁惠王下进也民心,退也民心)【注】云霓:霓,虹霓。虹霓在清晨出现于西方是下雨的征兆。归市者:指做生意的人。徯:等待。后来其苏:君王来了就会有起色。苏:恢复,苏醒,复活。系累: 束缚,捆绑。重器:指贵重的祭器。旄(mo)倪:旄,通”耄“,八十、九十岁的人叫做耄,这里通指老年人。倪,指小孩子。1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天下信之,东面而征东面:面向东 b徯我后,后来其苏 后:后面c诸侯多谋伐寡人者 伐:攻打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13、 倍:动词,扩充一倍解析:“后”在文中指“君王、帝王”。答案:b18. 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文中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是动天下之兵也abcd解析:从不同侧面写出正义战争是人民渴望并拥护的;齐宣王伐燕的本意并不是救民于水火,而是想称霸天下;这是孟子对这次战争后果的分析答案:a19.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齐国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b. 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

14、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c. 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 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d. 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解析:b 文中“民以为”说明老百姓误以为齐王是来拯救自己的,因而表示欢迎,实际并非如此;c 孟子认为天下的人本来就害怕齐国的强暴,如今地盘扩大而不施仁政,会激怒天下兴兵问罪;d 文中“及时雨”是比喻商汤伐纣,“谋于燕众”是孟子为齐王指出的解决眼前危机的途径之一。答案:a20. 翻译画线的句子。(1)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2)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15、。答案:(1)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2)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参考译文】齐国人攻打燕国,占领了它。一些诸侯国在谋划着要救助燕国。齐宣王说:“不少诸侯在谋划着要来攻打我,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说:“我听说过,有凭借着方圆七十里的国土就统一天下的,商汤(就是)这样。却没有听说过拥有方圆千里的国土而害怕别国的。尚书说:商汤征伐,从葛国开始。天下人都相信了。所以,当他向东方进军时,西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当他向南方进军时,北边国家的老百姓便抱怨。都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到后面呢?老百姓盼望他,就像久旱盼乌云和虹霓一样。这是因为汤的征伐一点也

16、不惊扰百姓。做生意的照常做生意,种地的照常种地。(只是)诛杀那些暴虐的国君来抚慰那些受害的老百姓, 就像天上下了及时雨一样,老百姓非常高兴。尚书说:等待我们的王,他来了,我们也就复活了。如今,燕国的国君虐待老百姓,大王您的军队去征伐他,燕国的老百姓以为您是要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饭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来欢迎您的军队。可您却杀死他们的父兄,抓走他们的子弟,毁坏他们的宗庙,抢走他们宝器,这怎么能够使他们容忍呢?天下各国本来就害怕齐国强大,现在齐国的土地又扩大了一倍,而且还不施行仁政,这就必然会激起天下各国兴兵。大王您赶快发出命令,放回燕国老老小小的俘虏,停止搬运燕国的宝器,再和燕国的

17、各界人士商议,为他们选立一位国君,然后从燕国撤回齐国的军队。这样做,还可以来得及制止各国兴兵。”三、高考热点21. 一辆较为拥挤的无人售票车在某车站停靠后,一位老人和一位抱着婴儿的妇女挤上了车。假如你是这辆无人售票车的司机,请你就此引用孔孟的仁爱色彩的名句,作爱心提示, 让大家给老人、妇女提供一个好的乘车环境。爱心提示的话语要文明得体。解析:注意名言、称谓语、感谢语、请求语。答案:乘客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或“人皆可以为尧舜”等),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每位的义务,请帮助我们照顾好车厢内的老弱乘客,谢谢!22. 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18、),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杨朱的贵我人格,;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荀子的君子式人格,;再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 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解析:根据横线前面一句话的内容,来填写符合人物的人格。答案:23. 善用比喻,可以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清楚明白,并且饶有趣味。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巧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把梁惠王“移粟”“移民”的救灾本质揭示得清清楚楚。请模仿这种用法,根据下面

19、的情景,写一段含有比喻的话。分别对小王和其母亲进行劝说。情景:暑假就要到了,小王决定只身到外地去“闯荡”一番,以便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独立”打基础。而小王的妈妈却对 16 岁的儿子的这番想法不以为然,认为这个年龄应该老老实实地呆在家读书,这才是以后“独立”的基础。(1) 对 小 王 , 你 这 样 说 :(2) 对 小 王 的 母 亲 , 你 这 样 说 :答案:(1)出去“闯荡”一下的想法固然好,但“独轮车”不好掌握方向,也容易翻车, 更何况你是一个没有任何驾驶经验的“司机”。(2) 孩子是风筝,早晚要“飞”的,不能整天“锁”在屋里,只要“线”在您的手里,经常扯扯,他就不会跑到九霄云

20、外去。24. 以寡人之于国也所表现的“爱民”思想为话题,仿照示例中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颠沛流离,心忧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答:答案:孟子奔走天下,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5. 文中有“数罟不入洿池”的话,史记中也有“网开一面”的说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不滥采滥伐,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形式工整,20 字以内。答案:(示例)呵护环境,取用有度;持续发展,希望无限。“”“”at the end, xiao bian gives you a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