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冲刺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_第1页
高考地理冲刺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_第2页
高考地理冲刺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_第3页
高考地理冲刺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_第4页
高考地理冲刺第9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学案鲁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9 讲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考点整合】【要点热点探究】探究点一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1. 环流的形成( 1)低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 30o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900极地高气压带极地东风600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西风300副热带高气压带东北信风00赤道低气压带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与三圈环流示意图用心爱心专心1热带高压。 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 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 2)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在地表, 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 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o附近相遇, 形成了锋面, 称作极锋。 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附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 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可以利用示意简图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例 1(2010 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2010 年 3 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3、。图 l 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 题。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用心爱心专心2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命题意图:本题灵活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各圈层的关系,让学生明确考查的方向。解析: 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太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 b。该题已经说明是火山灰在地

4、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而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答案: b a【变式训练】 (2011 太原模拟) 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图中气压带()a 7 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b 1 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c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由热力因素形成下列判断和推论正确的是()a在气压带影响下,亚欧大陆内部降水稀少b受风带的移动影响,1 月份澳大利亚西北部降水较多c在风带的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夏季湿润d非洲西南端开普敦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命题意图: 本题进一步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解析: 根据图中风

5、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压带应为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风带为东北信风带,风带为西风带。答案: c b用心爱心专心3探究点二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例 2读“南半球风带、气压带位置图”,回答问题:(1)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双选)a此时北极附近出现了极昼b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c南亚吹偏南风d常有寒潮天气影响我国(2) 风带、气压带移动的根本原因是交角的存在,导致的回归运动。(3) 此时 a、b、c、d 中点最干热; 最湿热的是点;气压较低的是、两点;气压较高的是、两点。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了如何运用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判断季节,同时考查了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原因及其影响。用心爱心专心4解

6、析: 据 a、b、c三点大气运动的状况,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现在赤道低压中心位于赤道以南的 a 处附近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接着可判定其他内容。答案: (1)bd (2)黄赤太阳直射点(3)b a a cb d探究点三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海 陆 分 布 使冬季,大陆为冷冬季,海洋相气压带和风带的源,空气受冷收对为热源,近缩下沉,近地面地 面 形 成 低分布变得复杂化。形成高压中心压中心由于海陆热力性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质的差异, 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块状, 形成一个个高、 低气压中心。北半球 1 月份副极地低气压陆地夏季,大陆为热源,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

7、中心陆地海洋夏季,海洋相对为冷源, 近地 面 形 成 高压中心海洋亚洲低压副热带高气压带带被陆地上冷高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7 月份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热低压(如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例 3(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题。此时,地的盛行风向为用心爱心专心5a. 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 月b.2月c.7月

8、d.8月探究点四季风环流1. 概念:随季节而改变风向的盛行风,叫季风。以亚洲东部的季风最为强盛而典型,范020004000km围最大。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南亚和我国西南地区的西南季风是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2. 东亚季风:冬季为西北风,夏季为东南风, 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季,亚洲大陆辐射冷却强烈,温度低,空气密度大,形成高气压 ,而 与它邻近的太平1月7月洋、印度洋,由于水的热容量大,辐射冷却不如大陆强烈,相对而言,温度较高,气压较低,形成低气压。气压梯度自大陆指向海洋,因而风从大陆吹向海洋,盛行偏北风。夏

9、季,亚洲大陆辐射增温强烈,温度高,winkels projection空气密度小,形成低气压;而海洋吸热散热慢,辐射增温缓和,相对而言,温度较低,气压较高,气压梯度自海洋指向陆地,因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偏南风。3. 南亚季风:冬季为东北风,其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夏季为西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 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行星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陆热力因子的作用,低压中心出现在印度半岛,而此时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亚是一个低温高压区,气压梯度由南向用心爱心专心6北,南来气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

10、用,形成西南风, 这就是南亚的夏季风。例 4 读世界某区域 1 月和 7 月海平面气压 ( 单位: hpa) 和风向图,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回答题。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bcd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a甲b乙c丙d丁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各种季风的成因及气压带的分布。解析: 图中的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风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一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

11、应存在着一个副热带高气压带。答案: c d【课时作业】一、单项选择题下图是沿某经线所作的大气运动形势图。读图,回答12 题。用心爱心专心71有关该图中大气运动形势的叙述正确的是()a p 气流为西北风b e 处的降水多为对流雨c h处因热力作用形成高气压d e 到 f 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热量2在图示时段()a我国东北地区昼长夜短b巴西高原热带草原进入旱季c南极地区科学考察进入最佳时期d地中海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2010 南通模拟 ) 右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读图,回答3 4 题。3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0 10n 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 盛

12、行东南风c20n30n 盛行西北风d30n40n 盛行西南风4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a甲表示3 月份、春季b 乙表示7 月份、夏季c甲表示9 月份、秋季d 乙表示1 月份、冬季用心爱心专心85(2011 湖南联考) 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 届夏季奥运会,伦敦将承办2012 年第 30届夏季奥运会。据此结合下图,北京与伦敦气候差异十分显著,其决定性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起伏c大气环流d洋流性质(2011 浙江镇海中学、绍兴一中联考)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下图 ) ,箭头为气流方向,空间高度为对流层厚度,回答6 7 题。6设 a、 b、 c、 d 四地的气压值分别为pa

13、、 pb、 pc、pd,则 ()a papbpcpdb pdpcpapbc pcpdpbpad pbpapdpc7若 c 处气压中心位于亚洲内陆且达到强盛之时()a日地距离小于1.5 亿千米b地球公转速度较慢c杭州正午太阳高度较大d我国北方农村正值使用沼气的最佳季节(2011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读图“某区域等压线图( 单位:百帕 ) ”,回答 8、 9 题。用心爱心专心98关于图中a、 b 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处的数值为1004 a 处的数值为1012 b 处的数值小于1020 b 处的数值大于 1020abcd9关于 c、 d 两地风向正确的是a c地常年盛行

14、东南风b c 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c 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 d 地常年盛行东北风(2010 潍坊检测) 下图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分析回答1011 题。10该月份,两地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地的较大b地的较大c两地相当d上半月地的较大11地以南到赤道以北地区,此时的盛行风向为()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2011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2010 年 10 月上旬海南暴雨成灾。10 月初,南海中部的热带低压使海南东部、中南部出现了强降水:3 日至 5 日,北方南下弱冷空气与南海西北部的热带低压共同作用,造成海南大部分地区的降水进一步加强;同时,受新生成

15、热带低压影响,海南强降水仍然持续。依据材料和图1,回答 12 13 题。用心爱心专心1012材料中的弱冷空气表现为()a东南风b偏北风c西南风d偏东风13 海南暴雨形成的原因有( )我国东部雨带撤回南部沿海地区热带气旋频繁出现海南省中部山地加剧了局部降雨的强度地处中低纬度abcd(2011 南通模拟 ) 读世界部分地区图,图中阴影为季风的地理分布区,据此完成1415 题。14 1 月,图中a 地盛行 ()a东南季节b西南季节c东北季风d西北季风15当 c 地盛行西北季风时()a a 地高温多雨b b 地寒冷干燥c c地形成高压中心d正值 1 月份左右用心爱心专心11二、综合题16 (2011

16、安徽四市联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 该图表示北半球 _ 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 。(2) 一般来说, a 地比 b 地降水 _ ,原因是 _。(3)c 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_,为什么c 气流与 d 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4) 气流相对上升的纬度是_和 _,那里一般是_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_ 。气流相对下沉的纬度是_ 和_,那里一般是 _ 气压带,天气特点是 _ 。(5) 常年吹 c 气流的大陆西岸地区,气候特点是_。常年受 b 气流控制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气候特点是 _ 。一年中,受 c 气流和 b 气流交替控制的大陆西部地区,气候特点是_。17图 1 为气压带和风带季

17、节移动示意图,图2 为世界海陆分布的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简述 a 气压带名称及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2) 画出 b 所在风带的风向。用心爱心专心12(3) 说出甲、乙两图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4) 简述图 2 中 c 海沿岸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18(2011 淄博一模 ) 读某区域一月、七月海平面气压( 单位:百帕 ) 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 在图中分别标出 c 地一月和七月的盛行风向。(2)c 地一月和七月的降水量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3) 说明 e 地的气候类型及其成因。(4)f、g 两地同处回归线附近的沿海地区,但是其所处的自然带却不同。请说明f 、 g两

18、地的自然带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用心爱心专心139.c由图可知,澳大利亚大陆被高压控制,即当地( 南半球 ) 为冬季,气压带、风带北移,c地吹西南风; 此时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d 地吹西南风。当地( 南半球 ) 夏季时,澳大利亚大陆被低压控制,此时位于北半球的d 处( 正值冬季 ) 吹东北风,位于南半球的c 处吹西北风,所以正确答案为c。用心爱心专心14(2) 丰富 a 地 ( 西风带 ) 气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降水的产生;而 b 地( 信风带 ) 气流流向低纬度,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3)副热带高气压带c 气流暖而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