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促进剂MBTS全解_第1页
硫化促进剂MBTS全解_第2页
硫化促进剂MBTS全解_第3页
硫化促进剂MBTS全解_第4页
硫化促进剂MBTS全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硫化促进剂MBTS(DM)工艺操作规程 目录 1、 产品说明 1.1 产品名称 1.2 产品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1.3 产品质量标准 1.4 产品的用途 2、 原料规格及性质 3、 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生产的基本原理 3.2 化学反应方程式 4、 工艺流程叙述 4.1 生产工艺流程方框示意图 4.2 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5、 生产工艺条件一览表 6、 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7、 三废及处理方法 8、 吨产品消耗定额 1、产品说明 1.1产品名称:促进剂MBTS(DM) 化学名称:二硫化二苯并噻唑 分子式:CHNS 48142结构式:(略) 分子量:332.5 1.2

2、产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外观为浅黄色粉末,熔点162-180。溶于二硫化碳、苯、甲苯及三氯甲烷等,不溶于水、乙酸乙酯。易燃烧,其粉尘与空气混合有爆炸危险。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胶鞋、胶布和一般工业制品,也用于白色和浅色制品。 1.3产品质量标准:GB/T11408-2003 指标 项目 优级品 一级品 合格品 162.0 初熔点 166.0170.0 0.40% 加热减量0.30 0.50 0.50 0.30 0.70% 灰分含量 0.1 0.1% 筛余物 0.0 产品的用途1.4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再生橡胶通用型促进剂。它的硫化临界以上活性增加,有显著的后效性,),温度在140130

3、温度较高(型氯丁橡胶中作硫化W在型氯丁橡胶中可作延迟剂,G在操作安全。改性剂。用于胶乳时,硫化速度较慢,但能减少含促进剂EZ胶乳胶料早期硫化的倾向。本品在胶料中易分散,不污染,但有苦味,不宜用于与食物接触的制品,主要用于制造轮胎、胶管、胶带、胶鞋、胶布和一般工业制品,也用于白色和浅色制品。 2、 原材料规格及性质 2.1 M钠盐(2-硫醇基苯并噻唑钠盐) 分子式:CHNSNa 274物化性质:浅黄色透明液体,易溶于水,有碱性腐蚀,PH为10.5-10.8,。如皮肤接触立即用水清洗。 2.2 双氧水(过氧化氢) 分子式:HO 22物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有微弱的特殊气味。溶于水、醇、醚,不溶于苯

4、、石油醚。工业品呈酸性,强氧化剂,具有腐蚀性。受热易分解,禁止与易燃物、强还原剂、铜、铁、锌等活性金属粉末接触。皮肤接触本品可引起皮炎。如皮肤接触用大量水冲洗。 2.3 硫酸 分子式:HSO 42物化性质:无色粘绸状液体,工业品规格大于92%以上。能与水混溶,稀硫酸腐蚀金属。浓硫酸与水混合时产生大量的热。稀释硫酸时,只能将浓硫酸逐渐加入水中,且不可将水加入浓硫酸中,以免发生危险。 3、 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3.1 生产的基本原理 首先将浓硫酸滴加入软水中,配成稀硫酸。然后加入双氧水制成氧化剂,再慢慢加入合格的M钠盐中生成DM。 3.2化学反应方程式: 2 CHNSNa+ HSO+

5、HOCHNS+NaSO+2HO 2482224722424144、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4.1生产工艺流程方框示意图 硫酸计量罐 双氧水计量罐双氧水储罐 M配酸罐 钠盐储罐氧化剂储罐 氧化剂计量罐 中转罐硫酸储罐 氧化釜 离心机 成品 计量筛选烘干4.2生产工艺流程叙述: 4.2.1原料配比 原材料名称 规格 数量 摩尔比 理论摩尔比 1.0000 125.5kg 1.0000 100% 硫酸1.0000 198kg 27.5% 1.2500 双氧水2.0000 5.8-7% 1.98-2.0 M按实际计 钠盐 4.2.2氧化剂配制: 4.2.2.1投料量 原规数备100%125.5kg硫以纯硫酸

6、计算,实际投198kg27.5%双氧4.2.2.2=125.5硫酸含量。400L软水 硫酸投料配比:4.2.2.2kg%投料硫酸含投料硫酸含%kg131.495.592.0136.5130.7135.792.596.0 130.0 135 93.0 96.5 129.4 134.3 93.5 97.0 128.7 133.5 94.0 97.5 128.0 94.5 132.8 98.0 127.5 132 98.5 95.0 说明:硫酸含量是指硫酸储罐内的含量,每次卸车后应及时取储罐内的硫酸检测含量,然后按硫酸投料配比中相应含量的投料量配酸。 4.2.2.3配氧化剂技术指标 4.2.2.3.

7、1加酸温度:50 4.2.2.3.2加双氧水温度30 4.2.2.3.3氧化剂比重:1.145-1.155(305) (HSO=17.070.5%;HO=7.480.5%) 22424.2.2.4配制准备 4.2.2.4.1配酸前应检查配酸罐内氧化剂是否出净,配酸罐内壁及搅拌是否完好,配酸罐上各阀门应处于关闭状态。电器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做到该关的关,该开的开。 4.2.2.4.2备料 4.2.2.4.2.1检查配酸罐上各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4.2.2.4.2.2软水:向软水计量罐内加入规定量的软水。 4.2.2.4.2.3硫酸:开启硫酸打料泵,向硫酸计量罐内打入一定量的硫酸备用。(新进硫酸

8、一定要检测硫酸储罐内的硫酸含量)。 4.2.2.4.2.4双氧水:启动双氧水打料泵,向双氧水计量罐内打入一定量的双氧水备用。 4.2.2.4.3配制氧化剂 4.2.2.4.3.1打开软水计量罐放料阀,向配酸罐内加入规定量的软水,开动搅拌。 4.2.2.4.3.2打开硫酸计量罐的放料阀门,向配酸罐内慢慢滴加规定量的硫酸,同时打开降温水的进出阀门,让配酸罐降温,加酸时温度控制在50以下。 4.2.2.4.3.3加完规定量的硫酸后,搅拌至配酸罐内的温度在30以下时,停搅拌,打开双氧水计量罐的放料阀门,将规定量的双氧水加 停止搅拌取样检测氧化剂的比重。分钟,10加完后搅拌到配酸罐内,4.2.2.4.3

9、.4若氧化剂的比重在规定范围之内,则把氧化剂打到氧化剂储罐备用。若氧化剂比重不在规定范围之内,则取样化验硫酸及双氧水的含量。根据化验结果调整硫酸或双氧水的量。(加硫酸时一定要把硫酸稀释后并冷却)。 4.2.3氧化反应 原材技术要数备 3 7-7.5m M钠盐1浅黄色透明液体以实际投料量为准 2 PH=10.5-10.8 300-400L 以PH为准比重=1.145-1.155 氧化剂 4.2.3.2氧化技术条件 4.2.3.2.1氧化温度:775 4.2.3.2.2氧化终点 4.2.3.2.2.1 PH=6.5-7.0 4.2.3.2.2.2油酸钴试验合格:取氧化好的料液,过滤出少量料,用水冲

10、洗2-3遍后加2-3滴油酸钴至料上,加三氯甲烷10ml。用玻璃试管摇匀,若料呈红色,说明氧化已到终点。若料发绿,则氧化不到终点。 4.2.3.3氧化前的准备 4.2.3.3.1首先检查氧化釜放料阀门是否关闭,釜内物料是否出净,搅拌及电器设备是否正常。 4.2.3.3.2从M钠盐岗位打来的M钠盐经过滤后到M钠盐储罐备用。、 氧化剂计量罐内打入一定量的氧化剂备用。4.2.3.3.34.2.3.3.4热水罐内加入适量的软水,打开蒸汽阀门升温至655后备用。 4.2.3.4氧化岗位 4.2.3.4.1投料及升温:氧化釜符合投料氧化后,打开M钠盐打料泵,向氧化釜内打入规定量的M钠盐,当M钠盐液位超过蒸汽

11、管出口时,打开蒸汽阀门开始升温,同时开启搅拌。当釜内温度达到70时,关闭蒸汽阀门,搅拌15分钟后待釜内温度不再上升时,准备氧化。 4.2.3.4.2氧化: 4.2.3.4.2.1当氧化釜内温度稳定在72-75时,打开氧化剂计量罐的放料阀,向氧化釜内加入氧化剂,控制好氧化温度在775范围内。加氧化剂时应该注意,以两头慢、中间快的原则加氧化剂。流速应该控制在250-300L/h。 4.2.3.4.2.2氧化过程中应及时检测料液的PH值,当料液PH=8时,应关小氧化剂的放料阀门,及时检测氧化终点的PH=6.5-7.0(试纸呈浅绿色)。当氧化达到终点后,关闭氧化剂放料阀门,搅拌15分钟后再次检测终点,

12、同时在氧化釜放料阀取样检测终点。当上、下 PH值达到终时,可认为氧化达到终点。若PH不到终点时,加入适量的氧化剂调节PH值至终点。 4.2.3.4.2.3当PH值到终点后,取少量料液,过滤后用软水洗2-3遍,取一点样放玻璃试管内,加入10ml三氯甲烷,加2-3滴油酸钴指示液,观察指示液颜色的变化,若指示液为红色,则氧化达到终点。)2kg若指示液呈绿色,说明氧化没到终点,每次补加少量纯双氧水(调整氧化终点(每补加一次纯双氧水后搅拌15分钟后再用油酸钴检测氧化终点)。 4.2.3.4.2.4若氧化釜内物料稠时,可开风机吹风,使物料搅拌均匀,吹风之后再次检测终点。注意吹风时间不能过长(2-3分钟即可

13、),避免将物料吹出氧化釜。 4.2.3.4.2.5氧化时要及时做好记录,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备案。 4.2.3.5放汤水洗 4.2.3.5.1氧化达到终点后,搅拌10分钟后停止搅拌,使物料静止30-50分钟,使物料与母液分层,分层后再开氧化釜放料阀,将氧化釜内的母液放入滤框中,待母液变混时再关闭放料阀。 4.2.3.5.2母液放完后,向氧化釜内加入热的软水(加热水量以氧化釜内料液面到氧化釜口1.5m左右),加完水后开动搅拌搅15-20分钟,控制釜内温度655.停止搅拌静止30-50分钟,分层放汤。如此水洗两遍。 4.2.3.6转料:放完汤后,开搅拌,打开氧化釜放料阀,启动倒料泵,将料经过过滤罐

14、打到中转罐内,转完料后用软水洗涤过滤网,并将滤网上的异物除去。 4.2.4甩干: 4.2.4.1技术指标:甩到离心机出水口不滴水或很少滴水。 4.2.4.2操作: 4.2.4.2.1准备:启动离心机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检查轮鼓内是否有杂物,滤布是否平整,盘动皮带轮,检查有无杂音,然后紧好门盖。 4.2.4.2.2放汤:料液打入中转罐后,搅拌10-15分钟后,停止搅拌静止分层,30-50分钟后放掉母液后开动搅拌。应确保中转罐内温度控制在655。 4.2.4.2.3甩干:启动离心机,待离心机运转平稳后给离心机进料,进料量是离心机轮鼓的90%,用热水洗涤1-2分钟。水洗后甩干出料(半成品水分控制在

15、9-10%)。备烘干用。 4.2.5烘干: 首先检查设备是否正常,蒸汽压力是否在0.4-0.6Mpa之间,启动引风机,打开蒸汽阀门给加热器加热,启动关风机、筛粉机,预热15分钟,待进风温度升到160时,开始进料,进料速度要均匀,要保证混合温度、塔顶温度在70-90以上,同时在关风机接料扣接料,计量、取样、化验、合格、封包、入库。 5、 生产工艺条件一览表 单位 指标 序号 工序 工艺条件项目11.145-1.155备氧化剂的比2备测氧化剂比重的温35310.5-10.8P钠盐备450备加酸温5加双氧水的温30备%60.517.0备氧化剂硫酸含%77.40.5氧化剂双氧水含备8氧化温57氧h92

16、.5-3.0氧化时氧106.5-7.0PH氧化终氧11红油酸钴检氧126热水温水5%139-10半成品水分含甩0.4-0.614MPa蒸汽压烘干 6、 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及处理方法 异常现象 原因 处理方法 氧化剂比重低1硫酸少或多加 取样检测硫酸及双氧水的含量后按技术员要求处置 或高 2硫酸含量低或高 氧化剂中双氧1硫酸加多 水含量偏低 2双氧水少或没称量 PH到终点,油氧化剂中双氧水每次补加2kg的双氧水调整氧化酸钴不到终点 含量偏低 终点,并用油酸钴测试终点 PH值小于6,呈氧化剂加过 1、 迅速水洗,检查合格入库 红色 不合格按时分批掺入正常2、 1氧化剂多加过氧氧化批次 1暗甩干后掺入正常批次 产品外观发 化造成2氧化剂腐蚀配酸2 检测后依据结果按技术员处置或发红罐引发料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