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手不一_第1页
关于心手不一_第2页
关于心手不一_第3页
关于心手不一_第4页
关于心手不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五心手不一第五小组: 周丹妮 李月琴 周珊珊 麦秋萍一、 心手不一的定义:(物化含义:作家把心中经过艺术构思已初步成熟的“形象”(包括意念),转化为语言、文字等符号,再用“手”写出来,落到纸张上)在转化的过程中会出现心手不一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心、手不相应”即是手中所写出的形象不一定就是心中所想的那个形象。二、出现心手不一的原因:1、作家头脑中所构思的那个形象,已成为一个“创造物”,而非生活中某个外在物象。2、物化活动开始之后,构思活动并没有停止,它还在进行。3、作家遣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成就动机的强弱。三、出现心手不一的现象:1.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

2、的创作意图也就逐步适应了人物的性格发展,使笔下人物按照其应有的性格发展逻辑逐步变化,最终也就失去了作者的控制,成为一个与作者最初的构思完全不同的人物。 2.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 开始构思时,作家大体上都有一种动机,可是在物化过程中,由于某种外在刺激的作用,或从材料中发现了新东西,作家会产生一种新动机。有时,后起的动机甚至还可能取代原先的动机而支配物化过程。由于动机暗换是内在的,有时还是无意识的,因而作家的理智并没有察觉到这种改变,反而误认为是作品的物化过程逸出了原来的设想。作家创作动机中途转换。作家在构思中途可能会产生不同于原有动机的新的动机,这新动机可能取代原有动机而左右创作过程。这种动机

3、转换现象对于创作是有影响的,既可能使作品成就受到损害,也可能使其得到提高。作家动机的中途转换表现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更新了原有的意图,一种是丰富、修正原有的意图。 四、出现心手不一的十个例子(1)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1、叶蔚林:“写中篇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的盘老五时,我努力克制自己,不要无故地干涉、限制它的行动。它要骂人、打架,由它去;因为它是盘老五。然而写到盘老五在木排上当众脱裤子时,我和盘老五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限制与反限制的矛盾。我觉得脱裤子不雅观,有伤风化,不让它脱,但盘老五不干,它说它热,它无聊,它要借此排遣、发泄心头的愤懑。于是相持不下,几行字写了又抹掉,抹掉又写上,使

4、我整整苦恼了一天。”2、列夫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是莫斯科舞会的女皇,“单纯、自然、优美,同时又快活又有生气”,高雅的迷人外貌昭示着她的内在美。但是,这一人物在托尔斯泰最初创作时却不是这样的。托尔斯泰是作为一个充满社会批判力量的天才作家是伟大的,但同时作为一个笃信基督的宗教徒却有些呆板。他最初构思安娜时,想写出一个由于不恪守宗教原则背离丈夫而受到惩罚的女人,以显示作者的宗教伦理观念。但是,在写作过程中,作者五易其稿,使安娜这一人物不断得到美化,逐步变成了后来我们所看到这一人物形象。有人说托尔斯泰逼安娜死在车轮之下太残忍了,托尔斯泰笑了,说:“这个意见使我想起了普希金的一件事情,有一次

5、,他对他的朋友说:你想想看,达吉雅娜跟我们开了多大一个玩笑,她结婚了。我万万没有料到她会这样。关于安娜卡列尼娜我也完全可以这样说。一般说来,我的男女主角们,有时跟我开的那种玩笑,我简直不大喜欢!他们做那些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做的,和现实生活中常有的,而不是我愿意的。3、法捷耶夫说他小说毁灭中的美迪克没有按照作者的意图自杀,而是叛变了,因为他没有勇气自杀,鲁迅也说过,阿q的大团圆结局是他没有想到的,阿q是自己走上死路的。4、巴金 秋 巴金先生也说:“我常常说我的人物自己在生活,有些读者不太了解。然而这的确是事实,比如我开始写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淑贞会投井自杀,我倒想让她在十五岁就嫁出去,这倒是更可

6、能办到的事。但是我越往下写,淑贞的路越窄,写到第三十九章时,淑贞向花园跑去,我才想到了那口井,才想到淑贞要投井自杀。( 2)作家创作动机的中途转换5、蔡智恒一、蔡智恒最初创作的主导动机是为自己单调苍白的生活留一丝缤纷的色彩,通过网络创作实现性格上的另一个自我。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智恒最初那种不可扼制的表达欲望渐渐被枯燥、繁重的写作过程所磨灭。这时候,读者的狂热反响无疑成为支撑蔡智恒继续创作的重要动力。蔡智恒网络小说的创作动机是多重的,并且有一个渐变的过程。在创作初期,他的创作动机是为自己单调苍白的生活留一丝缤纷的色彩,同时,也通过作品实现自己性格上的另一个自我。随着蔡智恒网络小说的迅速走红,

7、读者的狂热反响无疑成为支撑蔡智恒继续创作的重要动力。5、鲁迅不周山鲁迅的不周山,鲁迅说:“原意是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没有必要,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6、司汤达红与黑司汤达的红与黑是断断续续地写出来的,1829年10月他在马赛动笔写这部长篇,两个月后他又搁笔跑到巴黎去找一位叫阿尔伯塔的女人,她喜怒无常,往往由热情一下变得冷若冰霜,转而又热烈起来。翌年1月,司汤达又邂逅意大利女人朱丽雅,她向他承认了爱情。此后司汤达又重新捡起久违的手稿。在马赛的时候还没有小说的第二号

8、女主人公玛特儿。这时她却浮动在作家的脑海,他想起阿尔伯塔,看见了朱丽雅,也发现了自己。他的原稿增加了新篇章。他写红与黑只用了6个月,却将其46年生涯的许多感情、观察、思想放进了小说。7、郭沫若蔡文姬有了创作活动所需要的一定的能力、环境,创造需要还不能转变为创作动机,因为创作活动是对象性的活动,它须指向一定的活动对象,并通过活动对象才能使创作需要得到满足。创作活动的对象主要是指作家寻找适应的创作题材。如郭沫若,他想通过文学作品来赞美历史人物曹操这一创作需要已经积郁在心中几十年了。可是,这需要却因一直没有适宜的题材而无法形成确定创作动机,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了文姬归汉这个故事,于是,长久

9、的需要终于变为蔡文姬的创作动机。9、鲁迅不周山鲁迅的不周山,鲁迅说:“原意是描写性的发动和创造,以至衰亡的,而中途去看报章,见了一位道学的批评家攻击情诗的文章,心里很不以为然,于是,小说里就有一个小人物跑到女娲的两腿之间来,不但没有必要,且将结构的宏大毁坏了。” 9、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群魔一直被认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一部最-的作品”,一部“含血喷人之作”。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日苏联真理报评论员文章称,“小说群魔是对-最肮脏的诽谤。”因此,苏联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都没有出版过群魔的单行本,而我国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出了群魔的第一个中译本(人文版,南江译)。群魔是一部抨击“涅恰耶夫主义”或涅恰耶

10、夫左倾冒险主义的-小说,虽然小说的主题和内容更为深广:小说主人公其实并不是彼得韦尔霍文斯基(即涅恰耶夫,他只是布景和道具),而是那个“绝顶聪明的毒蛇”尼古拉斯塔夫罗金和四十年代的自由主义遗老斯捷潘韦尔霍文斯基。再说,上述三人,仅是艺术形象,虽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他们的原型,但并不能在二者之间画等号,这是一般人应有的常识。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就申明:“我不会单纯复制”,“我的想像可以与现实情况不同,我的彼得韦尔霍文斯基可能与涅恰耶夫毫无共同之处,但我觉得,我的受到极大震动的头脑通过想像创造了一个与这一暴行相适应的人物、典型我以为,这类卑微的畸形怪物不值得文学描写这个人物在我的小说中近乎一半是一个丑

11、角式人物。”10、余华我国著名作家余华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过这样的话:就是一到我写人物时,我发现人物有自己的声音,我以前笔下的人物都是符合。自从我写第一部长篇小说以后,写到最后,竟然发现我在同人物作斗争最后总是,我赢了创作意图有时不适应人物性格发展逻辑。成熟的作家大多用顺从人物性格自身发展的方法,而不是相反。遵从人物性格逻辑的自由发展而改变原来的设想,是一种成功的方式。因为这样做能使人物有活泼的内在生命。其由性格所支配而产生的各种悲欢离合能产生极强的真实感。作家创作意图的中途转换。动机暗换打破了原来的构思,悄悄地赋予了作品以作家未曾明确的意识,无意识中反倒增加了作品的内涵。动机暗换所造成的冲突,便即使作品内容一波三折,也使主要人物形象的性格更加丰富,复杂。12、蔡智恒一、蔡智恒最初创作的主导动机是为自己单调苍白的生活留一丝缤纷的色彩,通过网络创作实现性格上的另一个自我。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蔡智恒最初那种不可扼制的表达欲望渐渐被枯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