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武鸣罗波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广西武鸣罗波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广西武鸣罗波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西武鸣罗波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选修1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氐族 b鲜卑族 c羌族 d匈奴族2以下因素对北魏的长远发展最为有利的是()a北魏是源于我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b386年,拓跋部首领拓跋珪重建代国c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d439年,北魏统治区域的变化3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4.属于右图人物主要活动的是()重建代国迁都平城曾被前秦俘虏过重用汉族地主a b

2、c d5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导致北魏社会矛盾尖锐的制度不包括()a宗主督护制 b赋税制度c民族政策 d均田制6北魏改革迫在眉睫的依据主要有()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农民负担沉重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 bc d7冯太后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b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c巩固鲜卑族的统治 d摆脱社会危机8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a bc d9魏孝文帝深

3、受汉族文化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比较大的是()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10下列各项促使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的是()北魏统一北方民族融合先进文化的吸引民族矛盾尖锐a b c d11下列对于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改革前期建立的新制度 b对北方所有的土地进行重新分配c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2关于三长制的评述,正确的有()配合了均田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政权取代了宗主督护制配合了租调制a bc d13下列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有()规定俸禄由国家筹集、发放给官吏,严禁贪污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政府把土地分给农民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a b

4、c d14如右表所示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 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 d消灭了鲜卑陋习15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移风易俗的主要措施有()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a b c d16北魏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高少数民族的素质 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 d抵御北方游牧民族侵扰17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后期的侧重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18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

5、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洛阳的繁荣 b士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发展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19我们肯定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因为其改革()a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 b得到了汉族地主的支持c解除了南朝的威胁 d巩固了鲜卑贵族的统治20北周鲜卑大臣豆卢勣自愿弃官去学儒家经典,皇帝对此大加赞赏。使北周君臣醉心于汉文化的原因是()a商鞅变法 b王安石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张居正改革21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

6、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22北魏时期,北方各族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a生产方式上 b生活习惯上 c言行举止上 d饮食穿着上2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影响深远,和商鞅变法相比,不同点是()a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 b为统一奠定了基础c制度创新,并为后世沿用 d倡导严刑峻法24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有利于封建化 b有利于民族融合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 d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25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掌握最高权力c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二、非选择题(26题14分,27题21分,28题15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

7、:材料一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魏书成淹传材料二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请回答:(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6分)(2)有人说:北魏的衰落就是从魏孝文帝改革开始的。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8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到6世纪初,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

8、垦,粮食产量比过去增多。6世纪初年,北魏全国人口比西晋太康年间南北方合计,还要多出一倍。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他下令有水田之处,都要通渠灌溉,促进了水田的发展。材料二北魏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非常华丽,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北魏的许多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材料三鲜卑人乐俑 魏晋的汉人胡食画像砖(1)据材料一,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明显发展。你认为孝文帝改革的哪些措施起了重要作用?(4分)(2)从材料二中你获取了什么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3)材料三中的两幅图片反映出什么历史信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分)(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孝文帝改革的影响。(9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跋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跋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二 图一图二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统统毁灭。材料四下图反映了孝文帝改革时的措施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