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八仙过海成语接龙_第1页
2021年小学八仙过海成语接龙_第2页
2021年小学八仙过海成语接龙_第3页
2021年小学八仙过海成语接龙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八仙过海成语接龙 人们常用此来比喻那些依靠自己能力而创造奇迹的人。知道有哪些八仙过海的可以知道摘抄的好呢?这里给大家 _一些关于八仙过海的接龙,供大家参考。 八仙过海是流传最广的中国民间之一,也是八仙最脍炙人口的之一。八仙分别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及曹国舅。 其最早见于杂剧争玉板八仙过海中。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事” _。 八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及八仙的

2、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简单地介绍一下。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 _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八仙的多散见于唐、宋时

3、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权,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钟离权,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八仙过海 - 海水不可斗量 - 量才录用 - 用舍行藏 - 藏之名山 - 山崩钟应 - 应声虫 - 虫臂鼠肝 - 肝胆照人 - 人命危浅 - 浅尝辄止 - 止暴禁非 - 非同寻常 - 常年累月 - 月晕而风 - 风风雨雨 - 雨打风吹 - 吹灰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