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爱莲说》精选教案_第1页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爱莲说》精选教案_第2页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爱莲说》精选教案_第3页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爱莲说》精选教案_第4页
202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爱莲说》精选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语文爱莲说精选教案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小学爱莲说精选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文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目标:体会 _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内容。 2、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1、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 _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和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师准备:课

2、件一: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诗词内容。 课件二:以荷花为背景的一组 _。 课件三:四个讨论题。 1、课文中哪些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_把莲比做什么? 2、课文中 _还列出了哪两种花?分别比做什么? 3、陶渊明为何独爱菊? 4、文中 _要写牡丹, _的态度如何? 爱莲说 随堂练习 : 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语言导入:我们曾经学过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有哪位同学还记得吗?(一生背,再齐背,然后多媒体展示诗词内容)这首诗写的是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它着重描写了哪一种花?(生答:荷花)(多媒体展示以荷花为背景的一组 _)它也称芙蕖

3、、莲花,在我国古代,就被人们所推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荷花为题材的文言文,课题是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分析题目,简介 _。 1、分析题目。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 _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际,莲花盛开, _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一说,然后师小结:题目“爱莲说”意思就是论说 _喜爱莲的道理) 2、简介 _(让学生先自由介绍,然后教师小结) 是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

4、濂溪先生。 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指生个别读,然后让学生正音。(师强调指出:鲜读第三声 xian。) 3、自由诵读。 4、齐读。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四、分组,交流讨论。 1、借助于工具书,再结合注释,通读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 2、质疑。(向老师提问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的解释或翻译) 3、带着爱莲的感情齐读课文。(语言导入:我们已了解了文章的内容,知道 _ _爱莲了,这次再读课文就要带着爱莲的感情来读) 4、男女生分组比赛读。(及时给予评价) 五、品位赏析,把握主题。(多媒体出示4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1、 课文中哪些句子

5、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_把莲比做什么? (生口答,师进行小结) (板书:莲 君子(不同流合污、正直、声名远扬、庄重、令人敬重)(师指出:在这里, _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原来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像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法,我们叫它借物喻人或托物言志)(边板书:托物言志) 2课文中 _还列出了哪两种花?分别比做什么? (生答:菊和牡丹 分别比做隐逸者和富贵者)(板书:菊 隐逸者 牡丹 富贵者)(师指出:这里也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3、陶渊明为何独爱菊? (提示: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尚,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本文写莲就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4、文

6、中 _要写牡丹, _的态度如何? (提示历来人们都把牡丹当作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们追求富贵,追求名利。牡丹在文中是一个反面形象, _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_对此是持否定的批判态度) 六、总结全文,概括中心。 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了品德高尚的君子形象,鄙弃了追逐名利、贪图富贵的世风,表现 _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七、随堂练习,进行巩固。 八、布置课外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搜集有关写莲花的古诗句。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甚、自、予、焉、者、鲜。 2、疏通文意,理解 _心中中正耿直的君子之道。 3、理解 _通过描写莲花美好形象来表达 _

7、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从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烘托的写法。 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爱莲说,说说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解题:爱莲说,阐述喜爱莲花的道理。“说”, 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或阐述道理。 2、请学生看插图,问: _上是一朵(学生说莲花/荷花);了解莲花的多个别名,体现世人对莲花的喜爱。请学生用一句诗形容 _中的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爱莲的红艳,而理学家眼中的莲又有什么可爱之处? 简介 _,理学鼻祖。重思考,讲道理。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说说 _ _“爱”莲? 1、

8、抽读课文,抽查难译的字词句。 正音:明确:蕃(fn)、淤(y)、濯(zhu)、清涟(lin)、亵(xi)、隐逸(y) 正义:可、者、甚、蕃、独、自、出、濯、中、通、蔓、枝、植、亵、焉、谓、鲜 特殊句型: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课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说说莲花有哪些特点是 _“独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_所喜爱的莲花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齐读) 释义: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

9、而不端庄。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树立。 亵玩:玩弄。 归纳: 莲花:高洁(不同流合污、不攀附、挺拔、笔直)、亭亭玉立(端庄)、表里如一。 _对莲的喜爱,不仅仅是把莲当花一样来喜爱,而且把莲比作人中的君子来爱。 三、知识学习,深入课文 1、课文,交流讨论,具体说说 _眼中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抓住特点,概括。 主要从外形、香气、气质来阐述。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间是空心的,贯通(儒道佛通畅)。外面是笔直的茎秆,一茎一花,专一,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亭亭净植”,植:树立,具有特立独形的外表特征,高挺也告诉我们 _具有独特的、表里如一的性格。 香气:“香远益清”,莲花香

10、淡而不俗,在清风的吹送下发出清幽的香气。暗示着 _的高尚品质。 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端庄,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是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被洗涤过,也不显得妖媚,只可以让人远远地观赏,而不能被人玩弄。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 _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也暗示着 _的性格。 2、托物言志” 归纳概念 古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它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 _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在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和君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延伸: 为学生提供其他“托物言志”类文章。 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问松高直,待到雪化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

11、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 四、本文 _还要写牡丹、菊花?它们分别比喻什么? 明确:对比,烘托出莲花的高洁。牡丹,喻权贵;菊花,喻隐士。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

12、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_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 _)(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13、“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 _) 四、介绍 _(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n y lin xi zhu xi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

14、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

15、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

16、物言志的手法 _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 _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_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 _一生人格的写照, _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

17、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 _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 _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_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 _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

18、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_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_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_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