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部 编 版 语 文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 中 测 试 卷学校_ 班级_ 姓名_ 成绩_第一部分(共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周庄古镇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东方的“威尼斯”。她清纯、娟秀、古典、精美,充满a(古老 古朴)的风情和现代生活的韵zh(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yu( )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ln( )的光点,迷离b(闪烁 闪耀),犹如风中yng( )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而炫目的花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韵zh( ) yu( )然 斑ln( ) yng(
2、)动(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a_ b_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1)第_句,修改意见:_ (2)第_句,修改意见:_3.育才中学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1)【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
3、。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示例:民族音乐知多少栏目一:_栏目二:_(2)【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_4.默写古诗文名句(1)荡胸生曾云,_。(望岳)(2)_,自缘身最高层。(登飞来峰)(3)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_。(已亥杂诗)(5)马上相逢无纸笔,_。(逢入京使)(6)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7)登幽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诗句是_,_。(8)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
4、_。5.名著片段阅读。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后面问题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
5、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爱占小便宜_()下面划线的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更随手儿花去。_第二部分(共56分)(一)(6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放翁诗选)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6.颔联“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7.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二)(18分
6、)文言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
7、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
8、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无他,惟手熟尔_尔安敢轻吾射_老翁手一短柄斧_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_9.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划一处。(1)吾射不亦精乎(2)乃遣吏持币往10.翻译下列句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11.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无人捡拾的柴禾(蒋殊)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
9、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
10、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河水。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
11、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
12、。更重要的是,人少了。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
13、快。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柴禾总是与炊烟相关联。柴禾少了,炊烟自然也细了,绵软了。做饭的时间到了,村庄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几缕炊烟。老人们常常做一锅饭分几顿吃,因此他们的炊烟,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11)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选自光明日报)13. 请根据文中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柴禾”写了哪些场景。14. 联系全文,说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15. 文章结尾说“柴禾,是不是比
14、我们更想念从前”,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含义。16.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无人捡拾的柴禾中的相关内容,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链接材料: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选自光明日报)(四)(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枯萎的蒲公英冬日的年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株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
15、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慢慢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它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儿。”她半
16、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盈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动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得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很不丰裕的口粮。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
17、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它是想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株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
18、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抚,久久不去。17. 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_的特点。18. 文章以“枯萎的蒲公英”为题有什么作用?19. 文章两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20. 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1)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2)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21.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共65分)22.作文。世上谁没有追
19、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物?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呵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 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个足球也许有人渴望得到请以“渴望 ”为题,补全题目,完成一篇作文,写出你的内心世界。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共29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周庄古镇是江南水乡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东方的“威尼斯”。她清纯、娟秀、古典、精美,充满a(古老 古朴)的风情和现代生活的韵zh( )。一支弯曲的木橹,在水面上一来一回yu( )然搅动,倒映在水中的石桥、楼屋、树影、还有天上的云彩和飞鸟,都被这不慌不忙的木橹搅碎,碎成斑ln( )的光点,迷离b(闪烁 闪耀),犹如风中yng(
20、)动的一匹长长的彩绸,没有人能描绘它朦胧而炫目的花纹(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韵zh( ) yu( )然 斑ln( ) yng( )动(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前面的横线上。a_ b_【答案】 (1). 致 (2). 悠 (3). 斓 (4). 漾 (5). 古朴 (6). 闪烁【解析】【详解】(1) zh致,韵致:风度韵味,情致。yu悠,悠然:安闲、闲适样子。ln斓,斑斓:色彩错杂灿烂的样子。yng漾,漾动:起伏波动。(2) 第一空:古老,年代久远。古朴,古老而质朴。因与“风情”搭配,故用“古朴”。第二空:闪烁,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闪耀,耀眼、闪烁。因为“光点迷离”,故用“闪烁”
21、。2.下面这段文字中两处有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知识守护生命”是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这项活动以生命意识教育为主题,由“潜能”、“坚持”、“团队”、“生命”四部分组成,是新学期之初教育部门奉献给全国近4亿多名青少年的一份礼物。有专家认为,生命教育是教育之源,教会学生珍惜生命是教育主旨“以人为本“的回归。 (1)第_句,修改意见:_ (2)第_句,修改意见:_【答案】 (1). (2). 在“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后加上“举办” (3). (4). 去掉“多”或“近”【解析】【详解】“由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联合的大型公益活动”成分残缺,应在“联合”后加“举办”。“近4亿多
22、”中“近”与“多”语义矛盾,去掉任意一个即可。3.育才中学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1)【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示例:民族音乐知多少栏目一:_栏目二:_(2)【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_【答案】 (1). 示例:民族文化大家谈;民族歌舞显魅力 (2). 多彩的民族服饰;探寻民间技艺 (3). 示例:李教授,您好!我是育才中学学生会主席张华。我们学校将举行关于“
23、弘扬民族文化”的研讨会,诚挚邀请您来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解析】【详解】(1) 开放类试题,与宣传板报的主题紧密相关,与示例格式一致即可。如:民族艺术大家赏、民族传统百家谈等。(2)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表意清晰,语气真诚即可。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是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身份,接着向其表达邀请其来参加“弘扬民族文化”的研讨会的意思。最后询问其是否有时间。4.默写古诗文名句(1)荡胸生曾云,_。(望岳)(2)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3)_,衣冠简朴古风存。(游山西村)(4)落红不是无情物,_。(已亥杂诗)(5)马上相逢无纸笔,_。(逢入京使)(6)_,弹琴复长啸。(竹里馆)(7)登幽
24、州台歌中表现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诗句是_,_。(8)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的句子是:_, _。【答案】 (1). 决眦入归鸟 (2). 不畏浮云遮望眼 (3). 箫鼓追随春社 (4). 化作春泥更护花 (5). 凭君传语报平安 (6). 独坐幽篁里 (7). 前不见古人 (8). 后不见来者 (9). 草树知春不久归 (10). 百般红紫斗芳菲【解析】【详解】诗词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不能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注意:眦、箫、幽、篁、菲。5.名著片段阅读。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后面问题。现在,怎能占点便宜,他就怎办。多吸人家一支烟卷,买东
25、西使出个假铜子去,喝豆汁多吃几块咸菜,都使他觉到满意。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起初人家都知道他是好体面讲信用的人,所以他一张嘴,就把钱借到。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便顺手儿花去。人家要债,他会作出极可怜的样子去央求宽限,这样一来,他连一个铜子也借不到了。他开始去骗钱花,凡是以前他所混过的宅门,他都去拜访,主人也好,仆人也好,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没有钱,他央求赏给点破衣服,衣服到手马上也变了钱,钱马上变了烟酒;他竟变成这个样子。(老舍骆驼祥子节选,有改动)()选文从三方面写祥子的无赖,依据提示,补充内容。爱占小便宜_()下面划线的
26、词,表现了祥子什么性格特征?请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他利用着这点人格的残余到处去借,借着如白捡,借到手更随手儿花去。_【答案】 (1). 借钱耍无赖(借钱不还) (2). 编谎话骗钱花 (3). 厚颜无耻(不知羞耻、恬不知耻)【解析】【分析】【详解】(1) 根据“他也学会跟朋友们借钱,借了还不想还;逼急了他可以耍无赖”可得:借钱耍无赖(借钱不还)。根据“见面他会编一套谎,骗几个钱”可得:编谎话骗钱花。(2)“利用”,祥子利用自己大家都认为自己人品好,讲信用,四处借钱去花。“白捡”是祥子对借来的钱的态度。“随手儿”表现了祥子花借来的钱非常随意,借到了就随手花了,也没想着还,更不会想到这样做自己的人
27、品应该彻底的坏了,人们对自己是一点好印象也没有了,完全没有羞耻之心。所以可用厚颜无耻、不知羞耻、恬不知耻等词语来概括。第二部分(共56分)(一)(6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秋夜纪怀 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浮太清。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路,炬火驿前迎。(选自放翁诗选)注明河:银河。太清:指天空。散关:即大散关。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6.颔联“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描绘了怎样的景象?7.诗中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答案】6. 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 7.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如诗人虽秋夜病卧
28、,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描绘诗中画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描绘画面时,应忠实于诗句原意,合理生发想象与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画面即可。如:微风悄悄穿过了树林,片片树叶如蝴蝶般落下。秋夜的露水沾湿了小草的叶片,不知名的小虫不停的鸣叫着,如一曲动听的音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把握能力。作答本题时,理解内容大意,进而分析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秋夜里诗人病卧床上,凉意阵阵袭来,病情有所减轻,半睡半醒之间,诗人写就这首诗。“还思散关路,炬
29、火驿前迎”,即使卧病在床,诗人仍思念大散关的战斗生活,想象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的情景。病中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抒发了诗人的爱国之情。整理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二)(18分)文言比较阅读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欧阳修归田录 (乙)族兄中涵知
30、旌德县时,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不能捕。邑人请曰:“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乃遣吏持币往。归报唐氏选艺至精者二人,行且至。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一童子十六七耳。大失望,姑命具食。老翁察中涵意不满,半跪启曰:“闻此虎距城不五里,先往捕之,赐食未晚也。”遂命役导往。役至谷口,不敢行。 老翁哂曰:“我在,尔尚畏耶?”入谷将半,老翁顾童子曰:“此畜似尚睡,汝呼之醒。” 童子作虎啸声,果自林中出,径搏老翁,老翁手一短柄斧,纵八九寸,横半之,奋臂屹立, 虎扑至,侧首让之,虎自顶上跃过,已血流仆地。视之,自颔下至尾闾,皆触斧裂矣。乃厚赠遣之。 老翁自言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其目以毛帚扫之
31、,不瞬;其臂使壮夫攀之,悬身下缒不能动。庄子曰:“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此句为作品原有内容。(庖丁)“解牛”是说透彻把握牛之筋节骨肉等内在结构,才能游刃有余。(轮扁)“斫轮”是说斫轮奥秘难以传授,需要在实践中领悟。8.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无他,惟手熟尔_尔安敢轻吾射_老翁手一短柄斧_至则一老翁,须发皓然_9.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每句划一处。(1)吾射不亦精乎(2)乃遣吏持币往10.翻译下列句子。(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2)非聘徽州唐打猎,不能除此患也。11.你从两文中两位老翁身上分别获得怎样的教益?12.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及其作用。【答案】8.
32、 (1). 只 (2). 轻视 (3). 手持,手拿 (4). 是,竟然是,竟然 9. (1)吾射/不亦精乎(2)乃/遣吏持币往 10. (1)我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2)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 11. 示例一 卖油翁:高超的技艺“无他,惟手熟尔”( 熟能生巧/高超的技艺,没有其他奥妙, 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猎虎翁:“习伏众神,巧者不过习者之门”(或身怀绝技的人能够折服天生神巧的人,天生神巧的人不敢经过身怀绝技人的家门)。示例二 卖油翁:只有反复实践、练习把握事物内在规律,才能达到得心应手境界(或遵 循事物内在规律才可熟能生巧)。猎虎翁:高超的本领、深厚的功
33、夫需要持之以恒的艰苦磨练、专心致志的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去获得。示例三 卖油翁:不管本领有多大,都应谦虚谨慎,不能骄傲。猎虎翁:不管是练就精湛高深 的技艺功夫,还是要获得成功,都须有坚毅的心志(坚强的意志)。 12. 示例一 借事说理。作用:两文叙述真人真事,从中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或道理。这种写法深入浅出,启人心智,发人深省,更具说服力。示例二 动作描写细致传神。作用:甲文“睨之”“但微颔之”的细节将人物轻蔑自负 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或连用“置”等一系列动词描述酌油过程,将高超技艺情具体细致地展现出来)。乙文用“搏”“扑”“跃”和“奋臂”“屹立” 等一系列动词描述杀虎的惊险情景,将虎之凶猛与翁之武艺
34、高强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示例三 设置悬念。作用:甲文先说射技“举世无双”,而卖油翁“但微颔之”,这一悬念令读者产生了心理期待。乙文写请来的老翁“须发皓然,时咯咯作嗽”,这样的人焉能伏虎?此外老翁先除虎再吃饭的请求,使用武器的短小简陋,把虎 唤醒等都形成了悬念。这样写令故事富有传奇色彩,情节跌宕曲折,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示例四 运用对比手法。作用:甲文两人身份、神态、对话构成对比关系,使人物形象特征鲜明生动,主旨更加突出,行文充满趣味。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役至谷口,不敢行”与老翁深厚的功夫、勇敢形成对比,本领之高低优劣显而易见。【解析】【分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
35、为:没有别的,只是手熟罢了。惟,只。(2)句意为: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轻,轻视。(3)句意为:老翁手拿一把短柄斧。手,手持、手拿。(4)句意为:到了竟然是一个老翁,头发胡须都白了。则,是、竟然是、竟然。【9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1)句意: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故断句为:吾射/不亦精乎(2)句意:于是派差役拿着钱前往。故断句为:乃/遣吏持币往。【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无他,没有别的(奥妙)。惟,只是。尔,罢了。(2)非,不是。
36、此,这。11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甲文中的卖油翁认为他没有别的什么奥妙,只是手法熟练罢了。他认为自己倒油技术如此高超,只是因为经过了多次练习,掌握了事物的内在规律,才达到了得心应手的境界。根据乙文中的“炼臂十年,炼目十年”可知猎虎翁经过了长时间的练习,才掌握杀虎的本领,他意志坚定,专心致志。所以从卖油翁身上得到的启示可以围绕着“熟能生巧、反复实践、谦虚谨慎”来表述。从猎虎翁身上得到的启示可以围绕着“艰苦磨练、专心致志、性情坚毅”来表述。【12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阅读。两文都采用了借事说理的手法。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真实的故事当中,既发人深思,又具有说服力。两文都采用
37、了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甲文对卖油翁倒油的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技术精湛。乙文对老翁杀虎的动作描写,表现了场面的惊险和老翁武艺高强。两文善于设置悬念,甲文提到老翁看到陈康肃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给读者留下了悬念。乙文对老翁的动作描写,武器的简单,要求先打虎再吃饭等细节,都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两文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甲文卖油翁与陈康肃形成了对比,表现了陈康肃对老翁的轻视,也突出了老翁技术的精湛。乙文“近城有虎暴,伤猎户数人” “役至谷口,不敢行”与老翁深厚的功夫、勇敢形成对比,突出了老人的武艺高强。【点睛】译文:甲: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没有第二个,他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一
38、次,他曾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很久也不离开。老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难道我射箭的技艺不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能够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于是老翁取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通过铜钱方孔)注到葫芦里,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没有沾湿铜钱。接着老翁说:“我也没有什么其它奥妙,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康肃公尴尬的笑着把老翁打发走了。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
39、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乙:我的族里面有位叫中涵兄长做旌德县知县时,郊外有虎患,已经使好几位猎户受伤,却不能捕到它。县里有人说:“只有聘请徽州的唐打猎才能除去虎患。”中涵便派遣使者拿着钱去请唐氏的人来,使者回来说:唐氏已经选捕虎手艺精良的两个人来了。”人到了是一个老头儿,头发胡须都白了,时不时还咳嗽;另外一个是个十六十七岁的小孩子。中涵非常失望,也只好为他们准备饭食。老头儿察觉到中涵心中不满,半跪禀报说:“我听说这只老虎距城不过才五里地,我们先去捕捉它再吃饭也不晚。”中涵于是叫差役带他们去老虎出没的地方。差役到山谷口时不敢前进了。老头儿蔑视的说:“有我在,你怕什么?”进到山谷深处时,老
40、头儿对小孩子说:“这只小老虎(蔑视)好像刚睡,你去把它叫醒。”小孩儿于是发出老虎的呼啸声,老虎果然从林子里冲出来,径直向老头儿扑来。老头儿手拿一短柄斧,向前冲出九寸,举起手臂屹立在老虎面前。老虎扑过来,老头儿侧头避开它,老虎自老头儿头顶跳过已经流血倒在地上,上前去看老虎,从下巴到尾巴都因碰到斧头而裂开。中涵于是重赏他们二人送他们回去。老头儿自己称锻炼手臂十年,锻炼双眼十年,他的眼睛就是用笤帚横扫也不会眨一下。他的手臂让壮夫攀爬,吊在他的手臂上也不能动摇。 庄子说:“练习才是解决一切事情的方法,技巧不过是练习的门径罢了。”(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无人捡拾的柴禾(蒋殊)一到秋天
41、,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柴禾点燃,升起一团火焰,让人在温暖中无限欢喜。火焰之上,是满满一铁锅沸腾的小米粥,依次放入南瓜、红薯、豆角、面条,然后是盐,起锅前再烹些葱蒜。一锅和子饭,便洋溢在冬日的夜里。吱呀一声,将漆黑与寒冷关在门外。一家几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柴禾像小山,整齐地码在不住人的窑洞里,有些就堆靠在院中墙边。小山般的柴禾安放在眼前,踏实了整个冬天。秋叶落下,秋假来临。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一时间,满沟满岭撒满了孩子。他们不再俏皮,顾不得淘气,仔细拨开厚厚薄
42、薄的枯叶,拨拉出一根根行走到生命极限的枯枝。秋日的假期,孩子们最累,要帮家里收秋,更要完成学校的任务拣柴禾。学校会按年级给每个学生分配,谁五斤,谁十斤,一杆秤公平地不偏不倚。冬日的教室只有极少的煤,要保暖,就得自己动手,依赖一摞摞柴禾熬过漫长冬季。在拣柴禾的问题上,孩子们从不偷懒应对。在完成任务之前,连睡个懒觉也小心翼翼。大人们一掀被子,便打着哈欠乖乖坐起。箩头就等在门口。迅速扒几口饭,提起箩头,一边出门一边呼唤心仪的伙伴。而被唤的人,也在慌乱地做着出门的准备。一阵风过后,两只箩头,两个或搭肩或牵手的伙伴,便直奔村中树林而去。连续几天的不松懈,学校的柴禾像小山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教室外边,井水不犯
43、河水。冬天里的每个家庭也需要柴禾。于是提起刚刚在学校倒空的箩头,再次跨过田野,跑向林间。没了硬性任务,孩子们有些松懈。累坏了的他们让自己舒展在落叶里,望着高高在上的树枝。一帮牺牲了玩耍时间的小孩子们,总是期待更多的树枝死去。急了便爬树,把要落不落的枝条折下来,悄悄压在箩头底。每一根枝条被不同的箩头,提回不同的院落迎接冬天,等待燃烧的时刻。多年后,在城市里偶尔会看到落地的枯枝,怦然心动,然而此时已不再需要华丽的火焰。无人拣拾的枯枝,如同被倒掉的黄灿灿的小米,是一场奢侈的浪费。没有去到一个院子,没有经历一场燃烧,枯枝便失了存在的意义。去年秋季,我回到故乡,回到小时候一到秋天就漫山遍野寻找枯枝的村庄
44、,路过学校门外的一排枣树,横七竖八的枝丫落满地。村人说,漫山遍野拣柴禾的岁月,早已成了过去,现在人们都是用电、用煤气了。更重要的是,人少了。村庄,已经不再是曾经的村庄。那时候,每个门里都住满了人,每个炕上都挤满了大人孩子,每个院子都鸡鸣狗叫,人声喧闹。满村的人,满屋的嘴,要吃饭,要取暖,要度过漫长的冬季。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有火焰的冬天,不再冰冷不再漫长,火焰会让人从头暖到脚,从前心暖到后背。因此,冬天的柴禾总是不够用,孩子们会在长长的秋季跑遍每一个有树的角落,拣回每一根脱落的枝丫。第一场雪来临时,孩子们跪在窗台边,脸挤脸贴在
45、玻璃上,看雪一层层落在堆起的柴禾上。有时候,他们的母亲会跑进雪中,匆匆抱一捆柴禾进屋。带着雪的柴禾,在火里燃烧得更加欢快。如今,学校还在那里,只是没了念书的孩子。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老人们的冬天,单是脱了玉米粒的棒芯也烧不完。曾经稀少的玉米棒芯,堆了半院,等待幻化成细细的炊烟。拣柴禾的年代,一去不复返。柴禾总是与炊烟相关联。柴禾少了,炊烟自然也细了,绵软了。做饭的时间到了,村庄才零零落落、慢慢悠悠地燃起几缕炊烟。老人们常常做一锅饭分几顿吃,因此他们的炊烟,往往是不等燃直,就又落下去。(11)枯枝无人拣拾,寂寞成了镜头里的风景。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选自光明日报)13. 请根
46、据文中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柴禾”写了哪些场景。14. 联系全文,说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15. 文章结尾说“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的含义。16.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请你根据无人捡拾的柴禾中的相关内容,为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提两条切实可行的建议。链接材料: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从人口空心化演化整体空心化,一些农村经济社会陷入整体性衰落与凋敝,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更甚。(选自光明日报)【答案】13. 一家几代温暖踏实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的的生活场景, 孩子们秋天里在树林山谷捡拾柴禾的场景
47、。 冬日里柴禾的燃烧让村庄充满人与人温情的场景,现在农村中人口稀少,炊烟零落的场景。 14. 由秋天落叶想起柴禾,引出下文。点出写作对象,“映现在脑子里”凸显柴禾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之重。运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兴趣,同时也可避免平铺直叙。 15. “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用疑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拣拾柴禾的失落。也借此表达出作者对以往生活(童年生活,人与人的温情、传统方式)的怀念,对现在空巢村庄的无限感伤。 16. 可以从资源、旅游、文化、养老等方面提出建议。(两点即可)【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文中围绕柴禾写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根据第二、三段写了“一家几
48、代围在燃着柴禾的灶台边,就着明明灭灭的火焰,吃饭,闲话,间或孩子央大人说些故事”的场景。第四、五、六段写了“刚刚放学的孩子,进门扔下书包便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一人一只箩头撒丫跑进大大小小的树林里”捡柴禾的情景。第九段写了“每个或精致或粗陋的灶台上,都要热烈地燃起跃动的火焰。火焰逼去严寒,让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情景。第十段则写了如今,“许多院落空空,或者只剩了老人”,炊烟零落的情景。【14题详解】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从结构上看,第一段作者用简洁的语句“一到秋天,一见落叶,柴禾就映现在脑子里”,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并引出下文对于往事的加快。从内容上看,用“一就”的关联词连接句子,突出柴禾在我
49、的记忆中印象深刻,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同时又能引发读者“柴禾为什么会有这样作用”的疑问,从而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15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入手,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这篇文章作者先回忆儿时拣拾柴禾的事,然后写了城市以及农村不再有人拣拾柴禾,很明显是以这种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对以往与“柴禾”相关的温馨生活的怀念。从第十段内容,还可以看出作者对现在的村庄只剩下一些老人坚守,不再温馨充满快乐的感伤。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来分析这个句子就很容易懂得其内在含义。“柴禾,是不是比我们更想念从前”这是一个问句,柴禾不是人,不会具有人的情感,作者是以这
50、种拟人的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即:表达自己对以往生活的怀念与这种生活远去不再复返的感伤。【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阅读的拓展延伸题,要调学生的日常积累方能解决。从所给的链接材料,可知所谓的“农村空心化”,指的就是青壮年进城务工,农村只剩余一些留守儿童与空巢老人,使经济无法向前发展的现象。我们可从资源、旅游、文化、养老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建议。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在农村开设工厂,留住进城务工的青壮年;开发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村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点睛】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答题方法: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
51、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在文章中间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 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四)(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枯萎的蒲公英冬日的年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
52、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株蒲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绿。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一次又一次地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来。生命的“红灯”,已经在不远处,正慢慢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这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它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能多地传递给儿女。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去年的这个时节,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正如我
53、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这嗓子,应该吃点儿。”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不时地弓腰,用那曾经丰盈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极其小心地翻动着枯黄的草,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得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和夜晚,不惧严寒和冰霜,用那细小的绣花针,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很不丰裕的口粮。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的颤颤老妪!它是想探寻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万的斗转星移,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计算机二级JAVA设计失误警示试题及答案
- 逻辑运算符应用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Web开发技术试题及答案
- 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 网络拓扑示例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四级嵌入式实践经验试题及答案
- 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2024-3号地块第一阶段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
-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考试题型及答案
- 计算机四级嵌入式考试知识图谱试题及答案
-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第3讲免疫调节教学案苏教版必修3
- 萃智创新方法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贵州省黔西南州中考历史试卷
- 2024年高考真题-地理(河北卷) 含答案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解读课件
- 平房区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测试练习试卷附答案
- 2024年山东省中考英语试卷十二套合卷附答案
- DB34∕T 2570-2015 祁红香螺加工技术规程
- 湖北省黄冈市(2024年-2025年小学三年级语文)人教版随堂测试(下学期)试卷(含答案)
- 中医护理学 课件 模块七 中医护理操作 项目九中药熏洗技术
- 2021MAM-6070M空压机微电脑控制器
- 2024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物理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