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导读_第1页
《第二性》导读_第2页
《第二性》导读_第3页
《第二性》导读_第4页
《第二性》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性导读,社会性别与婚姻家庭课程 谢 新华,【法】西蒙娜德波伏娃(著) 陶铁柱(译)中国书籍出版社 1998年2月第1版 1998年2月第1次印刷,上冊目錄:第一卷 事实与神話,译者前言 作者序 第一部 命运 第一章 动物的性生活:生物学的论据 第二章 性一元论:精神分析学中的妇女观 第三章 经济一元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妇女观 第二部 历史 第四章 遊牧民族中的女人 第五章 早期農耕時代的女人 第六章 父权時代与古代社会 第七章 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紀的法国女人 第八章 法国大革命以后:就业与参政 第三部 神话 第九章 梦想、恐惧与偶像崇拜 第十章 五位作家笔下的女人神话 第十一章 神话与现实,下

2、冊目錄:第二卷 当代女性,第四部 女性形成 第十二章 女孩 第十三章 少女 第十四章 性发动 第十五章 女性同性恋 第五部 处境 第十六章 结了婚的女人 第十七章 母亲 第十八章 社交中的女人 第十九章 妓女 第二十章 中老年女人 第二十一章 女人的处境和特徵 第六部 生存之道 第二十二章 自恋 第二十三章 情妇 第二十四章 修女 第七部 走向解放 第二十五章 独立的女人 结论,一、作者简介 无法忍受无聊的一生 “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 存在主义与女性主义 二、第二性的故事 穿越时空回到第二性的年代 不得不读的理由 三、精彩导读 这本书的鸟瞰 了解波伏娃用到的概念 女性是第二性吗 男权制使

3、女性沦为第二性 从小女孩到少女:女性被建构为第二性的早期阶段 婚姻中的第二性 性中的第二性 生育中的第二性 经济政治中的第二性 女性必须从第二性中解放出来,一、作者简介,西蒙娜德波伏娃 生卒年:1908-1986年 国籍:法国 社会职业:女性主义/性别研究的著名学者 家庭情况 :“德”在法语中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姓氏,表明波伏娃有贵族血统,家庭生活也是一度富裕,但更经常的是经济拮据,好在由于她本人才华横溢,除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外,她基本衣食无忧。她是家中的长女,另有一妹。,无法忍受无聊的一生,波伏娃出生于法国巴黎,自幼聪慧早熟,早在她还是个小姑娘时,父亲就夸奖她深思熟虑,她本人则很

4、早就树立了将来要成为著名作家的志向。 17岁时,波伏娃进入索尔帮大学(现巴黎第三大学)学习文学,但她本人打算学习哲学,年仅19岁波伏娃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普通哲学证书,后来赫赫有名的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当时则取得了第三名。 1929年大学毕业后,波伏娃先后在巴黎、马赛和里昂的中学教书,1943年,她出版了第一部小说女宾,并且大受欢迎。受到鼓励的波伏娃开始如愿以偿为一名职业作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尤其是1949年第二性的出版,使波伏娃享誉法国,人们以讨论她的小说、随笔、哲学著作和戏剧为荣,并开始邀请她到欧美等国讲学访问。,1955年的9月至11月,波伏娃来中国访问了45天,回国后写了长征一书

5、,记录她在中国的见闻和对中国的美好感情。 60年代以后,波伏娃参加了许多政治活动。为了抗议法国政府对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的侵略和女性在战争中遭受到侵害,她走上街头示威,甚至还受到侵略分子的威胁。 1970年,她和“妇女解放运动”组织一起在街头游行,响亮地呼喊“我们只生想要的孩子,想要的孩子才可爱”!在那次游行中,她还和的别的几位女性一同焚烧了象征着女性地位的拖把。 1972年,她和别人一起先后创建了女权组织“抉择”协会,并担任协会的主席。 1974年,又创立了抗议日常性别歧视的妇女权利同盟。 1986年4月14日,波伏娃女士溘然长逝。,总体来看,波伏娃的一生的确做到了真正的存在:不断反思和自主选

6、择生活,这是一种真正的人道主义。不妨用一句她作品中的话来显示她的生活态度: 我有一个固执的地方,那就是无法忍受无聊,因为无聊很容易变成忧虑,那些仅仅能运动我的手足却无法令我理性参与的工作,不免也会让我空虚我最重视自我充实,就像我发现盲目履行婚嫁的枯燥乏味一样。,“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波伏娃是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 她将现当代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和性别研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她对性别制度与文化的全面深该剖析,使她成为第一波和第二波女权主义的承上启下者。,小说:精神的优势、不速之客、女宾、他人的血、人不免一死、名士风流、自由之

7、路、被毁的女人、老年、好形象等,其中名士风流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 哲学论文和著作:建立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存在主义理论与各民族的智慧、皮鲁斯与斯内阿斯等;剧本有吃闲饭的嘴、禁闭等;传记有长达四卷的自传西蒙娜波伏娃回忆录,纪念母亲的安详的辞世,纪念萨特的致萨特的信、战争日记、永别的仪式。第二性是她享誉世界的最著名作品,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部系统地、深刻地剖析女性境遇的著作,被称为“女权主义的圣经”,成为一代代思考性别制度、推动性别公正人士的必读书目。,存在主义与女性主义,如果用两个标签来概括波伏娃的思想,应该是存在主义和女性主义。存在主义,是西方派思想流派中的重要一支,代表人物有(

8、丹麦)克尔恺郭尔、(德国)雅斯贝尔期、(德国)海德格尔、(法国)萨特与波伏娃等。萨特与波伏娃的观点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点:,这里的“存在”强调的是人的存在,而不是自然的存在。换言之,存在主义非常注重对人生命意义的考察。萨特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在他看来,“人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每个人在提这个问题时已经存在了,人不是凭自己意志而存在的,有意义的问题应该是:人如何存在? 根据存在主义,存在可以分为两种: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前者只是活着,生命是被动的、未经思考和选择的;后者是主动的,她/他的人生目的是经过本人真正思考和自由选择的,她/他主动地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的而生存。 自在存

9、在不是真正的存在,只有自为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虽然上述这些男哲学家、思想家提出了存在主义,但创造性地将它用来剖析女性生活和性别制度的却是波伏娃。正是由于她创造性地将存在主义与性别视角结合在一起,使她洞察了许多杰出的男哲学家都未能看到的社会事实;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构建的;男人也一样。系统阐述这一观点的著作就是她发表于1949年的第二性。,也正是从第二性开始,人们才开始全面思考: 究竟是什么导致女性成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为什么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如此普遍持久? 为了消除对女性的歧视,什么是有效的改变途径?,二、第二性的故事,穿越时空回到第二性的年代 1、女人是“第二性” 2、一本唤醒、引导女

10、性的指南 3、契约式爱情 不得不读的理由 1、第二性是一道无法回避的光芒 2、因为你年轻,穿越时空回到第二性的年代,1、女人是“第二性” 在人类历史上,欧洲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伟大文明,但同时,对女性的偏见、歧视也在内部滋生蔓延,所以有许多在人类历史上鼎鼎大名的哲学家、政治家、神学家、科学家都说过对女性很不公正的话。而且对女性的偏见和歧视不仅仅表现在一些人的言行中,更重要的是,它成了人们看待世界、女性和男性自身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被写入法典、哲学、艺术、自然科学、教科书,渗入日常习俗,生活方式中,成为与经济、政治等制度同样至关重要的社会制度。,穿越时空回到第二性的年代,1、女人是“第二性” 19世纪

11、六七十年代后,英、法、美等国的妇女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历史上称为第一波女权运动,目标集中于选举权和教育权。在波伏娃20岁的时候,英国女性获得了首选权,但法国政府却直到17年后(1945年)才给予女性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且,女性获得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只是漫长征途中的第一步,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女性遭受的偏见与歧视仍比比皆是,这些在她的第二性中都有深刻生动的剖析。,2、一本唤醒、引导女性的指南 波澜壮阔的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在艰苦斗争了近一个世纪后,终于为女性初步取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和政治权。但是女性生活并没有得到全面改善,无数女性依然生活在有名或无名的烦恼痛苦之中。那么,女性的烦恼痛苦到底来

12、自何方呢?女性解放到底应该继续向哪个方向努力呢?,波伏娃从来不轻易接受所谓的天生如此,她酷爱自由和理性,全面地审视了影响女性的方方面面,从令人肃然起敬的学术知识,到以往那些被认为见不得人的、不体面的话题:性、避孕、怀孕、流产;从普通受到重视的政治、经济,到似乎琐碎得不值一提的家务、梳妆打扮等。在她的第二性中,处处可见波伏娃的真知灼见。 正是波伏娃深邃睿智的目光,才使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不公正的性别制度如何影响每个男女;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第二波女权主义正是因波伏娃的先行,才创造出那么多振聋发聩的知识,使阶级、性别、种族成为剖析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三驾马车。换言之,波伏娃及其第二性是第一波和第二

13、波女权主义的承上启下者。,3、契约式爱情 这种契约式爱情的要点在于:相爱但不结婚,情感不必专一但要坦诚。,不得不读的理由,第二性是一道无法回避的光芒 第二性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具备经典的一个特征:它是绕不开的,你必须不断与它对话。许多人对波伏娃的第二性非爱恨?就是因为第二性像一道破晓而出的晨光一样,既给在黑暗中经受苦难的人们带来希望,指明前进方向,也使那些借黑暗而谋利的人们无法再继续下去。,因为你正年轻,波伏娃在第二性中翔实地证明,性别教育是从儿童开始就一点一滴进行的,性别观念和性别关系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构建的。 既然性别的构建是从点滴开始的,那么,让每一个男性女性都全面发展,做到勇

14、敢又温柔,建设和平、公正的两性友好就不是难事。 一切的限制并非牢不可破,尤其是当你正年轻,新鲜的目光和新鲜的头脑需要接触真正有益身心的书籍,所以,因为你正年轻,从阅读第二性开始吧。,三、精彩导读,这本书的鸟瞰 了解波伏娃用到的概念 女性是第二性吗 男权制使女性沦为第二性 从小女孩到少女:女性被建构为第二性的早期阶段 婚姻中的第二性 性中的第二性 生育中的第二性 经济政治中的第二性 女性必须从第二性中解放出来,这本书的鸟瞰,波伏娃的第二性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全文共分上下两卷,七部二十五章。 时隔半个多世纪再读波伏娃的这部传世杰作,仍然无法不叹服她思考的辽阔与深邃,时间上至原始社会,下至第二性19

15、49年发表时;空间则穿梭于五洲四海;学科涉及哲学、生物学、心理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社会学;学术流派则自由徜徉于存在主义、女性主义、唯物主义等。,第二性的全文线索是非常清楚的。首先,波伏娃在“作者序”中提出了全书的核心问题:什么是女人?女人为什么总被认为是不如男人的第二性? 然后通过第一卷事实与神话,剖析了科学知识与文学神话等正式与非正式的知识是如何将女人界定为第二性的。 在第二卷当代女性中,波伏娃以女性生命周期为线索,分析女性在各个生命阶段的生活;同时对不同的女性群体(如修女、情妇)也进行了讨论,鞭辟入里而又文采飞扬地指名,所谓的女性、女人是如何被一点一滴地训练出来的,女人第二性的处境有时

16、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在全书最后一章中,波伏娃热情地呼吁:让女人走向解放吧,因为解放女人就是解放男人。,纵览全书,可以用一问一答来高度概括这部巨著。问题就是波伏娃在“作者序”中所提出的:女人是什么?女人为什么总被认为是不如男人的第二性? 回答就是她在第二卷的第一句话“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这句话影响极其深远,并渐渐被后人表述得更简洁,“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建构的”。 从分析层面来看,第一卷侧重宏观和哲理,第二卷则侧重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所以从阅读难以程度上来看,第一卷是较为困难的。,第一卷事实与神话,第一卷事实与神话从宏观角度来剖析男权社会是如何通过学术知识、文学神话等话

17、语和书写将女人规定为第二性,并以上下五千年的恢宏视野分析了男权制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点的亚类型和相应的性别制度中的女性生活。,第一部第一章动物的性生活:生物学的论据,首先,是对生物学论据的批评,这通常将女人置于“第二性”的最常见也是最顽固的依据。为了完成这种批评,波伏娃几乎要把自己变成生物学家。她承认“这些生物学上的原因极其重要。它们在女人的经历中起着头等重要的作用,是构成她的处境的一个基本要素。但我不承认这些事实为女人确立了一个固定不变的、不可避免的命运。这些事实不足以确立两性等级制度。” 她指出卵子、雄性雌性不能直接推论到人类、男人和女人,而且生物学家、哲学家看待解释生物的方式本身就是套

18、用人类的文化观念,所以下例说法精子是主动的、卵子是被动的,因此男女两性的本质分别是主动和被动,犯了两个错误:曲解了生物现象,推论上犯了还原论的错误。,第二章性一元论: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进而,是对精神分析学的批判,这在当时是一种被人广为引用、直接制约女人独立的所谓“科学”的及其追随者观点。波伏娃毫不留情向声名显赫的弗洛伊德宣战,把他的理论定名为“性一元论”,他着重分析了他为女人创造的“恋父情结”和“阴茎缺损”理论,指出“弗洛伊德以与(男孩)完全对应的方式去描述小女孩的经历,.但是显然,他在解释时所根据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他的男性模式。 她指出精神分析学的三个不当之处。第一,弗洛伊德从未认真研究

19、过女性,他是拿男性来想象女性,所以他武断地说所有女性都会有阳具羡慕情绪,即女性羡慕男性的生殖器,并因自己没有而觉得自己是残缺的。第二,精神分析学的另一个学者阿德勒则正确指出,许多女性并不羡慕男性的生殖器,如果有人羡慕,那也是羡慕男性的社会优势,而非阳具。第三,精神分析学的致命学术缺陷在于,它认为人们所有的表现都源自心理,而心理又是源自哪里呢?则源自谁也说不清的、神秘力比多、能量等。波伏娃指出,这实际上是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表现说成是天生的、命定的。,第三章经济一元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妇女观,最后,她以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为蓝本,认真分析其中隐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妇女观“。她肯定了”历史

20、唯物主义理论揭示了某些十分重要的真理。人类不是动物,而是一种历史现实”。却没有盲目地追随它,而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其“经济决定论”在性别研究中的局限性。她承认恩格斯的理论体系比前面已经考察过的理论前进了一部,但却没有回答诸如:原始公有制怎样向私有制过渡、私有制是否必然要涉及对女人的奴役、以及为什么要将男女之间的对立归结为阶级冲突.这些最基本的问题。与精神分析学相比,波伏娃其实是比较赞赏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的,所以她指出,“人类社会是一种非自然的生成体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同自然对立的。”但是波伏娃发现,历史唯物主义在解释女性地位的降低时有逻辑漏洞,即没有指出公有制是如何转变为私有制的,女性是怎样沦为

21、男性的私有财产的。那么,波伏娃本人对此如何解释呢?她的思考见于本章和第四、五章,所以这里三章一并简介。,波伏娃认为,这必须通过存在主义的主体与他/她者来解释。存在主义非常强调自我设计,具有此能力的是主体,被人设计的则是他/她者。男性通过青铜器、铁器等体验到自我的力量,从而将我与氏族、公社、别人分离开来,即个体和私有观念产生了,而且这样的个体具有自我设计能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所以男人产生了主体感。相反,按照波伏娃的观点,女性则因怀孕分娩等生物负担而不能自我设计,即无法产生主体感。拥有主体感的男性环顾四周,希望通过征服他/她者来证明自己的主体地位,于是女性被男性定义为她者,从而沦为男性的私有财产

22、。(这里想强调的是,波伏娃的这些观点是第二性这部传世之作中被后人修改甚至摒弃最多的,因为这里显现出波伏娃未能意识到男权社会灌输到她内心的观念:独立优于合作,生育是惩罚而非创造奇迹。,第二部历史中的第六章父权时代与古代社会、第七章从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法国女人和第八章法国大革命以后:就业与参与,波伏娃通过分析游牧时代、早期农耕社会、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法国大革命至1949年的女性生活,描绘出男权制的不同表现形式和相应的女性生活,提供了许多新鲜的历史资料。,了解波伏娃用到的概念,1、存在(exist)与存在主义(existism) 2、主体(subject)和他/她者(other) 3、性别(

23、gender) 4、男权制、父权制(patriarchy) 5、女权主义、女性主义(feminism),了解波伏娃用到的概念,1、存在(exist)与存在主义(existism)提起存在或存在主义,可能有人会想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那句很有名的话。但实际上,存在主义的核心理念差不多与这句话是相反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种观点对现实完全接纳,但存在主义却认为很多存在都不是合理的,甚至都不是真正的存在,原因如下。存在主义将存在区分为两种: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前者仅仅是存在的,如何存在并不是此人的选择。 ( “自我设计” ),首先,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强调的是人的存在尤其是人的精神、意识存在,而

24、不是自然的存在。 其次,存在主义有一句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强调没有什么浑然天成、永恒不变的所谓“本质”,要想认识人,就必须分析此人是如何生存,即如何生活的,而不是费尽心机去找什么本质。 “洋葱的心”,2、主体(subject)和他/她者(other)波伏娃认为,存在主义将存在分成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相应的,以前种状态生活的人就是他/她者,以后种状态生活的人才是主体。他/她者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他/她者的存在是别人设计好的;主体的存在是为了自己的存在,是自己思考和选择的结果。,关于他/她者,可能有人还会想起萨特著名的一句话,“他人即地狱”,但这句话经常被误解。萨特真正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把自

25、己存在的意义完全放在别人身上,过于依赖于他人,以他人的意愿作为自己生活的根据,那么他人就有可能成为地狱。 结合第二性来看,就是说,如果女性完全将自己的生存意义放在男人或孩子身上,整天围着丈夫孩子团团转,那她可能就会失去自己的独立生存意义,一旦丈夫移情别恋或孩子没有考上大学,这些女性可能就会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失败。,3、性别(gender), gender这个英文词国内也常常翻译为“社会性别”,就是强调性别的社会构建性质,即性别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构成的。,国内目前使用较广泛的对“社会性别”的定义来自美国历史学家琼斯科特的著名文章社会性别,一个有用的历史分析范畴,强调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隐喻方式

26、,我们不妨从四个方面来理解gender:,1、是一种身份认同,是自我认知的一部分; 2、是一种人际关系,影响着空间分布; 3、是一种社会制度,并与政治、经济等社会制度交织在一起,强烈影响着社会的资源分配与个人的生活境遇; 4、是一种认识论与方法论,如,在儿童故事中,往往将太阳称为“太阳公公”、月亮称为“月亮姐姐”,就反映了性别是一种认识论。,4、男权制、父权制(patriarchy)在英文中只有patriarchy一个词,但当翻译成中文时有上述两种译法。这两个汉语词汇意思相近,但也有微小差别。男权制强调的是两个性别之间的关系,父权制则除了强调性别关系外,还强调辈分之间的关系。男权制是性别制度的一种。用最简化的方式,可大致将性别之间的关系分为男女平等、男性控制女性、女性控制男性三种。当男性控制女性时,我们称这种性别制度是男权制。,性别是我们安排人际关系、资源分配、社会运行的重要原则。只不过长期以来性别的巨大社会作用和意义都被忽视,波伏娃的第二性就是一部全面分析性别如何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强烈影响每个人的生活、人际关系、社会资源分配的著作。,5、女权主义、女性主义(feminism)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在英文中是一个词汇,但当翻译成汉语时因中国的语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