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_第1页
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_第2页
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_第3页
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_第4页
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和思考陆岷峰 陶瑞一、引言我国银行业的存贷款基准利率由人民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在基准利率的一定浮动范围内享有定价权。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银行存贷款定价的“衡利差”特点,致使我国内地的利差水平远高于国外和我国台湾地区。以一年期贷款为例,2011年内地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为3.46%,而国外银行业的平均水平为1.5%2%,只有极少数发展中国家超过2.5%,台湾地区商业银行利差平均水平亦不过为1.38%。高利差水平使得息差收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据统计,2011年5家国有控股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占其营业收入的平均比例为80.56%。高水平的存贷利差带来了明

2、显弊病:一方面,高额的利差收入使中国的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之间缺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较重的经济负担,不利于中国经济水平的提升,而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又基于实体经济的发展,长此以往亦将限制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另一方面,高利差水平使中国的商业银行一味地追求贷款规模的扩张,而无暇考虑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业务的精细化管理,这种单一的盈利模式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和转型带来不利,将会影响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近来,央行于短期内进行了两次“不对称”降息:2012年6月8日,在将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的基础上,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而贷款利率的浮

3、动区间下限则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2012年7月5日,央行再次将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31个百分点,同时贷款利率下浮区间从0.8倍调整到0.7倍。本轮降息中存款利率上限与贷款利率下限浮动幅度的加大,实则缩小了存贷利差,给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等都带来极大的挑战。本文以上述两次“不对称”降息为背景,深入分析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商业银行应对利差趋小这一形势的策略,对保持商业银行长远发展、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金融自由化有重要意义。二、存贷利差趋小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一般说来,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

4、、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由此看来,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五大要素为:利润点商业银行提供的各项服务和产品;利润源 商业银行的广大客户群;利润杠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品牌经营与特色化管理;利润屏障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抵御内外风险的能力;利润家商业银行的组织领导者、管理者或精神领袖。(一)对利润的直接影响减少利息收入长期以来,利息收入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以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息差收入占我国商业银行营业收入的八成比重。据统计分析:2011年我国上市银

5、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均值达到15.2,其中工、农、中、建、交五家大型银行为19.2%,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占比为14.3%,而发达国家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却高达39.8%,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中对利息收入的依赖程度很高。而目前的存贷利差趋小将直接减少商业银行的利息收入。根据央行的最新规定,若存款利率上浮至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下调至基准利率的0.7倍,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为1.473个百分点,与原先大于3个百分点的存款利率相比较,利润水平将缩小50%。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贷利差继续缩小将会是必然趋势,这意味着商业银行无法继续依靠息差作为主要利润来

6、源,必须加速转型,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获取长远发展。(二)对利润点的影响改变收入结构中国银监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2011年净利润达1.04万亿元,净息差2.7%,非利息收入占比19.3%,伴随“不对称”政策降息的开展,各大银行纷纷做出相应的利率调整,股份制银行都已将存款利率上调10%,几大国有银行则将存款利率浮动7.7%。表1:调整后各银行存款利率情况表各大银行活期(%)1年(%)2年(%)3年(%)5年(%)基准利率0.3533.754.254.75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0.353.253.754.254.75跨区域股份制商业银行(招行,

7、浦发,中信,光大,兴业,深发展,北京银行,民生,华夏)0.3853.33.754.254.75城市商业银行一:宁波银行0.3853.34.1254.6755.225城市商业银行二:南京银行0.3853.3(1万以上)4.1254.6755.225(20万以上)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已经感受到了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和利差收入缩小带来的激烈竞争:一方面为了取得存款资金而提升利率,通过银行业间的竞争使存款利率上升,带来融资成本的增加,从而增加存款的利息支出;另一方面银行间为了争夺市场客户,通过不断的竞争又形成了较低的贷款利率,从而减少了贷款利息的收入。由此随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原先依靠存贷款规模扩张

8、所得的利息收入大幅减少。这样短期内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将会改变:以一年期存款为例,若上浮存款利率10%,据央行公布的数据金融机构仅存款的利息收入就将减少1653亿元,非利息收入的占比将提升至21.5%。基于商业银行营业收入中利息收入的大幅下降,中间业务收入对商业银行来说就显得愈加重要,若想维持原有的利润水平,商业银行在下一步经营中须加大对中间业务的投入。(三)对利润源的影响影响客户结构存贷款利差的缩小还将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结构中,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平均所占份额为2.5:1,各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对公业务和零售业务所占份额比最高可达3.54:1,这也

9、与商业银行依靠信贷规模扩张获取主要利润收入的现状相符。而存款利差偏小可能会改变上述业务结构,并给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提出挑战。一方面,在息差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必须适应利率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不得不改变以大型国企为主的单一信贷投放模式,扩大业务范围,更多地开发中小型客户和零售私人客户,利率弹性较大的中小型企业将会成为商业银行新的盈利来源。另一方面,自2011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贷款负担较重、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商业银行侧重选择中小企业客户群体,则能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更加趋向于宏观政策的引导。只有实体经济长远稳健地发展,金融才能有长

10、远发展的可能。由此看来,存贷利差趋小不但可能改变商业银行的客户结构,也将在一定意义上给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带来“双赢”。(四)对利润杠杆的影响 影响经营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一直以来,由于央行对存款价格的高度制约,商业银行在产品定价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而当存贷款利差缩小、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商业银行可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资金成本、竞争策略、客户价值、风险程度和目标利润进行自主定价,竞争格局由原来的非价格竞争转变为价格竞争。定价能力成为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这使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和品牌经营能力面临极大的挑战。同时,存贷款利差的缩小将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能力。商业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分为内源融资和外

11、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是指通过提高自身盈利能力来补充资本,是一项长期工程;外源融资是指利用股权资本、债务类工具、混合型权益等各种外源资本工具进行资本金的补充。据相关资料表明,截至2010年末,大型银行的平均利润留存率为63,而中小银行却高达84.2。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净息差收窄必将影响商业银行留存收益,若维持内源融资规模不变,则只有提高利润留存比率。商业银行须通过科技创新和精细化管理等方式,开辟新的盈利途径,这对的业务创新能力来说是一大考验。 (五)对利润屏障的影响影响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在过去的利率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按照央行规定的利率水平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基本不用考虑利率风险问题。在利率

12、市场化改革加速、存贷利差缩小以后,随着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提高,利率的期限结构将会更加复杂,管理利率风险的难度逐步增加。有专家估计,如果按照2011年底银行业54.79万亿元的贷款余额来计算,贷款损失率每上升1个点,银行的风险成本就会增加5479亿元。这表明在贷款实际损失率达到4.1%时,银行的净利润就会降为零,如果超过此水平,将会出现亏损,并冲减资本金。同时,存贷款利差缩小将导致利率波动频繁,经营风险加大,利率浮动区间增大。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以高于平均存款利率和低于平均贷款利率来吸引客户,导致成本上升,加大流动性风险;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带来贷款利率的上扬,过高的利率会使得低风险的借

13、款人自动退出信贷市场,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增加,这时商业银行提高的贷款收益率是以提高风险容忍度为代价的。此外,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还要求银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正确预测利率走势、具有更强的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这些都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低风险资产的收益较低,在上市后股东回报的压力下,资产风险度将上升,因此存贷款利差趋小还将带来风险偏好的变化。三、商业银行应对存贷利差趋小的思考(一)利润由单一注重规模向规模与价值并重转变商业银行要加强推进经营战略转型,改变以往单一注重规模增长带来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向规模与价值并重转变。经营战略转移涉及到银行管理的方方面面,反映到经营理念上就是要树立科学发

14、展观,从规模导向转向价值导向,走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具体反映在业务模式上,就是要建立多元化的收入结构,分散经营风险;反映在资金营运上,就是要从以存定贷运营模式转变为以效益和资金需求来决定负债规模。此外,为合理降低资金成本,商业银行可通过对负债的主动管理来改善资金来源渠道,加强与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的同业合作,广泛开展资金结算、现金代理、资金存放等业务,积极开辟和拓展与创投、风投、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同业的业务合作领域,促使同业存款不断增长。还可以通过发行cds、金融债券、回购协议等债务工具的手段,主动从金融市场借入资金,形成具有可自主控制的、成本较低的资金来源,以减轻对企业存款、储

15、蓄存款的依赖,降低内部营业成本,缓解息差收窄带来的不利影响。(二)利润源由单一重视大客户向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并重转变长期以来,传统对公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主要来源,而国际同业普遍以议价能力更强的零售业务作为业务核心。如美国花旗、香港恒生等银行个人金融业务对全行的利润贡献都在50%左右。因此在存贷款利差趋小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应积极调整客户结构和业务中心,由单一重视大客户向大客户和中小客户并重转变,加快业务的转型升级。商业银行应大力增加零售业务比重,大力开展汽车消费信贷、资信、按揭等个人金融业务,拓展个人金融业务利润增长空间。另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资本市场脱媒的加快将使得商业银行大型优

16、质客户的贡献度降低,为保持较高的利差水平,商业银行应从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及其风险特点出发,采取“大浪淘金、区别对待”的策略,大胆扶持有前景但由于经济周期下行而暂时出现一定困难的中小企业,并通过有效的担保和提高贷款定价能力来控制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不断创新信贷管理制度,改造风险管理工具,大力发展特色融资产品,不断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三)利润点由单一重视利差收入向重视中间业务发展转变中间业务具有不占用资本、风险小、成本低等优点,在当前存贷款利差缩小的情形下,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可以有效改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降低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水平,并且与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实现交叉销售。中间业务可以依

17、附在商业银行原有客户网络基础上快速发展,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新利润增长的主要来源,也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核心业务。在保持基本业务稳定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当逐步减少对利息收入的依赖,更加重视中间业务发展。从服务功能、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重点发展投资理财、财务顾问、资产管理、国内外结算、担保、代理保险等附加值高的业务品种,使经营收益从以赚取利差为主逐步向以赚取服务费为主的方向转移。在目前的产业环境下,商业银行更应提早布局,抢占先手,以牺牲少量短期利益为代价实现长期竞争力的提升。(四)利润杠杆的转变1、由全面管理向重视多元化、精细化管理转变。多元化经营已经成为国际同业

18、的重要收入来源,以资本市场业务为代表的综合经营成为国际同业的战略重点。在存贷利差缩小、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今后商业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中分到的“蛋糕”将越来越小,商业银行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因此必须将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业务作为未来的战略重点,为多元化收入来源构筑新的增长点。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和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经纪业务、上市融资、债券承销、资产管理、兼并收购等资本市场业务空间较大。我国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借鉴国际同业经验,逐步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大力推进综合经营发展战略,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及投行业务,拓宽收入来源,努力打造领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银行。此外,商业银行要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

19、管理体制,加快推进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管理,建立市场化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努力向精细化管理推进。 2、由单一发展传统产品向重视发展创新型盈利产品转变。在资产业务创新方面,应重点推进企业投融资体制及相应的投融资方式和工具的创新,有效支持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和企业的风险投资,积极创新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应收账款抵押贷款)等新型贷款形式。在存款业务创新方面,首要的任务是进行存款工具和业务手段的创新。要大力发展个人银行、企业银行和网上银行,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转账支付手段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服务。在表外业务创新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