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物欲型犯罪心理_第1页
第三讲物欲型犯罪心理_第2页
第三讲物欲型犯罪心理_第3页
第三讲物欲型犯罪心理_第4页
第三讲物欲型犯罪心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三讲 物欲型犯罪心理,李瑞,一、物欲型犯罪概述 (一)物欲型犯罪的概念 物欲型犯罪,又称财产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攫取公私财务或者挪用损坏公私财物的行为。 物质欲求是人类的基本欲求。 人类要生存与发展,必须拥有相应的物质条件。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会以社会规范所允许的方式获取物质利益,以其满足其正当的物质需求,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物欲型犯罪具体包括: 1、侵犯财产罪中所列的各种犯罪行为,如抢劫,盗窃,诈骗,侵占单位财产,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行为; 2、金融诈骗罪中所列的各种犯罪行为,如非法集资,金融票据诈骗,保险诈骗等犯罪行为; 3、贪污贿赂罪中的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4、

2、其他以贪利为动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而获得财产利益的行为,如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行为。其中,尤其以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贪污罪和受贿罪等犯罪心理结构特征较为典型,是犯罪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二)物欲型犯罪的主要类型 1、抢劫罪 所谓抢劫罪,是指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劫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所谓暴力方法是指实施殴打、捆绑、伤害等使被害人不能反抗的行为,而不是说被害人不反抗。 所谓胁迫的方法,是指对被害人相威胁,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不敢反抗。这种威胁既可以是以言语相威胁,也可以是以动作相威胁。 所谓其他方法,是指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比如将被害人灌醉、

3、麻醉等等。抢劫犯罪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较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重大抢劫案件(如持枪抢劫银行、运钞车等)增多。,2、盗窃罪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是一种采取隐蔽方式实施的财产型犯罪,同时也是整个刑事犯罪和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比例最大的一种犯罪。女性犯罪人亦占有一定比例。 3、诈骗罪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4、贪污罪 贪污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它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5、受贿罪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

4、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它是职务犯中常见多发的一种犯罪,表现出以钱权交易方式满足膨胀的物欲和贪婪地占有财富的特点。,(三)物欲型犯罪动机的影响因素 物欲型犯罪动机,是指激起,维持犯罪主体以非法手段获取公私财物,满足自己的金钱物质欲望的行为动力。 1、主观因素 总体而言,财产型犯罪动机的主观因素是当事人在自身的成长经历中出现了社会化缺陷,造成他们对物质怀有强烈的贪欲,同时抵抗物质诱惑的能力低下。,2、客观因素 财产型犯罪动机的客观因素包括一切能够刺激人产生物欲,实施犯罪的经济、政治、文化、法制、管理因素及小环境因素。 3、经济因素 经济发展进程中,实际存在着的收入

5、不均状况,冲击着人们心理上长期积淀下来的平均主义思想,使一些人在经济收入悬殊的情况下产生了强烈的相对剥夺感。,4、政治因素 财产型犯罪动机与政治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国家或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政治的愚昧或开朗、专制或民主、廉洁或腐败等,都会对这类犯罪产生深刻的影响。 5、思想意识因素 围绕着对物质、金钱、财富的理解和认识,古今中外积淀了大量良莠相杂的观念。其中的许多不良观念,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渗透在社会文化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激起人们的贪欲,6、法制管理因素 一个国家的法制和社会管理存在缺陷和漏洞,会刺激或纵容这类犯罪。例如,经济立法不健全或有漏洞,司法不公,执法不力,会刺激

6、或纵容这类犯罪。 7、小环境因素 主体生活或经常接触的微观环境中存在着不良氛围、负面榜样、不利条件等,会刺激人滋生不良物欲。,四)物欲型犯罪的心理特征与行为特征 1 、心理特征 (1)认知特征。 从认知选择看,财产型犯罪人容易对奢华、腐朽的生活方式和超前消费倍加推崇。由羡慕到向往和追求,而且不考虑自己的经济能力,甚至不择手段地追求财富和享乐。 从认知能力看,财产型犯罪人一般具有较高的认知的水平,或掌握某些特殊技能。,(2)情绪、情感。 物欲型犯罪人的情绪、情感特征表现为:一方面对金钱财物有着与从不同的特殊感情。另一方面,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和怜悯,为了获取财物,不惜一切手段 。 (3)意志特征。

7、财产型犯罪人的意志特征因人而异。一般而言,初犯的犯罪意志不很坚定,在作案前,往往拌随着激烈的动机斗争以及克服恐惧、紧张和焦虑的过程。而惯犯则有比较坚定的犯罪意志,会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以达到最终的犯罪目的。物欲型犯罪人的共同意志特征是缺乏改善的意识,往往恶习成癖。,2、个性特征 在个性倾向性方面,物欲型犯罪人的犯罪动机主要是获取钱财、追求享乐。 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物欲型犯罪人大都具有一些独特的“技能”,如盗窃犯撬门、开锁、掏兜具有相当的技巧;诈骗犯能言善辩、投人所好的本领更为高明。财产型犯罪人典型的性格特点是好逸恶劳、唯利是图、见利忘义、贪得无厌等。不同类型的财产犯罪人,其气质类型也

8、有差异,比如盗窃犯多属粘液质,诈骗犯多属多血质。,3、行为特征 (1)犯罪行为手段的多样性。 有智力与非智力;凭借职权的与凭借技巧的多种作案方式。 智力的作案方式如贪污、诈骗、计算机犯罪等; 非智力的作案方式如持械抢劫、暴力抢夺等;凭借职权的作案方式如贪污、受贿、监守自盗等;凭借技巧的作案方式如掏包、撬锁等。作案方式的多样性,是有行为人不同的主观条件和获取财产的不同渠道、机遇所造成的。,(2)作案手段的技能性。 财产型犯罪手段日趁智能、技能化。如诈骗犯善于伪装,利用人们对某些社会角色的崇敬心理和一部分人的虚荣心、获利心、同情心、求助心,诱人上当受骗。特别是一些案犯利用职业技术专长,利用高薪技术

9、手段,利用现代化通讯、交通工具作案,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案成功率,同时也增加了破案难度。,(3)犯罪习惯的顽固性。 一些物欲型犯罪人从小就形成了错误的思想观念,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教育、矫正,以致向犯罪行为转化。而且物欲犯罪有的很容易成功,获利丰厚,能够极大地满足犯罪人对金钱财物的贪婪欲望。,盗窃犯罪心理分析,盗窃犯罪是一种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一般特征,分布广,专门化,手段多样 智能化技术化,团伙化,盗窃犯罪的心理特点,盗窃犯罪的理性选择 盗窃的成本和利益作出评估 盗窃的机会属性进行考量,盗窃犯的道德和法制观念 自私、利欲、利己的道德

10、观念 对待法律的采取轻视甚至对立的态度 法律观念对自己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方面有缺陷 对于刑罚的认知采用淡化的技巧,物欲需求型 自我显示型 人际交往型 嫉妒报复型 寻求刺激型 特殊需要型 补偿型 模仿型,盗窃犯罪的动机,长期的人格适应不良,缺乏自信,自我中心、对他人不敏感和缺乏同情心,冲动易怒、情绪不稳定,偏执、敌意、多疑、过分敏感、对人警戒,情感淡漠、人际关系肤浅,缺乏真诚,道德人格偏离 被动攻击型的人格,反映敌意、不信任、易激惹、自我中心、任性、低的自控能力,盗 窃 犯 的 人 格 特 征,盗窃犯的能力 智商比较高,善于利用人和操纵人 盗窃犯罪技能高超 良好的观察能力 强调语言能力、智慧、态度

11、、和支配他人的能力,盗窃的习癖化 一部分盗窃者形成盗窃动力定型,盗窃心理和行为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形成从事盗窃的心理和行为倾向,盗窃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盗窃者人格构成的一部分,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盗窃犯罪团伙的亚文化 以犯罪为职业;具有共通之黑话,以便获取认同 聚集在适当之地点、商议交换情报 对于被害者不同情、不怜悯,并合理化其行为 对同伙诚实、有义气、决不告密 团伙成员以盗窃组织为家; 禁止使用金融卡,以避免被侦破; 不能公开的参与社交活动,必须隐姓埋名; 反社会倾向浓厚; 团伙成员也获得其他成员的认可; 团伙成员依据其知识、技术、权力、经济状况、社会关系等在团体中建立地位,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预

12、谋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事先精心策划作案的时间、地点、方法和手段、逃脱路线、作案持续时间、如何应对被发现、勘查盗窃地点的周围情况,犯罪后注意消除痕迹 机会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没有明确的作案目标,而是伺机而动,犯罪行为随时间、空间、对象等因素而定 冲动型盗窃犯的行为特征 受激情驱使,犯罪人的思维能力下降,行为的自控能力减弱,内心冲突、恐惧,作案手段比较粗糙,犯罪现场遗留痕迹比较多,抢劫犯罪心理分析,抢劫犯罪是犯罪分子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一种行为,抢劫犯罪的一般特征,人口学特征,被害人特征,时间特征,团伙,目标特征,地域特征,抢劫方式,抢劫犯罪过程分析 结伙 拟定计划和目标 实

13、施抢劫行动 逃脱,抢劫犯罪人分类 职业性抢劫犯 投机性抢劫犯 成瘾性抢劫犯 酗酒性抢劫犯,动机特点,物欲,补偿,模仿,自我显示,征服、男子气,赌资和毒资,追求刺激,反社会,抢劫犯的心理特点,抢劫犯的认知特征,法律意识和 价值观缺陷,自恃高明 侥幸心理,犯罪行为 合理化信念,抢劫犯的心理特点,抢劫犯的心理特点,能力特点,较强的体能,计划组织 行动的能力,被害人 管理技能,迅速建立 “权威”的能力,处理紧张 的能力,语言的能力,控制场面的能力,使用现代化 工具的能力,抢劫犯的心理特点,人格特点,情绪不稳定,攻击性强,兴奋性高,好幻想,凶残,反社会,狂妄狡诈,冲动鲁莽,自我中心,紧张焦虑,挫折容忍力

14、差,诈骗犯罪心理分析,诈骗犯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财物的所有人或经管人信以为真,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犯罪的一般特征,方式多样,团伙化,受害对象广泛,智能化,主体特征,动机特点,物欲,快速致富,债务,享乐,虚荣心,赌资和毒资,生活困难,畸形的成就欲,,诈骗犯罪人的心理,补偿,诈骗犯罪人认知特征,法律意识和 价值观缺陷,自我中心,诈骗行为 合理化信念,诈骗犯罪人的心理,能力特点,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被害人 管理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印象管理技巧,擅长自我设计,灵活反应能力,社会经验丰富,诈骗犯罪人的心理,善于控制被害人,人格特点,侥幸心理突出,人格双重性,自我评价过高,缺乏责任感,缺乏罪恶感,说谎成性,世故狡诈,自我中心,挫折容忍力差,诈骗犯罪人的心理,诈骗者与被骗者的心理互动 物色怀疑期 引诱松弛期 行骗受骗期 逃避悔恨期,贪污受贿犯罪心理分析,贪污犯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受贿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行贿人谋取某种利益而非法接受或索取行贿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