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水浒传_第1页
第三讲 水浒传_第2页
第三讲 水浒传_第3页
第三讲 水浒传_第4页
第三讲 水浒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水浒传,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嘉靖、隆庆间,一钜公案头无他书,仅左置南华经,右置水浒传各一部。” 清初文人金圣叹评点水浒,称其为“第五才子书”,将水浒传与史记杜诗相提并论,把施耐庵与庄子、屈原并列,盛加赞誉,更扩大了水浒传的影响。,第一节 关于作者施耐庵,一、关于水浒传作者的异议 1、托名说 该说以为历史上本无施耐庵其人,施耐庵仅仅是一个化名而已或许就是罗贯中的化名,甚至罗贯中也是一个托名。到底是谁的化名?其中主要又有四种说法:戴不凡的“郭勋托名说”,鲁迅、胡适的“托名说”及日本松枝茂夫的“集体创作说”。,郭勋,明沈德符野获编记载:武定侯郭勋,在世宗朝,号好文多艺,能计数。今新安所刻

2、水浒传善本,即其家所传,前有汪太函序,托名“天都外客”者。故戴不凡力主“水浒传是郭勋与其门客所著”。,2、施罗合作说,施作罗续说。金圣叹提出:前七十回施作,后五十回罗续。 罗作施改说。水浒传先简后繁,而简本仅题罗贯中,繁本则施、罗并题。可见罗氏先作,施氏后改。 施著罗编说。游国恩中国文学史中持此说,因百川书志中称 “钱塘施耐庵的本,后学罗贯中编次”。,“的本”即原著本,“编”则是修改、定稿。,34,3、罗贯中编纂说:此说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就是罗贯中,与施耐庵无涉。,4、施耐庵编纂说:与上说相同,认为水浒传的作者就是施耐庵一人。 通行的说法一般赞同施著罗编说,即水浒传主要是施耐庵创作的,而罗贯中仅

3、仅是一个合作者。,二、关于施耐庵其人,有关元末明初施耐庵的可靠记载并不多。一般认为:施耐庵是杭州人,比罗贯中年长,可能参加过元末的农民起义。该观点源于明代有关史料,郎瑛七修类稿,明郎瑛七修类稿载:“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本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明百川书志,高明百川书志:“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宋寇宋江三十六人之事,并从副百有八人,没世尚之。周草窗癸辛杂志中具百八人混名。”后人多沿袭此说。,田叔禾西湖游览志余,田叔禾西湖游览志余:“钱塘罗贯中本者,南宋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而水浒传叙宋江等事,奸盗脱骗机械甚详。然变诈百端,坏人心术

4、,其子孙三代皆哑,天道好还之报如此。”,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谓:“今世传街谈巷语,有所谓演义者,盖尤在传奇、杂剧下。然元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世率以其凿然无据,要不尽尔也。余偶阅一小说序,称施某尝入市肆,紬阅故书,于敝楮中得宋张叔夜擒贼招语一通,备悉其一百八人所由起,因润饰成此编。其门人罗本亦效之为三国演义,绝浅陋可嗤也。”,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今人考证,近代以来,陆续也发现了一些新资料,出现了一些新考证。,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卷六谓:耐庵即施惠号,见清钞本传奇江考目。惠,字君美(一云字君承),钱塘人,二人(与罗贯中)皆元末明初人。 尤其是二十世纪二十年

5、代以后陆续的一些新资料,在学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施耐庵墓志,1919年(民国)兴化县续志文苑传载有明人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大意谓: 公讳子字,字耐庵,生于元贞丙申岁,为至顺辛未进士,曾官钱塘二载,以不合当道权贵,弃官归里,闭门著述。盖公殁于明洪武庚戌岁,享年七十有五。先生之著作有志余、三国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江湖豪客传,,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每成一稿,必与门人校对,以正鲁亥,其得力于罗贯中者尤多。去岁,其后述元(施文昱之子)迁其祖墓而葬于兴化之大营焉,距白驹镇可十

6、八里。其家世讳不肯道问其祖,与罗贯中所述略同。,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施耐庵传,兴化县志文苑传施耐庵传:施耐庵原名耳,白驹人。祖籍姑苏,少精敏擅文,元至顺辛未进士,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士诚善甲兵,将窥窃元室,以卞元亨为先锋。元亨以耐庵之才荐之土诚,屡聘不至。迨吴称王,乃造其门,家人不与。士诚入内,至耐庵室,见耐庵正命笔为文,所著为江湖豪客传,即水浒传也。耐庵恐祸及,乃举家迁至淮安。明洪武初,征书数下,坚辞不赴。未几,以天年终。,白驹镇属兴化县,施耐庵就出生在白驹镇附近的施家桥村。,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地理位置,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施耐庵小史,1919年(民国)兴化县

7、续志补遗中又有施耐庵小史:“施耐庵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士诚善甲兵,将窥窃元室,以卞元亨为先锋,元亨以耐庵之才荐。士诚屡聘不至耐庵恐祸至,乃举家迁淮安。明洪武初,征书数下,坚辞不赴。未几,以天年终。”,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梦花馆笔谈,伯绥氏梦花馆笔谈:施耐庵不知何地人,或云原籍东都(即扬州),或曰钱塘。与刘青田为同门师兄弟。青田先生尝仕胡元,耐庵以为耻,致书诮之,友谊遂绝。耐庵博通今古,才气横逸,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洪武初,隐于江阴,设馆授徒,从学者甚众,尝取梁山泊故事,拟天罡地煞一百八人,著成水浒传一百二十回,文笔精工,此书后辗转流入禁中,

8、太祖见而恶之,曰:“此倡乱之书也!”耐庵因遁去云云。,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施耐庵故居,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徐说,水泊、梁山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水浒”的故事也主要流传于今山东、河南、江苏一带。作者要熟悉“水浒”的故事,必须是这一带的人。因此,施耐庵不大可能是杭州人。 水浒传中出现许多地理方位上的漏洞,尤其是对山东东北、西北部以及河南、山西等地的地理位置,更是不甚了了。说明作者不大会是北方人。,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水浒地理图,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二节 关于作品水浒传,一、水浒传的史实根据 北宋末年具体地说是宋徽宗宣和年间,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这

9、件事就是:山东宋江等三十六人起兵梁山泺,驰骋山东,官军望风而逃,致使朝廷有东顾之忧。水浒传就是根据这一史实写成的。,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梁山,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水泊梁山,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梁山寨,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替天行道,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聚义厅,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宋史徽宗本纪,宋史卷二十二徽宗本纪中记载:“宣和三年二月甲戌,降诏招抚方腊。是月,方腊陷处州。淮南盗宋江等犯淮阳军,遣将讨捕;又犯京东、江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张叔夜招降之。”,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宋史张叔夜传,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张叔夜传载:(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

10、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问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滨),劫钜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贼,将乃降。,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宋史侯蒙传,宋史卷三百五十一侯蒙传中也记载:进尚书左丞中书侍郎,罢知亳州,旋加资政殿学士。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清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王偁(称)东都事略,王偁东都事略卷十一徽宗纪记载:“宣和三年二

11、月,方腊陷楚州,淮南盗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夏四月庚,寅,童贯以其将辛兴宗与方腊战于青溪,擒之。五月丙申,宋江就擒。”,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其他资料,徐梦萃三朝北盟会编卷八八:“张叔夜,字嵇仲,有文武大材。起知海州,破群盗宋江有功。” 方勺泊宅编卷下:“宣和二年十二月初七日,天章阁待制歙守曾孝蕴以京东破贼宋江等,出青、齐、单、淮间,有旨移知青社。一宗室通判州事,守御无策。十三日又陷歙州。” 李植皇宋十朝纲要卷十八:“宣和元年十二月,诏招抚山东盗宋江”;“宣和三年二月庚辰,宋江犯淮阳军,又犯京东、河北路,入楚州界。知州张叔夜招抚之,江出降。”“六月辛丑,卒兴宗,宋江破

12、贼(方腊)上苑洞。”,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总结,宋江义军主要是流动作战,“犯淮阳军”,“犯京东、河北”,“入楚、海州界”,“横行河朔”,“转略十郡”,主要活动于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一带;并且声势浩大,所向披靡,锐不可挡,“官军莫敢撄其锋”,甚至“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多次打败官军。,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宋江起义的结局,关于宋江起义的结局,史书上记载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其一,被张叔夜招降。该说见于宋史,徽宗本纪、张叔夜传等均有记载。 其二,宋江被招安后,又去征剿方腊,因平叛有功被封为节度使。征方腊一事,宋史侯蒙传中提到过,也见于十朝纲要。 其三,被折可存平定。此说见于游国恩

13、等中国文学史第四册p34:。,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徐补,据东都事略的记载,宋江是被童贯和其部将辛兴宗擒获; 宋洪迈夷坚志中载有一个故事:宣和六年,户部侍郎蔡居厚帅郓州时,“有梁山泺贼五百人受降”,“悉诛之”。后来,蔡居厚在阴间大受其罪。,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二、“水浒”故事的流传过程,关于宋江义军的故事,在北宋以后便开始在民间流传。由于宋江义军声势浩大,致使朝野震惊,再加上其流动作战的地区极为广泛,“于是,自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复经好事者掇拾粉饰,而文籍以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南宋“说话”艺术,南宋的说唱艺术中,已经开始讲述或

14、演唱水浒故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条所记的说话目录中,已有“公案类石头孙立”、“朴刀类青面兽”、“杆棒类花和尚、武行者”等题目。这些话本,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从流传下来的家数、题目就可以看出大概的故事内容。,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并序,宋末元初,画家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画赞并序。这36篇赞语(也称赞辞)就是为宋江诸人画像。该画赞并序一书的原图已佚,但赞语和序文尚保存在宋周密的癸辛杂识续集中。书中初次记录了宋江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并且从中还可以看出:水浒故事已引起当时文人的注意,有些文人已插手水浒故事的创作。,赞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用以称颂人物。,呼保义宋江:不假称王

15、,而呼保义,岂若狂卓,专犯忌讳!,浪子燕青:平康巷陌,岂知汝名?大行春色,有一丈青。,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大宋宣和遗事,宋末元初的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节录南宋的历史著作和故事传说拼凑而成的书,其中有一部分专讲梁山泊聚义的故事,比较简略地叙述了“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九天玄女授天书”、“败呼延绰”、“受招安征方腊”等故事,虽然内容比较简单,却给我们展示了小说水浒传的原始风貌,是现传讲说水浒故事的最早话本。,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瓮天脞语“水浒词”,宋末元初,童瓮天瓮天脞语又载宋江潜至李师师家,题念奴娇词一首,天南地北,问何处可容狂客?借得山东烟水寨,来买凤城春

16、色。翠袖围香,鲛绡笼玉,一笑千金值。神仙体态,薄幸如何销得?回想芦叶滩头,蓼花汀畔,皓月空凝碧。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义胆包天,忠义盖世,四海无人识。闲愁万种,醉乡一夜头白。,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元代“水浒戏”,元代杂剧中,已经出现了水浒戏,如元康进之的黑旋风李逵负荆,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搏鱼,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等等,其中一些人物形象已经很丰满,如李逵、燕青、宋江等,对梁山泊的描写也更详细。并且,宋江已由三十六人,变为一百八人,如李逵负荆杂剧中就有“宋江自有一百八人头领”之语,李逵也自称“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云云。,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整理加工,到了元末明初,施耐庵

17、、罗贯中就在宋元以来广泛流传于民间的水浒故事、水浒话本、水浒戏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整理、加工创造,写成了水浒传这部脍炙人口的章回小说。,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四、水浒传的版本简况,水浒传的版本相对其他章回小说来说,略显复杂。主要有三个系统 即七十回本系统、百回本系统和百二十回本系统。,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1、七十回本系统:,七十回本系统是明末清初金圣叹的批评本,全名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该本将通行本的第一回“张天题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改为楔子,同时保存了水浒故事的主要部分即前七十回,到梁山泊大聚义、一百单八将排座次止。文字洗炼、统一,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一个本子,影响极大。

18、一般简称“金批水浒”。,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百回本系统:,一为明代高儒百川书志中提到的、“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的忠义水浒传一百卷。一般认为这是水浒传的祖本,简称罗本。,凡百回本系统的水浒传均有征辽和征方腊的情节。,二为明嘉靖间武定侯郭勋家中传出的百回本水浒传,是水浒传诸版本中最完美的一个本子,简称郭本或嘉靖本。,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3、百二十回本系统:,一为澄江梅氏藏本古本水浒传; 二为明代万历年间余象斗的百二十回本水浒传,该本增加了征王庆、征田虎的情节,简称余本; 三为天启、崇祯年间出现的杨定见改定的百二十回本水浒全传,乃以郭本为底本、又增饰了余本“征王庆”、“征田虎

19、”的情节而成,简称杨本。,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繁本”与“简本”,所谓“繁本水浒”与“简本水浒”,主要是从文字上来说的,而不是从回数上来认定的。换句话来说:百回本中也有繁本,百二十回本中也有简本。,所谓“简本”即指罗本,或指依据原本未经放大、甚或反而删减的本子;所谓“繁本”,是指经过增饰的罗本如郭本之类,繁本水浒较原著放大了二三倍的篇幅(主要是留文)。,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五、水浒传的故事梗概,水浒传的艺术形式来自于宋元讲史话本,而其故事内容则主要来自于宋元小说话本以及元杂剧等等。所以,它既保留了小说的特点,又具有讲史的意味。可以说保留了讲史与小说的共同优点。,小说传梁山泊英雄

20、好汉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人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整个过程。全书120回可分为三大部分,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一部分,1 70 回揭根源,官逼民反; 聚水浒,陆续造反。,这是作品的主体部分,也是人们公认的水浒传最精彩的部分。主要故事包括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林冲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青面兽杨志卖刀、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大门十字坡、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等等。典型地反映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二部分,7181回 受天书,梁山聚义; 战官兵,所向披靡。,主要介绍梁山

21、聚义之后的情况,过去有人认为这并不是古本水浒传原有的内容,而是后人的画蛇添足、狗尾续貂之笔。主要内容包括二赢童贯、三败高俅、三打祝家庄等。所反映的主题不及第一部分来得鲜明。,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三部分,82120回受招安,南征北战; 遭谋害,英雄沉冤。,主要讲述水泊英雄受招安之后的情况。内容包括征王庆、剿方腊、战大辽、平田虎等,似乎不是出自一人手笔,而是由多人在不同时间陆续补作的。主要表现了尽忠报国的思想,一般认为体现了作品思想的局限性。,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三节 “水浒”人物论,据山东牡丹编辑部所编的水浒外传p284:统计,水浒传中出场的人物计有:梁山将领111人,朝廷官

22、吏133人,三教九流154人,田虎、方腊、王庆等部将领283人,辽国官员人等76人,共计756人。而其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多都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一、宋江,宋江虽是历史人物,但小说中的宋江却是一个文学形象,不能作为历史人物看待。小说中的宋江,姓宋名江,表字公明,因此人称宋公明;因其行三,且驰名大孝,为人仗义疏财,故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阎婆惜则称他宋三郎;又因他行侠仗义,扶危济困,人们又称他呼保义、及时雨。是水浒传的中心人物。,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1、外貌形象,第十七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眼如丹凤,眉如卧蚕。滴溜溜两耳垂珠,明皎

23、皎双睛点漆。唇方口正,髭须地阁轻盈;额阔顶平,皮肉天仓饱满。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上边星魁,感乾坤之秀气;下临凡世,聚山岳之降灵。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外形概括,可见宋江五官还算端正,只是面黑身矮,故常被称为黑三郎。平常他总是头戴巾帻,腰系解衣刀和招文袋,一副刀笔小吏的打扮。临阵时则披盔带甲,全身结束,腰悬锟鋙宝剑,坐骑金鞍照夜玉狮子马。,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思想性格,这宋江自在郓城县做押司。他刀笔精熟,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平生只好结识江湖

24、上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若高若低,无有不纳,便留在庄上馆谷,终日追陪,并无厌倦;若要起身,尽力资助,端的是挥金如土。人问他求钱物,亦不推托。且好做方便,每每排难解纷,只是周全人性命。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却把他比的做天上下的及时雨一般,能救万物。曾有一首临江仙赞宋江好处:起自花村刀笔吏,英灵上应天星。疏财仗义更多能。事亲行孝敬,待士有声名。济弱扶倾心慷慨,高名冰月双清。及时甘雨四方称。山东呼保义,豪杰宋公明。(第十七回),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性格概括,作品对宋江这一人物形象是持肯定态度的,主要肯定了他疏财仗义、济弱扶贫、孝

25、亲敬友、忠义双全的性格特征。,然而,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宋江这一形象实际上体现出一种双重性格即正统性格(或谓温柔敦厚的性格)和叛逆性格(或谓反抗的性格)。,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正统性格,正统观念和忠君思想忠孝节义等传统观念成为他的主导思想。 忠君报国、孝亲敬友、疏财仗义、济弱扶困等性格特征。 “优秀”品质两重性,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正统性格辩证,积极性:孝亲敬友、疏财仗义、济弱扶困 精明练达、待人谦恭、礼贤下士 知人善任 消极性:正统观念和忠君报国 妥协性梁山失败 矛盾性:忠义不能双全忠孝不能双全,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叛逆性格,正义感不满情绪叛逆因子 叛逆精神,当

26、他对社会彻底绝望的时候,这种叛逆性格就会暂时占居上风。,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叛逆性格的非主导性,不可否认的是,宋江性格中的主导因素仍然是温柔敦厚的正统性格;即便叛逆性格暂居上风,也仅仅是暂时压倒了正统性格而已。所以,当社会给宋江的压力不再存在的时候,宋江性格中的正统性格便会重新占居主导地位,从而也就导致宋江反抗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总而言之,因此,不管从宋江身上的正统性格来看,还是从宋江身上的叛逆性格来看,其反抗都是暂时的,而妥协则是必然的。这是一种性格上的必然。从这一点上来说,过去所说的宋江的双重性格即革命性和妥协性,也是客观公正的。,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27、第四章,二、鲁智深,鲁智深是水浒传中最早出场的人物之一,中间虽然曾经一度“消失”,但也可算是水浒传中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并且,从作者的创作态度上来看,鲁智深是作者极力肯定和赞扬的一个人物,从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作品抗暴除奸、见义勇为、济危扶困的积极的思想意义。,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1、外貌形象,第三回鲁智深首次出场时,曾作过自我介绍:“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讳个达字”。并对鲁智深的相貌作了介绍:“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貉缲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五台山文殊院落智真长老、智深因其脊背上刺有花绣,人们又称他为“花和尚”六十二斤重的水磨禅杖和一把戒刀。,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

28、四章,形象概括,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是一位步军头领,因此没有座骑,平时只是“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着禅杖”,这便是小说中鲁智深的整体形象。,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性格特征,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或谓“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拳打镇关西,他的这种为了援救别人、不计个人得失的性格,贯穿于整部水浒传之中。,大闹野猪林,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粗犷鲁莽,真率直朴。,鲁智深是梁山泊六大鲁莽人之一,其行为确实够得上粗鲁、莽撞。 然而,作品在表现鲁智深鲁莽的同时,总结合他的直朴、率真来写即他的鲁莽总是与直朴紧密相联。因而他的鲁莽并不显得可恶。,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率性之谓道,中庸第

29、一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鲁达就是一位率性的真人,是一位得道的活佛,“是个了身达命之人。只是俗缘未尽,要还杀生之债,因此教他来尘世中走这一遭”。 写鲁达与女子,是为了写他的真性情。,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勇而有谋,粗中有细。,下级军官的经历和浪迹江湖的生涯,使鲁达具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因此又使得这个人物在直朴鲁莽的同时,又具有粗中有细的特点。,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慷慨大气,重义疏财。,鲁智深不光体形长得“阔绰”,做人行事也显得特别“阔绰”大气。 第二回资助金翠莲父女回乡 金圣叹眉批:“一路鲁达文中,皆用只一掌、只一拳、只一脚,写鲁达阔绰,打人亦打得阔绰。” 第

30、九十回“参禅投礼本师”,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强烈彻底的叛逆精神。,与其身份、经历相关,鲁达不怕官,也不怕管;不怕天地,更蔑视祖宗。后来迫不得已当了和尚,却从不打禅,并且喝酒吃肉,甚至醉打山门、怒打金刚。再后来二龙山落草、梁山泊入伙,最后“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坐化六合寺。他一生的所作所为,与佛教教义和传统伦理大多不相吻合,所以我们说他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鲁智深江浙坐化,然而,鲁达却是一位真人活佛,是个了身达命之人。第九十回鲁智深拜见智真长老之“默然无言”;第一百十九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中国

31、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盖棺论定,颂: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大惠禅师的法语: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这一篇颂、几句法语,正是鲁达一生的写照。,今日方知我是我,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三、武松,在水浒传的众多英雄人物中,武松是被作者作为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来塑造的。因此,武松这一形象不仅倍受作者的青睐,也深受古今读者的喜爱。,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1、外貌形象,作品第二十二回借柴进之口介绍了武松的籍贯姓氏:“这人是清河县人氏

32、。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并且说“宋江在灯下看了武松这表人物,心中欢喜”。但未对武松的外形作直接描写。二十三回在介绍武大郎时,才对比着介绍了武松:“武松身长八尺,一貌堂堂;浑身上下有千百斤气力。”此外涉及武松外形的文字很少。,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形象概括,水浒传中的武松是一位行者的形象:身着一领皂布直裰,系一条犬色短穗绦;头戴一个铁界箍;项挂“一串一百单八颗人顶骨数珠”;腰间是“一个沙鱼皮鞘子插着两把雪花镔铁打成的戒刀”。,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性格特征,武松的性格也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他武艺高强、秉性刚烈、嫉恶如仇的个性。 “我只专打那般不明道德的人。我若路见不平,真乃拔

33、刀相助,我便死也不怕。” 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伦理观念和反抗精神,另一方面,就是浓重的伦理观念和彻底的反抗精神。,小说的最后(第117/119回),武松断臂出家,是其性格发展的顶峰。,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行事鲁莽,做事精细,作为梁山泊六大鲁莽人之一,武松平时的行事也颇有些鲁莽,比如因口馋抢人家的鸡吃等。然武松的鲁莽只是因为“豪杰不受羁约”而已。 在干正事的时候,武松却又显得沉着精细。比如杀嫂时的细致调查、周密安排;十字坡住店的时候,假装被“蒙”,擒住了孙二娘等。,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天人”,金圣叹曾称武松是天人,在金批水浒中曾赞武松曰

34、:,松乃绝类超群之人。具有鲁达之阔,具有林冲之毒,具有杨志之正,具有柴进之良,具有阮七之快,具有李逵之真,具有吴用之捷,具有花荣之雅,具有卢俊义之大,具有石秀之警。,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四、林冲,小说中的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在这个人物形象身上,确实典型地反映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展示了梁山英雄“逼上梁山”的全部过程。,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1、外貌形象,小说第六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角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对磕爪头朝样皂靴,手中执一把摺叠纸西川扇子。生的豹头环眼,

35、燕领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性格特征,林冲形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由逆来顺受到彻底反抗的性格。,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有不甘屈辱的英雄本色,同时又有屈沉小人之下的闷气。但教头的地位和舒适的家庭,又形成了他安分守己、怯于反抗的性格。一直忍到家破人亡,自己也面临被谋杀的情况下,才杀死仇人,逼上梁山,并成为梁山上坚决反对招安的英雄。,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盖棺论定,总而言之,林冲所走过的道路是十分典型的,他的人生历程形象地反映了封建时代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五、李逵,李逵也是梁山泊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并且是深受金圣叹青睐的一

36、个人物。小说中的李逵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1、外貌形象,家住沂州翠岭东,杀人放火恣行凶。不搽煤墨浑身黑,似着朱砂两眼红。闲向溪边磨巨斧,闷来岩畔斫乔松。力如牛猛坚如铁,撼动摇天黑旋风。(百二十回本),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天蓬恶煞下云梯。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百回本),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李逵画像,总之,是一个黑凛凛大汉,能使两把板斧,又会拳棍,虽是耿直,只是贪酒好赌,心粗胆大,专一路见不平,好做强汉。,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

37、章,2、性格特征,强烈彻底的反抗精神是李逵性格的核心。 纯朴天真,是李逵性格的基本特征。有时虽然耍点小无赖,却显得天真可爱。 李逵对梁山兄弟和穷苦之人有着一种本能的感情。 总之,李逵的个性是鲜明的,只要李逵一出现,所有人的情绪就会活跃起来。,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四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本节主要包括四个内容: 一水浒传主题的争论;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三水浒传的三教合一;四水浒传的奇谈怪论。,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一、关于水浒传主题的争论,杭州大学中文系语文导报1985年第4期载有马成生的关于水浒主题的五种不同观点,介绍了八十年代有关水浒主题的五种基本观点,1、水浒传是描写农民阶级

38、对地主阶级的斗争。即通行的“农民起义说”。,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水浒传是描写地主阶级内部进步力量与腐朽力量即革新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斗争。,3、水浒传是描写市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 4、水浒传描写的是江湖豪侠、无业游民以及市民、农民等广大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亦即“人民起义说”。 5、水浒传是描写“忠义”与“反忠义”的斗争。,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二、水浒传的思想内容,1、小说通过描写以宋江为首的一百单八位梁山英雄义士,极力歌颂了忠义思想。而最能体现作者这一创作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中心人物,实际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中体现出了忠和义的矛盾统一。盖棺

39、论定,宋江就是一个“忠义之烈”(李贽忠义水浒传序)。,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2、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的忠义行为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小说以高俅作为开端,确有“乱自上作”的意味。从手握朝纲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蔡九、梁世杰、慕容彦达、高廉,直到横行乡里的西门庆、蒋门神、毛大公、祝朝奉,包括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好,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才导致一批忠义之上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3、作品实际上还是客观地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一场惊

40、心动魄的人民起义。小说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人民起义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揭示了阶级压迫是导致人民起义的根源,指出了“官逼民反”、“乱自上作”的事实,展示了梁山义军的广泛阶级基础。 描写了人民起义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揭示了起义军悲剧结局的内在原因。,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三、水浒传的思想主题,其一,水浒传中的三教合一思想及其倾向性。 水浒传提倡三教合一思想,但对儒、道、佛三教的态度却各有侧重。从作品中可以看出:水浒传主要是崇尚儒教。,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其二,从水浒传所表现出的宗教倾向性可以看出作品的主题。,水浒传是提倡儒教的忠孝节义思想的。并且,孝亲、义友的目的在于忠君。换言之

41、:梁山泊聚义仅仅是一种手段,而其目的却在于忠君,继之以封官受爵、荫子封妻。简言之:水浒传所表现出的主题仅仅是忠君而已。,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本着这一观点,还可以解释许多其他的问题。比如,“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其实,水浒传不仅不反皇帝,而且也不反贪官。象高俅、宿元景者流都是标准的贪官,宋江均待为上宾。这正说明水浒传是不反贪官的。并且可以反证“忠君”一说。 宋江性格的矛盾性。正因为作者将宋江当作鼓吹忠君思想的传声筒,试图将宋江写成一个全忠全义的人物,而忠孝自古不能双全,结果便导致了宋江身上的矛盾性。,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四、关于水浒传的奇谈怪论,1、明盛此公休庵影语“总批水浒传条

42、”谓水浒传乃怀念宋朝所作。 耐庵,元人也,而心忠于宋。其立言有本,故不觉淋漓婉转,刻划如生。其称宋江者,宋与宋同文,故以宋江为之首;其谋主曰吴用者,吴与无同音,言宋家辅相之臣皆无用,以至败亡也;奸臣必称蔡京、童贯、杨戬、高俅者,诛元凶也;首称破大辽者,即所以破金元也;称平河北、定淮西者,所以吐宋家恹,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恹不振之气也;征江南方腊、而皇秀大半死亡者,宋家偷安江左,赵家一块肉终于此也;宋公明葬楚州,而神游蓼儿洼者,死不忍忘故土也;林冲之杀白衣秀士王伦者,王伦与王伦同名,伦首附秦桧,倡成和议,杀之所以雪愤也;晁天王不得其死者,君子恶乱始,所以戒后世也;宋江等之生,始于洪信走魔

43、者,盖指道君信任左道,首开祸乱也。其命意大率如此。故其文纵横出没,莫敢逼视。当与十空经并垂不朽。若以世间小说目之,呜呼冤哉!(引自陈汝衡说苑珍闻p20:),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水浒传是一部易书,2、小说考证拾遗引阙名笔记则谓水浒传是一部易书。 西游记一书,论者谓其结构取法于中庸,言亦近理。道光时,满人文梦芗颇深于邵子之学,谓水浒传亦由易象参入。人举宋江、李逵、刘唐三人相质,答曰:“宋江,讼也。天水讼,故号及时雨。刀笔吏出身,取讼象。人事起,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于讼,故以为之首。李逵,井也。水风井,故号黑旋风。访柴进入井,迎母入井,取井象。刘唐,鼎也,火风鼎,故号赤发鬼。缚之供桌

44、,取鼎象也。”或又问:水浒只三女,扈三娘号一丈青,何义?答曰:“卦只三阴,故以顾大嫂、孙二娘、扈三娘象之。三娘,归妹也。雷泽归妹,震三兑七,合成一丈。震居东方,其色青,扈成之妹,归于王英,取卦象尔。”其言亦甚新奇。(参见小说考证p675:),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水浒传是社会主义,3、中国小说史料“水浒传”条引小说林又认为水浒传是社会主义。 水浒一书,纯是社会主义。其推重一百八人,可谓至矣!自有历史以来,未有以百余人组织政府,人人皆有平等之资格,百不失其秩序;人人皆有独立之才干,而不枉其委用者也。山泊一局,几于乌托邦矣。曰“忠义堂”,尽己之谓忠,行而宜之之为义,固迥异乎本书石秀所骂之,中

45、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奴奴,及石头记怡红公子所谓浊气者之忠义也。曰“替天行道”,山泊所出死力而保护、挥多金以罗致者,固社会所欲得而馨香之尸祝之也。山泊所腐心切齿、而切其首啖其肉者,固社会所欲得而唾骂之投畀之者也。社会之心,天心也。且更取山泊之团体与赵氏之政府而一比较之,呼保义与道君皇帝,孰英明孰昏暗乎?智多星、小李广等与蔡太师、童郡王、高太尉辈,孰贤孰不肖乎?“花石纲”、“生辰纲”之饮万民膏血,以资一,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二人之欲,与挥金如土、求贤不及者,孰是孰非?孰得孰失?仁和龚自珍曰:“京师如鼠壤,则山中之壁垒坚。”即此日之现象也。耐庵痛心疾首数千年之专制政府,而又不敢斥言之,

46、乃借宋元以来相传一百有八人之遗事,而一消其块垒,而金采乃以孙夏、胡安国之徽缠加之,岂不可惜哉!,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第五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要讲水浒传的艺术,总离不开金圣叹。,金圣叹(16081661)名采,字若采,入清后更名人瑞,字圣叹,吴县人,因“哭庙案”被清政府杀头。曾评点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西厢,称为六才子书,认为是天底下最好的六本书,其中的评点不仅全面体现了他的文学主张,也体现了他进步的政治观点。,中国文学史 第四册 第四章,关于小说评点,中国古典小说理论的主要形式是小说评点。评点这种文学理论形式,最早开始于唐代诗文的评点。小说评点是后来出现的,其基本体例是 开头有序,总括作品的创作及其思想艺术等; 序之后有读法,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