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流行病学_第1页
分子流行病学_第2页
分子流行病学_第3页
分子流行病学_第4页
分子流行病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子流行病学,( molecular epidemiology),第 一节 概述,分子流行病学是在流行病学研究中应用生物标志(或生物学测定),检测人群样本的生物化学和分子变化,评价个体暴露水平和剂量、疾病早期或癌前期对暴露的效应以及个体对致癌物的易感性差异,分析环境暴露因素与宿主易感性(包括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性)的交互作用,是流行病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numbers of papers with subject words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n medline,1366,388,107,33,5,1,0,狭义的分子流行病学定义 分子流行病学的广义定义 以流

2、行病学现场研究为基础,结合相关的生物标志检测,把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揭示和解析暴露与疾病之间的“黑匣子”之迷。,传统流行病学,暴露,疾病,分子流行病学,暴露,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早期生物效应,结构功能改变,临床疾病,疾病预后,暴露标志,疾病标志,易感标志,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把分子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结合(merge) 起来,探索肿瘤的病因及其预防策略。,interactions between smoking and gst m1(odds ratios* and 95% confidence intervals),*adjusted

3、 for age, sex, race, and level of education,1.00,1.13 (0.32, 3.95),2.79 (0.97, 7.99),5.29 (1.81, 15.4),第 二节 生物标志,生物标志 暴露到疾病这个连续过程中可测量的、能反映功能或结构变化的细胞、亚细胞、分子水平的物质。,(1)暴露标志(exposure marker):包括内剂 量(internal dose) 和生物学效应剂量 ( 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标志。 (2) 效应标志(effective marker): 包括早期生 物学效应(early biolo

4、gical effects)等疾病 标志。 (3) 易感性标志(susceptibility marker):宿主 对疾病发生、发展的易感程度的生物学标志。,外环境暴露,生物性外暴露标志,非生物性外暴露标志,主要有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毒素等,主要有空气、水、土壤、农药、电离辐射等理化因子。,一、暴露标志,1、内暴露剂量,内暴露标志的剂量是指被宿主吸收的外源性暴露物质的量,这是外源性物质进入人体的可靠依据。 内剂量的测定( internal dose meters)已被广泛地应用于测定人体对外源性致癌物和有毒物的暴露水平。,高敏感度的分析方法和免疫测定使对不同细胞、组织和体液中的低浓度的化学致癌

5、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测定成为可能。 内暴露剂量生物标志可反映机体在吸收、代谢的生物转运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并可定量地显示体内组织和器官的实际暴露水平和分布。 在进行研究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暴露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内暴露剂量包括对化学毒物、饮食中的营养素和可能致癌剂以及微生物感染的测定。例如:,吸烟 - 血或尿中的烟草代谢产物可丁宁浓度 多环芳烃 - 尿中的1- 羟基芘水平 饮食暴露- 黄曲霉毒素b1(afb1)和尿中n-亚硝基化合物( n - nitroso compounds)的浓度、血液中营养素水平 工作暴露和环境污染 - 血清或脂肪组织中的杀虫剂ddt(dichloro-diphenyl-tri

6、chloroethane)、多氯联苯pcbs(polychlorinated biphenyl)、二氧杂芑(dioxins)环氧化物含量 吸烟和环境污染 - 尿中的致突变因子(mutagenicity)的测定。,2、生物有效暴露剂量,测定致癌物的生物有效暴露剂量,即检测与靶组织细胞内dna或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致癌物或其反应产物的含量,或测定能代表靶器官和组织的生物有效剂量的血液蛋白质加合物的浓度。,phip dna adducts,dna adducts measured by p32 postlabeling,dna adduct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

7、ry,生物有效暴露剂量是比外暴露标志和内暴露标志更具证明力的生物标志。 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中,由于常常不易取得所有研究对象靶组织的dna,需要采用替代性的生物标志。 局限性 :靶细胞的 dna加合物和替代生物标志的关系还有待确定 ;检测结果一般仅能反映过去数月内对该致癌物的暴露,而不代表过去数十年的暴露水平。,二、效应标志,1、早期生物效应(early biological response):反映疾病谱中多阶段致癌的结果。由于结合到靶组织上的外源性物质的持续作用,引起组织细胞的生物改变,从而产生疾病前期的生物标志。,早期生物效应包括体细胞的改变 如:染色体畸变(aberrations)

8、小片段缺失(small deletion or less of heterozygosity)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体细胞基因突变的形式和特征的研究可提示特异性突变点与特异性环境暴露的关系,因此特异性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作为特异性环境暴露的指征。,2. 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癌基因(oncogen) 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s) 抑癌基因( tumor suppressor genes) 对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可加深我们对肿瘤生物学和致癌过程的认识。 肿瘤癌基因(如ras基因)和抑制基因(如p53基因)的点突变可能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及特异性环境暴露的指征。,macma

9、hon 致癌假设:,环境因素可能通过基因突变的机制来影响肿瘤的发生,而遗传因素在环境因素对肿瘤的作用中可能起修饰作用。,一些促癌剂、体外生物、自然和人工合成的雌、雄激素主要是通过引起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死亡、分化的紊乱导致癌。对这些物质生物效应的测定方法正在研究之中。 机体组织结构或功能的改变引起疾病亚临床阶段和疾病发生过程中的效应标志和对进行筛检、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的疾病标志(markers of disease)都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三、易感性标志,易感性标志是指能够直接增加肿瘤危险性或者通过修饰环境因素暴露来增加肿瘤危险性的遗传多态性(polymorphism)基因及其基

10、因产物,是机体在暴露前就已存在的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可测量指标。 虽然这一类基因能够增加发病风险,是决定从暴露到发病整个进程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所有携带突变或多态性基因的人都会发生癌症。,高危险易感基因,高危险基因具有高度的外显性,即有突变基因的人其患肿瘤的危险很高,但此类基因的人群频率很低,环境暴露和此类基因产生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较小,所以人群的归因危险度低。 对高危险基因突变的检测可用来评估个体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有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也可用于遗传咨询。,低危险易感基因,低危险性易感基因一般都具有基因多态性,致癌危险性较小,主要通过与环境因素的协同作用使癌症的危险性增高,相对危险度一般小于

11、2,外显率较低,但人群的基因多态的频率较高,一般大于2%,故人群归因危险性较高。,高危险易感基因和低危险易感基因的比较,代谢酶基因,这类基因在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有些基因型可通过影响代谢过程,通过活化或解毒来增加或减少对致癌物暴露的效应。 因为代谢酶基因多态在人群中的频率相对较高,而且一些肿瘤的危险因素(例如吸烟)在人群中也普遍存在,所以代谢酶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对人群归因危险性的影响较大。,i相代谢酶,生物转化的i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oxidation)、 还原(reduction)和水解(hydrolysis)。通过i相反应,使化学毒物的分子暴露、增加其功能基团或增高其水溶性,成为适合于

12、ii相反应的底物。 细胞色素p-450酶系,又称为单加氧酶(monooxygenase),属i相代谢酶,是一组能够代谢活化致癌物和细胞毒素的代谢酶。,ii相代谢酶,通过ii相反应,大部分化学毒物生成易于从机体内排泄的水溶性结合产物。 个体间ii相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可反映机体对肿瘤易感性的差异。,figure. gstm1 and gstt1 genotyping from buccal cell dna. case 5 is null for the gstt1 genotype. case 2 is null for the gstm1 genotype,gst t1,gst m1,beta-

13、globin,case 1 case 2 case 3 case 4 case 5,第三节 主要的研究方法,一、研究设计和分析,(一) 病例-对照研究 可用于研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危险性的关系,也可用于测定可能的基因- 环境交互作用。 在人群中抽取病例和相应的对照,通过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基因多态频率的差异来判断对肿瘤危险的作用。 计算调整的相对比值比(odds ratio, or),表17.2 病例对照研究模式表,(二)病例-病例研究(case - case study),病例-病例研究的基本特征是仅用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是一种测定交互作用的高效率的设计。 应用病例-病例设计来估计交互作用,所需

14、样本量小,精确度也相应提高,同时也避免了由于选择对照而可能产生的选择偏倚。其缺点是不能估计主效应因素(基因、环境)与疾病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与病例-病例研究所需样本量,样本量(n),研究类型 主效应or=2.0时 交互效应or=2.0时,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150例 病例600例 对照150例 对照600例 ( n = 300 ) (n =1200),病例-病例研究 病例300例,在评估交互作用时,常规的病例对照研究一般用2 x 4表来估计联合效应和两个主效应(环境,基因)。 orint = or11 / or01 or10 = (gb/ah)/ (cb/ad )(eb/af) = (ag

15、/ce)/ (bh/df)。 因为(ag/ce) =orcase, (bh/df) =orcontrol, 所以 orint = orcase / orcontrol 。 假设 基因和环境相互独立,则orcontrol =1, 所以 orint = orcase 。 由此可见,病例-病例研究可以有效地代替病例-对照研究用于交互作用的评估。,(三)病例-系列研究 (case-series study),病例-系列研究主要用于测定病因的异质性(etiological heterogeneity)和评估机体对环境暴露的生物效应。肿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生物标志检测方法相对比较复杂,组织标本采集受到某些

16、限制。在很多情况下,仅能从病例中获得组织标本,而不能从对照中获得,采用病例-系列研究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吸烟、p53突变与对膀胱癌,or(p53+)= (a+)d/(c+)b =(3464)/ (1081)=2.69 or(p53-)= (a-)d/(c-)b =(4364)/ (2181)=1.62 传统的病例-对照研究or(p53+)/ or(p53-)=2.69/1.62=1.66 or(p53+)/ or(p53-)=(a+)(c-)/(c+)(a-)病例-系列研究,应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亦相同 吸烟、p53突变对膀胱癌的影响(logistic 回归分析),(二)生物标志

17、的选择与测定,首先要注意的是该指标在人群分布中的差异。 选择和致癌过程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标志。 注意基因的多态性、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动物模型、人类的研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基因和疾病的关系以及基因分布的种族区别以及相应的环境危险因素等。 选择的生物标志还必须是稳定的、有代表性的,并且易被检测。,生物标志的测定方法主要取决于生物标志的性质。 pcr技术、 自动化测序技术(automated sequencing techniques)、 比较性的基因杂交技术(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cition ,cgh) 分子进化分析(molecular volutionar

18、y) 基因芯片(gene chip),第四节 研究进展与前景,注重多种生物标志的研究,寻找与间接基因毒性有关的生物学标志和进一步探讨靶组织及其替代生物标志关系是当前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的完成,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将从对个别生物标志的研究发展到系统性的、对有假设性的多个生物标志的研究。 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在致癌过程中作用的研究是肿瘤流行病学重要的进展之一。,系统化的分子生物学标志体系和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发展促进发现新的易感基因。 从简单的基因型到rna基因蛋白及其表达的测定,对致癌过程中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应产物的直接检测并进行有效的量化分析,应用芯片技术同时测定完成基因表达等多水平的检测。 发展新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对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的深入研究 。,dna genechip,case 607 exon 8,1 2 3,1 2 3,case 644 exon 7,g a t c g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