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介绍_第1页
3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介绍_第2页
3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介绍_第3页
3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介绍_第4页
3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科学设计学校课程,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介绍台州一中 洪仙瑜 今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是教育部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举措。当前,基础教育正处在一个从追求发展数量、基本规模转移到注重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其中核心问题是学校的课程与教学。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成长的必需品和精神食粮。因此,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要抓好课程的规划和建设。台州一中作为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近年来积极探索创新,着力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

2、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我对台州一中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作简要的介绍,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仁的批评指正。一、学校概况与发展定位台州市是全国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州教育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地处台州市中心城区的普通高中龙头学校台州一中,自2008年以来,高考上一本人数连续7年攀升,去年上一本总人数位列全市第三,万人比为全市第一;今年高考上一本人数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近60人;从2007年到2014年,上一本人数增长了120%。尽管如此,在高考上一本的数量和质量上仍然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日益增长的强烈需求。这对于台州一中来说,既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也是

3、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通过继承与创新,不断扩展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从学校的历史来看,在90年办学历程中,我校一贯注重大众教育和劳动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和科学探索,把开拓创新精神作为我校办学灵魂。尤其是从1989年开始,我校进行了25年科技教育的探索,取得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成果。我校曾三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两次承办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全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获大奖,是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项目的“获奖大户”。除此之外,我校在科技教育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特色发展。2009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

4、小组办公室以专项课题形式启动了“普通高中特色学校研究项目”,我校成为全国首批100所项目学校之一,我们申报的教育部重点课题“普通高中科技教育生活化的研究”于2013年3月结题。通过该项目的研究,我们进一步完善了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课程体系。今年4月,我校成为浙江省首批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可以说,科技教育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科技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在对现实问题的研究中提高他们的知识、技能、方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这是我校课程方案顶层设计的校情基础。通过校情分析,

5、我们将新一轮的发展目标定位在:以改革创新为学校的历史使命和生命力之所在,继续深入探索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并深化科技教育优势,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市内领航、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特色示范普通高中。二、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思想文化的交融,学生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青少年自主意识的多样性、个性特点的鲜明性都给普通高中教育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战。基于这一形势,在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时,我们提出了“为全体学生提供多元选择和优质发展的广阔空间”的办学理念,即构建多元课程体系,营造一个让学生自由选择的环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由于课程的顶层设计实际上

6、就是规划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的规划和建设时,首先要规划培养目标,也就是要赋予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能力、素养,希望他们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结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基”的培养目标,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课程的顶层设计加以推动。具体表现为“四立”立德、立志、立业、立新,即在道德修养上,做到明德至善;在发展志向上,做到志存高远;在职业生涯上,做到成事有为;在能力培养上,做到积厚铸新。三、课程结构在明确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一体同心、三翼联动”课程模型,力图构建各部分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科学合理、符

7、合时代精神的课程体系。(一)一体同心我校最初开发的各类课程的形式和内容基本上是独立的、松散的,课程与课程之间、不同的课程类别之间处于一种无序的、自在发展的状态。课程群作为一个集结构性、整体性于一体的整体,表现出很强的组织性。因此,我们以课程群为组织形态,按照“一体同心”的结构方式,对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生涯与体艺三大板块的课程加以整合,形成27个课程群,共同实现“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奠基”这个育人目标。每一个板块分为基础、拓展与研究三个层级。其中,科学与技术板块由低到高三个层级分别是科技启迪课程、潜能激发课程和调研创想课程。科技启迪课程包含逻辑基础、科学基础、技术基础三个课程

8、群;潜能激发课程包含思维提升、科学实验、实践技能三个课程群;调研创想课程包含前沿关注、调查研究、创造发明三个课程群。科学与技术板块凸现了我校长期以来形成的科技教育特色。人文与社会板块由低到高三个层级分别是人文涵养课程、视野拓展课程、专题研究课程;其中视野拓展课程包括阅读鉴赏、创作表演、世界文化三个课程群。世界文化课程群体现了我校国际理解教育特色,这个特色也体现在专题研究课程中。生涯与体艺板块由低到高三个层级分别是身心奠基课程、活动体验课程、创意策划课程。在以上三个板块中,我们特别注重统筹好在“立德树人”过程当中发挥着一些核心作用的德育课程、语文课程、历史课程、艺术和体育课程,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

9、资源,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优势和育人价值。同时,我们坚持以“关注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为科技教育的切入口,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三翼联动“三翼联动”是指科学与技术、人文与社会、生涯与体艺这三大板块课程之间以及它们内部各层次之间形成相互融通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的融通:一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融通。就是以某一项目为核心,整合各学科的相关知识,构建跨学科综合型的选修课程。如我们以物理学科为主线,挖掘与汽车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开发了走近台州汽车制造业课程。这门课程除了物理外,还包含了以下学科知识:化学学科:汽车尾气的成分的检测,汽车装潢材料

10、的选择等。生物学科:汽车尾气对农作物的影响。数学学科:有关汽车流量与智能红绿灯的建模。政治学科:有关汽车价格与内在价值的问题。历史学科: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汽车的发展史。地理学科:为解决停车难,城市道路的规划问题。语文学科:关于汽车文化的研究。通用技术:关于汽车防盗、防追尾、防酒后驾驶装置的设计与制作。信息与美术学科:电脑绘画未来汽车的设计。 二是必修与选修之间的融通。为了打通必修与选修的界限,我校注重课程之间的系统性、联系性、开放性,一方面,加强了必修课的二次开发,对相关学科知识结构进行“创新”、“调适”和“整合”。“创新”的方式是在现有的国家课程框架内创造性地开发和衍生相关课程或课程单元。“调

11、适”的方式是对必修课程进行删减、补充或拓展,提高课程的适应性。“整合”的方式是突破模块屏蔽,打通和重构学科知识体系,确保必修课程学科体系清晰完整。另一方面,我们准备尝试必修课走班。在部分师资均衡的优势学科,突破行政班的局限,尝试必修课走班的分层教学模式,探索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管理模式。三是学校与生活之间的融通。我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在方远“夜视丽”反光材料集团、台州药用食用菌研究所、台州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十余个固定的科技教育基地。我们的科技教育特别关注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的“电子线路板粉末无害化处理的初步研究

12、”就起源于生活中“电子洋垃圾”对环境带来的危害。 四是普职之间的融通。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技能类课程是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我校利用一墙之隔的椒江职教中心学校的资源,做到普职融通,共同开发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构建了适合普通高中的职业技能类课程体系,较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在制定学校课程方案时,我们进一步加强普职之间的融通,在三个课程板块中都渗透了普职融通课程。比如在生涯与体艺板块的活动体验课程中,设置了职业体验活动;在人文与社会板块的视野拓展课程中,设置了礼仪与茶艺等与生活相关的职业技能类课程;在科学与技术板块中,设置了电工电路金工技术钳工技术食用菌栽培环境检测技术等与工业、农业、环

13、保相关的职业技能类课程。总的来说,在课程方案中,我校加大了课程结构调整力度,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必修与选修之间、学校与生活之间以及普职之间的融通,从而为学生立体架构知识与能力结构,实现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4、 课程实施(一)规范办学行为如果没有规范的办学行为,课程方案的实施就无从谈起。为保障课程结构调整到位,我校始终坚持减总量不动摇。一是科学调整必修课程。在课程方案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在保证落实必修课程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突破模块局限和时间限制,对所授课程内容进行必要调整。必修课程课时总量减少了10节,修习时间也作了相应调整。如我们将原必修课“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

14、和选修课程中;将“信息技术”移至高二年级与通用技术同时开设,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和三项考试融合,减少学生复习时间,减轻负担;将专题教育列为必修课;保留语数英、理化、政史地、音乐和体育10门课程开设。二是坚持周六不上课,坚持节假日不补课。目前来看,效果很好。(二)改革课堂教学不可否认,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把教学方式的改革作为教学改革的全部的倾向,忽略了对学生认知规律、学科基本特点和本质、教学基本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另外,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和实践严重脱节。为解决这个问题,我校将在学习力的内

15、涵与结构要素等先进理念的指导下,推进学科课程方案设计,形成提升学科学习力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 研究学生的学习力,就是要把教学研究的重点指向学生,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有什么样的年龄特征,有什么样的认知特点,研究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学习,怎样学习才能更加有效,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学科学习力建设中,我们坚持重点突破。目前我们正着手抓好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语文五门学科的课程方案的修改与完善,力求以点带面,逐步深化我校学科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学科学习力的提升。我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深

16、化“高效+特色”教学理念。在新课程理念下,坚持课堂教学探索与变革,着力形成师生间、生生间、人本(文本)间多维度、深层次的动态课堂;综合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个性特点,选择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根据“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学生生活中的科学、技术和环境问题为切入点,改编、重组部分教学内容,渗透科技教育,构建“特色课堂”。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改变原有只注重结果的单一评价方式,构建多维度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关注学习学习态度、体验情况、方法技能掌握、学习结果以及发展潜能等,实施全过程考核。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评价,确定修

17、习成绩。(三)加强课程领导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校课程方案的必然之路。如果不能加强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课程实施就不可能落到实处。很多课程改革措施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的成效,主要原因在于学校的动力机制不够。只有当我们把行政的管理要求变成一种专业的引导、把学校从课程的执行者变成课程的研究者和建设者,让它变被动为主动之后,学校才能获得真正的改革动力,学校所蕴藏的改革的创造性才能迸发。所以,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加强课程领导力建设最重要的是校长与教师要形成互动关系,要形成对改革的基本共识。学校的发展不是校长个人的事情,校长要把教师整合到课程

18、改革的过程中来,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形成学校改革研究的共同体、学习的共同体、推进的共同体,让每一位教师在共同体当中发挥相应的作用。在改革当中,我们要形成基本的对教育的理解能力,对课程的理解能力,要有课程规划设计的意识和能力,要有课程的执行力,要有课程改革实施过程当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的课程改革举措落到实处。五、课程建设的制度与管理(一)学分管理学生完成相关课程模块的学习,即可提出学分申请,由学校学分认定委员会组织学分认定。根据修习课程的性质,学分认定形式主要有三种:1、学业认定:主要适用于必修课、知识拓展类和部分职业技能类选修课。2、证书认定:主要适用于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

19、类以及与竞赛相关的选修课程。3、过程记录认定:主要适用于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二)选课制度1、学校根据学生的需求、教师的准备以及学校发展要求来确定每学期供选课程的科目与数量,一般每学期四大类选修课程不少于50门,面向全体学生开放。但对个别班级(主要是文理科实验班)、个别课程(主要是某些知识拓展类课程)的选修,学校会出台限制性条件。2、学生在学校统一规定的时间自主选课后,学校将尽可能尊重学生的选择。但选课结果会有未知性,学生选课计划可能会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某门课超过了选报的上限人数而无法申报、某门课因选报人数不达到规定人数而不开、某门课因教师的突发情况而无条件开设等)。3、学生选课完

20、成后,教学管理部公布学生选课情况,并制作学生个性化课表。指定授课地点,学生按课表走班上课。(三)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建立固定的人文教育、科技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基地。通过各种隐性课程的开发,潜移默化突出科技教育的主题;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专项科技活动、学生社团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四)教学管理教研组长统筹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原则上谁开发谁任教。教师接到教学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备课、上课、改作、辅导、评价”各环节工作。教师校本课程开发情况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项目之一,须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中。6、 课程方案设计的经验与反思我校课程方案是2012年9月省教育厅基教处和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确认我校为浙江省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基地校后,在裴娣娜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花了一年半时间,经过十多次反复修改而形成的,其中凝聚了裴老师大量的心血。裴老师曾先后五次亲临我校指导课程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无论是学问上,还是在工作作风上,裴老师都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教益。在这里我要向裴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反思本课程方案的制定过程,我们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要读懂学校,准确把握学校的历史与现状。只有读懂学校,才能明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的价值追求与培养目标,才能使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我校在课程方案顶层设计中曾经走过不少弯路,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深入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