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_第1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_第2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_第3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_第4页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分析 论文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顺差;加工贸易 论文摘要:人民币升值以来,我国的贸易顺差仍然继续扩大。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通过数据说明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贸易收支失衡问题。探讨了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提出从深层次上调整造成人民币升值的因素。 引言 自2003年起人民币升值问题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关注焦点。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将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格由1美元兑8.2765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目前调整为1美元兑7.58元人民币左右,人民币升值问题不

2、断升温。本文从贸易角度考察了人民币升值与贸易顺差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相关研究综述 人民币升值与我国对外贸易关系的研究中,可以分为三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会减少我国贸易顺差,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有利于改变国际收支失衡,减少外汇储备。另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分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出口有一定的负面冲击,但长期来看对出口的影响不大。第三种观点认为,汇率升值对不同产业、行业有不同影响。对贸易产业会产生负面影响,而有利于非贸易产业的发展。张二震认为,汇率不能解决国际贸易收支平衡问题,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贸易顺差的根本途径。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

3、占约55%,而加工贸易具有明显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特点,受汇率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服务贸易不进入海关统计,只在国际收支上体现,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只统计了货物贸易这部分。人大证券与金融研究所所长赵锡军指出人民币升值对资产价格有绝对影响。当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期望越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越大,资产价格上升压力就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影响出口。对于汇率和贸易的关系在实证研究方面,许多学者采用经济计量模型进行研究,也得出不同的结论。如chowdhury(1993)、caporale和doroodian(1994)选取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为样本,提出连续、大幅度的汇率波动会对贸

4、易产生不利影响。但klein(1990)、bailey、tavlas和ulan(1987)、daly(1998)、chou(2000)认为,汇率波动对贸易的影响,要视不同国家和产业、行业具体情况而定。本文从贸易角度,考察人民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并提出减少贸易顺差,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途径。 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顺差的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中美之间贸易顺差不断加强。对此,美国不断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顺差。然而事实表明,2005年我国贸易顺差达1020亿美元,2006年全年贸易顺差创历史新高,达到1774.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754.6亿美元

5、,增长74.0%。人民币升值并没有减少中美之间贸易顺差。 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具备改善效应的条件是要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当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即当ex+em>1时,其货币贬(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增加(减少),进口支出减少(增加),贸易收支逆差(顺差)减少,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否则,当ex+em<1或ex+em=1时,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动对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会分别导致其贸易收支差额不变和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 我国学者如厉以宁、张明、谢建国等人经过研究得出了不同的进出口弹性,但一致认为我国的进出口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小于或接近1,基本不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

6、按照上述结论推断,人民币的升、贬值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收支不具备改善效应。 从图1可以看出,自1994年2005年以来,不同贸易方式下贸易收支变动情况中,一般贸易顺差于2003年跌入低谷呈现逆差后缓慢回升,加工贸易顺差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其他贸易逆差则不断加大。从汇率来看,选取1994-2005年人民币对美元和日元的平均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经历了贬值基本稳定升值的变化趋势。把图1和图2结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加工贸易顺差不断上升时期,正是人民币不断升值时期。 1从贸易方式进行分析 我国出口贸易的55%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进行的。无论是来料加工还是进料加工,大部分原材料、零部件来自国外,加工

7、出口国只获得了极为有限的加工费,商品增值比例很少。人民币升值会使进口原材料价格和企业成本下降,抵消大部分因人民币升值给出口的消极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跨国公司日益发展及资源的全球流动,一国的出口产品可能不是“本国企业”生产的,而是外国甚至进口国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生产的,出口产品不仅使用了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甚至大部分来自进口,或来自最终产品进口国的进口。而根据传统的统计方法,加工贸易出口额都记在出口国的国际收支账户上,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它不仅掩盖了出口国的出口规模后面的真实经济关系,而且扭曲了国际贸易中实际的利益关系。 以芭比娃娃故事为例:中国出口价格为2美元,而进口原材料为1美元

8、,运输、管理费为65美分,中国获得的加工费(工缴费)只有35美分,其在美国国内的售价达20美元。美国厂商获得了主要的利益,中国的收益只有35美分,但2美元的出口额却记在中国的头上。正是这种不合理的贸易统计方法,在加工贸易成为中国主要贸易方式的情况下,不切实际地夸大了中国的出口贸易利益。尽管中国的贸易是顺差,国民收益却未必是最高的,因为加工贸易利润一般只有35,绝大部分利润被外资企业拿走。中国只赚数字不赚利润。 因而从贸易方式上来看,人民币升值不会对贸易收支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角度进行分析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发生在国家之间的产业转移,即产业由一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或地区的

9、现象。它主要是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来实现的,一般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开始再到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再由次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中美之间的产业转移属于垂直型的产业转移方式。根据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将处于标准化阶段的制造业以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将生产转移到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中国。国内外资企业从本国或地区进口大量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进行加工装配后以中国名义向欧美出口,导致了中美贸易顺差。而我国对韩国、日本、东盟和台湾地区却保持逆差,逆差总额为1261亿美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汇率并不是中美之间贸易顺差的根本原

10、因,人民币升值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 三、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解决国际收支失衡的途径 1调整贸易商品结构,改变贸易增长模式 目前,我国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业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国内增值率和产品的附加值不高。粗放型的贸易增长只能带来数量扩张,还造成较多的贸易磨差,我国的对外贸易应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的高技术含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循环发展。具体来说,鼓励企业发展高科技产业,走资本密集型、科技密集型的发展道路。 2适当控制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效率 目前,国际贸易顺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国际资本大

11、量流入引起的,尤其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推动。资本项目的顺差会积累较多的流动性。fdi主要流入我国第二产业,附加值低,外资利用效率不高,应适当控制其投资规模。同时鼓励外资重点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和环保产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 3提高金融效率,优化贸易结构,实现金融与贸易相互促进 金融效率在金融发展中的提升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在生产中获得放大性的效应,而且也为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提高资本在生产要素中的比例,促使企业在扩大再生产中为了追求贸易利率而加大对资本的投入量,为优化国家贸易结构创造基础;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良性促进作用反过来又会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尤其在开放的经济和对外

12、贸易中,两者在发展的过程是相互促进的。正如我国多年来贸易成果同样也为国家的汇率和金融安全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李世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兼议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大幅上升之谜j.华北金融,2007,3:39-43. 2李艳婕,周亚红.从贸易方式角度思考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顺差的影响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60-62. 3刘惊寒.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45-48. 4施用海.循环经济:实现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选择j.国际经贸探索,2006,1:8-10. 5王志平.金融发展和贸易结构优化j.科技创业月刊,2007,1:178-179. 6王雪.国际产业转移理论及其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2:16-19.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