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_第1页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_第2页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_第3页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_第4页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 1 节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一、基础达标检测: 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B杂交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 要培育出基因型为 A. 单倍体育种 C. 人工诱变育种 2在杂交育种工作中,选择通常从哪一代开始,理由是什么? AF1 基因出现重组BF1 性状开始分离 CF2 性状开始分离DP 基因开始分离 3. 农业技术员在大田中发现一株矮状穗大的水稻, 将这株水稻所收获的种子再种 植下去,发育而成的植株之间总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 A. 基因突变 B. 染色体变异 C 基因重组

2、 D. 环境条件改变 4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易染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可自 由组合。现用DDTT与 ddtt两个品系作亲本,在F2中选育矮秆抗病类型,其 中最合乎理想的基因型在F2中所占比例 4/16 A1/16B2/16C3/16 5下列各种育种措施中,能产生新基因的是 A. 高秆抗锈病小麦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获矮秆抗锈病优良品种 B. 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西瓜获得无子西瓜 C用X射线、紫外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高产青霉株 D. 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 6可获得无籽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和无籽番茄的方法分别是 诱变育种 杂交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3、 生长素处理 AB.CD. 7.假如水稻高杆(D)对短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 )为 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状)与一纯 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状)杂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 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为 ddRR 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比例为 3/16 C D 8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病(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 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 利用Fi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以提前获得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 以秋水仙素处理Fi可以得到4种表现型的后代 高秆抗病X矮秆易染病一1 F12-雄配子 下列有关

4、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 幼苗一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 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B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D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提高突变频率获得无籽果实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抑制细胞 有丝分裂中纺缍体的形成获得单倍体植株 A.B . C .D . 10. 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 )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 时,方法一是杂交得到F1, 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 B. C. D. .过程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 .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5、 9. 方法一所得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3/8、1/4 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 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 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1/2 、 1/4 11. (1)某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24条,基因型为AaBbCCDd这四 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请根据图完成问题。 A 物J 单倍休幼苗一个体I 擠受精卵个体11 产生花粉的基因型有 中。C处是指用秋水仙素处理,则个体I的 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 个体n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重组类型占。 若要尽快获得纯种优良(aaBBCCdd

6、的品种,则应采用上图中 字母表达)过程进行育种。 12.良种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培养良种 有多种途径。 其一是具有不同优点的亲本杂交, 从其后代中选择理想的变异类型,变异来源于 ,选育过程中性状的遗传遵循、 和连锁互换等 规律。 其二是通过射线处理,改变已有品种的个别重要性状,变异来源于 实质上是细胞中DNA分子上的碱基发生改变。 其三是改变,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分生组织,经过培育 和选择能得到多倍体植株。 二、能力提升自测: 13. 下列技术中不能获得抗锈高产小麦 新品种的是: A.诱变育种B. C.花粉离体培养D. 14、下图为利用纯合高秆 甲 CDD

7、RR) X 乙(ddrt) 细胞融合 转基因 (D)抗病(E) 小麦和纯合矮秆(d)染病(e)小麦快 速培育纯合优良小麦品种矮秆抗病小麦 的是 F1 X丙 1 后就个体 图I (ddEE的示意图,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 DE De dE de DDEE ddee DEDEDDEE选择 DeDDee ddEE (R) dEdEddEE dededdee (花药)(单倍体) A.图中进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让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组合到一起 B过程为花药离体培养 C实施过程依据的主要生物学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 D.过程的实施中通常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15.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

8、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 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 验: C组 秆抗病X矮秆易感病 卩高秆抗病X疑秆易感病 P高秆抗病 9 了射线 Fl 高秆抗病 Fl 高秆抗病 秆抗病III 花药离体培养 孃秆抗病I 矮秆抗病H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除哪项外,其余都是正确的 单倍体育种和诱变 A. A组、B组和C组所运用的育种方法分别是杂交育种、 育种 B. A组和B组都利用杂交的方法,目的是一致的 C. F2中的矮秆抗病植株可以直接用于生产 D. C组r射线要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16. 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 )

9、为显性, 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 (DDRR和乙(ddrr )杂交得Fi,再用Fi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 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 A. DdRrB. ddRR C. ddRrD. Ddrr 17、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 A 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 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是 A. B. C. D. f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和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与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18.甲豌豆表现为绿豆荚红花、乙豌豆表现为黄豆荚白花,已知两株豌豆为纯合 子

10、,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用乙豌豆的花粉为甲豌豆授粉后,甲豌豆植株上均结绿豆荚,其中种 子种下后,F1代均开红花,由此可判断出的显隐关系是 (2) 乙豌豆自交后代中,如果出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则可能是 的结果。如果将乙豌豆植株的根切片进行组织培养,其长成的植株的 性状表现最可能是。 (3) 设绿豆荚由基因a控制,花色由B、b基因控制,让甲、乙豌豆(亲代) 杂交,花色将在 代植株上出现性状分离。F2代植株中,与甲豌豆基因型相 同的占总数的 与乙豌豆表现型相同的占总数的 。 (4) 若要尽快由甲、乙豌豆杂交获得黄豆荚红花的纯合体( AABB,那么在 获得F1后应采用的方法步骤是: 19.假设

11、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 aabb 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品种 Aabb,可采用的方法如图所示。请根据 Ab 图回答问题: 由品种 AABB aabb经过、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 为,其原理是此过程中会出现 。应用此育种方式一 般从代才能开始选育 AAbb个体,是因 为。 若经过过程产生的子代总数为 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 AAbb理论上有 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经过过程,子代中 AAbb与aabb的数量比 是。 (3) (4) 是 过程常采用技术得到Ab个体。与过程“”的育种方法 相比,过程的优势是 。 过程育种方式是 ,与过程比较,过程方

12、法的明显优势 三、智能拓展训练: 20.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豌豆中,黄色(A)对绿色(a)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B)对皱粒(b)是一对 相对性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具有 这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Fi全为黄色圆粒,则Fi自交后代中的重 组类型约占6/16 B. 已知二倍体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含 12条染色体。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单倍体 幼苗的芽尖,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由该幼苗发育成的植株的各部分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应依次为:根尖细胞24条,精子12条,叶肉细胞 24条 C. 豚鼠的黑色对白色为显性。若在一个繁殖期内,杂合的雌豚鼠的卵巢中, 所

13、有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 20个黑色基因,则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 能形成10个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 D. 从分子水平看,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核内进行着DNA分子的复制以及有 关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类型 正常株 雄株 雌株 数目 996 1001 1997 (遗传规 21. 某植物正常情况下是雌雄同株植物, 其基因型为A_B _。但基因型aaBJ的植 株为雄株,基因型A bb、aabb的植株为雌株。现将aabb与AaBb的植株 杂交,其后代植株的类型及数目如下表: (1)据此实验结果可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 律)。 (2) 若使后代只产生雄株和雌株,则选择亲本的基因型为 和0 (3) 育

14、种工作者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了一株有耐干旱基因(用D表示, 其等位基因为d)的正常植株,其基因型为AaBbDd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现要用此植株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常株、雌株、雄株三种表现型的纯 合子耐干旱植株(正常株、雌株、雄株性状可用肉眼分辨)。请完善 下列育种过程,并写出符合要求的全部表现型及基因型。 选用的育种方法为: 步骤: (技术手段),获得 第一步:取 AaBbDd植株的花粉进行 植株幼苗; 处理该幼苗,得到纯合子植株; 第二步:用 第三步:_ (4 )符合要求的品种其表现型及对应的基因型分别 是。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 1 节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 I. BCCAC

15、 6.BBCCA II. (1)824 1/837/64ABC 12. 基因重组 分离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13.CBCCB 18. 基因突变 染色体数目 19 离) ( 1) ( 2) ( 3) ( 4) 选出黄豆荚红花植株 1) 红花为显性,白花为隐性(多答出豆荚的显隐关系不给分) 基因突变黄豆荚白花 F21/163/16 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出单倍体幼苗 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处理幼苗 杂交育种 基因重组 F 2 F2代开始出现 AAbb个体(或:从F2代开始出现性状发 ( 2) ( 3) 过程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或: 基因工程育种转入的基因是已知的, 产生的变异是定向的) 20. C 亲本可能是 YYRR和yyrr ,也可能是 YYrr和yyRF。故重组类型是 单倍体幼苗芽尖细胞含 12 条染色体, 秋水仙素加倍后成为 24 条染色体, 细胞和雄蕊细胞有 24 条染色体, 雄蕊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也有 没经过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数不加倍,仍为12条,B错;所有初级卵母细胞有 20个黑色 基因,说明所有卵原细胞有 10 个黑色基因(也有 10 个白色基因),即共有卵原细胞 10 个。 减数分裂后最多形成 10个卵,每个卵都只能含 1 个黑色基因或 1 个白色基因,最多也就形 成10个含白色基因的卵。C对;DNA的复制和RNA的合成可发生在间期的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