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_第1页
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_第2页
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_第3页
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_第4页
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 1.1 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是什么? 答:工程建设区域控制测量 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图应用 施工放样和竣工测量 建筑物变形观测 1.2 测定与测设有何区别? 答:测定是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一系 列的数据,再把地球表面的地物和地貌绘成地形图,供规划、设 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使用。而测设是将图纸上规 划、设计好的建筑物位置在地面上标定出来,作为施工的依据。 1.5 何谓绝对高程?何谓相对高程?两点之间的绝对高程之差 与相对高程之差是否相同?何谓标高? 答:绝对高程是地面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 称 为绝对高程。 相对高程是地面某点沿铅

2、垂线方向到达某一水平面 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 标高表示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标高的零点 ) 的 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 1.8 进行测量工作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答:整体原则控制原则检核原则 测量仪器的类型与用途 2.1 水准仪是由哪些主要部件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主要由望眼镜、水准器、基座组成。 望眼镜主要是瞄准目标、读取读数。水准器主要是整平仪 器、精确读数。基座主要是放置仪器。 2.4 经纬仪是由哪些主要部件构成?各有什么作用? 答:经纬仪主要由基座、水平地盘、照准部分组成。 基座主要是放置固定仪器、整平地盘。 水平地盘主要是精确调整仪器水平和对中、转动位置。 照

3、准部分主要是准确照准目标。 2.5 经纬仪为何要进行对中和整平?请叙述经纬仪的操作过 程? 答:对中的目的是要把经纬仪的纵轴安置在测站点所在的铅 垂线上,并同时保持水平度盘的水平。 整平的目的是使经纬仪的纵轴铅垂,从而使水平度盘和 横轴处于水平位置,垂直度盘位于铅垂面内。 首先将经纬仪安置在已知点上, 进行对中和整平。 然后打开 测量界面,进行直线角度测量。 2.8 简述全站仪的操作及测量? 答:首先将全站仪安置在测站点上, 进行整平和对中后打开 界面,选择菜单输入测量数据,然后进行测量照准目标。 全站仪常规的测量有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三维坐标测 量。 2.11 水准仪和经纬仪各应满足那些几何

4、条件? 答:水准仪满足的几何条件为水准管轴(LL) /视准轴(CC)。 视准轴(CC)不因调焦而改变位置。圆水准器轴 (LL) /仪器 的旋转轴(VV)。十字丝的横丝丄仪器的旋转轴 (VV) o 经纬仪满足的几何条件为照准部水准管轴应垂直于竖轴; LL 丄VV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于横轴;、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 CC丄HH横轴应垂直于竖轴; HH丄VV竖盘指标应处于正确 位置;光学对中器视准轴应该与竖轴中心线重合。 第三章 误差的概念、类型 3.1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有那些? 答: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的客观限制:观测者、测 量设备和外界条件。观测者的视觉鉴别能力和技术水平会导致测 量结果会产生

5、误差。测量设备的精密性对测量结果产生仪器误 差。外界条不断的变化使测量时所导致的误差。 3.2 偶然误差有哪些特征?如何消除减弱? 答:在一定观测条件下,偶然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过一定 限值。绝对值小的误差出现的频率大, 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 频率小。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具有大致相等的频率。当 观测次数无限增大时,偶然误差的理论平均值趋近于零。 利用偶然误差的第四特性,增加观测次数,取其平均值 可以减弱偶然误差的影响。 3.3 系统误差有哪些特征?任何消除减弱? 答:系统误差具有稳定性和规律性,且对观测结果影响具有 积累性。 消除减弱有两种方法: 采用合理的观测方法和程序, 使系统误 差符号相

6、反, 大小相当, 再使用取平均值来限制或消弱系统误差 的影响。利用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和规律对观测值进行改正。 3.4 对某直线丈量了 6 次,测量结果为: 123.535m、123.548m、 123520m、123529m、123550m、123537m,试计算其算术平 均值、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及相对误差。 答:算术平均值为: (123.535+123.548+123.520+123.529+123.550+123.537 )- 6=123.537m 第四章: 水准测量目的、原理、计算 4.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20.002m。当后视 读数为 1120,前视读数为 1418,

7、问 A、 B 两点高差是多少? B 点高程是多少? 答:1120- 1418=- 0.298m (为 A、B 点高差) B 点高程为 20.002+1.1201.418=19.704m 4.3将图4.10的数据填入表4.4,并计算各点高差及 B点高程 (图4.10见课本P56) 表4.4 测站 测点 水准标尺读数 高差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a 前视b 1 BMA Tp1 1464 0897 + 0.567 (已知) 24.889 2 Tp1 Tp2 1479 1635 0.15 3 Tp2 Tp3 1322 1220 + 0.102 4 Tp3 B 1542 1379 + 0.163

8、25.565 计算校核 刀 5807 5131 刀 5131 + 0.682 25.565 -24.889 + 0.676 + 0.676 4.4调整表4.5中符合水准路线的观测结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表4.5 点号 距离1 i /km 实测高差hi /m 咼差改正数v i /m 改正后咼差h改 /m 高程H /m 备注 BMA 0.7 + 4.363 + 0.004 + 4.367 57.967 已知 1 1.3 + 2.413 + 0.007 + 2.420 62.334 2 0.9 3.121 + 0.005 -3.116 64.754 3 0.5 + 1.263 + 0.003 + 1

9、.266 61.638 4 0.6 + 2.716 + 0.003 + 2.719 62.904 5 0.8 -3.715 + 0.004 -3.711 65.623 BMB 4.8 + 3.919 + 0.026 + 3.945 61.819 已知 刀 第四章 角度测量目的、原理、计算 5.1什么是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原理? 答:水平角是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投影所夹角度, 或分别过两条直线所作的竖立面间所夹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竖直角是在同一竖直面内, 一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 测量上 又称为倾斜角,简称为竖角或高度角。 5.5采用盘坐、盘右观测水平角,能消除那些仪器误差? 答:通过盘左

10、、盘右两个位置观测取平均值,可以消除视 准轴不垂直于横轴的误差。 通过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取平 均值,可以消除横轴不垂直于竖轴的误差。对于单指标读数的 仪器,通过盘左、盘右取平均值的方法消除度盘偏心误差。 5.8测回法观测水平角记录手簿计算,见表5.7. 表5.7水平角观测手簿(测回法) 观测日期天气状况工程名称 仪器型号观测者记录者 测点 度盘位置 目标 水平度盘 读数 半侧回 角值 一侧回 角值 各测回平均 角值 备注 O/“ O/ O/ O/“ O 盘左 A 0 01 18 494854 49 4842 B 495012 盘右 B 22950 18 494830 A 1800148 第

11、五章距离测量方法、工具应用 6.1经纬仪安置在测站点 A上,试述用视距测量方法,测量 A、 B两点间水平距离和 B点高程的操作步骤? 答:先在B点立好标尺,然后读出上、中、下丝读数并记录。 根据距离公式100X(下丝一上丝)即可。已知测站点高程,得 知仪器高度,根据加后视减前视得出B点高程。 6.7测站点高程为46.280m,量的仪器高为1.36m,瞄准P点所 立视距尺,读的上、中、下丝的读数分别为 1.612m、 2.086m、 2.608m,竖直角为3 12 ,求A、P点间的水平距离和 P点得 高程? 答:P 点高程为 46.280+1.36 2.086=45.554m A、P点距离为 1

12、00X( 2.6081.612) =99.6m 第七章:控制测量概念、方法、计算 7.1 控制测量有何作用?控制网分为哪几种? 答:控制网分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按控制范围可分 为国家控制网、城市控制网和小区域控制网。 为科学研究提供资料。 供地形测图和施工放样。 测定图跟 点的高程,水准点间距离。 7.3导线有哪几种布设形式?各在什么情况下采用? 答:导线的布设分为: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三种。 附合导线一般在已知两点间布设, 闭合导线一般在起讫同一已知 点是布设,支导线一般在由已知点出发, 既不附合到另一已知点, 又不回到原来起始点是布设。 7.4 选定导线点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便于安置仪器和保存标志的地 方。相邻点间应通视良好,地势平坦,便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