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名称: 南方水稻育种与栽培提质示范工程项目建议书 学 科 分 类 :作物遗传育种和农学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目录 一、总论 3 二、项目的必要性和条件分析 5. 1、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5. 1.1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5. 1.2 提高单产是粮食增产的必然选择 5. 1.3 发挥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5. 1.4 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保障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安全,提高制种 效率 6 1.5 加快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重要保障 7 1.6 基地建设有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 7. 2、项目的条件分析 8. 三、项目目标
2、9 四、项目内容与方案 1.0. 1、项目内容 1.0. 1.1 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1.0 1.2 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1.1 1.3 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1. 1 2、项目实施方案 1.1. 2.1 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1.1 2.1.1 实验室规模化辅助育种设施的完善 1.2 2.1.2 福州杂交水稻亲本原原种繁殖基地 1.2 2.1.3 福建省沙县育种基地建设 1.2 2.1.4 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海南)建设 1.3 2.2 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1.5 2.3 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1.
3、7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9. 1、投资估算 1.9. 2、资金筹措 1.9. 六、效益分析 1.9. 1、经济效益 1.9. 2、社会效益 2.0. 七、结论 2.0. 南方水稻育种与栽培提质示范工程 项目建议书 、总论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以稻为先 ”,稻米是 我国 65% 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 的 40% 。水稻不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 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 也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 任务之一。预计到 2030 年,我国人口将达到 16 亿,
4、我国农作物的单产需在现有 的基础上提高 50% 以上才能满足粮食的安全供给。 本项目依托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在 福州、沙县、建宁和 福建省县域 10 个国家 商品粮生产基地分别建设水稻育种基地、 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和水稻高产栽培示范基 地等,建设期限为 3 年( 2013-2015 )。到项目建设期末, 培育丰产性好、品质优 良、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 10 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其中国家级审定 35个,筛选强再生力的水稻新品种 35个,新品种累计推广2000万亩,每亩 按新增稻谷25Kg计算,每公斤稻谷按1.2元计算,累计新增经济效益6.0亿元。 在福建省再生稻主产县,建立标准化的再生稻超
5、高产核心区百亩示范片 23 个,目标产量为头季亩产 800850kg,再生季亩产450500kg,周年亩产1250 1350kg;每年在福建省推广再生稻80万亩,在南方形成600万亩再生稻辐射区, 再生稻按每亩新增稻谷270Kg,每亩稻谷按360元计算,新增经济效益21.6亿元; 制定再生稻高产、超高产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1 2 套 ,研究形成超高产理论和技术 模式,确保南方再生稻大面积高产,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技储备 。 每年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稻杂交新品种 10-20 个,杂交稻制种基地 10万 亩,生产 2000 万公斤杂交稻种子,可以确保南方 2000 万亩粮田播种的种子需求
6、; 杂交稻制种产量比现有水平提高 5-10%,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制订新品种 企业制种技术标准 10-20 项;建立制种技术组织体系,培训基层制种技术人员 100-200 人,普及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关键技术,培训制种农户 2000户。 引进、收集、保存、育成一批水稻亲本材料,其中: 收集、保存水稻种质资源 1000份,征集优异种质资源 50 份,建成福建省水稻种质创新的材料平台; 克隆定 位有利基因 12 个,发掘实用型分子标记 1020 个,功能性分子标记 510 个; 申请植物品种权保护 35 项,申报发明专利 47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 文1015篇,其中SCI论文35篇 形
7、成一支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1人,领域学术带头人13人, 高层次或高级研究骨干 5 1 0人组成的结构优化、 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学术水平 高的创新团队。 本项目在原有基地的基础上, 进一步扩充平台水稻育种、 制种和示范基地的建 设,使之进一步满足规模化水稻新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制种和展示、 推广的需 要,加快工程化育种和新品种产业化的需求,促进 “研、学、产、推 ”一体化体系 的建设,因此,希望国家对本项目进行投资, 投资概算为 7000万元,其中国家投 资 5000 万元,福建省配套资金 2000 万元,主要用于平台建设的需要, 包括水稻遗 传育种基地建设投资 3200 万
8、元,制种和仓储与种子加工基地建设投资 2090 万元, 航天育种资源优选基地建设投资 1500万元,仪器设备投资 1200万元, 人才培训 270万元,项目管理费 180万元,财务费用 60万元。 建议: 本项目充分利用了我国北回归线区域特殊地理环境资源, 其所育水稻品种和制 成的生产种可适应我国南、 北广大水稻栽培区生产应用的优势, 集成本区域在水稻 育种、制种及栽培技术等方面已有的积累和基础资源, 采用顶层设计、 科学布局的 方法,形成我国南方水稻的育种与栽培在标准化、 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基础上实现整 体提质。项目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建议国家加快 本项目的立项建
9、设, 为促进区域粮食生产保障,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21 、项目的必要性和条件分析 1、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民以食为天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 “食以稻为先 ”,稻米是 我国 65% 以上人口的主食来源。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 的 40% 。水稻生产不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 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 也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 中心任务之一。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预计到 2030 年,我国人 口将达到 16 亿,我国农作物的单产需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 50% 以上才能满足粮食 的安
10、全供给。 1.1 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必由之路 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是我国单产最高、 总产量最多的 粮食作物,其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 42.2% ,单位面积产量比整个粮食作物 平均高出 45.7% 。因此,水稻生产的好坏必将对我国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国民 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1.2 提高单产是粮食增产的必然选择 我国在守住耕地 18 亿亩红线的前提下,只有依靠提高单产,才能保障未来国 家粮食安全。 目前,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单产还有较大的潜力, 其中水稻在世界的排 位为 14 位,是世界前 10 位国家平均水平的 85% 。国内不同生态区域间、同一生 态
11、区的省际间、 省区内不同县际间单产水平均有较大差异。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 增 强水稻研发能力,培育水稻“丰、抗、优和广适应性”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加 快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推广,不断推出新品种、新技术支撑粮食生产发展。 1.3 发挥优势,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北纬 2328之间,年平均气温19C,武夷山脉纵贯 其间,在地理上是东洋区和古北区的分界线,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从农 业上看,有着极其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历史经验表明,从这个区域选育的作物 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福建省虽不是产粮大省, 但却是水稻育种大省, 培育的许多优质稻品种受到全 国粮食主产区的欢迎,
12、在全国水稻主产区都种植有福建省育成的品种。 创制的优良 恢复系“明恢 63”,目前国内应用的杂交水稻恢复系 65-70% 都具有明恢 63 的血 缘。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以 “汕优 63”为代表的几十个水稻良种在省内外大面 积推广,累计推广面积约 10 亿亩,为全国粮食增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 献。 1.4 充分利用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保障和提高杂交水稻制种安全, 提高制种效率 由于目前我国农作物种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 机制尚未建立,科研与生产脱节,育种方法、技术和模式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种 子市场准入门槛低,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育种
13、资源和人才不足,竞 争力不强; 供种保障政策不健全, 良种繁育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较低; 种子市 场监管技术和手段落后, 监管不到位, 法律法规不能完全适应农作物种业发展新形 势的需要,违法生产经营及不公平竞争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农 作物种业的健康发展, 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必须切实加以解决。 国务院于 2011 年 4 月颁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 到 2020 年,形成科研分工合理、产学研相结合、资源集中、运行高效的育种新机 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 建设一批标准 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
14、的优势种子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 工技术先进、 市场营销网络健全、 技术服务到位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种 业集团,健全职责明确、 手段先进、监管有力的种子管理体系, 显著提高优良品种 自主研发能力和覆盖率,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福建省建宁县是福建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 也是全国主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 地。福建省建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内陆山区, 制种基地海拔介于 330-450 米,属中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6.8 C,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秋 季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杂交水稻高产,所产种子发芽率高、饱满度好。自 1975 年 引进杂交水稻制种以来,水稻
15、杂优种子生产规模不断壮大,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县 23 万亩耕地,年制种面积 10 万亩,目前有 19 家种业公 司在建宁县建立制种基地,年总产杂交水稻种子 2000万公斤以上,产值超过 3 亿 元,产品销往东南亚及全国南方十二个省(市) ,杂交水稻制种已成为该县农村经 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一项主导产业。 1.5 加快高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重要保 障 开展“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建设” ,对发展水稻产业化、提高水稻单 产、增加稻谷总产、 提高种稻效益、农民增收、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对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
16、的战略意义。以水稻生理、 生态与分子生物学为基础, 以高科技为支撑,创新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的高产技术, 突破产量限制, 高产技术与优质技术结合、 高产技术与资源高效利用和农田保护技 术相结合、高产技术与安全无公害生产管理技术结合, 与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相关 学科相互交融, 在水稻进一步高产高效栽培机理与技术、 农田生态系统健康管理与 水稻优质无公害生产技术等主要方面进行重点突破, 创新一批在高产突破、 品质提 高、资源高效、 结构优化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的关键原创性技术; 集成一批多学科 技术成果与技术优势、 互补组配生产要素的集约化、 标准化、 产业化的高效适用型 栽培新技术;提升一批用高新技
17、术改造的现代生产技术体系,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科技保障和技术支撑。 1.6 基地建设有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战略需求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 我国粮 食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但必须清醒 地认识, 随着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 粮食增产制 约因素增多, 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空间有限, 我国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 峻挑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 建立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的长效机制和建设长期固定支持的作物育种、 制种和高产示范基地, 保护
18、和调动农 民种粮积极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加快 “高产、优质、 高效、生态、安全 ”水稻新品种培育效率,着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 动生产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促进水稻新材料创制、 新品种培育的基础理论研 究和育种、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创新, 有效地促进粮食的增产和农民的 增收,是进一步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保障国家未来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 2、项目的条件分析 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福建省沙县是我国累计推广面积最大的良种 “汕优 63”的原产地,该区域具有比较典型的生态气候条件,创
19、制的水稻新材料和 选育的水稻新品种对不同的生态区具有较好等适应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价 值。如创制的优良恢复系“明恢 63”,目前国内应用的恢复系 65-70% 都具有明恢 63 的血缘。该生态区具有较好的基础,非常适合建设规模化水稻育种基地。 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福建省建宁县地处福建省西北内陆山 区,东接泰宁县、南临宁化、明溪县,西北与江西省的南丰、广昌、黎川县毗邻, OIoIOIOI 东北接邵武市,地处E 116 30117 03 , N26 2727 06 ,总面积1 742.3km , 人口 1 5万人( 2006年),农业人口 12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 3.4 万
20、人。属中亚热 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温16.8 C,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夏秋季昼 夜温差大, 有利于杂交水稻高产, 所产种子生理品质优良。全县溪流分布广,山地 纵横交错,形成大小各异的种植区域, 制种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隔离条件。 全县 1.533 万hn2耕地,有近0.67万hn2可利用制种。 建宁县的杂交水稻制种历史已有 30 多年的发展。1976年政府组织农业技术人 员远赴海南学习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归来后,他们在全县各生产队扑街推广杂交水 稻制种技术, 随着制种技术的不断成熟, 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产业化规模也初步形 成。 1985 年建宁县被列入省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随后杂交水
21、稻种子生产新技术 得予普及推广,制种生产模式为“公司 +基地+制种经纪人 +农户”的模式,并一直 沿袭至今。 2000年以来随着种子法的全面深入实施,尤其是 2007年7月以后 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退出种子生产经营活动, 区域封锁和行业垄断局面被彻 底打破, 建宁县种子生产经营格局从过去的独家掌控向主体多元化转变, 目前,已 有省内外 18家种业公司陆续在建宁县依法取得生产许可证,建立了稳定的杂交水 稻制种基地,2011年在建宁县生产杂交水稻种子超过 1.8万kg,产品销往全国南 方各省乃至东南亚等国。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也已成为建宁县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 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
22、基地建设: 在双季稻、单季稻、再生 稻种植区示范推广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益, 创造 重大的社会效益。 据统计, 我省双季稻 400 万亩左右,年亩产 800kg 左右;单季稻 500 万亩左右,亩产 440kg 左右;再生稻面积 80 万亩左右,年亩产 800kg 左右 如果推广应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按增产5%计算,双季稻、单季稻和再生稻可 每年分别可新增稻谷16000万kg、11000万kg和3200万kg,合计每年新增稻谷 30200万 kg。 三、项目目标 到项目建设 期末,组建成规模化的水稻育种、制种和高产示范平台。 培育丰 产性好、品质优良、抗逆性强和
23、适应性广的水稻新品种 10 个通过省级以上审定, 其中国家级审定35个,筛选强再生力水稻品种 35个,新品种累计推广2000 万亩,每亩按新增稻谷25Kg计算,每公斤稻谷按1.2元计算,累计新增经济效益 6.0 亿元。 在福建省再生稻主产县, 建立再生稻超高产核心区百亩示范片 2 3 个,目标 产量为头季亩产 800850kg,再生季亩产450500kg,周年亩产12501350kg; 每年在福建省推广再生稻 80 万亩,在南方形成 600 万亩再生稻辐射区,再生稻按 每亩新增稻谷270Kg,每亩稻谷按360元计算,新增经济效益21.6亿元;制定再 生稻高产、超高产模式及其技术体系 1 2 套
24、,研究形成的超高产理论和技术模式, 确保南方再生稻大面积高产,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科技储备。 育成、引进、收集、保存一批水稻亲本材料,其中: 收集、保存水稻种质资源 1000份,征集优异质源 50份,定位克隆有利基因 12份。申请品种权保护 35 项,申报专利 47 项;构建福建省水稻种质创新的材料平台。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1020篇,其中SCI论文35篇。 通过繁殖制种基地建设,加强与谢华安种业科技 (福建)有限公司合作, 形成 “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技术链,加快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推广速度,进一步提 升福建省水稻育种技术水平, 提高成果贡献率。 以华安公司年产生产销售 500 600
25、 公斤杂交稻种子,每亩用种产量 1 公斤,可推广 500 600 万亩,每亩按区试增幅 5%即 22.5 公斤计算 ,可增产稻谷 1.131.35 亿公斤,以每公斤原粮 2.8 元计算, 可新增产值 3.163.78 亿元。 每年标准化、 规模化生产水稻杂交新品种 10-20 个,杂交种制种基地 10万亩, 生产 2000 万公斤杂交种, 可以确保南方 2000万亩稻田生产的用种需求; 杂交制种产量比现有水平提高 5-10%,种子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 制订新品种企业制种技 术标准 10-20 项;建立制种技术组织体系, 培训基层制种技术人员 100-200 人,普 及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关键技
26、术,培训制种农户 2000 户。 形成一支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 1人,领域学术带头人13人, 高层次或高级研究骨干510人组成的结构优化、素质良好、富有活力、学术水平 高的创新团队 。 四、项目内容与方案 1. 项目内容 1.1 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主要包括室内的规模化辅助育种设施地完善和基地功能设施的建设与完善。 1.1.1 福州杂交水稻亲本原原种繁殖基地建设 主要包括晒谷场重建、试验田围墙、田间灌溉渠、田间机耕道、种子挂干 室、试验田田埂水泥硬化、温棚工作间道路、科研电力线路改造等建设。 1.1.2 福建省沙县育种基地建设 主要包括基地用房建设、基地试验田灌溉设施、基地
27、晒谷坪修建、基地试验田 规划及水利沟渠建设、温室、网室建设和农机具、农资配备等。 1.1.3 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海南)建设 主要包括南繁科研人员住宿和科研大楼、 自来水增容和管道、 基地供电增容费 及设备与电缆、晒场租地费、海南租地、盖种子仓房、农机具库房等。 1.1.4 福州航天育种资源优选基地建设 3500 平米。 在福州埔垱建设航天育种资源优选基地, 充分利用航天资源, 进行优异种质资 源的航天辐射诱变, 落地返回后进行种质资源的高效筛选和展示, 提高育种效率和 品种展示。航天育种资源优选基地拟建 5000 平米智能玻璃温室,其中,植物工厂 700 平米,用于水稻航天育种不同品系的隔离
28、、 隔绝栽培试验; 人工梯度智能温室 800 平米,用于研究不同生态环境下光、温、水、湿对水稻育种的生长影响,评价 与优选不同栽培条件下的航天育种资源;引种、示范水稻航天育种圃 建设内容包括温室结构、覆盖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内遮阳系统、外遮阳系统、湿 帘风机降温系统、循环风扇、滴灌施肥系统、移动苗床、加温系统、太阳能发电系 统、太阳能供热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补光系统、电气、基础等系统。 1.2 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主要在福建省建宁县建设规模化制种基地。 福建省建宁县是福建省杂交水稻制 种基地县,也是全国主要的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 100 亩标准化、
29、规模化制种示范基地; (2)制订新品种制种标准技术规程; (3)召开现场观摩会 1-2 场; (4)在建宁县辐射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制种技术 10 万亩,生产杂交水稻种 子 2000 万公斤,推广面积 2000 万亩。 1.3 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主要在福建省 10 大商品粮生产基地建设水稻优质、高效栽培示范基地,辐射 带动当地和周边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包括: (1)尤溪县再生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2)永安市再生稻低留桩机收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3)上杭县双季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4)龙海市双季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5)宁化县优质稻高产栽
30、培试验示范基地 (6)沙县优质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7)顺昌县中低产田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8)浦城县中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9)邵武市超级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10)建阳市超级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2、项目实施方案 2.1 南方水稻规模化育种基地建设 该项目育种基地建设,预算需要国家投资 3200 万元。 2.1.1实验室规模化辅助育种设施的完善 拟采购如下仪器: 设备名称 来源 件数 单价(万元) 小计(万元) 毛细管电泳仪 进口 1 80 80 实时荧光定量PCR 进口 1 150 150 冷冻干燥系统 进口 1 130 130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进口 1 25
31、0.8 250.8 个人型芯片系统 进口 1 99.2 99.2 遗传分析系统 进口 1 90 90 基因组测序仪 进口 1 150 150 红外双色激光成像系统 进口 1 250 250 合计 1200 2.1.2福州杂交水稻亲本原原种繁殖基地 本项目建设,预算需要中央投资人民币911.74万元 序号 建设项目 单位 预算投资(万元) 1 晒谷场重建 2400平方米 40 2 试验田围墙 3100 米 180 3 田间灌溉渠 600米 81.76 4 田间机耕道 3600平方米 155.7 5 种子挂干室 1080平方米 280 6 试验田埂硬化 750米 43.28 7 温棚工作间道路 建
32、设 120米 56 8 科研电力线路改 造 680米 75 2.1.3福建省沙县育种基地建设 本项目建设,预算需要中央投资人民币 1415 万元。 1. 基地用房建设 : 该基地位于福建省沙县夏茂镇茂溪河西侧,基地试验田160 余亩,长期用于水稻种质资源的评价、 水稻种质创新、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 水稻遗传学分析群体的鉴定与调查等,常年有 20 人在基地进行水稻材料的种植、 加代、管理、杂交、调查、取样及选种工作。需建设工作用房800 m2 (包括工作 人员住房200 m2、办公用房200 m2、种子及农资用品仓房400 m2,共计800 m2), 按照市场价格计算,每平米需建设费用(含
33、土地费)8000元/ m2计算,共需640 万元。 2. 基地试验田灌溉设施建设 : 基地试验田位于沙县夏茂镇茂溪河西侧,基地试 验田 160 余亩,鉴于近年来经常出现干旱少雨的天气, 为保障试验材料的正常生长, 水稻新品种、新材料试验的顺利进行, 需配备安全、可靠的农田水利灌溉措施。 建 设小型电动抽水站需 50 万元,其中需配备三相异步电动机一台( 1 万元)干式变 压器一台(10万元),10m水泥电线杆20根(3万元),电缆线4000m( 5万元), 一层变电房及抽水房 50 m2 (25万元),水泵(1万元),各型号水管、继电器、开 关等配套设备需 5 万元。 3. 基地晒谷坪修建 :
34、 为保证收获的水稻种子及时晒干,进行种子保存及进行下 一季的试验,需修建晒谷坪1000 m2,按照每m2 1000元计算,共需100万元。 4. 基地试验田规划及水利沟渠建设 :对基地 160亩试验田进行重新规划需 50 万元,灌溉沟渠修建2000m,每m按照500元计算需100万元、机耕道路的修建 1000m,每m按照1000元计算,需100万元。以上共需250万元。 5. 温室、网室建设 : 为保证重要材料的种植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及人、畜、鸟、 鼠等的危害,需建设温室750 m2,按每m22000元计算,需150万元,网室2000 m2, 按每 m2 1000元计算,需 200万元。以上共需
35、 350万元。 6. 其他农机具、农资配备 :基地需购买小型旋耕机一台( 1 万元);重型旋耕机 一台(10万元);单穗脱粒机 2台(1万元);柴油机启动农用脱粒机一台 (1万元); 水稻联合收割机 1 台(10万元);其他农资农具 2万元。以上共需 25万元。 2.1.4 福建省南繁育种基地(海南)建设 本项目建设,预算需要中央投资人民币 800 万元。 1. 南繁科研人员住宿和科研大楼 :建设 2500平方米的南繁科研人员住宿和科 研大楼,按照当前海南的建筑成本平均每平方米 1600元,合计人民币 400 万元; 2. 南繁基地围墙: 建设基地围墙宽 0.45米,高 2米,长 300米,计
36、人民币 13.5 万元; 3. 南繁基地大楼的水电安装: 基地大楼的水电安装费, 按每平方米 150元,计 人民币 37.5 万元; 4. 南繁基地自来水增容和管道: 基地自来水增容费和管道, 按人民币 15万元; 5. 南繁基地供电增容及设备与电缆: 基地供电增容费及设备与电缆, 按人民币 20 万元计算; 6. 晒场租地: 晒场租地费, 2000平方米即 3亩地,按目前行情租用 50年,每 年 1800 元,计人民币 27 万元; 7. 晒场填土:晒场填土,每亩 1万元, 3亩地即 3万元。 8. 晒场水泥硬化:晒场水泥硬化, 2000平方米,需要 300方混凝土,每方600 元,计人民币
37、 18 万元。 9. 海南南繁基地租地: 海南租地, 100 亩,按目前行情每亩 1200元,计人民 币 240 万元; 10. 抽水机房: 抽水机房 30平方米,每平方米 1500,计人民币 4.5万元; 11. 抽水机设备及管道: 抽水机设备及管道计人民币 6.5 万元。 12. 种子仓房、农机具库房:盖种子仓房、农机具库房200m2,需73.26万元 2.1.5 福州航天育种资源优选基地建设 本项目建设,预算需要中央投资人民币 1500万元。 1、主体结构为GP-3J4-9.6型文洛式玻璃温室,建设经费约 450万元。 面积约 5000平米,采用 12 米的跨度, 8 米开间, 主体肩高
38、 6 米,顶高 6.84 米, 外遮阳高 7.6米。 2、温室配套设施,建设经费约 1050万元 ( 1 )内遮阴系统(含齿轮齿条传动) :幕布采用上海产遮阳保温两用幕布,遮 阳率约 70%,节能率约 57%。 ( 2)外遮阳系统(含齿轮齿条传动) :温室顶部安装 1 组外遮阳骨架。选用 50X 50镀锌方管,联栋间用镀锌方管和连接件组合成网架结构。 ( 3)风机/湿帘降温系统:采用国产 90系列轴流风机,共计 28台,外形尺寸 1400X1400X400,排风量 43800m3h/ 台,单机功率 0.75kw。湿帘:高 1.8m,厚 0.1m, 长度为 60m ,包括铝合金框架。 ( 4)移
39、动苗床系统:温室内布置镀锌钢结构活动苗床,由热浸镀锌钢材制作 床架,铝合金作苗床边框,中间采用热镀锌钢丝网。每跨安装 5 排苗床。苗床安 装于混凝土地坪上,可进行微调。 ( 5)温室照明补光系统:温室照明设计主要包括温室内普通照明和补光照明 两种类型,部分采用 LED 节能型灯具。 ( 6)灌溉施肥系统:将灌溉用水从水源提取,经适当加压、净化、过滤等处 理后,由输水管道进入田间灌溉设备, 最后由温室田间灌溉设备中的灌水器对作物 实施灌溉。 ( 7)配电、防雷系统 :按照温室各功能区配电需求分配电力,同时对于温室主 体进行防雷措施。 ( 8)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利用各种传感器与温室环
40、境有关的 参数(如空气温度、 湿度、光照等) 采集进来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控制温室的各种执 行驱动设备 (如天窗、 风机、湿帘等) 以达到人工控制温室环境目的的并具有完全 自动化和一定智能化的计算机系统。 (9)精准控制植物生长工厂 : 通过工厂设施内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水稻周年连 续生产的高效农业系统:利用计算机对水稻生育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以 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使设施内水稻生育不受或很少受自然条件制 约。 2.2 南方水稻标准化、规模化制种基地建设 本项目建设,预算需要中央投资 900 万元。 2.2.1 沙县仓储基地建设,主要包括: (1 )主干道: 长 150 米、宽
41、 6 米、厚 0.3 米,面积 900 平方米,每平方米 造价约 280 元,合计造价 25.2 万元。 (2)支干道:长 570 米、宽 5 米、厚 0.3 米,面积 2850 平方米,每平方米 造价约 280 元,合计造价 79.8 万元。 (3)晒场: 500 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约 150 元,合计造价 7.5万元。 (4)护坡长100米,高20米,厚3米,6000立方米,每立方米造价约 300 元,合计180万元。 2.2.2规模化制种基地的建设,主要包括: (1) 福建省建宁制种基地建设,1万亩核心区管网建设104.5万元。 (2) 福建省建宁县不育系繁殖基地建设 200万(租赁期
42、10年,200亩,每 亩每年1000元)。 (3)福建省将乐县不育系原种基地建设 50万元(租赁期10年,100亩, 每亩每年500元)。 (4) 福建省沙县、将乐、建阳新组合制种基地建设共计112.5万元(租赁期 10年,150亩,每亩每年500元) (5) 福建省建宁县制种母本机械化插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共计50万元(租 赁期10年,50亩,每亩每年500元)。 (6)种子加工生产线:87.5万元(表8) 表8.种子加工所需仪器 序号 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万元) 总价(万元) 1 VFS5000F 全 自动包装机组 1 套 22.5 22.5 2 5XF-10型风筛 清选机 1 台 13
43、.55 13.55 3 5XZF-10 型重 力式分选机 1 台 11.5 11.5 4 5YF-800 型圆 筒分级机 2 台 3 6 5 ZD-400型振动 输送机 3 台 0.75 2.25 6 喂入斗 2 套 0.5 1 7 DMA16型电磁 给料机 3 台 0.85 2.55 8 提升机 7 台 0.95 6.65 9 分级仓 3 套 0.4 1.2 10 成品仓 1 套 0.7 0.7 11 缓冲仓 5 套 0.2 1 12 重力式分选机 1 件 0.2 0.2 除尘罩 13 重力式分选机 操作平台 1 套 0.5 0.5 14 二层平台 1 套 4.8 4.8 15 风网除尘系统
44、 1 套 3.8 3.8 16 电控系统 1 套 3.5 3.5 17 输料系统 1 套 1.8 1.8 18 安装、调试 2 2 19 运费 2 2 20 合计 87.5万元 2.3国家商品粮基地水稻优质、咼效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本项目建设,预算需要中央投资1190万元。 2.3.1福建省尤溪县再生稻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经费311.4万元 (1)租地:租赁期20年,每亩每年1200元,100亩,合计240万元。 (2)田埂:宽0.25米,高0.5米,每米造价80元,长5000米,合计40万元。 (3)排灌水沟:宽0.35米,高0.6米,每米造价240元,长600米,合计14.4 万元。
45、 (4)农机具:收割机1台10万元,耕田机1台5万元,插秧机1台2万元, 合计17万元。 2.3.2福建省沙县优质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经费323.6万元 (1)租地:租赁期20年,每亩每年1200元,100亩,合计240万元。 (2)田埂:宽0.25米,高0.5米,每米造价90元,长5000米,合计45万元。 (3)排灌水沟:宽0.35米,高0.6米,每米造价250元,长864米,合计21.6 万元。 (4)农机具:收割机1台10万元,耕田机1台5万元,插秧机1台2万元, 合计17万元。 2.3.3福建省建阳市超级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经费 288.9万元 (1)租地:
46、租赁期 20 年,每亩每年 1000 元, 100亩,合计 200万元。 (2)田埂:宽 0.25米,高0.5米,每米造价 85元,长5000米,合计 42.5万 元。 (3)排灌水沟:宽 0.35 米,高 0.6 米,每米造价 245元,长 1200 米,合计 29.4 万元。 (4)农机具:收割机 1台10万元,耕田机 1台 5万元,插秧机 1台2万元, 合计 17 万元。 2.3.4 福建省永安市再生稻低留桩机收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建设经费 91.4 万元(基地 100 亩) (1)田埂:宽0.25米,高0.5米,每米造价 90元,长5000米,合计45万元。 (2)排灌水沟:宽 0
47、.35 米,高 0.6 米,每米造价 245元,长 1200 米,合计 29.4 万元。 (3)农机具:收割机 1台10万元,耕田机 1台 5万元,插秧机 1台2万元, 合计 17 万元。 2.3.5 福建省宁化县贡米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经费 85.8 万元(基地 100 亩) (1)田埂:宽0.25米,高0.5米,每米造价 80元,长5000米,合计40万元。 (2)排灌水沟:宽 0.35 米,高 0.6 米,每米造价 240元,长 1200 米,合计 28.8 万元。 (3)农机具:收割机 1台10万元,耕田机 1台 5万元,插秧机 1台2万元, 合计 17 万元。 2.3.6 福建省上杭县超级稻节本、 高效、 无公害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基地, 建设 经费 88.9 万元(基地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性单恋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建筑工程风险评估与预防措施方案
- 通风与排烟系统设计方案
- 焦虑型障碍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院健康教育培训试卷及答案
- 财务流程自动化实施方案
- 2025年篮球进阶测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年国考消防指挥岗面试题目及答案
- Uradil-impurity-1-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4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 山东高速历年笔试题
- 《高尔基体溶酶体》课件
- DB45T+2871-2024++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安全技术规范
- 屋顶风机安装施工方案
- 原位固化法管道修复方案
- 多智能体系统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及综合治理工程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GB/T 30306-2024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滤芯
- DL∕T 5113.1-2019 水电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 量等级评定标准 第1部分 土建工 程(代替DLT 5113.1-2005)
- YBT 5055-2014 起重机用钢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