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2019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2019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2019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2019年秋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1课 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后篇巩固提升 1.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取消了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 ,改为农产品收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 ,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 A. 意在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 B. 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 严重脱离苏联社会现实需要 D. 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 解析I赫鲁晓夫实行农产品收购制,农庄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促进了苏联的经济发展。 答案B 2.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的一幅题为 推广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的宣传画。当时的苏联正 在() 0 A.

2、促进农业市场化 B. 推动农业集体化 C. 进行农业改革D.加快工业建设 解析题干事件为赫鲁晓夫改革中的推广种植玉米运动,C项正确;A项在斯大林体制下不存在;B项发 生在斯大林时期;D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C 3.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这里斯大林的守墓人”的主要含义 是() A. 未改变农业落后的局面 B.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 C. 一味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未改变苏联原有的社会制度 解析赫鲁晓夫改革是在当时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虽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 观念的束缚,冲击了斯大林体制,起到了掘墓人”的作用,但其在经济改革理论上并没有突破

3、,只是在维 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革。故选B项。 答案B ”这主要是指勃列日涅夫改革 4.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 () A. 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 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坚持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 D. 坚持原有体制并有所新发展 解析I勃列日涅夫在坚持 斯大林模式”下进行了一些改革,他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方 面。在他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保持了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美国相对抗的军事工业获得了一定 程度的发展。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决定通 ,联合公 这一措施 5.1973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

4、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 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 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1979年,联合公司达3 947个,参加的企业共有17 516个。 ( ) A. 仍未能摆脱 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B. 使苏联得以一跃成为真正的超级大国 C. 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内容 D. 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 解析1973年苏联处于勃列日涅夫统治时期,这一时期虽然建立了联合公司 ,减少管理层次,但仍未从 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A 苏联经 济体制变革是从1953年赫鲁晓夫改革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5、斯大林 模式”给农业带来的消极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 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没有 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3. 与1951年至1955年相比,苏联1961年至1965年的粮食年平均产量增长近50%,肉类的年平均产 量增加60%以上,奶类年平均产量增加 70%以上。这些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赫鲁晓夫改革 B.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 C. 美苏关系缓和 D. 斯大林模式”的活力 解析题目提供的时间,正处在赫鲁晓夫改革期间,其改革重点在发展农业方面,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正确答案。 答案A 4.赫鲁晓夫回忆其执政时称,当时苏联领导和他自己在走向解冻”的

6、同时,又担心 解冻”引起洪水泛 滥,局面难以控制,因此我们似乎曾经阻止过解冻”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 A.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B.反对公开地否定斯大林模式” C.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D.阻碍了苏联社会制度的变迁 解析I赫鲁晓夫的回忆表明,他试图打破 斯大林模式”,但又害怕局面失控。这一种矛盾的心态,表明他 没有找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 答案C 5.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威尔 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 杜兰特在其著作历史的教训中认 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正在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 义的恐惧,迫使社会主义不断扩大自由。与苏联 ,以使得这个体制拥有更大的生产动力。对资本主 正在

7、恢复个人主义的激励机制”相关的是() A.加强了工业部门管理体制 B.可以租借、租让工业企业 C.扩大了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D.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解析20世纪60年代,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有C项。 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 ,属于其改革措施的仅 答案C 苏联的改革在赫鲁晓夫时期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涉及体制问题,即 没有认清苏联经济问题的实质,故C项正确;中国的 大跃进”运动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而且很不成 功,戈尔巴乔夫不可能借鉴中国的大跃进”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C 11.(二?导学号34224061 1989年11月26日,戈尔巴乔夫在苏联真理报发表文章说

8、:如 果说在初期我们认为这基本上指的只是纠正社会肌体的部分扭曲现象,只是完善过去几十年间形成 的、已经完全定型的制度的话,那么,现在我们说,必须根本改造我们的整个社会大厦:从经济基础到 上层建筑。这意味着苏联改革() A. 全面推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B. 全面否定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 正式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全盘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历史 答案D 12.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 时间 (年) 19761980 19811985 19861990 199C 社会总 产值 4.2 3.3 1.8 -2 国民收 入 4

9、.3 3.2 1.0 -4 劳动生 产率 3.3 3.1 -3 A.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 B.赫鲁晓夫改革导致的社会混乱 c.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 D.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 解析 1990年,苏联经济出现负增长说明当时苏联经济改革的失败,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可排除; 赫鲁晓夫改革与 1990年”的时间限制不符,可排除B项;苏联解体是在1991年,C项错误。 答案D 、非选择题 13.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赫鲁晓夫上台时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 大林所留下的苏联

10、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 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世界的隔绝一一所有这一 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的彻底的变革。” 摘编自转型中的俄罗斯 材料二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 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 蓬勃发展。 摘编自赫鲁晓夫时期苏共中央全会文件汇编 (1953年3月-1964年10月) 材料三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 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

11、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 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 越多。” 摘编自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结合所学知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 参考答案1(1)经济问题: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根源: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 (2) 措施: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

12、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发展家庭副业;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3) 给企业部分权力;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赫鲁晓夫在1957年提出 三四年内苏联的人均肉类、牛奶、黄油产量赶上美国”的目标,为 此不顾苏联的气候条件,要求各地都来扩种玉米以增加饲料。结果很多地方因气候条件恶劣造成玉 米歉收,其他粮食作物也由于播种面积减少而减产。 材料二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 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由于军备竞赛和改革停滞,苏联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水平

13、与西方发达国家的 差距越来越大,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 材料三1985年,苏共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认为苏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 加速国家 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19861988年,苏联经济不但没有加速发展,相反,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仅为2.8%,低于19801985年的3.2%。戈尔巴乔夫认为,现行政治体制是经济 改革没有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1)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苏联三位领导人当时改革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 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 他们各自的经济改革有哪些缺点?共同的不足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1)赫鲁晓夫:农业;勃列日涅夫:重工业;戈尔巴乔夫: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各自缺点:赫鲁晓夫提出的目标不切实际,不顾自然条件的差异推行种植玉米,使农业生产受到 严重影响。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霸权,进行军备竞赛,导致经济停滞不前,人民不满情绪高涨。戈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