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文库:八角莲_第1页
中药知识文库:八角莲_第2页
中药知识文库:八角莲_第3页
中药知识文库:八角莲_第4页
中药知识文库:八角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药系列文库八角莲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本文提供中医药知识点“八角莲”的介绍,以供大家了解。八角莲【概况】: 异名 鬼臼(本经)。基源 为小檗科八角莲属植物六角莲及八角莲的根茎。八角莲属全世界约7种,主产中国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原植物 六角莲Dysosma Pleiantha(Hance)Woodson(Podophyllum Pleiantha Hance)。八角莲Dveitchii(HemsletWils)Fu ex Ying(P veitchii Hemslet Wils),又名八角乌(通称),一把伞(广东、广西),八角金盘(江西、浙江、福建),独角

2、莲(浙江、广东、江西)。历史 本品以鬼臼之名始载于本经。证类本草载:“鬼臼生九真(今湖北汉阳西南)山谷及冤句(今山东荷泽)”。该书又引图经本草谓分布于:江宁府、滁、舒、商、齐、杭、襄、峡州、荆门均亦有之(今南京、安徽滁县、安庆、陕西商州、山东和河南南部、杭州和湖北之襄阳、宜昌等地)。纲目引苏颂曰:“花红紫如荔枝,正在叶下,常为叶所蔽。”综上,古本草中所述的鬼臼,应是六角莲和八角莲。形态 六角莲为多年生草本,有粗壮根状茎;茎直立,无毛,高1017cm。茎生叶常为2枚,盾状,轮廓矩圆形或近圆形,长1622cm,宽1219cm,无毛,89浅裂,裂片宽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针刺状细齿;叶柄长1015cm,

3、无毛。花58朵簇生于两茎生叶柄的交叉处,下垂;花梗长达28cm萼片6,卵状或椭圆状矩圆形;花瓣6,紫红色,矩圆形;雄蕊6,长2123cm,花丝长78mm,花药长1415cm。浆果近球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59页,图 15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谷、山坡杂木林下阴湿地。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西。八角莲的主要特征为茎生叶1枚,有时2枚,49浅裂。花深红色,58簇生于近叶柄顶部离叶基不远处。浆果椭圆形。(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760页,图1519)。生于阔叶林或竹林下阴湿处。分布于中国西南地区。【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去净泥土,晒干或鲜用。产于浙江、

4、江西、湖北、四川。鉴别 性状 八角莲根茎横生结节状,长810cm,直径152cm;表面棕色,皱缩,结节圆形,上有略凹陷的茎基痕,下面着生细根,较稀疏,长35cm,直径约1mm,棕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后易抽出木心。气微,味苦。六角莲根茎横生结节状,长23cm,直径约5mm;表面棕黑色,平坦或微凹,上有几个小的凹点,下面具环纹。须根多数,长约20cm,直径约1mm,被毛,表面棕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根茎断面黄绿色,角质;根断面黄色,中央有圆点状中柱。气微,味苦。理化 取样品粉末3g,加乙醇提取,回收乙醇至1m1,点于硅胶G板上,以氯仿甲醇(91)为展开剂,以鬼臼脂素为对照,展开后,用硫酸乙醇

5、(11)喷雾,于120烘5分钟,斑点均显棕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34) 贮藏 置干燥处。【化学】: 根及根茎含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去氧鬼臼毒素(Desoxypodophyllotoxin)、鬼臼脂酮(Podophyllotoxone)、异苦鬼臼脂酮(Isopicropodophyllone)以及与这四个化合物相应的4去甲基衍生物。另含紫云英甙(Astragalin)、金丝桃甙(Hyperin)、槲皮素,4甲基山柰素(Kaempferide)、谷甾醇1,2。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5;24(10)24072药学杂志(日) 1962;827

6、77 【药理】: 根茎中提出的结晶性物质,可使离体蛙心兴奋,停止于收缩状态。扩张兔耳血管,但对蛙后肢血管、家兔小肠、肾血管则有收缩作用。能抑制离体兔肠,兴奋兔及豚鼠离体子宫1。根、根茎中所含鬼臼毒素有细胞毒样抗癌作用,但毒性太大,不能内服,仅限于治疗皮肤癌。可兴奋肠平滑肌,产生腹泻,并有抗单纯性疱疹病毒、免疫抑制和抗生育作用24。去氧鬼臼毒素有抗人体鼻咽癌5和保护四氯化碳致肝损害的作用6。金丝桃甙(Hyperoside)有明显的抗炎及止咳作用7,8。参考文献 1医学中央杂志(日)1924;22132;19331934;3961 2药品集,第5分册(抗肿瘤药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5

7、3 3TheMerck Index9ed,Merck & Co,197673254中国药理学报1989;10(4)377 5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332 6JPharm Sci 1977,66(6)892 7CA 1976; 8499346m 8药学学报1980;15(6)365 。【药性】: 性味 苦,凉。福建民间草药:“甘、微辛,温。”中药大辞典:“苦、辛,平。”全国中草药汇编:“甘、微苦,凉。”归经 入肺经。功效 清热解毒,活血散瘀,化痰散结。主治 痈疮疖肿,跌打损伤,毒蛇咬伤,喉蛾,乳腺癌。纲目拾遗:“治一切毒蛇伤。”福建民间草药:“散结活瘀,消瘿解毒。”广西中药

8、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疮疖。”四川中药志:“治劳伤吐血,腰痛,疥癣白秃。”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燥湿泻火。治淋巴结炎,腮腺炎,痈疮。”中药大辞典:“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祛瘀消肿。治痈肿,疗疮,瘰疬,喉蛾,跌打损伤,蛇咬伤。”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治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痈疮疖肿,淋巴结炎,腮腺炎,乳腺癌。”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或研末入丸、散。外用:捣敷。【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配猪肺,治痰咳。配鸡或猪肉,治虚汗盗汗。单方应用 福建民间草药:“治肿毒初起:八角莲加红糖或酒糟适量,共捣烂敷贴,日换2次。”福建民间草药:“治瘰疬:八角莲60g,黄酒60g。加水适量煎服。”贵阳民间药草:“治疗疮:八角莲6g,蒸酒服;并用须根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治带状疱疹:八角莲根研末,醋调涂患处。”广西中草药:“治单双蛾喉痛:八角莲3g,磨汁吞咽。”广西中草药:“治毒蛇咬伤:八角莲915g,研捣烂,酒冲服酒。渣敷伤处周围。”江西草药:“治毒蛇咬伤:八角莲根,用白酒磨涂伤处。亦可内服6g。对神经性毒素,可取八角莲根6节,用75%乙醇7ml,浸泡7天,取浸出液12ml注入伤口内。”江西草药:“治跌打损伤:八角莲39g,研细末,酒送服,每日2次。”食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