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学分认定化学试题班级类型:理科班;考试时间:100 分钟;总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 卷(选择题)答案用2B 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 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N 14O 16S 32Cl 35.5Cr 52第 I 卷(选择题48 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 48分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B催化剂能改变反应历程,降低焓变C若将等物质的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D在
2、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反应总是向H T S0 的方向进行2. 中科大陈乾旺教授等人发明 RTX 合成金刚石的新方法,化学原理为: Na+CO一定条件C(金刚石)+C(石墨)+NaCO(未配平 )223该方法比 1955 年人工首次制得金刚石的旧方法容易得多,其化学原理是: C(石墨)1800C 1.21010PaC(金刚石) 。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反应中既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又有新化学键的形成B新方法利用的是化学变化,旧方法利用的是物理变化C在反应中每生成 12g 金刚石需要消耗23g 金属钠D反应和反应中所得的金刚石都是还原产物3.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升
3、高温度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入生成物加入 MnO 2()A全部BCD4. 已知通过乙醇制取氢气有如下两条路线:CH322O(g) 4H2(g)+2CO(g) 1aCH OH(g)+HH= +255.6kJ molbCH322(g) 3H2(g)+2CO(g) 1CH OH(g)+1/2OH= +13.8kJ mol1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 b 路线制氢更加有利B降低温度,可提高 b 路线中乙醇的转化率C乙醇可通过淀粉等生物质原料发酵制得,属于可再生资源D由 a、b 知: 2H 2(g)+O2(g) 2H2O(g) H= 483.6kJ mol 15. 对于 mA(s)n
4、B(g)pC(g)H0 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温度下B 的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m+npB.npC.x 点的状态是 v 正v 逆D.以上答案都错误6已知反应: CO(g)CuO(s)CO2(g) Cu(s) 和反应:H2(g) CuO(s)Cu(s) H2O(g) 在相同的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分别为 K 和 K ,该温度下反应: CO(g) H O(g)CO(g) H (g) 的平衡12222常数为 K。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K1=c(CO2) ?c(Cu)/c(CO)?c(CuO)K1B反应的平衡常数KK2C对于反应,恒容时,温度升高,H2 浓
5、度减小,则该反应的H 0D对于反应,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2 浓度一定减小7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aA(g) bB(g)cC(g) 在不同温度 (T 1 和 T2)及压强 (p 1 和 p2 ) 下,混合气体中 B 的质量分数 w(B)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T1T2,p1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T1T2,p1p2,abc,正反应为吸热反应CT1p2,abT2,p1p2,abc,正反应为放热反应8对于可逆反应 A(g)+2B(g)C(g)H 0,下列“研究目的”和“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ABCD研究压强对反应的温度对反应平衡体系增加催化剂对反应A目的影
6、响( P2 1)的影响的影响P对反应的影响2图示9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3A(g)+2B(g)zC(g)+2D(g),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把 4 mol A 和 2 mol B 混合,2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 1.6 mol C,又测得反应速率 v(D)=0.2 mol (Lmin) -1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z=4B B 的转化率是 40%-1D平衡时气体压强是原来压强的0.9C A 的平衡浓度是 1.4 mol L10已知 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且氧气中 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水蒸气中 1 mol HO 键
7、形成时放出热量 463 kJ,则氢气中1 mol H H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A920 kJB557 kJC436 kJD188 kJ11下列措施或事实不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2 的生成A在煅烧粉碎的硫铁矿利于 SOB.合成氨的反应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氨的合成C新制的氯水在光照下颜色变浅D氯气可以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Cl2+ H 2OHCl+ HClO )12已知反应: 101 kPa 时, 2C(s)+O2(g)=2CO(g)H = -221 kJmol-1,稀溶液中, H+-2-1。由此可以推断下(aq)+OH(aq) =H O(l)H = -57.3 kJ mol列结论正确的是
8、()A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 2 mol 水,放出 114.6 kJ 热量B的焓变为 221 kJ mol-1C浓硫酸与稀 NaOH 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 水时放热为 57.3kJD 1mol 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大于110.5 kJ13碘在不同状态下 ( 固态或气态 ) 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所示:22(?)=2HI(g)H-9.48 kJH (g) IH22(?)=2HI(g)+26.48 kJH (g) I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中的 I 2 为固态,中的 I 2 为气态B的反应物总能量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C的产物比的产物热稳定性更好D1 mol 固态碘升华时将吸热17
9、kJ14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NO 22NO+O 2,下列所述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单位时间内生成 nmolO2 的同时生成 2nmolNO3B.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再改变C.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15. 反应速率v 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 22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2 m2n,式中 k 为常数, m、Cl =2HClvkc(H )c(Cl )n 值可用表中数据确定。()1c(H2)/mol L 1c(Cl2)/mol L 1v/mol L1s1.01.01.0 k2.01.02.0 k2.04.04.0 k由此可推得, m、
10、n 值正确的是 ()11A m 1,n1Bm2, n2C 1,n1Dm1,n1m22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 2S2O3 H2SO4=Na2SO4 SO S162 H 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第 II 卷(非选择题52 分)417 (共 10 分,每空 2 分)某小组利用 H 2C2O4 溶液和酸性 KMnO 4 溶液反应来探究 “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时,先分别量取两种溶液,然后倒入试管中迅速振荡混合均匀,开始计时,通过测定褪色所需时间来判断反应的快慢。该小组设计了如下方案。HCO 溶液酸性 KMnO溶液2244编号浓度体积浓度温度体积 /
11、mL-1/mL-1/(mol L )/(mol L )0.102.00.0104.0250.202.00.0104.0250.202.00.0104.050(1)已知反应后 H2C2O4 转化为 CO2 逸出, KMnO 4 溶液转化为 MnSO 4,标况下,每生成 89.6L CO 2 气体,转移 _mol电子。写出 H 22 4 与酸性 KMnO 4C O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填编号,下同 ),可探究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编号是_。(3)实验测得 KMnO 4 溶液的褪色时间为40 s,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这段时间内平
12、均反应速率 v(KMnO 4 11。 )_molLmin18.(共 16 分,每空 2 分)在一定温度下,将2.4 molA 和 1.2 molB 两种气体相混合后于容积为 2 L 的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B(g)xC(g)+D(g)H”或 “ ”),达到平衡时D 的浓度为。519 (共 10 分,每空 2 分)( 1)已知重铬酸根 (Cr 2O72- )和铬酸根 (CrO 42-)离子间存在如下平衡 :Cr 2 O72- (橙色 )+H 2O2CrO 42- (黄色 )+2H +向试管中加入 4mL 0.1mol/L K 2Cr 2 O7 溶液 ,溶液为橙色 ,下列措施会使溶
13、液黄色加深的是 _ 。滴加 1mL1mol/L K2Cr 2O7 溶液滴加数滴 1mol/L NaOH溶液滴加数滴1mol/L HNO 3 溶液滴加少量 K 2CrO 4 固体加催化剂A B C D( 2)CrO 42- 和 Cr 2O72- 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1.0 mol L- 1的 Na 2CrO 4 溶液中 c(Cr 2 O72- )随 c(H +)的变化如图所示。升高温度, 溶液中 CrO 42- 的平衡转化率减小, 则该反应的H_ 0(填“大于 ”“小于 ”或 “等于 ”)。由图可知,溶液碱性增大,CrO 42- 的平衡转化率 _( 填“增大 “减小 ”或 “
14、不变 ”)。根据 A 点数据,计算出该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 。由图可知,当酸性逐渐增强时,平衡常数K 变化情况为 _( 填 “增大“减小 ”或 “不变 ”)。(前两空每空1分,其它均每空2分,共16分)CH4、H2、C 都是优质的20能源物质,它们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 4222H2O(l)H1(g) 2O (g)=CO (g)890.3 kJ mol2H2O22H1(g)(g)=2H O(l)571.6 kJ molC(s)O22H 1(g)=CO (g)393.5 kJ mol6(1)在深海中存在一种甲烷细菌, 它们依靠酶使甲烷与 O2 作用产生的能量存活,甲烷细菌使 1 mol 甲
15、烷生成 CO 2 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 _(填“”“”或“” )890.3 kJ。(2)甲烷与CO 2 可用于合成合成气( 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氢气) : CH 4CO 2=2CO 2H2,1 g CH4 完全反应可释放 15.46 kJ 的热量,则:能表示该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_(填字母 )。若将物质的量均为 1 mol 的 CH 4 与 CO 2 充入某恒容密闭容器中,体系放出的热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 CH 4 的转化率为 _。(3)C(s)与 H 2(g)不反应,所以C(s)2H 2(g)=CH4(g)的反应热无法直接测量,但通过上述反应可求出C(s)2H 2(g)=CH
16、4(g)的反应热 H_。(4)目前对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是燃料研究的重点,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物质的研究方向中可行的是_填(字母 )。A寻找优质催化剂,使CO 2 与 H 2O 反应生成 CH 4 与 O2,并放出热量B寻找优质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使CO2 分解生成碳与 O 2C寻找优质催化剂,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 2 与海底开采的CH 4 合成7合成气 (CO 、H2)D将固态碳合成为 C60,以 C60 作为燃料( 5 ) 工 业 上 合 成 甲 醇 的 反 应 : CO(g)+2H 23 -1,若在温度相同、容积均为(g)CH OH(g)H2L 的 3 个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90.8kJ mol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如下:容器甲乙反应物投入量1molCO、 2 mol1 molH2CH OH3CH 3OH 的浓度c =0.25c(mol/L)12反应的能量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心态和自律的课件
- 高中化学氯气课件
- 高中光的色散课件
- 高三最后一课课件
- 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与竞业禁止合同范本
- 跨境电商融资合同续签与物流仓储服务协议
- 带有户外景观设计权的二手房买卖合同
- 公寓楼日常保洁托管合同
- 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2笔记 知识梳理清单
- 如何引导初高中生正确看待追星文化
- 路基路面压实度评定自动计算表-标准-
- 积滞病中医护理方案
- 《免疫细胞疗法》课件
- 《遥感技术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课件
- 博物馆与社区合作模式-深度研究
- 猕猴桃工业流程
- 学习五线谱认识音名唱名课件
- 2025年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2016-2024)频考点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科学玩具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腕骨骨折脱位》课件
- 制造业技术副总的职能与责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