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解: 第一部分电路基本概念、定理与分析方法 (教材第1、2章) 在如图1.11所示电路中,试分别计算在开关 S断开和闭合两种状态下 A 点的电位。 J-12V S 3K 3.9K 二 20K 12V 图 1.11 设由20K电阻流向3.9 K电阻的电流为I,则 当S断开时: Va 12 I 20 103 12 ( 12) 12 (3 3.9 5.84 V 当S闭合时: VAI 3.9 103 12 20) 103 (3.9 20) 103 3.9 10 1.96V 2、 对如图1.12所示电路,求各点电位Va , Vb , Vc , Vd 。 20 a 5 E1 140V 4A 6 CA
2、0 E2 90V b 图 1.12 解: 设b为参考点,则 精选文库 Vb 0V Va Uab 10 6 6( Vc Ucb E1 140V Vd Udb E2 90V bU ab 3、在如图1.13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ab。 解:设通过10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Ii,通过5 电阻由上向下的电流为 I2 , -23 - 则由KCL知 Ii 1 2 3A , I2 I143 4 1A , I 5 I25 1 4A 所以 Uab 3 10Ii 5I2 3I 3 10 ( 3) 5 1 3 4 40V 4、在如图 1.14所示电路中,已知I10.01 mA , I2 0.3 jjA , 159.61
3、jjA o 其余电流I3, I4和I6。 图 1.14 1 6 解:由KCL可得 13 11 14 15 0.01 0.3 0.31 mA 9.61 0.31 9.3 ma 0.3 9.3 9.6 ma 12 14 1 3 5、在图 1.15 所示电路中,若欲使指示灯上的电压 U3和电流13分别为12V和 0.3A,试求电源电压U。 10 11 15 20 U3 |l2 10 图 1.15 解:综合运用KVL与KCL,可得 U3 2014 14 0.6V 20 20 I2I3 I4 0.3 0.60.9A 10122014 15I5 I510I2 20I4 15 10 O.9 20 O.6 1
4、.4A 15 0.9 1.42.3A 1244V U10I1 10I2 U3 10 2.3 10 0.9 6、如图 1.16所示电路中,已知 5 10V , Is 2A , R1 1 , R2 2 , R3 5 R 1 。 (1)求电阻R中的电流I; (2)计算理想电压源Ui中的电流Iui,理 想电流源Is两端的电压U|s ;分析电路的功率平衡。 1.16-B的形式) 解:(1) Ui b 图 1.16-A 图 1.16-B I1 Ui R1 10A , 由原图可得 I R1 Is I 2A -6A 4A , I R3 理想电压源中的电流 I U1 Ir3 Ir1 2A ( 4)A 6A 理想
5、电流源两端的电压 Uis U R2IS RIRJs 1 6V 2 2V 10V (3)由计算可知,本例中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都是电源,发出的功率 分别是 PU1 U1IU1 10 660W Rs Uisls 10 220W (60 20)W=(36+16+8+20)W 各个电阻所消耗的功率分别是 Pr Rl21 62 36W Pr1 R1IR1 1 ( 4)216W Pr2 R2IS2 2 22 8W PR3 R3I RS? 5 2220W 可知 即两者平衡 7、电路如图1.17所示,已知Ui , I3S , R , R2 , R4 , R5和R6。试求各支路 电流。 图 1.17 解:该电
6、路有6条支路,5个未知电流数,故需列5个方程。选择回路电压计 算与电流方向如下图所示,贝U有个节点电流方程为 11 12 I4 I2 I4 I6 I 3S I5 I 3S I6 选择不含电流源的回路列写所需的另外 2个回路电压方程 I1R I2R2 I5R5 Ui 14 R416 R615 R50 联解上述方程组则可求得所需的支路电流。 8 电路如图 1.18所示,已知 E 10V,Is 1A , R 10,R25 ,R,5 试用叠加原理求I2,Us。 Us 解:当E单独作用时 R2R3 Us I2R21 5V 5V 当Us单独作用时 I2 R3Is10.5A R?R35 5 Us I2R20
7、.5 5V 2.5V 所以,由叠加定理有 I2 I2 I2 1A 0.5A0.5A Us Us Us 5V 2.5V7.5V 9、如图1.19所示电路中,已知尺R2R45,R310,Rg10 E 12V。试用戴维宁定理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g 0 图 1.19 解:对本题,先求其戴维宁等效电路 (1) 求开路电压Uo(如下图所示) +a I1 R1 R2 I2 E R3R4 12 A 10 5 Uo I lU 1.2A 0.8A E U0I1R2 I2R4 1.2 5 0.8 5 2V (2) 求等效内阻Ro(如下图所示) Ro R1 R2R3 R4 R1 R2R3 R4 5.8 (3) 可将原电
8、路化为如下图所示电路,有 .a iEjT * - I b Ig E RoRg 0.126 A 10、在如图1.20所示电路中,当 多少。 R 4时,I 2A。求当R 9 时,I等于 R I S U1 I 机4 2 R4 2 U2 图 1.20 解:将原电路除R外的部分用其戴维宁等效电路代替,则等效电路的内阻R0为 R0 R2 /R42/21 由已知条件 1 R04 匕 2 U0 10V 可知,当R= 9时,有 第二部分 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教材第 3章-电路的暂态分析) 1解:t 0时,电容处于开路, Uc(O ) 10mA 2k 20V 由换路定律得: Uc(0 ) Uc(0 )20V 换路
9、后一瞬间,两电阻为串联,总电压为 Uc(0 )。 所以 i1(0)上Q 5mA (22)k 再由节点的KCL方程得: ic(0 ) 10mA i1(0 )(10 5)mA 5mA 2解:t 0时电容处于开路,电感处于短路, 45 3A 6|) i(0 ) (5 ,iL(0 uc(0 )8 由换路定律得: i(0 ) 24V Uc(0 ) Uc(0 ) 24V,iL(0 )iL(0 由KVL得开关电压: u(0 ) uc(0 ) 8 iL(0 ) (248 3解:当0 t 1 s时,时间常数 1 1s 初始值 Uc(0 ) Uc(0 ) 2V 若开关S2没有接通,达到稳态时 uc( ) 1V。
10、由二要素公式得 3电阻与6电阻相并联,所以 6 i(0 ) 2A 63 2A 2)V 8V t 1 s (1) uc(t)uc( )uc(0 ) uc( )e t/1(1 et) V 当t 1 s时,电路时间常数发生变化, 1 1 2 RC 1 0.5s 1 1 由式(1)得 1s时的电压值 uc(1s) (1 e 1 稳态值 Uc( )0.5v 由二要素公式得 Uc(t) Uc( uc(1) uc( )e (t 1)/ 20.5(0.5 1)e 2(t 1) V ( t 1 s) 4解:由换路定律得 iL( )20/4 5A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 等效电阻 图3(b)电路 iL(0 )0,达
11、到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故 (b)所示。 :| 8 (b) 图4(b)电路 R (4/4)/81.6 时间常数 L/R (1/ 16)s t 0后电路为零状态响应, iL(t) iL( )(1 et/ ) 故电感电流为: 5(1 e 16t)A,(t0) UL i(t) 8 diL0.1 5 16 e 16t (屮8 e 16tA,(t 0) 5解:t 0时电容处于开路,由换路定律得: UC(0 ) UC(0 )二 6 3 t电容又处于开路, 6 9V 6V , Uc() (18 V) 12V 等效电阻 R (8 10 时间常数 RC 0.2s 由二要素公式得: Uc(t) Uc() Uc(0
12、) UC()et/ ( 12 18e 5t)V (t 0) u(t) 8 CdUC uC 0.16 ( 90e5t) dt (12 18e5t) 所以 u(t) 12 3.6e 5t V(t 0) 6解:当t 0时,列写节点方程求原始值 3 20 (6 5 解得 U1(0 ) 5.76 V 由换路定律得 iL(0 ) iL(0 ) 3A i1(0 ) 3A U1(0 ) 6(3 5.76/6)A2.04A 换路后的电路如图(b)所示。 2H iL 5 12V U1 20 图6(b)电路 列写节点方程得: (5 20 )U1(0)iL(0) 12 20 7解:当t 0时, 电容处于开路,列写节点
13、电压方程求原始值 (丄- 2 2 1 -Un1(0 )( 2 2 1 . 3)Un1(0 )二 Un2(0 ) 1 1 ,-、 2 -丿 13 -)Un2(0 ) 4 8 1 8 0 2 3 80 8 解得 un1(0 )4.8V, 由换路定律得: Uc(0 )Uc(0 ) Uni(0 )4.8V 电容又处于开路, 再列写节点电压方程如下: (1 1 1 1 2 3)Un1() Unl() 1 (2 1 Un2( 2 1 ;)Un2() 4 解得 u1(0 )5.76V,i(0 )12V 4()0.888A 20 稳态时,电感处于短路,所以 12V i()0.6A 20 等效电阻 C 520
14、R 4 5 20 时间常数 L / R 0.5s 由三要素公式得: t/2t i(t) i( )i(0 ) i( )e(0.60.288e ) A 解得: Uc() Uni( )4V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R- 2 D3 4 n 图7(b)(电路 R 2/3/(24)1 时间常数 RC 1s 由三要素公式得: Uc(t)Uc() Uc(0 ) Uc( )e t/ (40.8e t) V 8解:由换路定律得: 10V uA iL(0 ) iL(0 ) 5A 2 求稳态值的电路如图(b)所示。 iL()汽 i() 3 3 2(2 10V 4 3/2)6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 等效电阻
15、R 23 3 2 4 时间常数 (c)所示。 L/ R 2/40.5s 由三要素公式得: iL(t) iL( ) iL(0 ) iL( )et/ 6(1 5e2t)A 9解:当t 0时,电容处于开路,由换路定律得: 3 Uc (0 )Uc(0 ) Ui(0 ) 6 9V 3V 电容又处于开路 3 3 1.5 求等效电阻的电路如图(b)所示。 uc( ) U2( ) Ui() 9V 3 9V 3V CZII1=1 3k O_ 3k 6k Q 9 1.5k Q rrj I n 图9(b)电路 等效电阻 R (* 6 3 时间常数 3k 3 103 2 10 6F 6 10 3s 由三要素公式得 U
16、c() uc(0 ) uc( )et/ (3 一t 6e 6 )V Uc 0。 由式(1)得: 103 -t1 3 6e 6 0, 解得: 10 3 In 2 3 4.16 10 3s 3 (1) Uc(t) 设t ti时, t1 6 第三部分正弦交流电路-1 (教材第4章) 1、有一 RC串联电路,电源电压为 u电阻和电容上的电压分别为 Ur和Uc , 已知电路阻抗模为2000,频率为1000Hz并设u和Uc间的相位差为30,求R 和C,并说明在相位上uc比u超前还是落后。 解:设电源电压为U& U 0oV Z RR jXc |Z| j c (1) 从(1)可知90。 0。 U |Z| c
17、90oV |Uc| 30V Uc落后30 9030。 60 1 arctan( )60 rc 73r c tan( 60) 1 rc |Z| Jr2 已)2 2000 将(4)带入(1)得: 0.09uF R=1000 2、解:因为元件是并联,所以每个元件上的电压都相同。则 又因为:1&1& 13 I2 I4 0A I5 U& jXc 22022A 10 0A 精选文库 &22A I122 A 3、解:设l& 100 0oV ; _U&_ j? U 5 j5 10 90o A 100 0o 5近 45o 10逅 45o A 10j2 45o 10 90o 10 0oA -35 - Ao读数是1
18、0A。 U 10 ( j10) Ul j100 100 100 J245oV V0读数是1002 V。 4、解:设参考相量1& 0oV 由 KCL 得:& j CU& R (1 再由 KVL 得:1&12 j LI& 1& (1j2)U& 对节点1,由KCL得:& j cU&2& 再由KVL得: U&sR& l&2 ( 2 j2)l& 2 135oV Us(t)2/2 cos(t 135o )V 5、解:设参考相量 U 220 0oV 则: U& R2 0 220 0 一 宀 11 0 A 20 U& R jX L o 2200“o A 尸 1160 A 10j10V3 & & 11 oo 1
19、1601W330 A UI cos( )220 1173cos( 30o)3630W 6解: (a)因为R的电压与L的电压方向垂直,由电压三角形关系可得: 2 2 2 1002602 V02 (b)因为L和C并联,电压相差180,因此由KCL定理有: |&| |& | |5 3| 2A Io 2A 即有中性线的丫形接法,负 380 -V 220V 43 第三部分正弦交流电路-2 (教材第5章) 1、解: (1)因为负载与电源间为三相四线制连接, 载各相电压对称,相电压 Up Ul g 设U1为参考相量,则负载各相电压相量为 g U1 各相负载不对称, g 220 0 V,U2 故各相电流为 2
20、20 120 V g ,U3220 120 V 各相电流相量为 g I1 中性线电流为 g g g I N I 1 I 2 20 g I3 U1 220 R1 11 U2 220 R2 22 U3 220 R3 22 A 20A A 10A A 10A g I 2 I 3 I1 I2 10 120 A , g I3 10 120 A (20 0 10 120 10 120 )A 10 0 A 电压、电流相量图如图所示 *U3 U1 U2 (2)如果无中性线。采用结点电压法, 为 则负载中线点与电源中性点电压 g U2 R g U3 R 220 0 11 丄丄丄 Ri R2 R3 220 120
21、 22 丄丄丄 11 22 22 220 120 V 55 0 V 此时负载各相电压分别为 g g g U1 U1 U N N (220 055 0 )V 165 0 V g g g U2 U2 U N N (220 12055 0 )V 252 131 g g g U3 U3 U N N (220 12055 0 )V 252 131 V 且Li相短路,贝U负载各相电压为 V (3)如果无中性线, g U10 g U 21 g U 31 g U2 g U3 g U1 g U1 U12a/3U130 U 31 屁: 73 220 30 V 380150 V 负载各相电流为 g I2 g I3
22、g I1 g 匕 R2 g 土 R3 g (I2 380 30 4a 22 220 (12030 17.3150 A 380 150 A 17.3 150 A 22 g I3)(17.3 电压、电流相量图如图所示 )V 380 15017.3 150 )A 30 12 150 V g I1 3812La 11.5 30 a 11 22 g U1 g U2 g I1 R1 g I 2 R2 11.5 30 11V127 30 V 11.5 3022V253150 V (5)在(3)中有中性线,L1相短路,则L1相熔断器因电流过大而熔断; L2相和L3相不受影响,其电流、电压与(1)中相同。 在(
23、4)中有中性线,L3相断路,则L3相无电压和电流;L1相和L2相 不受影响,电流、电压与(1)中相同。 2、解:由于星形联结和三角形联结两组电阻性负载皆为对称性负载,贝U 星形联结 Ily 220 IPY a 22A 10 三角形联结 型A 1OA, 38 IlTsIp io73a g 设相电压U1为参考相量,则 gg U12 超前 U1 30 ggg ,I LY与U1同相,I P g (4)如果无中性线,且L3相断路,则R1、R2串联于线电压U12中,则 g U12 R1R2 ggg 与U12同相,而I L滞后于Ip 30,故I LY与I L同相,其电压与电流 的相量图如图所示。 1 所以
24、I Ily Il (22 1o73)A 39.3A 3、解:根据有功功率功率公式 P V3UlIlC0S,则 线电流 Il J v3U l cos 肓;8f O.87A 19.96A 相电流 Ip 芈 19.96A 11.52A y/373 第四部分磁路与电机 (第6 7、10章-磁路与铁心线圈电路、交流电动机及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 1、将:Rl 8的扬声器接在输出变压器的副绕组,已知N1 300, N 2 100,信 号源电动势有效值E 6V ,内阻Ro 100 ,求信号源输出的功率。 I R。 *I -、 N2 N1 Ri 解:变压器原边等效负载阻抗为: 则:信号源输出的电流为: Is E
25、34.88mA RlRo 信号源输出的功率为: P lSg87.6mW 22V绕组负担44VA余下由110V绕组负担,求:这三个绕 2、容量为154VA的控制变压器如图:原绕组为220V,副绕组有两个,额定电压 分别为110V和22V, 组的额定电流。 解: S S1 S2 22 I 1110 I2220 I 154VA 可得: I1 44 c A 2A 22 15444 1A 110 154 A 0.7A 220 3、已知丫132S-4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额定技术数据如下:电源频率为 50HZ3试 求额定状态下的转差率SN电流IN和转矩TN以及起动转矩Tst、和最大转矩 Tmax 转速 功率
26、55Kw 1440r/mi n 380V 电压 效率 COS Tst/TN Tmax/TN 855 %0.842.2 2.0 解: n01500r / min , sN nN n。 n。 0.04 P2 73u NIN cos 5.5 103 y/3 380 0.855 0.84 11.64A Tn 9550 n? 95501540 36.48N ?m 2.2Tn 80.25N ?m Tmax 2.0Tn72.95N ?m 4、 功率 转速 电压 效率 功率因数 Ist/IN Tst/TN Tmax/TN 45kW 1480r/mi n 380V 92.3% 0.88 7.0 1.9 2.2 台三相异步电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业采购订单确认协议书
- 电工考试题分类及答案
- (正式版)DB15∕T 3231-2023 《塑料大棚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规程》
- (正式版)DB15∕T 3206-2023 《色素辣椒套种西瓜栽培技术规程》
- 企业合同审查与管理标准化流程模板
- 生产效率提升与流程优化模板
- 介绍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后感作文(12篇)
- 网络服务平台运用诚信条款承诺函(3篇)
- 生产线管理数据表格
- 医疗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关于密码的课件
- 小儿腹泻患者的健康宣教
- 企业有限空间培训课件
- 马工程法理学教学课件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讲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及辽夏金元的统治
- 肿瘤患者中医食疗课件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 医院节前安全检查记录表范本
- 中科大现代环境生物技术课件第2章 酶工程
- catia考试题及答案
- 耳聋健康教育讲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