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_第1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_第2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_第3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语文七下第 13 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同步练习、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生 疏(sh )商 酌 (zhu )拖沓(t )诲人不 倦 (hu ju n)B草 率(shu i )晦涩 (hu s ) 牵涉(s)自顾不 暇(xi )C恳切 (k n)冗长( r ng )累 赘( zhu )颠沛流离 (din p i )D.譬如(p )朦 胧 (nng)搀合 (chn)鞠躬尽瘁 (j g 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繁碎 慎重不屑不即不离B躬行 尊嘱拙作以身作则C峰芒 恢复效法付之一笑D规矩 生疏妥贴下里巴人3、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2、A. 国庆节来临之际 ,春华街道组织全体党员、 干部召开了一次廉政教育会议 ,要求全街干部 以身作则 、严于律己 ,严格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 ,正风肃纪 ,过好假期。B. 新春佳节 ,我们一家人津津乐道 地谈论着春晚的精彩节目 ,共享天伦。C. 对于外界的流言 ,他只是付之一笑 ,毫不在意。D. 他一生勤勤恳恳 ,诲人不倦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如何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上,老师听取了广泛同学们的意见。B. 作为一种新媒体,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C. 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D. 市卫生监督部门要

3、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 想”,必须去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我们 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怎样才能接近实际?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A BCD二、阅读理解(一) 文言文阅读理解楚人学舟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 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注释:楚:古国名。折:调头。旋:转弯。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亟:突然。犯:碰到。柁:同“舵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其始折旋疾徐()乃四顾胆落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遂以为尽操舟之术。椎鼓径进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答:.(二)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 “以上说待人厚 ,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至“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 ,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回答问题。1、下面两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以上说待人厚 ,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答 : 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什么 ?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答 : (3) 叶圣陶先生对文风不简洁的现象为什么这么感慨呢?答 : 4 叶圣陶先

5、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答 : (三)课外阅读很现代的叶圣陶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 33 年前的 1979 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 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 这是他过去罕见的。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 海外出版物。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 如万有文库 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

6、“误人子弟”。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 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 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 肃然起敬。叶圣陶在 1923 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 11 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故步自封。在 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现在大家都忙,挤出 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 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其实在上

7、世纪 40 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 应用。”“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速读、易读法,在西 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在新文学作家中, 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 在教学上, 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 想”;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 者着想;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

8、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 者交心”。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 读者的口味。 相反地, 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严谨的写作态度对待的。 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 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 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 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 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 1980 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

9、写的稼轩词: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 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答:.2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到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的条幅?答:.3为什么说叶圣陶是“很现代的”?答:.4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答:.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部分1、C2、A 3、 B4、 B5、 C二、阅读理解(一)文言文阅读理解1、慢看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3、学习、工作不能浅

10、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参考译文】有一个学习划船的楚国人,他在开始学习的时候,驾船调头、转弯,还是快慢、缓急, 只听船师傅的。他到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于是他认为学完了驾船的 技术,就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 (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 )径直快进,突然遇上了危险, 他于是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现在的危险,不就是之前的得 意 ( 所造成的 )吗 ?(二)课内阅读1、第一句承接上文 ,总结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第二句开启下文,突出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特点。这两句话承上启下。2、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是“写话”。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3、因为有些人写文章出现一些废字 ,但又不肯删去 ,叶圣陶先生很重视文风的简洁 ,当然感 慨了。4、答案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 ,努力追求完美 ,并且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这是常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