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实录_第1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实录_第2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实录_第3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实录_第4页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师生通过共同分析和探讨父母与子女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学生普遍面临的学业压力, 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普遍性和 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能力目标: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导下正确对待家庭亲情 关系和当前面临的学业压力;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敢于直面矛盾的存在,勇于承认和揭露矛盾。通 过分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让学生理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 力。矛盾

2、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是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依据。坚定“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信仰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有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 证关系原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你成长中的烦恼主要来自于哪里?(每位同学不超 过五项)教师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学生预习本框题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前段时间我在高一年级做了一个小调查: 你成长的烦恼主要有哪些?发现同 学们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烦恼, 面对这些烦恼我们该怎么办?今天我和大家共

3、同学 习第九课第一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这会对我们正确面对成长中 的烦恼有帮助。 三、讲授新课 视频 1 和散文:(设计意图:烘托课堂氛围,引发学生思考 ) (品味公益广告):“中央电视台公益广告 Family”。内容简介:小时候, 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 为我们遮风挡雨, 妈妈相夫教子;我却想挣脱爸爸的束缚, 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 长大了, 体会到生活的艰辛, 此时发现爸爸妈妈都年事已 老,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细心呵护这个家了 教师画外音):这是一个过来人对家的反思和承诺。 学生朗诵散文):家是妈妈柔软的手和爸爸宽阔的肩膀,家是一百分时的 奖赏和不及格时的大骂。 家是可以耍赖

4、撒谎当皇帝, 也是俯首听命当奴隶的地方。 家就是让你高飞又用一根线牵扯的风筝轴毕淑敏 调查结果第一次发布: 统计高一年级两个班 102 位学生,“你成长的烦恼主要是什么?” 其中 38 人成长中的烦恼来自于父母,占总人数的 37%。名列中学生最 烦恼第二名。 大家来说说: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说说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你们觉得来自于父母的压力主要有以下这些从哲学的角度来看, 这是 事物双方的对立或斗争。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我们能离开父母吗? (老师发言并总结):作为一个母亲,我也想说两句,其实父母也离不开孩 子,没有孩子我们就不能称之为人母、人父;没有孩子也不是一个完美的家。从 哲学的角度来

5、看,父母与子女的相互离不开就是事物双方的相互依赖。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换位思考,如果将来我为人母或人父,我将如 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老师发言并总结):已经从孩子到为人母轮回的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 人生感悟: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 父母与子女思想上的相互渗透、 相互包含乃 至最后的角色转化, 就是事物双方的相互转化, 当然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 比如 “如果”变成事实,比如“失败是成功之母”也是需要条件的。 概念提炼: 教师启发):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事物双方之间有相互对立、相 互排斥的一面; 也有相互依赖, 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一面, 这就是我们今 天学习的一个重要概念(学生总

6、结) :矛盾,概括起来说,矛盾就是对 立统一,其中对立属性就是斗争性,统一属性就是同一性。 学生思考):哲学上的斗争性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怎样的关系呢? 友情提醒):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教师总结):哲学上的斗争性和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共性和个性的 关系,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是哲学上斗争性的一种具体表现, 哲学上的斗争性范围 更广,共处一个统一体的矛盾双方只要有争论、 有区别,就是矛盾双方的斗争性。 所以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原理总结 1: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图片展示):一个正常完整的家应该是有爸爸、妈妈,就是一个男人、 个女人组成的; 有父母,还有孩子。 当然现在在某

7、些国家也允许存在两个男人或 两个女人组成的家,但这样的家是不正常的,他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 (学生思考):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成的统一体家,才是正常的家; 有父母,也有孩子才是一个完整的家, 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什么 关系? 代表发言):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教师总结):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 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学生思考):只有共处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双方才会产生冲突、父母与孩子 产生对立,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什么关系? 代表发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教师、学生总结):孩子正是在父母的呵护、关心下,同时

8、又在父母的唠 叨、批评中成长起来的,从哲学上说就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着 事物的不断运动、 变化和发展。 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标题矛盾是事物发展 成长中有烦恼, 的源泉和动力。对于你们成长的烦恼,我有一句话送给大家 在烦恼中成长杨美兰 。 过渡性思考):是否存在无矛盾的“完美”家庭? 学生自由发言): 视频 2:“新加坡的家” 内容简介:在丈夫的追悼会上,妻子说:我不准备赞美自己的丈夫,更不想 说他的优点, 想和大家分享一些也许让大家感觉不自在的事。 她绘声绘色地描绘 了丈夫睡觉时的打鼾声,引发大家大笑起来。然后她又说:在他病情恶化时,这 些却成了她的安慰,他还活着。但是现在,再也

9、没有熟悉的声音伴随入梦了。人 生往往就是这样, 携手一生记忆难忘的却是点点滴滴的不完美。 希望自己的孩子 在人生道路上能找到一个不完美的完美伴侣 (教师画外音):这应该是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丈夫生活习性的不足甚至 缺点成了妻子今天深深思念和难以忘怀的, 特别是妻子对丈夫的包容和理解, 更 值得我们尊敬。 事实上,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因相爱而走到一起, 但双方的生活 习惯不会完全相同,这需要双方互相包容,互相尊重;父母与子女之间,由于人 生的阅历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成熟程度上也不会一致, 彼此 之间产生分歧是正常的。 原理总结 2:矛盾的普遍性及其要求 (师生共同完成):从空间

10、角度说,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无矛盾的事物,这就 是事事有矛盾,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从时间角 度来说,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这就是时时有矛盾, 中学阶段有 烦恼,将来上了大学又会产生新的烦恼,可以这么说:矛盾就是事物,事物就是 矛盾。面对烦恼我们该怎么办呢?矛盾普遍性的要求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副板书一分为二)在此送给你们一句话: 阳光总在 风雨后杨美兰 原理总结 3: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要求 师生互动):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各家难念的经不一样。这说明了矛盾 的另一特性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有哪些表现这些矛盾的特殊 性对于事物来说有怎样重

11、要的意义 学生分析): 师生互动):面对这些特殊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办?作为教师,面对你们 就是 一个个不同的个体,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因材施教; 作为裁缝, 要做一件合体 的衣服,必须量体裁衣。 我们把这些具体的方法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调查结果第二次发布: 统计“你成长的烦恼主要是什么?” 其中 78%同学的烦恼来自于学习的压力,这是同学们的头等烦恼大事。 可以说学业压力山大对于中学生来说是普遍现象。 你们面临的最大烦恼是来自学习的压力, 对你们来说, 学业压力山大是一个 普遍现象, 这是矛盾普遍性的另一种情形矛盾的共性; 但不同的人学习压力 不同这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与

12、个性之间有着怎么的关系呢? 原理总结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友情提醒):矛盾的共性是怎样来的是从同一类事物中总结概括出来 的。 学生回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今天你们所具有的共同 学习压力, 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是矛盾的特殊性; 对于你们一生来说, 也是矛盾 的特殊性, 因此,随着观察事物范围的不断扩大和过程的延伸, 矛盾的普遍性和 特殊性会相互转化。 (教师讲授):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对我们 生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里我想告诉大家: 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 具 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比如,面对当前

13、学习的压力, 我们要正确看待考试的分数和排名, 它只代表过去的你而不是将来的你; 它只代 表你人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同时我们要具体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 是学习习 惯不好、有偏科现象,还是学习情绪化问题,只有对症下药,制定切实可行的计 划和措施, 才能让自己取得满意的成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不仅对 我们的学习、 生活有指导意义, 对于我们的社会建设、 国家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 学生总结):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 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课堂小结:(师生共同完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 1、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同

14、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简言之 就是对立统一, 正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才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 展,我们今天的标题就是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因此,人生有烦恼不见得是坏事,它是我们成长的动力和源泉。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矛盾的两个特征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 性就是事事有矛盾, 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就是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 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相互联结, 又相互转化。 所以生活 处处有烦恼并不奇怪,关键是要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 大家来讨论:(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对待成长中的烦恼 ) 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位同学的调查结果: 展示问题: 材料

15、中的他(她)是真的没有烦恼吗? 他(她)把烦恼当作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磨练,在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代表发言 在的,成长中不会没有烦恼;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源泉和动力, 生活中的烦恼会促使我们更好地成长; 我们要一分为二地正确对 待成长中的烦恼。 这位同学对老师的哲学启示是这样的 他(她)告诉我们: 矛盾是普遍存 矛盾是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学反思 、研究教材 。本框题内容量大,重点和难点都比较多,如矛盾的含义,矛 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结合历年考 试内容,涉及到本框题的也比较多, 如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普遍性和

16、特殊性的辩 证关系等。 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首先形成主干知识框架, 然后依据以往的教学经 验对教材有关内容在逻辑顺序上进行了调整, 如先讲矛盾的斗争性, 再讲矛盾的 同一性(教材是先讲矛盾的同一性,再讲矛盾的斗争性) ,这样有利于提炼矛盾 的概念,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先讲矛盾的基本属性,再讲矛盾的概念,这样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新课程“知识生成”的要求。 、研究教学设计 。虽然本框题内容比较抽象, 但与我们的生活却密切相关, 只是要找到一个好的素材, 既能贯通教学内容, 又能引起学生兴趣, 还能对学生 的成长有所帮助, 这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总之对学生来说要 有收获。多年的班

17、主任工作经验深深感觉到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家 长竭力为孩子,可孩子却不领情, 往往是父母子女之间相互不理解, 彼此痛苦着、 纠结着。当然家庭亲子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问题, 和谐家庭建设、 孩 子健康成长,需要社会、家长、孩子多方的共同努力。但从课堂教学来说则侧重 于孩子一方对父母的理解、 宽容和支持, 让孩子对自己的学业、 对自己的家庭承 担应有的责任。基于这样的思考, “家”就成了本堂课的主题素材。 三、收集教学资源 。为了能听到学生心底真实的声音, 以便获得第一手资料, 便在班级做了一个调查:你成长的烦恼主要有哪些?每人不超过五条。 (以无记 名的方式上交, 如果学生希

18、望老师能与之交流, 也可以署名) 然后对调查结果进 行统计分析,这就是课堂上的 “调查结果发布”。中央电视台的公益广告 “Family” 多次打动了我, 每次看都能让我的心平静下来。 它不仅形象设计巧妙, 而且内容 符合大多数人的心路历程。这成了课堂上的视频文件之一。后来通过网上搜索, 寻找关于“家”的素材,其实开始找了较多的视频和文字材料,经过反复筛选, 最后决定作家毕淑敏的一段散文和新加坡的 “家”视频文件最能打动人。 这样课 堂所需的材料基本就成功了。 四、组内同仁帮助 。学科主任周建民老师组织备课组成员对我的课堂进行打 磨。原先为了导入新课,还设计了一个苹果公司徽标的来历,目的是引出“不完 美”才更真实,更具个性、活力,足以引起好奇和疑问。在同仁们的建议下,这 一花费了我不少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