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_第1页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_第2页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_第3页
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 (按照生年先后排序) “先秦,”历史学名词,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止于公元前221 年秦始 皇灭六国。此一时期约为东周春秋战国之时,我国主要学术思想如儒、墨、道、法等大家,都起源于 这个时期。此时大思想家辈出,皆能著书立说,自成一家之言,后世因称其为“先秦诸子”。 在中国思 想史上先秦诸子之说占有崇高地位, 后世思想学派莫不渊源于此。 其著作成为了解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之宝贵资料。著名学者黄摩崖先生将先秦比作中华文明的头颅。 先秦诸子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等称号中的“子,”为时人对其尊称, 意为先生和 圣

2、人。 在此依据相关文献,搜集整编先秦十三位大思想家资料简介如下。 一、管子“圣人之师” 管仲(公元前 725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号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 管敬仲,汉族,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周穆王的后代。其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教育家、经济学家,被誉为“圣人之师”和“华夏文明的保护者”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 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 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 士”。管仲在任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重视商业。战国策、国语

3、齐语、史记管晏列传、 管子、左传等都有记载他的生活传记, 论语、北宋苏洵的管仲论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 析和评价。 二、老子“道教始祖” 老聃(约前 580年前 500年之后 ),姓李,名耳,字聃,谥号伯阳,后人称其为“老子” ,河南 省鹿邑县城东十里的太清宫集(今河南省鹿邑县太清宫镇),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 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汉族,楚国苦县历乡曲仁里,老子故里鹿邑县亦因老子先 后由苦县更名为真源县、卫真县、鹿邑县,并在鹿邑县境内留下许多与老子息息相关的珍贵文物。老 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其作品精华是朴素 的辩证法,

4、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 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曾在周国都洛邑(今安徽涡阳)任藏室史(相当于国 家图书馆馆长) 。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邑向老子问礼。老子晚年乘青牛西去,在函谷 关(位于今河南灵宝)写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经 (又称道德真经 ,或直称老子 、或老子五 千文)。在道教中,老子是太上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 道德经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哲学 与古希腊哲学一起构成了人类哲学的两个源头,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被尊为“中国哲学之 父”。老子的思想被庄子所传承,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思想一起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文

5、化的内核。 道教出现后,老子被尊为“太上老君” ;从列仙传开始,老子就被尊为神仙。 道德经的国外版 本有一千多种,是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中国书籍。 三、晏子“辞令大腕” 晏婴(前578前500),字仲,谥平,又称晏子,汉族,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 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晏婴 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 556 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婴继任齐卿,历任齐灵公、 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的卿相,辅政长达 60 余年。晏子甚是睿智,爱民,不辱使命,为春秋时期的人 才之一。晏婴头脑机灵,能言善辩,善于辞令,使楚时曾舌战楚王,维护

6、国家尊严。内辅国政,屡谏 齐君。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 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予观古人尚哲简戆,因事蝉脱,如季札、蘧瑗、 晏婴、乐毅之流,皆值祸难飘然,有以自立。 ” 现存晏婴墓在山东淄博齐都镇永顺村东南约 350米。 其封地为晏城,在今山东省齐河县晏城镇。 四、孔子“至圣先师” 孔丘(公元前,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 ,孔氏,子姓,名丘,字仲尼,汉族,山东曲 阜南辛人,祖籍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 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及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

7、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是 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 文宣王, 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 儒家文化圈及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相传孔子曾修诗 、书、礼、乐,序周易 ,撰写春秋 。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 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的论语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 分弟子周游列国。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和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的孟 子,被后世称为“孔孟”

8、。孔孟两者思想的结合,形成了儒家思想中的“孔孟之道” 。 五、孙子“兵法之父” 孙武(约公元前 545前 470),汉族,东周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 的吴国将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 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 、吴孙子兵法 、孙子兵书 、 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在中 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被誉为“兵学圣典” 、“镇国之宝” ,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 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

9、遗产中的璀璨瑰 宝,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 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今日在山东、江苏苏州等地,尚有祀奉孙武的庙宇,多谓之兵圣庙。 六、曾子“儒家宗圣” 曾参(前 505 年前 435年),姓曾,名参,字子舆,汉族,春秋末年生于鲁国东鲁(山东临沂 平邑县),后移居鲁国武城(山东济宁嘉祥县) 。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 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 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 道德修养。著述大学

10、、孝经等,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曾子是儒家正统思想的忠实传人, 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之以徒,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论语,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 对孔子的思想一以贯之。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山东临沂平邑县建 有曾点墓和曾参墓;嘉祥县南建有曾子庙、曾林(曾子墓)。 七、墨子“墨家先祖” 墨翟(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名翟, 汉族, 我国战国初期宋国国都 (今河南商丘) 或鲁国(今 山东滕州)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及主要代表 人物。 后来其弟子收集其语录, 完成墨子 一书传世。 他提出了 “兼爱”、“非攻”

11、、“尚贤”、“尚同”、 “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墨子创立的墨家学说,并有著有墨 子一书传世。墨子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墨家创始人。其主要 思想有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 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先秦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 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 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八、列子“冲虚真人” 列御寇(生卒年月不详,约为东周威烈王时期人,

12、即前 425 年前后),史称列子。郑国圃田(今 今河南郑州中牟县)人。战国时期郑国圃田(今河南省郑州市)人。道家学派著名的代表人物,著名 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对后代的哲学、文学、科技、宗教都有深远的影响。著有列子 。列 子中的“天体运动说”、“地动说”、“宇宙无限说”,而这些学说都远远早于西方的同类学说唐玄 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列子一生安于贫寒,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40 年, 潜心著述 20 篇,约十万多字。现在流传有的列子一书,列子书在先秦曾有人研习过,西汉时仍 盛行, 西晋遭永嘉之乱, 渡江后始残缺。 其后经由张湛蒐罗整理加以补全。 现存八篇 天瑞、黄帝、

13、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其中愚公移山 、杞人忧天 、两小儿 辩日、纪昌学射 、汤问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列子一向低调,有 所谓“子列子居郑圃,四十年人无识者” ,故而史迹甚少。由此有人认为列子是后人之假托。 九、申子“术法博士” 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另认为在前420年前337年),郑韩时期人物(今河南新郑) 人。战国时期韩国著名的道家、思想家。以“术”著称,著有申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 的代表人物。韩国灭掉郑国后,韩昭侯重用他为丞相,在韩国主持改革,他在韩为相19 年,“内修政 教,外应诸侯” ,帮助韩昭侯推行“法”治、 “术”治,使韩国

14、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国内政局得到稳定, 贵族特权受到限制,百姓生活渐趋富裕,史称“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十五年间便使 韩国强盛起来。 战国时法家申不害和韩非的并称。 后世以“申韩” 代表法家, 亦以称申韩之学。 如史 记李斯列传:“若此然后可谓能明申韩之术而脩商君之法。”后汉书酷吏传樊晔:“政严猛, 好申韩法,善恶立断。 ”清姚鼐闻香茝兄擢广东按察使却寄二十韵 :“政竝褒召杜,道必闭申韩。 ” 十、孟子“儒学亚圣” 孟轲(约公元前 372 年约公元前 289 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汉族, 东周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邹城市为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人,东周战国时期

15、伟大的思想家、教育 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 是鲁国人。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 墨翟。孟子相传为鲁国姬姓贵族孟孙氏孟共仲(孟恭仲)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 eng) 氏。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但较之孔子的思想,他又加入自己对儒术的理解,有些思想也较 为偏激。加封为“亚圣公” ,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 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 本思想,游历于齐、宋、 滕、魏、鲁等

16、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 ,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 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 十一、庄子“道教祖师” 庄周(约前 369年前 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道教祖师,号南华真人,汉族,道 教四大真人之一,华夏族,战国时期宋国蒙 (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 人。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周祖上系出楚国公族,先人避夷宗之罪 迁至宋国蒙地

17、。庄周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其为老子思想的继 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 “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 被思想学术界尊为 “老庄哲学” 。 代表作品为庄子以及逍遥游 、齐物论等名篇。其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诸多方面,但根 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哲学。庄子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为“天道无为” ,认为一切事物 都在变化,认为“道” “先天生地” ,从“道未始有封” ,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放弃一切妄为。他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 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

18、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 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其文想象力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并善用寓言故事形 式,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 (被 道教奉为南华经 ),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 三篇。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十二、荀子“辞赋英杰” 荀况(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时人尊而号为“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 与“孙” 二字古音相通, 故又称孙卿, 汉族, 战国末期赵国猗氏 (今山西安泽县一说今运城临猗) 人, 著

19、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曾三次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今 山东兰陵)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提倡性恶论,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说”比 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荀子思想偏向于经验以及人事方面,是从社会脉 络方面出发,重视社会秩序,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荀子主张人性有恶,须要由圣 王及礼法的教化, 来“化性起伪” 使人格提高。 荀子思想虽然与孔子、 孟子思想都属于儒家思想范畴, 但有其独特见解, 自成一说。 与孔孟相比, 荀子思想具有更多的现实主义倾向。 他重视礼义道德教育, 也强调政法制度的惩罚作用。荀子是第一个使用赋的名称和用问答体写赋的人,其赋实为散文,即散 文体辞赋, 像其他先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