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_第1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_第2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_第3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_第4页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导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历史必修二学案 第一单元一一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预习导读】 一、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 2、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难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影响。 三、预习要点(必会考点) 1、中国商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历代商业的基本特点。 2、 比较唐、宋京城的布局的不同。(时间、空间、管理、功能) 3、不同类型城市的产生的原因及代表城市 4、中国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及原因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课堂导学】 一、基础自主学习 (一)、商业的发展 1、 产生:原始社会末

2、期,出现简单的以物易物,原始商业产生。 2、 初步发展:商朝时期,出现了 和。 西周:实行 政策,官府垄断工商业。 3、繁荣时期:时间: 表现: 逐渐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许多著名的 。 4、蓬勃发展隋唐时期 原因:政治上的和的开通 表现:商业活动范围扩大,贸易蓬勃发展,如西域商人、阿拉伯商人的活动频繁, 和之路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5、新高峰期一一宋元 表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 ,、兴盛,广泛流纸币。 6、出现新特点一一明清时期 商业市镇兴起; 占主要地位, 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大量 投入 市场,作物普遍种植; 商人群体形成,如徽商、晋商等。 针对练习 1、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出现了许多新

3、特点,主要有 商业市镇的兴起 经济作物普遍出现 城市中坊市界限不复存在区域性商人团体的出现 A .B .C. D . 2 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产生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D .战国 探究学习1: 司马迁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现象?为什么 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 城市的的繁荣一一商业发展的中心 1 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1) 从周至唐: 城市设置:县治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 作为交易场所, 城市功能:城市的职能主要是 、; 城市布局: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与 隔开, 分置,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 易,商业交易受到的严格限制 (2) 宋代: 城

4、市布局: 界限被拆除,形成街市。原先禁止设市的 和乡村允许设置市交易。 出现了 、晓市、草市等,打破了、的限制。 城市功能:城市的 大大增强。 城市特点:商业活动不再受的直接监视。 探究学习2: 比较唐朝和北宋都城布局图,指出有什么不同?思考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练习 1、与唐朝的长安城相比,北宋东京城最大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更加频繁B 、城市布局整齐、环境优美 C、商业活动不局限在“市”里 D、依傍河流两岸而建 2 交通与城市的发展 (1) 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促使 城市的兴起,如泉州、明州、杭州、扬州、 登州等。 (2) 明清时期:在 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

5、功能为主的 中小工商业市镇,尤其以 为盛。 (三) 、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产生:时间: 原因:商业的 性及大等特点与强 调耕战、加强 的取向发生矛盾。 2、 发展:时间: 影响: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 3、 松动: 以来,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4、 强化: 时期,影响:虽不能完全遏制 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严重阻碍 了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 潮流的后面。 问题探究3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针对练习 1、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 形成于战国时期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 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 A、B、C、D、 、知识

6、小结: 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拓展导思 1、 我国古 与农业 阶段性 商人群 城 】市 代繁业 、荣工 体展跃 推动 的特点 业的发展紧密相连业 ,到明清时期, 阻碍 商政策 政 的制约,发展艰难而曲折, 晋商、徽商。 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 具有不稳定性,商人流动性大,开放性。 2、如何评价重农抑商政策? 、积极的一面,从圭寸建社会初期的角度去分析,该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并且有利于圭寸建 统治的巩固 、消极的一面:使封建经济发展不充分,阻碍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特别是到了封建社会后 期,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知识导练】1、有关古代城市的说法正

7、确的是() 周秦时期政府在县治以上的城市设交易场所一市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宋代时 期的坊市界限被取消明清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黄河流域为盛 A、B 、 C 、D 、 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北宋时期,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的衰亡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资本主义的萌芽D、政府职能的完善 3 唐代以前我国城市中关于坊市设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坊市分开县城以下禁止设市出现夜市、晓市等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A、B 、C 、D 、 4.(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广东专用)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A.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8、” B.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C. “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D. “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5 .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一一交子”出现在 A.秦汉 B.隋唐 C.宋代D.元代 6. 明清时期商业出现的新特点有 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商 品化程度提高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工人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A.B.C. D. 7. 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 吏”。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是 A .休养生息政策B .限制商人的政策 C .禁止经商的政策D .反腐

9、倡廉的政策 & “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能反映的当时问题是商人众 多商业繁荣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ABCD 9. 清初,地主商人“以末敛之,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 是 A.农民逐渐贫困B.手工工场发展缺乏技术力量 C商品经济迅速发展D.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10. (海南省高中新课程综合检测历史)读清明上河图,与前代相比,从中 能得到有关宋朝商业发展的哪些“新”信息() 打破市坊界限对外贸易以陆路为主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边境贸 易繁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A. B .C . D . 11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 (商

10、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团 辱之市井之子孙(寄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二】井口之交,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不为编户一伍之长, 而有手室名邑之役。 后汉书郭陈列传 【材料三】今举世舍农桑,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功,充盈都邑。治本(务 农)者少,游食者众。是则一夫耕,百人食之;一妇桑,百人衣之。本未何足相供,则民 安得不饥寒?饥寒并,则安能不为非 ? 王符潜夫论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4分) (2)根据以上材料回答,西汉初年的商业政策是出于什么考虑? ( 3分) (3)评论这种商业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分) 11(1) 解析:根据材料进行分析,重点捕捉“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等关键词。 答案: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加以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 不许为官。 (4 分 )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