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孩子大哭大闹还打人时,怎么给孩子建构原则案例:有一天我在办公室听到楼道里有孩子扯着嗓子大哭, 忍过一会儿,实在忍不住了, 就跑了出去。我的这个毛病被老师们批过多次,他们说:“大李你不要一听到孩子哭就冲出来,有时侯我们要自己解决问题。”我一直在修炼不跑出去,而且效 果显著。可这天这个孩子的嗓子像震坏的小喇叭,我真的忍不住了。跑出去看到琪琪(化名)正在撕打老师,老师抓着他的手,不让他打着。当时正要 开饭,老师没有时间面对这个问题。我在为自己开脱,意思是我出来是对的。不 管怎样我冲上去,把孩子抱到了一个适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地方。琪琪还是不管不顾地混哭混打,当他撕打我时我也抓住了他的手,他睁开眼睛看 到
2、是我,马上把手从我手里挣脱出去,翻过来将指甲深深地抠进我的胳膊里。 我 又抓住了他的手,他紧张地大叫:“不要抓我!不要抓我! ”我尽量让他看到我 的眼睛,让他发现那里没有恶意,没有生气。等他稍一停顿,我赶快说:“如果你不再抠我我会放开你的手。”他哭着说:“我 不抠了。”可我刚放开手,他马上又像刚才一样把十根指头都抠进我的胳膊。我 又去抓他的手,他把手藏到了背后琪琪把手背在背后,如果我不再去抓他的手,那么琪琪在这次抠完我的胳膊后我 就有了不同的要求,说明他抠我的这件事,我有时容许有时不容许,对什么时候 能抠,什么时候不能抠,还是一直不能抠,他是无法搞清的,如果孩子搞不清一 个人的要求,他怎么能积
3、累起对人群的要求的理解?而且第二次的成功会让他有成就感,他可能不认为是我放弃了,而认为是他成功 了,这会使他以后还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别人。所以我要到他身后去拿他的手。琪琪还留有对别人一些行为的恐惧,女口:正在玩时有人靠近,有人抓他的手或臂, 在他认为自己做了错事有人让他到另一个地方, 这种时候他眼睛里所流露的不是 抗拒和生气,而是超过本事件能给一个儿童所能带来的恐惧。这对他是不利的,我也需要让他发现我这样做后,结果对他是没有伤害的。于是 我到他的身后去拿他的手。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搞不好就像在打斗了,他非常有力气,又使劲的把手别 到背上,我既要使劲把他的手拉出来,又不能由于自己使劲而让他感到我
4、生气了 或在奋力搏斗,后者显然是恨的结果。怎样既保持爱的感觉又用力拉他的手,这需要练习的。所以我只让我的胳膊用力, 肩膀和面部保持平静和放松,我成功地把他的手又拉回到前面。在拉时他眼睛里的恐惧感真的很浓,大叫着:“别拉我,别拉我。”我说:“大李得拉着你的手,因为你刚才又抠了我。”当他的手被我抓在手里放定后,他眼睛里的恐惧立刻就没有了,他还是说:“放开我。”可这次不是恐惧地大叫,而是生气,我说:“你不会再抠我了?”他说:“不抠了。”我放开了他的手。他立刻翻过来抓住了我的手,我可以理解为,他 这样是为了避免我再抓他。这次他没抠我,但还哭着,我的手不动放在他的手里,他边哭边把一个食指抠进 我的手臂,
5、我差点忍不住笑出来,如果笑了我将前功尽弃,他会或者由于恼怒又 失去理智或着受到鼓励又放弃控制自己,我忍着笑,用下巴指着他那只手指,他 一下把我的手抓起来紧紧抓着我的食指伸进他的嘴里,我心里说,我的指头今天可能要完了,但我要相信他不会咬断。感谢长久的练习,使我在这时能保持内心平静,没有条件反射式地把手缩回来。琪琪嘴张得很大,但一直保持着没有合起来,我及时地说:“谢谢你没有咬我的手。”并亲吻了一下他的脑门,他虽然生气地用力甩了一下头,但我看到我的手 指头从他嘴里被放到他的腿上。 他看我的目光温和了很多。哭声也停止了。我轻 声问:“是谁惹的你这么生气?”他听我这样问又大哭起来,但这次是伤心,我 知道
6、我们快要结束了。这时我试着抱抱他,他不接受。于是我放弃了。等他哭得差不多了,就问他能不 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他抽泣着说:“我不小心把脸抠得很疼,小萌还笑我。” 我说:“所以你就打小萌,小萌也打你。”我知道小萌绝不吃亏,如果被别人攻击,她一定会反击。 等等,我还要把事情搞清一一琪琪自己把脸搞疼了,这件事别人很难发现,只 是琪琪自己很清楚,小萌这时笑了但可能并不是在笑琪琪, 是琪琪自己把自己的 疼和小萌的笑连在一起,所以把气撒在小萌头上,这样的理解当然让他气愤,可 在他出气时又受到反击就更加委屈。这都我是猜的,是不是这样,恐怕连琪琪也不知道。但对琪琪的观察我们发现他 对自己和别人关系的认知跟同样大
7、的普通孩子不一样,相比他更多地会把自己的痛苦原因归咎于别人,更多的会对别人产生不满 可以说这是孩子的典型现象。这就是孩子。他点头证实我说的是对的。我接着问:“后来呢?”他又伤心得哭了,边哭边说: “小萌把我打得更疼了。”我又一次要忍住自己的笑,孩子太可爱了。我说:“嗯, 原来是这样,如果你不打小萌的话小萌还会打你吗?” 他停下来看着我,他在思 考。可能他发现谈话对自己不利,所以不回答我的问题。我问:“你打了小萌几下?” 他说一下。我问:“小萌打了你几下?”他气愤地说:“好几下。”我微笑了一 下说:“如果你不打小萌,你就不会挨那几下打是不是?”他瞪着眼睛不吭声。 我说:“下次小萌再笑你,你可以走
8、到她面前对她说,请你不要笑我,我很疼。” 或对她说:“小萌,我需要帮助,我这里很疼。” 他乖乖地点点头,我说:“好,咱们去吃饭。” 他站起来伸手拉着我的手,我们向教室走去。【案例分析】当小朋友发生冲突时大人怎么帮助孩子?(苹果班记录)先来看一个案例,后面有分析:照顾朋友,并不简单文:苹果班王俊一天晨圈结束后,孩子们像往常一样要喝豆浆了。小朋友们都在找自己的水杯, 这个时候传来毛毛洪亮的声音:“墨一,你的杯子在这里!”墨一过来坐下喝着豆浆,被照顾的感觉真好。墨一边喝着豆浆边和咪瑞聊着天, 毛毛也坐在一旁喝着豆浆,偶尔说句话。阿渝在一旁兴奋地跳着,没有注意到旁边的咪瑞,不小心撞到了,咪瑞的豆浆洒
9、了。刹那间,阿渝就被毛毛推倒在地上了。老师:“毛毛,请把阿渝扶起来吧。”(毛毛俯下身将阿渝拉了起来,阿渝并没 有哭)。老师:“为什么要推阿渝呢?”毛毛:“阿渝撞了咪瑞。”(毛毛还有些生气)老师:“哦!那你可以等他们自己来解决的。”毛毛有点着急地:“我是怕阿渝撞到咪瑞,咪瑞的豆浆烫到墨一,墨一被烫到可 怎么办!”原来是为了保护墨一啊!墨一开心地看着毛毛:“我没被烫着。”毛毛:“我是怕万一。”(毛毛看着墨一大声地说)老师:“原来是这样,毛毛是怕小朋友受伤啊,那下一次遇到这样的事你可以用 嘴巴告诉别人。你看,阿渝都不知道为什么你要推她,阿渝会很难受,被推倒在 地上也可能受伤。”毛毛:“嗯,我知道了。
10、”老师:“那你现在和阿渝来解决问题吧!”毛毛:“阿渝,对不起,可是你不能在班里跳,知道了吗?”阿渝很认真地看着毛毛:“我知道啦。”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孩子们继续喝豆浆。之后老师又单独找了阿渝,告诉阿渝:“如果有人推你,你可以对他说请不要 推我,有话请你跟我说。”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墨一突然伤心地哭了起来,毛毛在一旁生气地皱着眉头,还 背对着墨一,同桌的小朋友好奇地看着。事情是这样的:墨一盛了一点鱼肉,毛毛看到了急忙想要抢过勺子,并告诉墨一 不能吃鱼。墨一躲过毛毛没让毛毛抢到勺子, 说自己可以吃一点鱼肉的。就在两 个人争执的过程中,墨一的汤被毛毛碰洒了,墨一哭了起来。毛毛看墨一伤心地哭,又气又难受
11、,仍在解释着:“你不能吃鱼肉。”墨一带着气说:“我可以吃一点点,我不要你管。”毛毛是关心墨一,可是方法却使墨一很难接受。其实墨一知道自己不能吃海鲜, 但是又很想吃一点点鱼肉,所以很小心地盛一点点,却被毛毛阻止了。老师抱了抱两个伤心的孩子,对毛毛说:“毛毛,老师能看出你是在关心墨一, 你想照顾好朋友。可以先问问墨一是否需要你帮助, 如果需要你就帮,如果不需 要就让墨一自己做。就像吃饭,你可以先问问墨一能不能吃鱼肉, 墨一会回答你 的。”毛毛点点头。老师对墨一说:“墨一,毛毛以为你不能吃鱼肉,所以他着急了,他是想照顾你。 下次你不需要帮助时可以告诉毛毛谢谢你,我可以自己做。现在你就告诉毛 毛你可以
12、吃一点鱼肉。”墨一:“毛毛,我可以吃一点点鱼肉的,我就盛了一点点。”毛毛:“我知道了。”墨一:“那我的汤被你弄洒了,盘子都脏了。”毛毛:“我再帮你盛一碗吧!”墨一:“那好吧!”就这样,毛毛帮墨一又盛了一碗汤,并在老师的提醒下洗了盘子,两个好朋友又 开心地聊起天。孩子对他人的认知,正是在这样的小冲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冲突正是教机,我 们可以在这样的点滴中,帮助孩子理解和感知他人。小芭分析:孩子由于语言跟交往能力都还没有发展成熟, 所以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 动手是比动口要容易得多的方式。 同时,由于他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够像 大人一样判断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感受, 所以孩子之间
13、常常会发生这种 状况:明明自己是出于好意想帮助别人关心别人, 却遭到别人的不友好对待。最 后演变成激烈“打仗”。但是,每一次孩子之间的冲突,恰好就是上天给的最好的礼物, 通过一次一次地 去解决问题,既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渐渐地脱离以自我为中心,在与人交 往中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大人要帮助孩子进行“观点采择”,互相陈述自己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一来,孩 子也就有机会去理解对方这样做的原因,以及自己这样做的之后带给别人的感受 是什么。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时候,对和错不是最重要的,爱和理解请放在第一位。有很多人非常不理解,难道就不需要指出孩子你这样是错的,你必须道歉吗?对和错,是一种准则,大人需
14、要将这些准则放在心中就可以了。 看上文中老师的 做法,从头到尾没有说一句“你错了”,但是孩子们都获得了成长,以及获得了 老师心中的准则。他们了解到在人群中,和别人打交道时需要遵守一些怎样的原 则,而这些原则,也是建立在爱和理解,以及尊重别人的感受之上的。比起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给孩子建构起解决问题的 能力、尊重别人、关怀和关爱别人的人格特质。因为有了这些特质的人,他怎么做都会是对的。关于友谊的案例I当孩子遇到强势小朋友周一是女儿两个朋友的生日,晚上有一场大的聚会。回来的路上,女儿有些困扰, 跟我聊天,“妈妈,我想下次邀请小 Z一起住木屋度假,但是不请小 M !”我问为什
15、么,女儿说,“她有时候看不起小 Z,我觉得很不好,可是我不知道怎 么说她,所以不想跟她在一起!”“噢,这样啊,我明白了。有什么事情让你有这种感觉的呢? ”“我们一起做手工的时候,小 M总是说小Z做的很丑,我不 喜欢她这样!”听明白怎么回事儿了,我平静地问女儿,“宝贝,你知道可以直接告诉小M你的感觉对吧?”女儿说,“可是妈妈,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也不敢说小M !”“那你能告诉妈妈原因吗?”“我如果说她,她会让其他人不跟我玩儿的!”“其他人会听吗,女儿?”“嗯,嗯,嗯,以前在幼儿园班里的时候,有人会听的!”整个的对话我很平静,不带任何评价和倾向,旨在弄明白事情的真实情况,给孩 子一个表达的安全环境。
16、前因后果了解之后,妈妈开始介入。我没急着跟女儿讨论小M的事儿,先问了她一个问题。“宝贝,你知道朋友是 怎样交成的吗?”小家伙眼睛又亮了,很好奇,“妈妈,是怎么交成的呀?”我告诉她,就好像她是个小磁铁块儿,碰到其他的小磁铁块儿,“嗖”地就碰到一起了。女儿开始哈哈笑,大声说,“妈妈!碰到小铁块儿也行的!”我笑着说是。然后慢慢告诉她,如果我们想有更多的朋友,让自己的磁力变得更大是最好的办 法。真正的朋友吸力是很大的,很难分开的。女儿问我,“那怎么让自己的磁力更大呀? ”我反问她,“你觉得怎么变得吸力更大呢?更友善?更有趣?”女儿咯咯笑,“更智慧!”接着我问她,“如果有些人因为其他人不让他们跟你 玩儿
17、,他们就听了,这个吸力大吗? ”“不大!”“那你认为他们是不是真正的朋友呢?”女儿歪歪头,“那他们不是我的小磁铁块儿或者小铁块儿。”“如果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需不需要那么在乎呢?”女儿说不需要。女儿前面的别扭就在于她不喜欢小 M对待小Z的态度,但是又担心其他人因为 小M不跟她玩儿,根儿在这儿拧着呢。当她知道这种情况不用那么在意,而且 有更好的办法赢得朋友的时候,这重拧巴就解开了。我重视“顺应”。当女儿的心有意愿表达态度维护朋友,又没有相应的力量和能 力时,她必然会在心里纠结。父母的支持在于,怎样发展合理的能力去处理这样 的场景。接着问她,“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担心小M告诉其他人不跟你玩儿了对
18、吗?” “对,妈妈! ”小家伙的声音很坚定。“那你现在敢大声告诉她你的想法了吗?”“敢!”“妈妈愿意陪着你练习好吗?”“好的,妈妈!”然后女儿很大声地说,“请你不要这样说!这样很不友善!”我很惊讶,“宝贝儿,之前练习的时候你的声音是慢慢大起来的,这次一下子就 很大呀!”女儿很骄傲,也很狡猾地笑,“妈妈,那是因为我的磁力更大啦!”晚上睡前聊天,就小磁铁块儿小铁块儿的问题, 娘俩儿又叽叽呱呱一阵子。比如 说,怎么让磁力更大呀,如果想吸引不是小磁铁块儿或者小铁块儿的朋友怎么办 呀,两个人搂着哈哈笑,觉得真享受。第二天听到女儿拒绝朋友索要她的玩具,“我要带到学校课间玩儿的,这是我心爱的玩具,下次见面你
19、再玩儿吧。”合情合理,理直气壮,但给出余地,让朋友愉快接受。我对女儿的引导是从不轻易说出简单“对”或“错”的概念,给她机会自己去思 考判断是更好的选择。但是我重视合理顺畅的表达,重视大胆表达自己态度的能 力。这个部分我会给与她足够的支持。如果我们武断地指出孩子的行为“对”或者“错”,没有给孩子做出思考和判断 的机会,也容易将孩子引入纠正和指责他人行为的模式之中。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是极其不利的。伤害孩子不说,也容易造成将来社会能力 上的缺失。更何况,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或“错”,只有角 度不同,这一点,成年人要有意识。教育从来都是一个有机轨迹,现在的点点滴滴砌成指向未来的路,我
20、们需要长远 的眼光,为将来做出铺垫。当你问她为什么推小朋友时,她说:我忘了【案例分析】.、八、-刖言:在芭学园拍摄的纪录片电影小人国里有这么一个镜头,佳佳和栋栋发生了冲 突,池亦洋跑过来帮助他们解决矛盾,他关切地问佳佳“发生了什么事情?”, 佳佳不好意思地摸摸脑袋,小声说:“我忘了。”每次看到这里我都要笑出声来,但那天在幼儿园里看到下面故事中的这个小女孩 这么说的时候,我把爆笑憋回了肚子里。就像纪录片中的池亦洋,他不会揪着这句话问佳佳你怎么忘了,你是不是撒谎, 我们不会认为孩子说谎,也不会因此而对孩子进行一堆说教。孩子只是不好意思 说,或者不知道怎样解决问题,所以才说忘了。一一作为一个普通人,
21、谁没有 这样的时候呢?理解孩子,就是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能感受孩子的内心感受。芭学园的教师守则第八条是:当孩子做出可爱或可笑的行为动作时, 不可以当场 大声地笑孩子或打扰孩子。当孩子说“我忘了”的时候多可爱啊!但如果大人大笑起来,孩子会觉得莫名其妙,他不明白你为什么要笑。因为此刻,我们正在认真地解决问题中啊。在小人国里为什么池亦洋能这样帮小弟弟们解决问题呢?因为老师一次次、 长期地帮孩子这样解决问题,孩子自然就建构起解决冲突的能力。如果在6岁前,只让孩子拿着书,坐在课桌上一遍遍跟着老师念“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这样的课文内容,这样能力就能因为背诵课文而变成了孩子的人 格特质吗?以下是
22、故事的正文:有一天去绿洲园拍照,在班级门口看到一个女孩使劲推了一个男孩, 男孩脸上看 起来快哭了。我跑过去蹲下来,两个手分别牵住他们的手腕,以防有人跑了就没法解决问题了。 (把孩子留下来解决问题)我看着他们俩问:“刚刚发生什么事情了?”女孩很干脆地抢答道:“这里什么也没发生!”我说:“我看到你刚才推了他一下,”(陈述事实,不评判孩子) 我把头转向男孩,问他:“是这样的吗?”“是的,她推了我。”男孩说。我问女孩:“你为什么要推他?”女孩低头看着脚尖,说,“我忘了。”我继续问男孩:“你知道她为什么推你吗?”男孩看起来有点小,估计还不太清楚发生了什么事,萌萌地说:“她推了我。”我只好继续问女孩,“你
23、推了他一下,可以告诉我因为发生了什么事吗?”女孩有点不好意思,仍然说,“我忘了。”。好吧,我其实挺想笑的,差点就要笑场了!这时他们班一个大男孩雄纠纠气昂昂地经过,看到我们在僵持,很是警觉地盯着我大声问:“咋了?” 看得出他在班里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也是个热心的管事 人(大哥哥)。我说,我们在解决问题。他一听,头也不回、放心地进了教室。我心里在惊叹“解决问题”这件事情在他们心中是多么的平常啊, 跟渴了就喝水 一样,有问题了就解决,是多么天经地义的事情,这颗种子从小就这样种在他们 的内心里。回来现场,我对男孩说:“她忘记了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你能想起来吗?她为 什么会推你?”男孩话说不清,这时女孩急
24、了,她终于“想”起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到了外面,我不是要出去,他说不能出去,我只是去放东西”孩子说得有些混乱,是很正常的,当他们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把事情完整而 有秩序地描述清楚,但是他们的脑袋已经超越了语言的能力时, 就会出现表达不 清的状况,这时需要大人来帮忙陈述。我说:“哦,你跑到外面想放一个东西,结果他以为你要出去,所以他就对你说 不能出去,不让你出去是吗?”“我都没穿外套呢!我怎么会出去啊!真是! ”女孩气哄哄的。我看着男孩,把事情又重新说了一遍。在这个过程中,两个人都有机会倾听对方 的心声,去了解别人对事情的看法。这叫“观点采择”。“原来是个误会。她要去放东西,但是你以为她要出
25、去,就不让她出去。是这样 子的吗?” 我问男孩。男孩点了点头,他很认真地听进去了。我对女孩说:“这是个误会。他不让你出去的时候,你不舒服了是吗?”“不舒服了。”“那你有告诉他了吗?”“我说了呀!我都说了两遍了!”我想知道男孩是不是都了解这个误会的前因后果, “哦,事情原来是这样的。你 以为她要出去就不让她出去,可是她只是想放个东西,给你说了两遍但是你还是 不让,于是她不舒服了。我觉得你可以道个歉。”“可是她推了我啊!应该她道歉! ”男孩理直气壮。噢,对哦,我都忘了这事了,瞧我这脑袋。哈哈。我对女孩说:“那你愿不愿意握个手表示道歉?”结果人家说:“我不想握手。”。好吧。我又犯傻了。只好说:“那你
26、可以用你的方式道歉。”女孩看着男孩说:“对不起。”男孩也看着女孩,说:“没、没、没、没关系。”(有点小结巴)“你们可以抱一抱,误会解决了,还是好朋友哦。”两个人笑了笑,抱了抱然后高兴地跑回班了。别人孩子打了我的孩子案例分析请老师分析这个案例。我的孩子没读芭学园,但是我读过大李的四本书,也在尽力跟着做。一天我的孩 子和一个芭学园的孩子一起玩。我的孩子想让这个孩子把手里的玩具给另外一个 女孩玩,就说你能把小飞机给她玩一会么? 一边说手一边就准备去拿。芭学园的孩子不愿给就一巴掌把我女儿打了。我希望老师分析的是家长的处理方式。我搂着女儿让她哭完了再说,后面我就冷 处理了,告诉她可以说不要打我。但是我不
27、理解的是对方孩子的家长不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而是搂着孩子过来帮孩子解释:玩具是他自己的不是集体的,所 以他不愿意,同时爸爸在旁边解释他应该是困了。这我就不理解了。大李说过的原则不是说,人有情绪正常,但是不能做伤害自己 和别人的事情。那么发生这事的时候。对方家长在孩子哭完后首先是应该告诉他 不能伤害别人。他们却给人的感觉是无论孩子对错, 安慰和鼓励最重要,更让人 觉得在为孩子开脱。求老师一个正确的指导。您好,谢谢您把心中的困惑说出来!看了您的描述,能感受到您心里的不舒服,也能感受到您养育孩子的用心!咱们一起从几方面来看吧:一、能理解您对案例中家长处理方式的不理解。每个孩子一天天长大的过程中, 会发生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事情,不仅芭学园家长,大概所有父母都很难在面对 任何状况时做出最恰当的处理。而且并不是上了芭学园,家长就一定能够正确处理孩子问题了, 芭学园家长中有 很多懂得孩子、能给孩子合适帮助的父母,也有很多仍在学习和成长的爸爸妈妈 啊。二、原则是社会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普遍行为准则,不是大李说过、也不是哪个人 说过就应该怎么做,对吧?原则是一定的,但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玛钢厂面试题及答案
- 湖南衡阳县2026届化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
- 飞鸟日语试题及答案
- 电车交互测试题及答案
- 信息运用试题及答案
- 护理师试题及答案
- 质安站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
- 宿舍支架考试题及答案
- 电信实习工作总结
- 保育员先进个人工作总结
- 标准检验指导书(SIP)-钣金
- 2025年广东省职工劳动合同书模板
- AI在化学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
- 公司食堂5s管理制度
- 配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 2025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真题卷
- 交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合同(格式文本)
- 公司聘用总经理合同书
-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
- 药剂教学资源库建设《医药商品基础》课程标准
- SIEMENS西门子蒸箱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