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3年1月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_第1页
北京2013年1月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_第2页
北京2013年1月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_第3页
北京2013年1月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_第4页
北京2013年1月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析评价 北京市 2013年 1 月一次空气重污染过程分析 程念亮 1, 高尚银 2, 李云婷 1, 程兵芬 3, 苑魁魁 2 (1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 北京 100048; 2北京清控人居环境研究院有限 公司 , 北京 100083; 3山 西省环境规划院 , 山西 太原 030002 摘 要 :采用数值模式与观测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 对北京市 2013年 1月 9 15日一 次空气重污染过程的大气环境背景 、 气 象条件和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 结果表明 , 此次重污染过程北京市空气质量从 9日的二级跳至 10日五级重度污染 , 11日 13日空气质量维持连续 3d 严重污染 ,

2、 14日降为重度污染 , 15 日转为轻度污染 ; 重污染过程期间 10 14日 (PM 25 平均值为 323g /m3,平 均风速为 147m /s, 平均相对湿度为 736%, 24h 变温基本为 272 268? , 24h 平均变压为 365 263hPa 。指出 , 此次重污染过程与当地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 稳定的大气环 流形势为污染的持续提供了大气 环流背景 , 风速较小 、 湿度较大 、 边界层较 低、 持续逆温是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 地面风场辐合及边界层下沉运动是造成 重污染的重要原因 。 关键词 :重污染 ; 可入肺颗粒物 ; 天气预报模式 ; 逆温 ; 北京市 中图分

3、类 号 :X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732(2014 05003605 Analysis ab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a Serious Pollution Event in January 2013in Beijing CHENG Nian-liang 1, GAO Shang-ying 2, LI Yun-ting 1, CHENG Bing-fen 3, YUAN Kui-kui 2 (1Bejing Municip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 Beijin

4、g 100048, China ; 2Tsinghua Holdings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stitute , Beijing 100083, China ; 3Shanxi Academy for Environmental Planning , Taiyuan , Shanxi 030002,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 the meteorology of a typical air pollution episode in Beijing City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i

5、ng observed data and the W Fmeteorology model from January 9th to 15th , 2013The weather conditions ,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back-ground and mechanism of formation about this heavy air pollution were all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is serious air pollution incident , the air quality

6、 index in Beijing jumped to the level five from 9th to 10th , maintained level six from 11th to 13th , reduced to level five in 14th and ended in 15th with level three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of PM25was 323 g /m3from January 10th to 14th ; the ground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mainly as

7、 average wind (1 47m /s , average humidity (73 6% , 24h average temperature transformer ( 272 268? and 24h average pressure transformer ( 3 65 263hPa The situation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cal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 the stabl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ontinuously provided favorable environ-

8、mental field for this heavy air pollution Small wind speed , high humidity , low PBL , lasting inversion layer wer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is heavy air pollution incident and ground wind convergence , sinking motion in the boundary layer were the important causes of this heavy air pollution incident

9、 Key words :Serious pollution ; WF; Inversion ; Beijing 收稿日期 :20140509; 修订日期 :20140709 作者简介 :程念亮 (1987 , 男 , 工程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大气 环境模拟研究 。 2013年 1月份我国中东部 、西南 10省区市约 100万 km 2区域出现持续严重 灰霾污染天气 , 京津 冀地区在 1 月份遭受了严重灰霾污染 12 。 1月 份北京发生 4 次连续重污染过程 (AQI 200连续 2d 及以上 , 其中以中 旬初 (9 15日和 月末 (27 30日的 2次重污染过 程最为严重 。 数

10、值模拟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被广泛应 用 到 大 气 边 界 层 和 空 气 污 染 输送扩散的研究 中 3 4 , 用于代替和更新现行的 MM5 模式的新一 63 第 6卷 第 5期 2014年 10月 环境监控与预警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Forewarning Vol 6, No5October 2014 代中 尺 度 数 值 模 式 , W 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目 前在空气污染 数值模拟领域中已广 泛应用 5 8。 现采用污染物监测资料和地面 、 高空 观测 气象资料与 WF气象模式数值模拟相结合 的方

11、法 , 分析北京市 2013年 1月 10 15日的一次 典型空气重污染过程 , 以揭示该次过程的污染特征 及其成因 。 1资料来源 (PM 25 资料为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 布的逐时浓度数据 ; 气象资料为 与污染资料相对应 的北京市观象台地面观测资料 、 探空资料 , 天气图 来源于中央 气象台 。 WF模式初始及边界资料为 NCA和 NCEP 的再分析逐日资料 FNL , 分辨 率为 1? 1? , 时间分 辨率是 6h (00:00、 06:00、 12:00、 18:00 ; 地形和 下垫面输入 资料分别来自 USGS 30s 全球地形和 MODIS 下垫面分类资料 。 2WF模

12、式简介及设置 WF模 式 12是 由美 国美 国大气研 究中 心 (NCA 、美国环境预报中 心 (NCEP 和奥克拉荷 马大学 (University of Oklahoma 的风暴分析预报中 心联合研 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 。 该模式是一个完全可压缩的非静力模式 , 对湍流交 换 、 大气辐射 、 积云降水 、 云微物理及陆面等多种物 理过程均有不同 的参数化方案 。 W F模式主要由 预处理系统 WPS (数据插值和模式初始化 、 模 式区 域的和地图投影方式定义等 、 同化系统 3Dvar 、 动 力内核以及后处理工具 4 部分 。 采用 AWWF32模拟气象场 , 水平

13、方向 采用 Arakawa C 网格 , 垂直方 向则采用地形跟随质 量坐标 , 模式采用 Lambert 正形投影 ; 模式的中心 点坐标为 35? N 、 110? E , 模式顶高约为 15km ; 设 置双层嵌套 , 水平分辨率分别为 36及 12km , 第一 层网格数为 210? 200个 , 模拟区域覆盖东亚地区 ; 第二层网格数 130? 112, 覆盖华北地区 , 采用第二 层嵌套的模拟数据 。垂直层次为 35层 , 各层 sigma 值分 别 为 :1000, 0995, 0990, 0 983, 0970, 0 954, 0934, 0909, 0880, 0845, 0

14、807, 0765, 0719, 0672, 0622, 0571, 0520, 0468, 0420, 0376, 0335, 0298, 0263, 0231, 0202, 0175, 0150, 0127, 0106, 0088, 0070, 0055, 0040, 0020, 0; 最下面 8层分别约为 0, 75, 150, 255, 450, 690, 990和 1365m , 代表边界层的特征 。 WF数值模式模拟所选用的参 数化方案见表 1。 表 1WF 模式所选用的参数化方案 项目 区域 1区域 2 网格数 210? 200130? 112 水平分辨率 /km 3612 积分

15、时间步长 /s 360120 微物理过程方案 WSM3WSM3 长波辐射方案 TM TM 短波辐射方案 Dudhia Dudhia 边界层方案 MYJ MYJ 陆面过程方案 UC UC 表面层方案 Monin Obukhov Monin Obukhov 积云参数化方案 Grell 方案 Grell 方案 3结果与分析 31重污染过程分析 北京市 2013年 1月 9 15日的一次典型大气 重污染过程逐日 AQI 与天气状 况变化见表 2。 表 2北京市 2013年 1月 9 15日 AQI 与逐日天气状况 日期 01 0901 1001 1101 1201 1301 1401 15 AQI 8

16、0267376473419287133 日均值 (PM 25 /( g 3m 5 9216325459378237101地面 大气压场 高压 均压转低压 低压转均压 高压底部 均压 高压底转低压 低压转高压前 500hPa 高度场 槽后 浅槽 偏西气流 浅槽 偏西北气流 浅槽 偏西北气流 地(面平均 /(m s 1 202139164146144141186 平均相对湿度 /%35686982737673 24h 降雨量 /mm00000001 由表 2可见 , 空气质量从 9日的二级跳至 10日五级重度污染 , 11 13日空气 质量连续 3d 严重 污染 , 14日降为重度污染 , 15日

17、转为轻度污染 , 至此重污染过程 结束 。 此次重污染过程 (PM 25 为 73 323g /m3, 11 13日空气污染最为严重 , 12日(PM 25 达到了 459g /m。3 这 3d 风速较低 、 相对 湿度较高 , 而低风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 高相对湿 度有利于 气态污染物向颗粒物的二次转化 , 污染会 进一步加重 1, 9 。 期间 500hPa 高度场 3 次浅槽过 境 , 高空以偏南 、 偏西气流为主 , 地面天气形势以均 压 、 低压、高压底部为主 , 少云无明显降水 , 高空云量较少 , 这种不利于污染物扩 散的高低空天气形势 的配合会导致区域性连续静稳天气出现 ,

18、抑制了污 染物的快 速消散 , 从而为大气污染的形成及维持提 供了稳定的大气环境背景 2, 10 。 32 气象要素与污染物浓度变化分析 10 15日北京市 (PM 25 及相应时间段的气 象要素的日变化见图 1(a (b 图 1 实测污染物浓度与气象条件的变化 由图 1可见 , 10 14日(PM 25 在 150g /m3 以上 , 12日夜间至 13日凌晨最高 , 最高值约 600g /m3; (PM 25 高值 正好发生在风向转换的 时候 , 在污染物浓度的上升阶段 , 均出现了风向的“南 转东 北”及 “西 南转东北”的 现象 , 与其他研究成果一致 1、 10 ; 经计算重污染过程

19、期间平均风速为 147m /s, 相对湿度较大 , 平均为 736%; 地面大 气压变化较为平稳 , 平均为 10215hPa , 24h平 均 变压为 365 263hPa , 平均为 071hPa ; 地面 温度平均温度为 488? , 24h 变温基本为 272 268? , 平均为 015? 。 期间以偏南风和偏东风为主 , 2者风频之和约 占80%, (PM 25 在偏东风时较高 , 原因可能为西 南风引起的周边高浓度污染物传输到北京上空后 , 北面山脉阻挡 , 使得气团在城市上空移速减慢 , 一 段时间后风向突然间转为东北风 , 污染物回流 , 加重了空气污染 ; 相对湿度与 污染

20、物呈现正相关关 系 , 相对湿度与 (PM 25 正相关系数最大 , 为 04; 地面气 压与 (PM 25 负相关系数最小 , 为 055, 负变压导致周边污染物的汇聚 ; 温度 与 (PM 25 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 但温度呈现明显的日变化 , 白天温度较高 , 夜 间地表辐射冷却 , 这样的温度日 变化有利于维持边界层稳定的结构 11 ; 24h 变温 平均为 015? , 为弱正变温 ; 这些气象要素的变化 特征与其他关于重污染的研究结果一致 12 13 。 3 3 大气温度层结时空变化特征 图 2 为实测 10 14 日探空观测的北京市观象 台 20:00 温廓线图 图 210 1

21、4日 20:00观象台实测温度廓线 由图 2可见 , 此次空气重污染期间出现了明显 的逆温现象 , 11日 20:00为贴地逆温 , 逆温强度 28? /100m , 其他 4d 20:00均为高空逆温 , 平均 逆温强 度 089? /100m ; 1000m 以 下 , 12日 20:00逆温强度最大 , 大气层结较 稳定 , 逆温厚度将 近 800m , 结合 图 1, 该时间 段正 好对 应的 (PM 25 。 1月 14日 , 近地层逆温逐渐减弱 , 高空 逆温仍然存在 , 污染物浓 度下降缓慢 。 15日受冷 空气过境影响 , 逆温类型可能为锋面逆温 。 一般来说北 京山区山体海拔

22、高度多在 800m 左 右 , 当夜间平原发生逆温时 , 其逆温层的顶部往往和 山高处在同一高度 , 由于逆温 污染作用使逆温层底 部升温较慢 , 而白天山体加热使逆温层顶的温度进 一步升高 这样出现高空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 , 白天 逆温层不仅不易破坏还有可能加强 续逆温引起 的上暖下冷的温度层结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 , 从而使水汽和污染物在低层堆积 2 。 文献 13 16表明 , 近地层出现逆温有利于灰霾的形成 , 而逆 温层的持续存在是重污染维持的主要因素 。 83 34 近地面风场 、 温度场及边界层模拟分析 图 3(a (b (c (d (e (f 为 WF模式模拟 的北京市 11

23、 13日 20:00近地面风场 垂直速度 场 海平面气压场图及地面温度场 PBL 图 图 311 13 日 20:00 北京市近地面风场 气压场 垂直速度场 、 温度场 边界层高度图 由图 3 可见 , 11 13 日北京地区垂直速度以 弱正值 (也就是下沉运动 为主 , 其中模拟的边界 层高度均在 300m 以下 , 较低的边界层高度限制了 污染物的有效扩散 , 使污染加剧 。 边界层高度逐日变化不明显 , 大气层结较稳 定 , 污染物易在边 界层 内 汇 聚 。 北京 地 面 11日 20:00以偏南气流为主 , 12日 20:00以偏东气流为 主 , 13日 20:00以偏南气流为主 ,

24、 与实测风速风向 一致 ; 11日 夜间的偏南气流带来了周边高浓度的 污染物 , 污染物浓度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 12日夜间 偏东气流导致污染回流 , 浓 度逐渐到达高值 , 持续 的弱东北气流导致污染浓度逐渐下降 , 污染状况得 到缓解 。 西南气流一方面 增加了市区上空的污染 物浓度 , 另一方面又将西南暖而湿的空气带入北京 上空 , 与低空相对冷气团形成平流逆温 , 大气层结 稳定 , 极大的抑制了污染物的扩 散。 太行山西侧垂直速度为负 , 说明气流爬山上升 , 东侧基本为正 , 存在下沉运动 水平风场在山的侧存 在辐合线 , 辐合线两侧风向差别较大 , 地面的弱辐合 不利于污 染物水

25、平扩散 ; 12日 20:00偏东气流在山 脉的阻挡下在山前汇聚 , 导致了大气污染 物被阻滞 在低空和近地面 , 从而形成持续的雾霾天气 。 35 高空气象要素模拟分析 图 4(a (b (c (d 为模拟的北京市观象台垂 直方向上风场 、 温度场及相对湿度的 垂直分布 93 图 413 14日北京市观象台风场 、 温度场 、及相对湿度分布 由图 4可见 , 在 12日夜间到 13日白天地面以 弱偏南风为主 , 900hPa 以上高度的风向为弱偏西北 风转弱偏南风 , 在 950 900hPa 附近形成一 个较弱 暖中心 ; 该时间段内逆温主要表现为高空逆温并且 暖中心相对湿度较低 , 在

26、40%以下 , 而与暖中心位 置相对应的地面湿度较大 , 在 80%以上 , 这样形成 中层干 暖低层湿冷的干暖盖结构 , 这是重污染日形 成的典型大气垂直结构 1720 , 这样的大气垂直结构 使得地面细颗粒物浓度从 12日夜间开始急剧上升 , 升至 13日凌晨 500g /m3 以上 (结合图 1 。 4 结论 (1 此次重污染过程空气质量从 9日的二级 跳至 10 日五级重度污染 , 11 13日空气质量维持 连续 3d 严重污染 , 14日降为重度污染 , 15日转为 轻度污染 。 10 14日 PM 25平均值为 323 g /m3 , 平均风速为 147m /s, 平均相对湿度为

27、736%; 24h 变温基本为 272 268? , 24h 平均变压为 365 263hPa ; (2 此次空气重污染过程与当地气象条件密 切相关 , 稳定的大气环流形势为污 染提供了持续稳 定的大气环境背景 , 风速较小 、湿度较大 、边界层较 低、持续 逆温是造成重污染的主要原因 , 地面风场 辐合 , 边界层下沉运动及大气干暖盖是造成重污染 的重要原因 。 参考文献 1王从梅 , 杨永胜 , 李永占 , 等 2013年 1月河北省中南部严重 污染的气象条件及成因分析 J 环境科学研究 , 2013, 26(7 :695 700 2马小会 , 甘璐 , 张爱英 , 等北京 2013年 1

28、月持续雾霾天气成 因分析 J 环境保护前沿 , 2013(3 :29333王自发 , 庞成明 , 朱江 , 等 大气环境数 值模拟研究新进展 J 大气科学 , 2008, 32(4 :987995 4房小怡 , 蒋维楣 , 吴涧 , 等 , 城市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系统 及其应用 J 环境科学学报 , 2004, 24(1 :1111155杨兴华 , 何清 , 刘涛 , 等乌鲁 木齐市冬季混合层厚度及对大 气污染影响的个例分析 J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10, 4(4 :1821 6马锋敏 , 高庆先 , 周锁铨 , 等北京及周边地区一次典型大气污染 过程的模拟分析 J 环境科学研究 , 2008, 21(1 :30 367王艳 , 柴发合 , 刘厚凤 , 等长江 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水平 输送场特征分析 J 环境科学研究 , 2008, 21(1 :22298MMMD , NCA 2010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AWver-sion 3modeling systems user s Guide EB /OL http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