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考试复习副本课件_第1页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考试复习副本课件_第2页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考试复习副本课件_第3页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考试复习副本课件_第4页
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考试复习副本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十二章 食品中有害成分测定 2 p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食物自身有毒食物自身有毒或或被微被微 生物污染生物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 3 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食品中内源性有害成分食品中内源性有害成分 (过敏原、有害糖苷类、凝集素、皂素、贝类毒(过敏原、有害糖苷类、凝集素、皂素、贝类毒 素、鱼类毒素、大肠杆菌、伏马毒素等)素、鱼类毒素、大肠杆菌、伏马毒素等) 食品中外源性有害成分食品中外源性有害成分 (重金属、农药残留、二(重金属、农药残留、二噁噁英、兽药等)英、兽药等) 食物中的真菌毒素食物中的真菌毒素 4 p第一节第一节 食物中内源性毒素的测定食

2、物中内源性毒素的测定 p第二节第二节 食物中的有毒微生物的测食物中的有毒微生物的测 p第三节第三节 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 的有毒有害的物质的有毒有害的物质 5 第一节第一节 食物中内源性毒素的测定食物中内源性毒素的测定 一、自然产生的毒素一、自然产生的毒素 贝类毒素及鱼类毒素贝类毒素及鱼类毒素 二、真菌毒素二、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 呕吐毒素,呕吐毒素,T-2T-2毒素毒素 6 4 4 4 4 3 3 3 3 2 2 1 1 贝类毒素简介贝类毒素简介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贝

3、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贝类中毒后的处理贝类中毒后的处理 贝类毒素:贝类毒素: 一、自然产生的毒素一、自然产生的毒素 7 1、 贝类毒素简介 p 贝类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将有毒藻类产生的毒贝类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将有毒藻类产生的毒 素在体内累积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这些毒素在体内累积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这些毒 素统称为贝类毒素素统称为贝类毒素( Shellfish Toxins )( Shellfish Toxins ) p 常见的常见的有毒有毒贝类主要有蛤类、螺类、鲍类贝类主要有蛤类、螺类、鲍类 8 PSPPSP DSPDSP AZAs ASPASP NSPNSP 神经性毒素神经性毒素 neuro

4、toxic shellfish poisons 健忘性毒素健忘性毒素 amnesic shellfish poisons 麻痹性毒素麻痹性毒素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s 腹泻性贝类腹泻性贝类 毒素毒素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新型毒素新型毒素 A zaspracids 贝毒贝毒危害危害具有具有突发性突发性和和 广泛性广泛性,且,且毒性大、反毒性大、反 应快、无适宜解毒剂应快、无适宜解毒剂 PSPPSP 2. 贝类毒素的类型 9 3.贝类毒素简介 p 病原藻:病原藻:主要来自海洋中的单主要来自海洋中的单 细胞甲藻,其所产生的毒素为细

5、胞甲藻,其所产生的毒素为 巨蚌毒素巨蚌毒素 石房蛤毒素(石房蛤毒素(STXSTX) 新石房蛤毒素(新石房蛤毒素(neo-STXneo-STX) 膝沟藻毒素(膝沟藻毒素(GTXGTX) 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PSP 巨蚌毒素的结构 10 3.贝类毒素简介 p 中毒中毒症状:包括唇舌麻木感、皮肤刺痛、晕眩、症状:包括唇舌麻木感、皮肤刺痛、晕眩、 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热感等症状。严重者可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热感等症状。严重者可 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致死。一般而言,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衰竭而致死。一般而言, 如经如经2424小时仍能存活且无并发症者,愈后良好小时仍能存活且无并发症者

6、,愈后良好。 麻痹性贝类毒素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PSP 11 例子: p 麻痹性贝毒常见于淡菜、蛤蜊、扇贝等双壳贝麻痹性贝毒常见于淡菜、蛤蜊、扇贝等双壳贝 类。类。 12 p 病源藻病源藻: :Dinophysis spp.Dinophysis spp.,其所产生毒素为多,其所产生毒素为多 元醚化合物元醚化合物 腹泻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DSP DTX OA YTX PTX 3.贝类毒素简介 13 p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主要为主要为消化系统不适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包括反胃、症状,包括反胃、 呕吐、下痢及腹痛,并伴随着畏寒、头痛、发呕吐、下痢及腹痛,并伴随着畏寒、头痛、发 热等症状

7、,症状至多持续热等症状,症状至多持续2323天。一般而言,腹天。一般而言,腹 泻性贝类中毒并泻性贝类中毒并不会造成死亡不会造成死亡,其,其愈后良好且愈后良好且 无并发症无并发症 p 腹泻性贝毒腹泻性贝毒常见于常见于淡菜、牡蛎、日月贝等贝类。淡菜、牡蛎、日月贝等贝类。 腹泻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DSP 3.贝类毒素简介 14 p 病源藻:病源藻:Ptychodiscus brevisPtychodiscus brevis从短裸甲藻,毒从短裸甲藻,毒 素以脂溶性且耐热的素以脂溶性且耐热的BTXBTX为主为主 神经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 NSPNSP BTX的结构 3.贝类毒素简介 15

8、 3 贝类毒素简介 p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 主要为主要为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及及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症状, 包括下痢、呕吐、腹痛、腹泻、口舌麻木刺痛、包括下痢、呕吐、腹痛、腹泻、口舌麻木刺痛、 肌肉酸痛、晕眩、冷热感异常、运动失调、头肌肉酸痛、晕眩、冷热感异常、运动失调、头 痛、倦怠等,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而痛、倦怠等,症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一般而 言,神经性贝类中毒言,神经性贝类中毒并不会造成死亡并不会造成死亡,其预后,其预后 良好,仅少数患者会有副作用良好,仅少数患者会有副作用。 神经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 NSPNSP 16 p 病源藻:病源藻:为菱形藻科中的拟菱形藻属和菱形藻

9、为菱形藻科中的拟菱形藻属和菱形藻 中硅藻的某些种,毒素以软骨藻酸(中硅藻的某些种,毒素以软骨藻酸(DA)DA)为主为主 健忘性贝类毒素健忘性贝类毒素 ASPASP 软骨藻酸的结构 3.贝类毒素简介 17 3 贝类毒素简介 p 中毒症状中毒症状: :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神经 系统症状则约系统症状则约4848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为小时内出现,主要症状为记忆记忆 丧失丧失、心律不齐、半身麻痹等;严重者则会产、心律不齐、半身麻痹等;严重者则会产 生痉挛及昏迷;生痉挛及昏迷;老年老年且出现严重神经症状之患且出现严重神经症状之患 者较易导致死,死亡率约者较易导致死,死

10、亡率约2%2%。 健忘性贝类毒素健忘性贝类毒素 ASPASP 18 p 焦脱镁叶绿酸(焦脱镁叶绿酸(PyropheophorbidePyropheophorbide,鲍鱼贝毒),鲍鱼贝毒) 焦脱镁叶绿酸焦脱镁叶绿酸a a主要存在于主要存在于鲍鱼体内鲍鱼体内,这种物,这种物 质是质是叶绿素的衍生物叶绿素的衍生物。 这种毒性化合物是有这种毒性化合物是有光过敏反应光过敏反应,在体内会,在体内会 加速产生胺基化合物,并使得器官发炎并产加速产生胺基化合物,并使得器官发炎并产 生毒性化学反应。生毒性化学反应。 新型贝类毒素新型贝类毒素 3.贝类毒素简介 19 p 氨代螺旋酸贝毒氨代螺旋酸贝毒 AZAsAZ

11、As主要引起主要引起人体肠道紊乱人体肠道紊乱,与腹泻性贝毒,与腹泻性贝毒 (DSP)(DSP)和细菌性肠毒素引起的人体中毒症状极和细菌性肠毒素引起的人体中毒症状极 其其相似相似。 AZAsAZAs毒性比较稳定,常规的烹饪和加工处理毒性比较稳定,常规的烹饪和加工处理 无法去除,其毒性远比无法去除,其毒性远比 OA OA强,目前还没有找强,目前还没有找 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 新型贝类毒素新型贝类毒素 3.贝类毒素简介 20 3 贝类毒素简介 p 近年来近年来, , 除了上述几种毒素,还不断有新的毒除了上述几种毒素,还不断有新的毒 素及其成分被发现,贝类毒素是目前

12、已知的素及其成分被发现,贝类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最 毒有机化合物毒有机化合物。 p 目前确定有目前确定有10 10 余种贝毒其毒素比余种贝毒其毒素比眼镜蛇毒素高眼镜蛇毒素高 8080倍倍。 新型贝类毒素新型贝类毒素 21 p 美国美国FDAFDA : PSP PSP :0.8 ppm 0.8 ppm NSP NSP :0.8 ppm0.8 ppm DSP DSP :0.2 ppm0.2 ppm ASP ASP :20 ppm 20 ppm p 欧盟欧盟:PSP PSP :80g/kg80g/kg ASP ASP :20 mg 20 mg 软骨藻酸软骨藻酸/kg/kg p 我国我国:PSP PSP

13、 :80 g/kg 80 g/kg DSP DSP :不得检出:不得检出 22 生物法生物法 小鼠检测小鼠检测 法法 化学仪器法化学仪器法 细胞检测细胞检测 法法 电泳法电泳法色谱法色谱法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生物传感 器法器法 免疫学检免疫学检 测法测法 23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p 小鼠生物检验法是将贝类毒素的提取物进行适小鼠生物检验法是将贝类毒素的提取物进行适 当的稀释后,对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计算当的稀释后,对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计算 平均致死时间。平均致死时间。 该方法已被列入该方法已被列入AOACAOAC方法,成为国际海产品方法,成为国际海产品 贸易中贝类麻痹性

14、贝毒的测定方法。贸易中贝类麻痹性贝毒的测定方法。 小鼠检测法小鼠检测法 24 2.1 2.1 麻痹型贝类毒素检验方法麻痹型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1 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 新鲜贝类,贝类罐头,冷冻贝类,贝肉干制品新鲜贝类,贝类罐头,冷冻贝类,贝肉干制品 -将贝壳将贝壳外表彻底洗干净外表彻底洗干净 -切断闭壳肌,切断闭壳肌,开壳开壳, -冲洗内部冲洗内部,除掉泥砂除掉泥砂和其他外来物。和其他外来物。 -取出贝肉取出贝肉,收集,收集200g200g肉置于肉置于1010目目筛子中沥水筛子中沥水 5min5min,拣出碎壳等杂物,拣出碎壳等杂物, -贝肉贝肉均质均质。 25 (2)(2)试样保存试样保存

15、: : p均质处理的样品均质处理的样品若若不能及时检测,可取不能及时检测,可取100g100g已已 均质贝肉加入均质贝肉加入100ml HCl100ml HCl溶液,置于溶液,置于44冷藏保存。冷藏保存。 p尽可能及时检测尽可能及时检测 26 (3 3)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p 采用鼠单位测定,予以定量。采用鼠单位测定,予以定量。 鼠单位测定:鼠单位测定:对体重为对体重为20g20g的小白鼠腹腔注射的小白鼠腹腔注射 1mL1mL贝类提取液后,在贝类提取液后,在15min15min时杀死小鼠所需的时杀死小鼠所需的 最低毒素量。最低毒素量。 p 毒素标准品:毒素标准品:saxltoxlnsaxlto

16、xln,将鼠单位换算成毒,将鼠单位换算成毒 素的质量素的质量。 27 p 小鼠生物检验法是将贝类毒素的提取物进行适小鼠生物检验法是将贝类毒素的提取物进行适 当的稀释后,对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计算当的稀释后,对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计算 平均致死时间。平均致死时间。 p 根据根据SommerSommer表表 , ,查出相应的查出相应的MU MU p 毒性的大小换算成毒性的大小换算成 ug/ 100g ug/ 100g贝肉贝肉 28 2.2 2.2 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1 1)样品的制备)样品的制备 生鲜带壳,冷冻带壳,用酸保存的扇贝,贻贝、生鲜带壳,冷冻带壳,用酸保

17、存的扇贝,贻贝、 牡蛎牡蛎 如:如: 称量称量200g200g贝肉贝肉 仔细切取全部仔细切取全部中肠腺中肠腺 将中肠腺称重后细切、混合,作为检样。将中肠腺称重后细切、混合,作为检样。 29 避免毒素的危害:避免毒素的危害: p应应戴手套戴手套进行检验操作。进行检验操作。 p移液管等用过的器材及废弃的提取液要在移液管等用过的器材及废弃的提取液要在5%5%次次 氯酸钠氯酸钠溶液中溶液中浸泡浸泡1h1h以上,以使毒素分解。以上,以使毒素分解。 30 (2 2)测定方法)测定方法 用丙酮提取贝类中的毒素,再转移至乙醚中,用丙酮提取贝类中的毒素,再转移至乙醚中, 经减压浓缩至干后,用经减压浓缩至干后,用

18、吐温吐温-60-60生理盐水溶解残生理盐水溶解残 留物并留物并注射小白鼠注射小白鼠,观察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观察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 31 p 细胞检测法是建立在贝类毒素对生物细胞影响细胞检测法是建立在贝类毒素对生物细胞影响 的基础上。的基础上。 麻痹性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用小鼠的神经细胞瘤检测毒素用小鼠的神经细胞瘤检测 腹泻性贝类毒素是建立在肝细胞形态变化的腹泻性贝类毒素是建立在肝细胞形态变化的 基础上基础上 细胞检测法细胞检测法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32 p 免疫学测定方法以抗原免疫学测定方法以抗原- -抗体抗体特异性特异性反应为基础,反应为基础, 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等。包括凝

19、集反应、沉淀反应等。 目前已有多种可靠的免疫诊断试剂盒用于分目前已有多种可靠的免疫诊断试剂盒用于分 析不同的藻类毒素。析不同的藻类毒素。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 2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33 兔子暴露 在毒素中 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 用功能性抗 原刺激兔子 产生抗体 从兔子的 血清中提 取抗体 抗体可用放射性或荧光物质标记 提取的贝类毒素暴露于标记物中 检测抗血清一抗原混合物中荧光强度 34 麻痹性贝类毒素ELISA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在在福建沿海市福建沿海市的市场采集织纹螺的市场采集织纹螺6868份,应用份,应用R-R- BiopharmBiopharm试剂盒检测

20、麻痹性贝类毒素。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 结果结果 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 在在1h1h之内完成。之内完成。 检测限检测限50g50gkgkg,灵敏度,灵敏度2 25g5gkgkg。 结论结论 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简应用酶联免疫技术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简 单、快捷,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单、快捷,不需要昂贵的设备。 35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p HPLCHPLC法的原理大多是基于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毒法的原理大多是基于离子交换层析分离毒 素及后置柱反应器氧化洗脱液产生可检测的素及后置柱反应器氧化洗脱液产生可检测的稳稳 定衍生物定衍生

21、物,再进行相关检测。,再进行相关检测。 HPLCHPLC法是法是唯一能定性、定量检测出各种毒素唯一能定性、定量检测出各种毒素 组分的技术,组分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并极有可能代替发展非常迅速并极有可能代替 小鼠检测法成为主要的检测方法。小鼠检测法成为主要的检测方法。 色谱法色谱法 36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p 毛细管电泳法主要用于分离测定毛细管电泳法主要用于分离测定PSPPSP毒素中的非毒素中的非 衍生毒素,根据衍生毒素,根据各种毒素分子所带电荷量不同各种毒素分子所带电荷量不同 将其分离将其分离,主要有毛细管电泳,主要有毛细管电泳 - -紫外检测法和紫外检测法和 毛细管电泳毛细管电泳。 电泳

22、法电泳法 37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p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传感器是利用生物化学生物化学作用产生的高亲和作用产生的高亲和 力,将敏感物质的力,将敏感物质的浓度浓度转换为转换为电信号电信号进行检测。进行检测。 大多数用于贝类毒素检测的大多数用于贝类毒素检测的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以是以 免疫学为基础免疫学为基础 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 38 2 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 小鼠检小鼠检 验法验法 细胞检细胞检 验法验法 免疫学免疫学 检测法检测法 HPLCHPLCCECE生物传生物传 感器法感器法 PSP DSP NSP ASP 39 3.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p 贝类一旦染上毒素,其组织将毒素

23、排除需要很贝类一旦染上毒素,其组织将毒素排除需要很 长的一段时间,有些贝类甚至需要长的一段时间,有些贝类甚至需要3 3年以上年以上的时的时 间才能排除毒素。间才能排除毒素。 40 3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p 低温低温可明显抑制毒素的排除。可明显抑制毒素的排除。 p 常用的净化方法有常用的净化方法有 温度刺激、盐度胁迫、电击处理、降低温度刺激、盐度胁迫、电击处理、降低pHpH、 氯化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系统氯化处理、臭氧处理、紫外线系统 烹饪法:煮、蒸、炸可在短时间内使毒素在烹饪法:煮、蒸、炸可在短时间内使毒素在 高温下因失水而渗出高温下因失水而渗出 41 3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p 麻痹

24、性贝类毒素排除的最好方法是将贝类转移麻痹性贝类毒素排除的最好方法是将贝类转移 到到清洁水体清洁水体中使其中使其自净自净 Desbins Desbins 等的实验表明通过垂直移动水体中等的实验表明通过垂直移动水体中 的贻贝能达到减轻的贻贝能达到减轻 PSP PSP 的效果的效果 但在毒性水平较高时但在毒性水平较高时 , ,这种垂直移动的方法这种垂直移动的方法 受到抑制受到抑制 egeg: 42 3.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食用贝类海产前要食用贝类海产前要浸养于清水浸养于清水中一段时间,中一段时间, 并定时更换清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的毒并定时更换清水,使贝类自行排出体内的毒 素素 每次进食贝类每

25、次进食贝类不要过量不要过量,并避免进食其内脏、,并避免进食其内脏、 生殖器及卵子生殖器及卵子 加工时要彻底烹煮达至沸点加工时要彻底烹煮达至沸点,以减低微生物,以减低微生物 污染所造成的风险污染所造成的风险 进食贝类后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邻进食贝类后若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前往邻 近医院近医院求医求医,并将剩余的食物留作调查及化,并将剩余的食物留作调查及化 验之用验之用 43 44 3. 贝类的净化排毒及预防 p 政府预防措施政府预防措施 建立疫情报告和定期监测制度建立疫情报告和定期监测制度定期对贝类生定期对贝类生 长水域采样进行显微镜检查,如发现水中藻长水域采样进行显微镜检查,如发现水中藻

26、 类细胞增多,即有中毒的危险,应对该批贝类细胞增多,即有中毒的危险,应对该批贝 类作毒素含量测定。类作毒素含量测定。 严控被赤潮严控被赤潮污染的贝、螺类海产品上市买卖,污染的贝、螺类海产品上市买卖, 避免群体性食后中毒避免群体性食后中毒 规定市售贝类及加工原料用贝类中毒素限量。规定市售贝类及加工原料用贝类中毒素限量。 做好卫生宣教,做好卫生宣教,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 45 4. 贝类中毒后的处理 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对病人采取紧急处理: 停止食用停止食用中毒食品;中毒食品; 对病人采取对病人采取如催吐、洗胃、清肠等清除毒物如催吐、洗胃、清肠等清除毒物 的措施;针对不

27、同毒物采用相应的特效或有的措施;针对不同毒物采用相应的特效或有 效解毒剂进行解毒,用效解毒剂进行解毒,用输液、利尿、换血、输液、利尿、换血、 透析透析等方法,促使体内毒物排泄;采取对症等方法,促使体内毒物排泄;采取对症 治疗,必要时采取特殊治疗措施;治疗,必要时采取特殊治疗措施; 采取病人标本,以备检验;采取病人标本,以备检验; 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及时报告当地食品卫生监督检验所。 46 分类:分类: p主动毒素鱼类:主动毒素鱼类:具产毒器官,作为防御和进攻具产毒器官,作为防御和进攻 的武器的武器 p被动毒素鱼类:被动毒素鱼类:体内含有毒素,食用后才引起,体内含有毒素,食用后才引起

28、, 主要分布在热带海中,不同种类的鱼毒性不同主要分布在热带海中,不同种类的鱼毒性不同 5.5.鱼类毒素的检验鱼类毒素的检验 47 河豚毒素(TTX)的检测 1 1. .试样的制备试样的制备 2.2.毒性测试毒性测试 预备实验预备实验 正式实验正式实验 48 (1 1)预备实验:)预备实验: 分别向分别向2 2只小白鼠的腹腔内注射原试液各只小白鼠的腹腔内注射原试液各 1mL1mL,以,以s s为单位测定致死时间的平均值。为单位测定致死时间的平均值。 (2 2)正式实验)正式实验 分别向两只小白鼠的腹腔内注射稀释后的试分别向两只小白鼠的腹腔内注射稀释后的试 液各液各1mL1mL,测定致死的时间。小

29、白鼠在,测定致死的时间。小白鼠在10min10min左左 右死亡时,再加右死亡时,再加1313只小白鼠测定致死时间。只小白鼠测定致死时间。 同时用同时用1%1%醋酸溶液醋酸溶液1mL1mL注射两只注射两只20g20g左右的小白左右的小白 鼠作鼠作阴性对照阴性对照,并取,并取1 1只不注射任何液体的正只不注射任何液体的正 常小白鼠作常小白鼠作空白观察空白观察。 49 毒力计算和表示毒力计算和表示 该实验取得的该实验取得的3535只小白鼠的致死时间也包括只小白鼠的致死时间也包括 生存小白鼠,从短时间开始排列,求中间致死生存小白鼠,从短时间开始排列,求中间致死 时间,从所得的中间致死时间计算毒量。时

30、间,从所得的中间致死时间计算毒量。 p 1MU1MU/g/g: :1 1只只ICRICR体重体重20g20g的雄性小白鼠腹腔注射的雄性小白鼠腹腔注射 后后30min30min内死亡的毒素剂量内死亡的毒素剂量 p 原验样原验样1g1g的毒力的毒力:中间致死时间试液的毒力中间致死时间试液的毒力* * 提取比提取比* *稀释倍数稀释倍数 50 二、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二、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 51 51 Content: p 常见的真菌毒素的种类常见的真菌毒素的种类 p 毒素的分布毒素的分布 p 毒素的检测标准毒素的检测标准 p 毒素的检测方法毒素的检测方法 52 52 真菌毒素 53 53 5

31、4 54 1.黄曲霉毒素 种类:种类: p4 4种主要的黄曲霉毒素种主要的黄曲霉毒素B1B1、B2B2、G1G1、G2G2,加,加 上代谢物上代谢物M1M1可以直接地污染食品和饲料。可以直接地污染食品和饲料。 p在所有真菌毒素中,在所有真菌毒素中,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B1B1的毒性、的毒性、 致癌性、污染频率均居首位。致癌性、污染频率均居首位。用用HPLCHPLC最快最快 速检测速检测 55 55 1.黄曲霉毒素 分布分布: p 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 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 p 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

32、、牛奶、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 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 素。素。 p 一般在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地区,食品中黄曲霉毒素 的检出率比较高。的检出率比较高。 56 56 2.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 p 种类:种类: p 赭曲霉毒素是赭色曲霉属(赭曲霉毒素是赭色曲霉属(OchraceorsOchraceors)和几)和几 种青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包括种青霉属真菌产生的一种毒素,包括A A、B B、C C 等等7 7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种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其中以其中以赭

33、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 A 毒性最大毒性最大) )。 p 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 A是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是稳定的无色结晶化合物,溶于 极性溶剂和稀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极性溶剂和稀碳酸氢钠溶液,微溶于水。 57 57 2.赭曲霉毒素A p 分布分布: p 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 A会对多种食用了受其污染饲料的会对多种食用了受其污染饲料的 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肾脏造成损害。家畜和野生动物的肾脏造成损害。 p 一般容易感染赭曲霉毒素一般容易感染赭曲霉毒素A A的商品包括:大豆、的商品包括:大豆、 绿豆、绿咖啡豆、酒、啤酒、葡萄汁、调味品、绿豆、绿咖啡豆、酒、啤酒、葡萄汁、调味品、 草本植物、猪

34、肾。草本植物、猪肾。 58 58 3.伏马毒素(Fumonisins) p种类:种类: p伏马菌素是伏马菌素是19891989年发现的一种新型毒素年发现的一种新型毒素。 p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甲醇及乙腈白色粉末,易溶于水、甲醇及乙腈- -水中。伏马菌水中。伏马菌 素在乙腈素在乙腈- -水水(1+1)(1+1)中稳定,在中稳定,在25C25C下可保存下可保存6 6个月个月。 p目前至少已鉴定出目前至少已鉴定出1515种不同的伏马菌素的类似物,种不同的伏马菌素的类似物, 但大部分在自然界未被分离到。伏但大部分在自然界未被分离到。伏马菌素马菌素B1B1和和B2B2 是自然界存在最普遍,且是自然界存在

35、最普遍,且毒性最强毒性最强。 59 59 3.伏马毒素 分布:分布: p 伏马菌素大多存在于伏马菌素大多存在于玉米玉米及玉米制品中,其含及玉米制品中,其含 量一般超过量一般超过1mg/kg1mg/kg,研究证实,在,研究证实,在大米、面条、大米、面条、 调味品、高粱、啤酒中调味品、高粱、啤酒中也有较低浓度的伏马菌也有较低浓度的伏马菌 素存在。素存在。 60 60 4. 呕吐毒素 (deoxynivalenol,DON) p 呕吐毒素呕吐毒素(Vomitoxin)(Vomitoxin)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又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 醇醇(Deoxynivalenol(Deoxynivalenol,DO

36、N)DON),主要产生菌是禾,主要产生菌是禾 谷镰刀菌。谷镰刀菌。 p 导致动物导致动物肠功能紊乱肠功能紊乱( (腹泻,呕吐腹泻,呕吐) ),口腔黏膜,口腔黏膜 和真皮损伤,免疫力下降。和真皮损伤,免疫力下降。 p 当呕吐毒素含量超过当呕吐毒素含量超过1 mg1 mgkgkg时,就会引起时,就会引起猪猪 采食量减少,体增重减慢。当饲料中呕吐毒素采食量减少,体增重减慢。当饲料中呕吐毒素 的浓度达的浓度达4 mg4 mgkgkg以上时,会导致采以上时,会导致采食量严重食量严重 下降、拒食、生产性能降低下降、拒食、生产性能降低。 61 分布:分布: p 呕吐毒素一般在大麦、小麦、玉米、燕麦中含有呕吐

37、毒素一般在大麦、小麦、玉米、燕麦中含有 较高的浓度,在黑麦、高粱、大米中的浓度较低。较高的浓度,在黑麦、高粱、大米中的浓度较低。 4. 呕吐毒素 (deoxynivalenol,DON) 62 62 5. T-2毒素 p 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是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之一 ,毒性较大毒性较大 p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是一组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是一组镰刀菌镰刀菌的某些菌种的某些菌种 产生的产生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生物活性和化学结构相似的有毒代谢产有毒代谢产 物物 p 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污染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常见的污染田间作物田间作物 和库存谷物和库存谷物的主要毒素,对人、畜危害较大

38、。的主要毒素,对人、畜危害较大。 p 烹煮不容易破坏烹煮不容易破坏 p 致畸性和致突变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 63 63 6. 展青霉素 p 展青霉素还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展青霉素还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p 主要存在于主要存在于霉烂霉烂的的苹果和山楂苹果和山楂中中 64 64 65 65 限量要求 66 66 67 67 68 68 69 69 真菌毒素的检 测步骤 70 70 取 样 71 71 提取 p 提取剂:乙提取剂:乙腈腈- -水水 或甲醇或甲醇- -水水 p 提取方式:振荡或均质提取方式:振荡或均质 72 72 净 化 p液液萃取液液萃取 p固相萃取净化固相萃取净化

39、 p多功能柱净化多功能柱净化 p免疫亲和净化免疫亲和净化 73 73 分 析 p 定量:定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LC-MS/GC-MS LC-MS/GC-MS p 半定量半定量 薄层色谱薄层色谱 酶联免疫法酶联免疫法 74 75 75 76 一 亲和色谱 (affinity chromatography,AFC) p 亲和色谱广泛用于酶、抗体、核酸、激素等亲和色谱广泛用于酶、抗体、核酸、激素等 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细胞器、病毒等物质生物大分子以及细胞、细胞器、病毒等物质 的分离与纯化。的分离与纯化。 p 特别是对分离含量极少而又不稳定的活性物特别是对分离含量极少而又不稳定的活性物

40、 质最有效,质最有效,经一步亲和色谱即可纯化几百至经一步亲和色谱即可纯化几百至 几千倍。几千倍。 77 p 亲和色谱的优点亲和色谱的优点 选择性高、特异性极强选择性高、特异性极强 操作条件温和操作条件温和 回收率高回收率高 p 亲和色谱的局限性亲和色谱的局限性 普遍性、通用性不够普遍性、通用性不够 费用高费用高 亲和色谱的特点亲和色谱的特点 78 基本原理 p 亲和色谱是应用生物高分子物质能与相应专一亲和色谱是应用生物高分子物质能与相应专一 配基分子可逆结合的原理,将配基分子可逆结合的原理,将配基配基通过共价键通过共价键 牢固地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制得牢固地结合于固相载体上制得亲和吸附系统亲和吸附

41、系统。 生物分子上具有特定构象的结构域与配体的相生物分子上具有特定构象的结构域与配体的相 应区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应区域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p 看图看图 79 亲和层析过程亲和层析过程 80 1. 配基的选择 p 根配基应用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根配基应用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两类: 特殊配基特殊配基: :有某一抗原的抗体、某一酶的有某一抗原的抗体、某一酶的专用专用抑抑 制剂、某一激素的受体等。制剂、某一激素的受体等。 通用配基通用配基: :可适用于可适用于一类物质一类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分离提纯。 81 2 亲和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1. 1. 吸附条件的选择吸附条件的选

42、择 吸附反应条件吸附反应条件:最好是自然状态下配体与目的最好是自然状态下配体与目的 分子之间反应的分子之间反应的最佳条件最佳条件,44下温和条件进行下温和条件进行, 流速控制流速控制:不能太快不能太快, 吸附时间的控制吸附时间的控制:延长时间延长时间可促进吸附可促进吸附, 进样量的大小进样量的大小:减少进样量减少进样量,可提高吸附效果。,可提高吸附效果。 82 p 一般地说,一般地说,杂质的非特异性吸附量杂质的非特异性吸附量与其浓度、与其浓度、 性质、载体材料、配基固定化方法以及流动相性质、载体材料、配基固定化方法以及流动相 的离子强度、的离子强度、pHpH和温度等因素有关。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43、 p 亲和色谱样品预处理的主要程序:亲和色谱样品预处理的主要程序: 颗粒、细胞碎片、膜片段等的去除;颗粒、细胞碎片、膜片段等的去除; 样品的浓缩及除去蛋白酶或抑制剂。样品的浓缩及除去蛋白酶或抑制剂。 1 1)样品制备)样品制备 83 配基与目的物的特异性结合需要配基与目的物的特异性结合需要最适的最适的pHpH、缓、缓 冲液盐浓度冲液盐浓度和和离子强度离子强度。 p pHpH不仅能调节配基的不仅能调节配基的电荷基团电荷基团,也能调节目,也能调节目 的物的的物的电荷基团电荷基团。 p 中等盐浓度的缓冲液中等盐浓度的缓冲液能能稳定稳定溶液中蛋白质并溶液中蛋白质并 防止由于离子交换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相互

44、作防止由于离子交换所引起的非特异性相互作 用。用。 2 2) 配基与目的物结合条件的选择配基与目的物结合条件的选择 84 p 提高流速可提高分离速度,但柱效降低。因提高流速可提高分离速度,但柱效降低。因 此,吸附操作要在适当的流动下进行,既要此,吸附操作要在适当的流动下进行,既要 保证保证高速度高速度,又要保证,又要保证高效率高效率。 p 为了使纯化蛋白能够得到好的洗脱峰、最小为了使纯化蛋白能够得到好的洗脱峰、最小 的稀释度和最大的回收率,最好使用低流速。的稀释度和最大的回收率,最好使用低流速。 p 1.5 Ml/min1.5 Ml/min 3 3)流速的控制)流速的控制 85 p 柱的大小取

45、决于柱的大小取决于吸附剂的容量和所需纯化的吸附剂的容量和所需纯化的 蛋白质的量蛋白质的量。 p 高的容量可以用于粗的短柱高的容量可以用于粗的短柱。 p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次性的塑料小柱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次性的塑料小柱 和和1 15mL5mL凝胶。凝胶。 4 4)柱操作)柱操作 86 5)亲和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1 1. . 清洗条件清洗条件的选择的选择 p 洗涤缓冲液的强度应介于洗涤缓冲液的强度应介于目的分子吸附条件目的分子吸附条件与与 目的分子洗脱条件目的分子洗脱条件之间之间 87 p 清洗过度清洗过度会使目标产物的损失增多,而清洗会使目标产物的损失增多,而清洗 不充分则使洗脱回

46、收的目标产物纯度降低。不充分则使洗脱回收的目标产物纯度降低。 p 具体操作是具体操作是样品吸附在上柱之后,必须用几样品吸附在上柱之后,必须用几 倍体积的起始缓冲液对柱清洗以除去不结合倍体积的起始缓冲液对柱清洗以除去不结合 的所有物质。的所有物质。 1 1. . 清洗条件的选择清洗条件的选择 88 亲和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2 2. . 洗脱条件的选择洗脱条件的选择 p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在洗脱强度洗脱强度和和耐受程耐受程 度度之间做好平衡。之间做好平衡。 89 p 特异性洗脱特异性洗脱: :利用含有与目标产物具有亲和结合利用含有与目标产物具有亲和结合 作用的小分子化合

47、物溶液作为洗脱剂,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溶液作为洗脱剂,通过与亲通过与亲 和配基或目标产物的竞争性结合和配基或目标产物的竞争性结合,洗脱目标产物。,洗脱目标产物。 p 非特异性洗脱非特异性洗脱: :通过调节洗脱液的通过调节洗脱液的pHpH、离子强度、离子强度、 离子种类或温度等理化性质离子种类或温度等理化性质降低目标产物的亲和降低目标产物的亲和 吸附作用吸附作用,是较多采用的洗脱方法。,是较多采用的洗脱方法。 2 2. . 洗脱条件的选择洗脱条件的选择 90 黄曲霉毒素分析 主要有主要有TLC, ELISA, HPLCTLC, ELISA, HPLC等方法等方法。 pTLCTLC法法灵敏度和重现性

48、较差;灵敏度和重现性较差; pELISAELISA重现性差,易受样品基质干扰;重现性差,易受样品基质干扰; pHPLCHPLC法法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因此已成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重现性好,因此已成 为黄曲霉毒素分析的主要手段。为黄曲霉毒素分析的主要手段。 1.1.使用使用剧毒的黄曲霉剧毒的黄曲霉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 91 黄曲霉毒素分析 1 1 黄曲霉毒素总量和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总量和黄曲霉毒素B1B1的检测的检测 (1 1)免疫亲和柱()免疫亲和柱(IACIAC)- -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 (2 2)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3 3)微柱筛选法)微柱筛

49、选法 2 2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M1M1的检测的检测 (1 1)免疫亲和柱净化)免疫亲和柱净化- -荧光计快速测定法荧光计快速测定法 (2 2)免疫亲和色谱法)免疫亲和色谱法- -HPLCHPLC 92 免疫亲和柱(免疫亲和柱(IACIAC)- -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 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 优点优点: p以单克隆免疫亲和柱为分离手段以单克隆免疫亲和柱为分离手段 p克服了使用剧毒的黄曲霉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克服了使用剧毒的黄曲霉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 及毒性的有机试剂及毒性的有机试剂 p分析时间短分析时间短 p自动化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高 p检测限达检测限达1ug/kg,1u

50、g/kg,检测范围为检测范围为1-300ug/kg1-300ug/kg 93 免疫亲和柱(免疫亲和柱(IACIAC)- -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 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 原理:原理: p 免疫亲和柱使用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免疫亲和柱使用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 体固化在水不溶性的载体上,装柱而成。体固化在水不溶性的载体上,装柱而成。 p 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用一定比例的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用一定比例的甲醇甲醇- -水水提提 取,过滤稀释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将取,过滤稀释后用免疫亲和柱净化,以甲醇将 亲和柱上的黄曲霉毒素淋洗下来,淋洗液中加亲和柱上的黄曲霉毒素淋

51、洗下来,淋洗液中加 溴溶液溴溶液衍生,再进行检测衍生,再进行检测 94 酶联免疫吸附法 -黄曲霉素B1的检测 95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它采用它采用抗原与抗体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的特异反应将待测物 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与酶连接,然后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颜色反应, 用于定量测定。用于定量测定。 测定的对象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抗原。测定的对象可以是抗体也可以是抗原。 酶联免疫吸附法 96 酶联免疫吸附法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 3种必要的试剂:种必要的试剂: 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免疫吸附剂)免疫吸附剂)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标记

52、物)标记物) 酶作用的底物(酶作用的底物(显色剂)显色剂) 97 98 DNM-9602GDNM-9602G酶标分析仪酶标分析仪 DNM-9602 DNM-9602 标配酶标分析仪标配酶标分析仪 DNM-9602ADNM-9602A酶标分析仪酶标分析仪 几种酶标分析仪几种酶标分析仪 99 用来用来半定量半定量测定各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测定各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1,B2B2, G1G1及及G2G2的总量的总量 原理:原理:样品提取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被微柱管内样品提取液中的黄曲霉毒素被微柱管内硅硅 镁型镁型吸附剂吸附后,在波长吸附剂吸附后,在波长365nm365nm下显示下显示蓝紫色蓝紫色 的

53、荧光环。的荧光环。 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荧光强度与黄曲霉毒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成正比正比。 灵敏度:灵敏度:5-10ug/ml5-10ug/ml 微柱筛选法微柱筛选法 100 免疫亲和柱净化免疫亲和柱净化- -荧光计快速测定法荧光计快速测定法 免疫亲和色谱法净化免疫亲和色谱法净化-HPLC-HPLC法法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测定牛奶,奶粉及低脂牛奶,:测定牛奶,奶粉及低脂牛奶, 脱脂牛奶之中的脱脂牛奶之中的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M1M1的含量的含量 检测限检测限:奶粉:奶粉0.08ug/kg 0.08ug/kg 牛奶牛奶0.008ug/kg 0.008ug/kg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

54、素M1M1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快速检测技术 101 101 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 p 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p 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间接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102 102 p 伏马毒素的快速分析技术伏马毒素的快速分析技术 p 呕吐毒素快速分析技术呕吐毒素快速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p T-2T-2毒素的快速分析技术毒素的快速分析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免疫亲和柱免疫亲和柱- -荧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 其他毒素的测定方法 103 第二节 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测定 104 食品中有毒微生物的测定 食品中

55、食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微生物的数量,在食品卫生学中是作为判,在食品卫生学中是作为判 定食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定食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标志标志 1 1)旋转平皿计数方法)旋转平皿计数方法 2 2)疏水性栅格滤膜法或等格法)疏水性栅格滤膜法或等格法 3 3)皿膜系统)皿膜系统 4 4)酶底物计数)酶底物计数 5 5)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 6 6)“即用胶即用胶”系统系统 105 1 1)旋转平皿计数方法)旋转平皿计数方法 用液态样品螺旋式并不断稀释地接种到一个旋用液态样品螺旋式并不断稀释地接种到一个旋 转的平皿中转的平皿中 106 2 2)疏水性栅格滤膜法或等格法(疏水性栅格滤膜法或等格

56、法(HGMFHGMF) l 用用HGMFHGMF过滤样品,然后把疏水性栅格滤膜放置过滤样品,然后把疏水性栅格滤膜放置 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培养,再观察细菌,酵母在相应的固体培养基培养,再观察细菌,酵母 菌或霉菌菌落。菌或霉菌菌落。 l 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属,粪大肠菌群,大肠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属,粪大肠菌群,大肠 埃希菌及霉菌,酵母计数。埃希菌及霉菌,酵母计数。 107 3 3)皿膜系统)皿膜系统 原理:原理: 在在一双层膜一双层膜系统内还有干燥的系统内还有干燥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和冷水和冷水 可溶的可溶的胶体物质胶体物质,以每系统,以每系统1ml1ml的加样量将样的加样量将样 品直接加到基础品

57、直接加到基础膜中间膜中间,盖上含有凝胶剂盖上含有凝胶剂和和 TTCTTC的覆盖膜的覆盖膜,培养后细菌在双层膜之间生长,培养后细菌在双层膜之间生长 即可直接计数即可直接计数。 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霉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菌,霉 菌,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菌,酵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计数 108 4 4)酶底物技术)酶底物技术 用于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计数用于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菌计数 原理:原理:大肠菌群特有的大肠菌群特有的-D-D-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酶系统能分系统能分 解解吡喃半乳糖吡喃半乳糖为某中间产物,该物经氧化生成水为某中间产物,该物经氧化生成水 不溶性不溶性蓝色二

58、聚物蓝色二聚物。 大肠埃希菌特有大肠埃希菌特有-葡萄糖苷酶葡萄糖苷酶能分解能分解4-4-甲基甲基 伞形酮葡萄糖苷酸伞形酮葡萄糖苷酸为葡萄糖苷和甲基伞形酮,在为葡萄糖苷和甲基伞形酮,在 366nm366nm下产生荧光下产生荧光 109 5 5)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直接外荧光滤过技术(DEFTDEFT) 用一用一特殊膜滤过特殊膜滤过样品,经样品,经吖啶橙染色吖啶橙染色后,用紫后,用紫 外光显微观察外光显微观察 活细胞活细胞呈呈橙色橙色荧光,荧光,死细胞死细胞呈呈绿色绿色荧光荧光 110 6 6)“即用胶即用胶”系统系统 据培养基不同分别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数,据培养基不同分别用于菌落总数,大肠菌

59、数, 大肠埃希菌计数和霉菌,酵母菌计数,以及弯曲大肠埃希菌计数和霉菌,酵母菌计数,以及弯曲 杆菌的计数。微生物数量的检测法利用培养的菌杆菌的计数。微生物数量的检测法利用培养的菌 液可在波长液可在波长365nm365nm处产生蓝色荧光处产生蓝色荧光 111 7 7)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用于估计微生物数量的新方法 阻抗法:阻抗法:用电阻抗作为媒介,以监测微生物代谢活性用电阻抗作为媒介,以监测微生物代谢活性 为基础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为基础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Malthus:Malthus:大分子分解成带电荷的小分子大分子分解成带电荷的小分子 电导度产生改变的时间与初始菌数的电导度产生改变的时

60、间与初始菌数的反比关系反比关系 112 112 枯 草 芽 孢 杆 菌 白 色 念 珠 菌 检出时间:72h; 检出灵敏度:10-11,120h(仍澄清); 检出灵敏度:较难判断 检出时间:15h; 检出灵敏度:10-10,72h; 检出灵敏度:10-8,10cfu 113 ATPATP生物发光技术(生物发光技术(BLBL):): 所有的生物都含有所有的生物都含有ATPATP,当荧光酶系统与,当荧光酶系统与 ATPATP接触时就会发光接触时就会发光。利用产生于生物体内的化。利用产生于生物体内的化 学发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学发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快速检测微生物 数量方法是数量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