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马车之药物治疗课件_第1页
驾马车之药物治疗课件_第2页
驾马车之药物治疗课件_第3页
驾马车之药物治疗课件_第4页
驾马车之药物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糖尿病管理五驾马车之 药物治疗篇药物治疗篇 2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3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4 口服降糖药适用人群 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饮 食控制及运动治疗血糖控 制不达标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1. 5 口服降糖药分类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1. 6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7 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 磺脲类 刺激胰岛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细

2、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而降低血糖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约12% 临床使用数十年,种类较多,是控制2型糖尿病患 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主要用药 适用于体重较轻或正常的适用于体重较轻或正常的2 2型糖尿病患者型糖尿病患者 按照药效时间可分为: 短效磺脲类、中效磺脲类、长效磺脲类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2.胡翠宁,高峰. 医药导报 2009; 28(11):1393-1398. 3.王华海. 临床合理用药 20102; 5(10A):101-102. 8 合理选择磺脲类药物 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或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 宜选用短效类短效类,如格列吡嗪 肾功能轻度不全肾功能轻

3、度不全的患者 可选用格列喹酮格列喹酮 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病程较长,空腹血糖较高的患者 可选用中中- -长效类长效类药物(如优降糖、格列美脲、格 列齐特等) 磺脲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有 体重增加、低血糖、胃肠道反应或过敏等 王华海. 临床合理用药 2012; 5(10A):101-102. 9 哪些人不适合用磺脲类药物? 1型糖尿病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对磺脲类过敏 严重急性、慢性并发症 其他情况如手术、感染等 胡翠宁,高峰. 医药导报 2009; 28(11):1393-1398. 10 促胰岛素分泌剂格列奈类 格列奈类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降低餐后血糖降低餐后血糖,

4、具有吸收快吸收快、起效快起效快和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短 的特点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约0.31.5% 需在餐前即刻服用餐前即刻服用,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糖药 联合应用 (磺脲类除外)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11 格列奈类的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副作用是低血糖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体重增加,但 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较磺脲类药物轻较磺脲类药物轻 少数患者出现头昏、头痛、乏力、食欲 增加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12 哪些人不适合用格列奈类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 酮症酸中毒 妊娠或哺乳妇女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对格列奈类过敏者 胡翠宁,高峰. 医药导报 2009; 28(11)

5、:1393-1398. 13 促胰岛素分泌剂DPP-4抑制剂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新开发的药物,抑制DPP-4,增加GLP-1在体内 的水平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约1.0% 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发生不增加低血糖发生的风险,也不增加体重不增加体重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按药物说明书来减少剂量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3. 14 GLP-1是由肠道细胞分泌的肠促胰岛 素 可帮助机体在进食碳水化合物后产生 适当的胰岛素分泌反应 DPP-4是一种体内的酶,它主要的作用 是在分解体内的蛋白质,其中一种就是 GLP-1 胡翠宁,高峰. 医药导报 2009; 28(11):1393-1

6、398. 15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16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 双胍类 抑制肝生成葡萄糖;增加肌肉、脂肪对葡萄糖 的利用;抑制食欲、让您吃的更少抑制食欲、让您吃的更少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2% 可使体重下降,肥胖和超重的可使体重下降,肥胖和超重的2 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型糖尿病患者首选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导致低血糖,与胰岛素或 促胰岛素分泌剂联用时增加低血糖发生的危险 性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1. 17 双胍类药物副作用 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 食欲不振、腹泻、呕吐、恶心等 罕见的严重副作用 诱发乳酸性

7、酸中毒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1. 18 哪些人不能用双胍类药物? 年龄超过75岁 妊娠期 严重肝病、肾病、肺部疾病、心力衰竭、贫 血、酗酒、感染、手术等情况 有乳酸酸中毒史 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 明显的视网膜病 陈伟荣. 中国卫生产业 2012; 22:73-75. 19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 作用于肌肉、肝脏、脂肪等增加胰岛素的敏感 性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达11.5% 适用于经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肥胖患者适用于经饮食、运动治疗血糖控制不满意的肥胖患者 与胰岛素联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2. 胡翠宁

8、,高峰. 医药导报 2009; 28(11):1393-1398. 20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副作用 体重增加体重增加和水肿水肿是TZDs的常见副作用, 且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 显 还有胃肠道反应、贫血、肝功能损伤 罗格列酮的安全性问题尚存争议,其 使用在我国受到较严格的限制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21 哪些人不能用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 妊娠和哺乳妇女 对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过敏者 有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 心衰患者心衰患者 谷丙转氨酶 (ALT) 超过正常上限2.5倍 1.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2. 胡翠宁,高峰. 医药导报 2

9、009; 28(11):1393-1398. 22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糖苷酶抑制剂 -糖苷酶抑制剂 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 降低糖化血糖蛋白0.50.8% 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 的患者的患者 可与磺脲类、双胍类、TZDs或胰岛素合用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23 -糖苷酶抑制剂的副作用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如腹胀、 排气等 合用-糖苷酶抑制剂的患者如果出如果出 现低血糖现低血糖,需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葡萄糖或蜂蜜,而 食用蔗糖或淀粉类食物效果差 中国

10、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2. 24 哪些人不能用-糖苷酶抑制剂?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 严重感染者 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者 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对-糖苷酶抑制剂过敏者 胡翠宁,高峰. 医药导报 2009; 28(11):1393-1398. 25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26 GLP-1受体激动剂 具有人体GLP-1的相似的作用机理和益处 适用于单用二甲双胍、磺脲类以及二甲双 胍联合磺脲类药物,血糖仍控制不佳的患 者 目前国内上市的GLP-1受体激动剂均需皮下皮下 注射注射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

11、010.P22. 27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28 胰岛素治疗该什么时候开始? 1 1型糖尿病型糖尿病:一经诊断就应使用胰岛素治疗, 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 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 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 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联合治疗后HbA1cHbA1c 仍大于仍大于7.0%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4. 29 什么是胰岛素? 1 内源性胰岛素内源性胰岛素: 正常人体自身的胰岛胰岛细胞细胞分泌的降糖

12、物质 人体内唯一可直接有效直接有效降低血糖的物质 分泌受人体血糖水平的调节 杨晓辉. 糖尿病倾向与糖尿病防治 2005.P270. 胰岛细胞分泌 血糖 水平 胰岛素 葡萄糖 30 什么是胰岛素? 2 外源性胰岛素外源性胰岛素: 不受体内血糖水平调节,在血浆中 的浓度与胰岛素注射的剂量、部位、 吸收速度及在体内消耗速度有关 不会发生药物失效 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可模拟人体 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好的控制血糖 1. 杨晓辉. 糖尿病倾向与糖尿病防治 2005.P270. 2. 王建华.医药经济报.2011年11月7日B04版 31 目前市场上的胰岛素制剂有: 1.张萍. 药物与临床.2011; 24(

13、8):186-188. 2.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 p23 32 胰岛素的种类 根据作用时间的差异可分 超短效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 常规胰岛素常规胰岛素 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 长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 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短效和中效或长效胰岛素的混合物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P23. 33 常用的胰岛素使用方法 胰岛素起始治疗胰岛素起始治疗 口服降糖药+睡前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 物 每日1-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强化治疗胰岛素强化治疗 餐时+基础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泵治疗 许曼音等. 享受健康人生-糖尿病细说与图解 2003.P118. 34 胰岛素过敏 insuli n 低血糖 胰岛素水肿 体重增加 胰岛素的 副作用 35 口服降糖药治疗 促胰岛素分泌剂 非促胰岛素分泌剂 GLP-1受体激动剂 胰岛素治疗 联合用药 36 随着病情进展,不论何种药物单药治疗最终都面临血 糖逐渐升高 为什么需要联合用药? 开始治疗 效果最佳 第1年 第6年 回复到治疗前水平 空腹血糖和 糖化血红蛋白 下降显著 空腹血糖和 糖化血红蛋白 逐年回升 孙海艳.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0; 6(5):3-4. 37 联合用药的途径 基本原则:合理配伍,合理配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