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试题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橄榄时珍曰:橄榄名义未详。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其有色黄者不堪,病物也。王祯云:其味苦涩,久之方回甘味。王元之作诗,比之忠言逆耳,世乱乃思之,故人名为谏果。时珍曰:名医录云,吴江王顺福家人,食鳜鱼被棘,横在胸中,不上不下,痛声动邻里,半月余几死。忽遇渔人张九,令取橄榄为食。时无此果,以核研米,急流水调服,骨遂下而愈。今人煮河豚、团鱼,皆用橄榄,乃知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也。(节选自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 1)用 “/为”文中画线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故 人 名 为 谏 果。( 2)用自己的
2、话说说橄榄为什么又叫做“青果 ”。( 3)文中引用名医录里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答案】 ( 1)故 / 人/ 名为谏果。( 2)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解析】 【分析】( 1)根据句意划分朗读节奏。这句话的大意是:所以,人们给它命名叫青果。故可知其停顿为:故/ 人/ 名为谏果。( 2)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找出橄榄叫做“青果 ”原因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这句话是:此果虽熟,其色亦青,故俗呼青果。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3)结合此段的关键句和引用的内容分析,文中引用的是渔人张九用
3、橄榄治愈鳜鱼被棘的事例,该事例说明了橄榄的作用:橄榄能治一切鱼、鳖之毒。故答案为: 故 / 人/ 名为谏果。 橄榄即使熟了,颜色仍然是青色的,所以又叫青果。 橄榄能之一切鱼、鳖之毒。【点评】 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停顿。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顿大概有句首发语词、关联词语后面要有停顿;根据语言顺序来处理停顿,即主谓之间应停顿,动宾之间应停顿;利用对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在初步理解文意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有关的句子并翻译成现代语言即可。 本题考查分析引用材料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引用的内容,然后再结合全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分析引用这一材料的作用。2根
4、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名之者谁( _) 觥筹交错( _) 山岳潜形( _)(2)下列划线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 若听茶声然 /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B.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C.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一屠晚归 , 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D. 乃记之而去 /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小石潭记)【答案】 ( 1) 取名; 酒杯; 潜藏( 2) B【解析】 【分析】( 1) 名之者谁:命名它的人是谁? “名 ”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取名。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相互交错。觥,古代用兽角做的酒器,这里翻译成酒杯。
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潜”是一词多义:隐藏;隐居;专心。( 2) A. 好像 / 好像。 B. 因为 / 用来。 C. 归家 / 归家。 D. 离开 /离开。故选B。故答案为: 取名; 酒杯; 潜藏; B。【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答题时应注意,要确定词语在本题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这类词。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凡草木之生石上者,必须微土以附其根。如石韦、石斛之类,虽不待土,然去其本处,辄槁死。惟石菖蒲并石取之,濯去泥土,渍
6、以清水,置盆中,可数十年不枯。虽不甚茂,而节叶坚瘦,根须连络,苍然于几案间,久而益可喜也。其轻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 之所能及。至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为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岂昌阳之所能仿佛哉?余游慈湖山中,得数本,以石盆养之,置舟中。间以文石,石英,璀璨芬郁,意甚爱焉。顾恐陆行不能致也,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使善视之。余复过此,将问其安否。(节选自苏轼石菖蒲赞一文)【注】 昌阳,名医别录认为昌阳和菖蒲是两种不同的植物。(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濯去泥土濯清涟而不妖(爱莲说)B. 乃以遗九江道士胡洞微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 既非昌阳之所能及及郡下
7、(桃花源记)D. 置盆中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2)下列句子中“之 ”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项是()例:以石盆养之A. 两狼之并驱如故(狼)C.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答谢中书书)(3)用 “/标”出下面句子中的一处朗读停顿。B.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D.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余 游 慈 湖 山 中( 4)用 代 翻 下面句子。 然于几案 ( 5) 要概括石菖蒲的特点,并揣摩作者 石菖蒲的情感。【答案】 ( 1) C( 2) D( 3)余 / 游 慈 湖 山 中( 4)在室内的桌案之 示着自己的 翠 色。( 5)生命力 ,忍寒苦,安澹泊;生 条件 ,易养且能入 。作者 石菖蒲充 怜 美
8、之情。【解析】 【分析】( 1) A 清洗; B 予; C 达到;到 去; D 放置,安置。故 C。( 2) “以石盆养之 ”中的 “之 ”做代 ,代指石菖蒲。A 助 ,用在主 之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 。 B ,到。 C 助 ,的。 D 代 ,代指曹 。故 D。( 3) 句 的意思是:我在慈湖山中游玩。此句中,“余 ”是主 , “游 慈 湖 山 中 ”是 。主 之 停 。故 句 的停 方法是:余 / 游 慈 湖 山 中 。( 4)翻 文言文句子 ,首先要是否 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 翻 准确,最后再根据 代 的 范翻 。 几:茶几,桌案。 句 是个倒装句,翻 把 序 整 来。故此句可以翻 :
9、 在室内的桌案之 示着自己的 翠 色。( 5) 合文章内容分析,石菖蒲不需要土壤,只需要清水即可 得十分 翠,而且能数十年不枯, 明石菖蒲生命力 ,从“忍寒苦,安澹泊,与清泉白石 伍,不待泥土而生者,亦 昌阳之所能仿佛哉 ” 明石菖蒲能忍寒苦,安澹泊。 “其 身延年之功,既非昌阳之所能及 ”可以看出石菖蒲能入 。作者 写石菖蒲,表 了作者 石菖蒲充 怜 美之情。故答案 : C; D; 余/ 游 慈 湖 山 中 在室内的桌案之 示着自己的 翠 色。 生命力 ,忍寒苦,安澹泊;生 条件 ,易养且能入 。作者 石菖蒲充 怜 美之情。【点 】 此 考 文言 的理解能力。文言 的考 以 居多。考 的 ,
10、一般 通假字、多 、古今异 、 性活用 等。学 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 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 于易 、易混 要加以 累。 此 考核理解常 文言虚 在文中的含 和用法的能力,重点 考 定的18 个文言虚 的用法和意 , 要重点 本中的 典例句。 此 考 文言句子的停 。在文言文中句子的停 大概有句首 、关 后面要有停 ;根据 言 序来 理停 ,即主 之 停 , 之 停 ;利用 文意的理解来确定停 等几种常用的技巧。 本 考 学生文言文翻 的能力。文言文翻 的基本方法:直 主,意 ,同 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 、虚 和与 代 不同的句式。 本 考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以及揣摩作者思想感
11、情的能力。答 的 ,必 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而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再结合作者描绘的物象的特点进行分析。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 “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信数
12、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信拜礼毕,上坐。信曰: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 韩、殷王皆降。(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 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下:即为胯下。 蒲伏:同 “匍 ”。(1)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
13、的一项是()A. 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 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 ”就是 “授予大将军 ”。C. 三秦、河南,古地名。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 ”;有的没有变化,如 “河南 ”。D. 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2)为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能死刺我不能死/ 出我袴下B. 信能死刺我 / 不能死出我袴下C. 信能死 / 刺我 /不能死 / 出我袴下D. 信能死 / 刺我不能死 / 出我袴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韩
14、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B. 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就亲自把他追回来,后来韩信得到重用,被授予大将军一职。C. 韩信受到汉王重用后,趁机指出要充分利用民心,并献计汉王向东出击,最后让汉王一举平定三秦。D. 本文在人物塑造上很有特色,运用一些典型小故事,把主人公塑造得栩栩如生,如之辱 ”。“胯下(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信数与 何 ,何奇之。【答案】 ( 1) C(2) C(3) A( 4) 整个集市上的人都 笑 信, 他胆小。 信多次与 何交 , 何 信是奇才。【解析】 【分析】 C: “有的没有 化,如“
15、河南 ”表述 ,古 的“河南 ”是以河南 中心,向河南 近省份的部分地区渗透的一个广 区域,跟 在不同。故 C。 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 合意思 行断句。“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翻 “你果真不怕死,就用 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 去。”,据此断句 :信能死/ 刺我 / 不能死 / 出我袴下。故 C。 A:文中 “数月,亭 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 信往,不 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 去。 ”意思是: “亭 的妻子 事也很 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 吃了。到吃 的 候 信来了,就不再 他准 了。 信也明白他 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 断 了关系,离开了他家。 ”,并不是嫌 不好。故 A。 在翻
16、 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 、虚 、通假字、古今异 和 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 序翻 ,然后按照 代 的 行 序 整。 “一市人皆笑信,以 怯 ”句中 “市 ”指的是集市上, “以 ”意思是 “ ”。 “信数与 何 ,何奇之 ”句中 “数 ”意思是 “多次 ”, “ ”意思是 “ ”, “奇 ”意思是 “ 是奇才 ”。两个句子 序正常,据此翻 。故答案 : C; C; A; 整个集市上的人都 笑 信, 他胆小。 信多次与 何交 , 何 信是奇才。【点 】 本 考 文知 文化常 的掌握和辨析。答 注意,把各个 照相 相关的 文知 或文学文化常 ,找到关 句,比照辨析正 。 本 考 文言文断句
17、。答 注意,文言文断句、 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 多背,形成 感 ,把握准 意,根据 法 构、 律作出判断,首先明白 句大意。 本 考 理解内容和 信息。答 注意,准确把握 我 我 的意思,把各个 照相 段,找到关 句,然后 合文章内容、写法、感情等方面,比照辨析正 。 本 考 文言文句子翻 。答 注意,遵循 “一一 ,字字落 ”的原 ,把文言文句子 成符合 代 表达 的句子,做到字字准确,忠于原文,通 范。【参考 文】淮阴侯 信是淮阴人,当初 是平民的 候,家里 又放 不 点,未能被推 地方官吏,又不会做生意 持生活。 常依靠 人来糊口度日,人 都 他。他曾多次到下 南昌亭亭 家里去要 吃,一吃
18、就是几个月,亭 的妻子 事也很 疼。于是就早早地在床上把 吃了。到吃 的 候 信来了,就不再 他准 了。 信也明白他 的用意,很生气,从此就和他 断 了关系,离开了他家。淮阴的屠 中有个年 人侮辱 信 :“你 然 得高大,喜 刀佩 ,其 内心是很胆怯的。 ”并且当众侮辱韩信说: “你果真不怕死就用剑来刺我,怕死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于是韩信看了他很久,低下身子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街上的人都嘲笑韩信,认为他是个胆小鬼。当项梁渡淮北上的时候,韩信带剑投奔了项梁,做了项梁的部下,没有什么名气。汉王刘邦入蜀时,韩信又逃离楚军归附了汉王,也没有什么军功。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韩信
19、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等到拜将时,任命的竟然是韩信,全军都很震惊。任命韩信的仪式结束后,汉王就座。韩信说: “大王进入武关,秋毫无犯,废除了秦朝的苛酷法令,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百姓没有不想要大王在秦地做王的。根据诸侯的成约,大王理当在关中做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大王失掉了应得的爵位进入汉中,秦地百姓没有不怨恨的。如今大王发动军队向东挺进,只要一道文书三秦封地就可以平定了。 ”于是汉王特别高兴,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就听从韩信的谋划,部署各路将领攻击的目标。八月,汉王出兵经过陈仓向东挺进,平定了
20、三秦。汉二年(前 205), ?兵出函谷关,收服了魏王、河南王,韩王、殷王也相继投降。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鲁恭为中牟 令,重德化 , 不任刑罚。袁安 闻之,疑其不实,阴 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 俱坐桑
21、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 ”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注】 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 德化:用道德来教化。 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 阴:暗中。(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又何间焉 _ 阡陌 _(2)翻译下列语句。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答案】 ( 1)参与;田间小路( 2) (这)是
22、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甲】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间 ”属于古今异义词,这里是参与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种类。可,可以。以,凭借。从:随行,跟从。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
23、许(我)跟随着去。 实:真实。阴:暗地里。使:派。故此句可以翻译为: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通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从两文中筛选出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甲】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这句话的意思是: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这一句话体现了鲁庄公以德治民的思想。 【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意思是:故答案为: 参与;田间小路 (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甲】小大之狱
24、,虽不能察,必以情;【乙】(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鲁恭担任中牟县令,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这句话体现了鲁恭以德治民的思想。【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要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附参考译文】鲁恭担任中牟县令,
25、注重用道德来感化人民,不采用刑罚的方式。河南太守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那个人跟随鲁恭行走在田间小路,一起坐在桑树下,有野鸡飞来,停在他们身旁,身旁有个小孩,那个人问:“你为什么不捉它?”小孩说野鸡还是幼鸡,不可以捕捉。那个人感到惊讶并起身,和鲁恭告别说:“我之所以来,是想访察您的政绩。现在蝗虫不侵犯中牟县境,这是第一个让人惊异的地方:爱护鸟兽,这是第二个让人感到惊异的地方;小孩子都有仁爱之心,这是第三个让人惊异的地方。我在这里住得久了,只会打扰贤明的人。我将赶紧回去。把这些情况报告给衰安。”6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甲】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 来者,推心
26、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王举正 懦默 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曰: “平时讳言武备, 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诛。(选自宋史 范仲淹传)【乙】渔家傲 秋思(北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注】 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 枢密副使:官职名。
27、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 懦默:懦弱,不出声。 讳言武备:不提养兵蓄锐的事。(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召拜枢密副使 _ 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_ 守令皆得不诛 _ 人不寐 _(2)下列选项中划线文言虚词的用法与例句形同的一项是()例句:朝廷欲按诛之A.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B何.陋之有(陋室铭)C.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3)用 “/划”出下面句子的停顿。(限断两处)命 为 陕 西 宣 抚 使 未 行 复 除 参 知 政 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5)【乙】是范仲淹的一
28、首词,词的上片重在写景,描写一幅_图;词的下片重在抒情,集中抒发了身处边塞的_之情。( 6)请结合【甲】文,分析【乙】词中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句词的表达效果。【答案】 ( 1)授给官职;同 “才 ”,才能;全,都;睡着( 2) D( 3)命为陕西宣抚使 / 未行 / 复除参知政事( 4 ) 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 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5)塞下秋景;征人思乡(6)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
29、归,功业难成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中,范仲淹感慨“平时讳言武备”,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五倍、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语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拜 ”这里是授给官职的意思, “材 ”是通假字,通“才 ”,才能。( 2) “朝廷欲按诛之”中的 “之 ”属于代词, A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宾语前置的标志;C助词; D 代词。( 3)这句话的意思是: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据此可知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方法为:命为陕西宣抚使/ 未行 /复除参知政事。( 4)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
30、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执政:这里是执政大臣的意思;谏官:这里指谏官的话。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武备: 指养兵蓄锐的事;死事: 以死殉职。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5)结合上片所描写的景物分析概括,上片写的季节是“秋景 ”从 “毫无留意的大雁”“边声 ”“号角 ”“连绵的群山 ”可以看出写的是边塞的秋景,据此可知上片描绘的是一幅塞下秋景图,从 “浊酒一杯家万里”及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可以体会出词的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 征人思乡之情。( 6)结合这两句词的
31、内容和词的主旨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意思是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难以入睡,无论将军还是士兵都白了鬓发,泪满衣襟。因此这里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思乡之情。结合【甲】文内容分析,故答案为: 授给官职;同“才 ”,才能;全,都;睡着 D 命为陕西宣抚使/ 未行 / 复除参知政事 执政大臣(的职位)可以有谏官的几句话就能得到吗? 平时不听养兵蓄锐的事,敌人来了却专门责令州县官吏以死殉职,这样做合适吗? 塞下秋景征人思乡 夜已深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表达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将军白发征夫泪”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白发既指将军,也指士兵,“燕然未勒归无计”表达了他们有家难归,功业难
32、成的哀伤之情。结合【甲】文分析 “将军白发征夫泪 ”的原因,这篇文章中范仲淹感慨 “平时讳言武备 ”,还可以看出作者对朝廷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无奈悲愤之情。【点评】 此题考查解释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的解释要求准确并符合语言环境,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时要注意积累、背诵,尤其注意课下注释中出现的词语,必须重点记忆,答题时可按记忆回答。课下注释中没有的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殊现象。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之 ”的积累。 “之 ”在文言文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既作实词用,也做虚词用。它的用法和意义有:代词;B 助词,的; C 动词,往,到 .去; D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33、,不译;E 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F 调整音节,无实义;G 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H 代词,这,此。复习时一定要加强记忆,答题时要结合语境判断其用法和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掌握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从特殊标志词切入:1.句首标志词: 发语词或叹词:夫、盖、若夫、嗟夫等; 时间词:是时、昔者、既而等; 谦词:下官、窃、寡人等; 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吾、余、予、尔等; 疑问词:何、孰、安、胡等; 复音虚词:然则、是故等。2.句中标志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3.句尾标志词: 语气词:者、也、矣、哉、耳、乎等;复音虚词:而已、奈何、也夫、矣
34、哉等。4.对话标志词:曰、云、语等。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 ”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作者情感和重点语句的分析能力。熟读原诗,结合写作
35、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情感。【参考译文】范仲淹做将军时,赏罚分明,爱护部属。羌人各部有来归降的,都能推心置腹的接待,所以金人不敢轻易扰乱边境。西夏元昊请求与宋朝交好后,范仲淹被升为枢密副使。王安石怯懦不能成事,谏官欧阳修等便进言说范仲淹有将相之才,请求罢免王安石任用范仲淹,于是任命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副宰相 )。范仲淹说 :怎能因为谏官的言论就做宰相呢 ?于是坚决推辞,表示愿意与韩琦同去戍边。后被任命为陕西宣抚使,没有成行,又被除去参知政事一职。赶上王伦在淮南造反,州县官吏不能坚守城池的朝廷就要处死他们。范仲淹说:无人造反的时候不提养兵蓄锐的事,有人造反了又要杀守城之臣,能这样做吗?
36、于是州县官吏才保全了性命。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泂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則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鱗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37、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 _(朝代)的 _。(2)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巴陵胜状 / 旗开得胜B. 薄暮冥冥 / 日薄西山C.去国怀乡 / 忧国忧民D.把酒临风 / 临危受命( 3)在第二段中找出两个描绘景物的成语,并分别写出其描绘
38、的景物特点。( 4)文章结尾作者发出 “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慨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5)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学过本文后,你认为我们应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坎坷与挫折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做法。【答案】 ( 1)北宋;范仲淹( 2) B( 3) 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围绕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回答即可。( 5)围绕 “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
39、已悲,心怀远大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 ”回答即可。【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答题,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优美的;胜利。 B 接近。 C 国都;国家。 D 面对;在。( 3)根据平时对成语的积累并结合语境可知,语段中的成语有“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 “浩浩汤汤 ”,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根据语境可知,这里形容洞庭湖水势浩大的特点。 “朝晖夕阴 ”, 或早或晚 (一天里 )阴晴变化。根据语境分析,这里写出了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气象万千 ”, 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结合语境分析,这里描绘了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4)
40、 “微斯人,吾谁与归 ”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这种人指的是上文说的古仁人,古仁人不以为意,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因此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5)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联系生活分析, 人生难免会有失意和苦痛,在失意和苦痛的时候,我们应该像古仁人一样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 ”。故答案为: 北宋;范仲淹 B; 浩浩汤汤,描绘洞庭湖水势浩大的
41、特点。 朝晖夕阴,描绘岳阳楼景色早晚阴晴多变的特点。 气象万千,描绘岳阳楼之景雄伟壮丽、千变万化的特点。 围绕 “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回答即可。 围绕 “应有旷达的胸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心怀远大的理想,以天下为己任 ”回答即可。【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
42、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积累能力以及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景物的特点。 本题考查理作者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及具体的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
43、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第三,表达要富于美感,自然流畅,有感染力。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椰子椰子开之,有汁如乳,极甘香,自别是一种气味。中又有一块瓤,形如瓜蒌,上有细垄起,亦白色,但微虚。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又,着壳一重白肉,剐取之,皆可与瓤、糖煎为果汁,色如白酒,其味如瓤。然谓之酒者,好事者当日强名之。取其壳为酒器,如酒中有毒,则酒沸起。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1) “但微虚 ”中“但 ”在文中的意思是 _。( 2)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评析 “纹若妇人裙褶,其味亦如其汁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3) “今人皆漆其里,则全失用椰子之意 ”,作者认为 “用椰子之意 ”是什么
44、?【答案】 ( 1)只,只是( 2)围绕 “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围绕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解析】 【分析】( 1) “但微虚 ”中的 “但 ”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 “但 ”意思一样,只,只是的意思。( 2)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把 “椰子 ”的纹理比作是妇人的裙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境分析,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3)通读文意可知,古人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据此答题即可。故答案为: 只,只是 围绕 “
45、比喻的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回答即可。示例: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说明瓤上带有褶皱的情状。 围绕 “以椰壳为酒器,测试酒是否有毒”回答即可。【点评】 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根据平时对课文注释的识记及积累,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解释。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字词。另外还要掌握一些常用实词含义推断的方法,如:字形推断法,语境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角度很多,有修辞、词语、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选择赏析角度和分析表达效果。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
46、意的基础上从中筛选出有关内容即可。【参考译文】椰子打开之后,有如乳汁般的汁液,极其香甜,自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味。中间又有一块瓤肉,形状像瓜蒌,上面有细小的凸起,也是白色,只是微微弱些。纹路像妇人裙子上的褶皱,它的味道也如同汁液的味道。附着在壳上还有一层白色的果肉,剐取下来,都可以与瓤、糖煎煮成为果汁,颜色像白酒一般,味道如同瓤肉。然而称之为酒,是好事的人当日牵强地为它命名的。用它的壳作为酒器,如果酒中有毒,那么酒就会沸腾起来。现在的人都在里面涂漆,就完全失去了使用椰子的用意。9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
47、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乌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相与步于中庭 _ 是日
48、更定矣 _ 雾凇沆砀 _ 及下船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乙】文画线句子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西湖空旷简约、洁白静谧的雪夜之景。请自选角度赏析【甲】文画线句子的写景之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如果以 “承天寺夜游 ”和 “湖心亭看雪 ”为上下联,请从两文中分别选取一个字,两个字合起来作为这副对联的横批,并阐释一下理由。【答案】 ( 1)共同,一起;这;白汽弥漫的样子;等到( 2) 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
49、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3)示例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 ”雅趣。示例二: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 ”交横可见,衬托 “水 ”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 ”雅趣。示例三:动静结合,“积水空明 ”给人一种静谧之感,“藻、交横
50、 ”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 ”雅趣。(4)横批:闲痴理由: “闲 ”字,表现苏轼安闲自适、乐观旷达的心境; “痴 ”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闲 ”“痴 ”二字为两文的点睛之笔,是二人闲情逸致、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度概括。【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以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相与 ”“是”都是古今异义词,这里分别是“共同、一起 ”“这”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
51、翻译。 但:只是;耳:罢了。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焉:哪里;更:还。故此句可以翻译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湖中想不到还有这样的人!)( 3)此题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及写作手法等某一方面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澄澈的月光比喻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月光的皎洁空灵、清亮无比,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闲人 ”雅趣。从描写角度赏析,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先正面写月色之透明皎洁,后侧面写“水草 ”交横可见,衬托 “水 ”之清澈,即月色清亮无比,从而创造出一个冰清玉洁的透明世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 “闲人 ”雅趣。( 4)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有关离婚协议书常用
- 业务渠道推广合作合同
- 跟岗协议书范本
- 欧美减产协议书
- 公司聘用会计劳动合同
- 避税车位买卖合同协议
- 海外承包协议书
- 生活用水供应合作合同协议
- 车位分期协议书范本
- 儿女赡养老人协议书
- 高中英语教师研修-罗马建筑文化课件
- 货物验收单(模板)
- 幼儿园教学课件小班社会《孤独的小熊》课件
- 复旦大学大学生创业导论课件06创业的商业计划书
- 客诉客退经济处罚准则及要求
- 医疗纠纷和解协议书(6篇)
- 293219民事诉讼法(第六版)教学PPT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学教程最全电子教案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竞赛试题及答案
- 农村不动产权籍调查工作指南
- 氧气安全标签
- 管道天然气改造普及工程(PE管)定向钻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