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初中七年级上学期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诗歌鉴赏练习1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小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古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 ”字的表达效果。( 2)下面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B.诗歌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D.全诗虚实结合,由虚入实,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答案】 ( 1) “排”在这里是 “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
2、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 C【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炼字往往具有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 “一鹤凌云 ”,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排 ”在这里是 “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本题考查体会感情
3、和写法特点。 C 项有误。诗人懂得古来悲秋的实质是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因而在秋天只看到萧条,感到寂寥,死气沉沉。诗人不同意他们的悲观失望的情感。他针对这种寂寥之感,偏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要好,强调秋天并不死气沉沉,而是很有生气。人果真有志气,便有奋斗精神,便不会感到寂寥。故答案为:( 1) “排 ”在这里是 “排开、推开 ”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 C【点评】(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根据运用的方法
4、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一个“排 ”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 ”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 ”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2)本题考查体会感情和写法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针对各个选项的说法准确把握意思,再结合相关语文知识,逐项字斟句酌比对辨析正误。C 项 “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的说法有误,诗人通过歌颂秋天的壮美,表达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的热情、生动的画面,热情
5、赞美秋日风光的美好,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赏析 “月如钩 ”中 “钩 ”字的妙处。(2) “剪不断,理还乱”以丝喻愁,写出了离愁怎样的特点?【答案】( 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钩 ”谐音 “勾”,(2 )“剪不断 ”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 “理还乱 ”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解析】 【分析】(1 )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形象地描绘出了词
6、人登楼所见之景。仰视天空,缺月如钩。“如钩 ”运用比喻,不仅写出月形,表明时令,而且意味深长:那如钩的残月经历了无数次的阴晴圆缺,见证了人世间无数的悲欢离合,如今又勾起了词人的离愁别恨。俯视庭院,茂密的梧桐叶已被无情的秋风扫荡殆尽,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几片残叶在秋风中瑟缩,词人不禁“寂寞 ”情生。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用一个愁字是说不完的。(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用丝喻愁,新颖而别致。用 “丝 ”来比喻 “离愁 ”,别有一番新意。然而丝长可以剪断,丝乱可以整理,而那千丝万缕的 “离愁 ”却是 “剪不
7、断,理还乱 ”。这位昔日的南唐后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荣华富贵、故国家园、帝王江山。如今是亡国奴、阶下囚,荣华富贵已成过眼烟云。经受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折磨,这诸多的愁苦悲恨哽咽于词人的心头难以排遣。作者尝尽了愁的滋味,而这滋味,是难以言喻、难以说完的。故答案为:(1)运用比喻,形象地将残月比作玉钩,渲染孤寂凄凉的环境;“钩 ”谐音“勾 ”,勾起词人离恨,为下文直抒胸臆铺垫蓄势。(2 )“剪不断 ”写出离愁繁多和绵长的特点; “理还乱 ”写出了离愁的纷繁杂乱,难以理清的特点。【点评】( 1)本题考查品味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
8、分析。可以从字的词性或运用的修辞或其他方法入手,然后根据运用的方法来分析该词表达的效果,最后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2)本题考查对古诗词句子的赏析。答题时应注意,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或作者的情感。3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秋风引(唐)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注】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来一段时期的贬谪生活。“引 ”是古代的一种诗体。( 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
9、天 _的特点。( 2)评 “孤客 ”二字, “使无限情思,溢于言表 ”。这 “孤客 ”二字,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 1)萧瑟凄凉(2)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解析】 【分析】 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何处秋风至?萧萧退雁群”: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诗句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由此表达了思乡的思想感情。 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 ”,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 ”所“闻 ”。作为 “孤客
10、 ”,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故答案为: 萧瑟凄凉; 孤客二字,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点评】 考查诗句所描绘的意境特点。答题时应注意,描摹物象,联想和想像再现画面;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揭示寓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主旨。“秋风、萧萧、雁群”描绘了秋天萧瑟凄凉的特点。 考查诗人炼字的艺术魅力。答题时应注意,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 “孤客 ”传递出诗人彷徨孤独、思乡心切之情。4阅读潼关,回答问题。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诗歌描绘了北方怎样的景象?(
11、2)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 ( 1)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2)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解析】 【分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古诗的理解。这首诗写于公元 1882 年秋,十四岁的谭嗣同从湖南故乡赴甘肃兰州父亲任所途中,经过陕西潼关,在这里饱览了一番北国山河的壮丽风采,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据此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人的感情的理解。诗中所谓大河“犹嫌束 ”、群山 “不解平 ”,全是黄河、华山的磅礴气势在诗人心理上所引起的感应,反映着这位少年诗人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冲决封建束缚、追求思想解放的愿望,而这愿望,这激情,同当时神州大地上正在崛
12、起的变革图强的社会潮流,是完全合拍的。译文:久远的高云拥簇着这个城,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秋风吹散。河流入大荒野犹嫌拘束,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也不知何谓平坦。故答案为: 描绘了北方辽远而壮阔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渴望冲破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明确描绘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抓住能表现情感的句子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综合分析情感。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 “_”、 “_”、 “昼梦 ”、 “南风 ”等意象
13、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 “偷 ”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答案】 ( 1)青苔;绿树( 2) “偷 ”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解析】 【分析】( 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 “青苔 ”“绿树 ”“昼梦 ”“南风 ”等几个意象。据此可填写作答。( 2)诗句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中的 “偷 ”字,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将“南风”赋予人的情态,写南风这个旧相识吹开了房门,吹动书卷的情景,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闲适惬意的心境。据此理解
14、作答。故答案为: 青苔 ; 绿树 。 “偷 ”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
15、情。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宿牛群头 (元)胡助荞麦花开草木枯, 沙头雨过拙 蘑菇。牧童拾得满筐子,卖与行人 供晚厨。【注】 牛群头:地名。 拙:同 “茁”。 行人:行旅之人,指作者自己。本诗和天净沙 秋思都写到了干枯的树木,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两首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附】天净沙 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答案】 天净沙 秋思中写 “枯藤老树 ”,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 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解析】
16、【分析】考查两首诗歌中所描写的干枯树木对抒发感情的不同意义。读懂诗句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 ”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而宿牛群头“草木枯 ”是为了反衬“拙蘑菇 ”,突出蘑菇长得旺盛和多。从而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机,表达了作者的旅途中的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安逸闲适之情。故答案为:天净沙秋思中写 “枯藤老树 ”,突出旅途的凄苦,表达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游子乡愁的浓重、内心的悲哀;宿牛群头中写草木枯萎,为的是衬托出雨后蘑菇的旺盛,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以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点评】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古诗的能力。根据题目提出的问题,有针对
17、性地进行比较,找出两首古诗的共同点和主要差异即可。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宿牛群头是诗人描写在羁旅途中见到的美丽的自然之景与人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及旅途中的安逸闲适。7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 阅读诗歌,分析第二句中 “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
18、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答案】 ( 1)用 “惊 ”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解析】 【分析】( 1)第二句诗的意思是到二月,才惊喜地发现有小草冒出了新芽。这句诗中 “惊 ”字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 “春色 ”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 “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心情。据此可作答。( 2)三四句的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
19、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据此可作答。本题也可以从比喻的角度进行赏析。故答案为: 用 “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运用比喻修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遣词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诗歌,理解句意,从意境上进行分析,注意方法的掌握。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主题,把握诗人的情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安要求作答。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0、。( 1)老病常常会令人自哀,但作者却不自哀,原因是什么?( 2)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什么?【答案】 ( 1)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2)铁马。【解析】 【分析】( 1) “不自哀 ”的原因是 “尚思为国戍轮台 ”,因为诗人日夜念念不忘的是抗击敌人,收复失地,一个以国家安危为重的人,是不会为自己的年老体衰而悲哀的。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渴望收复失地、渴望为国战斗的豪情。( 2) “铁马冰河入梦来 ”中的 “铁马 ”:披着铁甲的战马。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对于一个伤
21、病缠身的老人,在将近古稀之年,犹有如此豪迈的梦想,真是可歌可叹。所以诗中最能直接表达作者心志的意象是“铁马 ”。故答案为: 作者有一颗无私的爱国之心。 铁马。【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意,结合诗人的写作背景,留心诗中的重点词语、重点语句进行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意象的理解,要求考生读懂诗歌,感悟诗人的情感,结合诗人在诗中的运用的意象进行作答。9古诗阅读秋夜寄邱员外(唐)韦应物怀君属 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 应未眠。【注释】 邱员外 :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与韦应物常有唱和。属: 正值,恰逢。 幽人 :幽居隐逸
22、的人。( 1) 本诗首句点明季节是秋天,我们还可从诗句的_、 _等地方看出。(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 1)凉天;松子落(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解析】 【分析】( 1)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从诗中 “凉天 ”“松子落 ”可以确定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 2)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此诗表达作者在秋夜对隐居朋友的思念之情和自己的孤寂。前半首写作者自己,即怀人之人;后半首写正在临平山学道的丘丹,即所怀之人。全诗不以浓烈的字词吸引读者,而是
23、从容落笔,浅浅着墨,语淡而情浓,言短而意深,格调古朴雅致、安闲恬淡,给人玩味不尽的艺术体验。故答案为: 凉天;松子落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以及此时心中的孤寂(凄凉)。【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诗歌的语句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读懂诗歌的内容,从诗句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参考译文】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10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秋行徐玑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停柳边行。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1)诗人描写了鸣蝉、
24、_ 、 _ 、等景物,有动有静,以动衬静,构成了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 2)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 ( 1)小溪;秋叶(2)感受到诗人悠闲、宁静、自适的心情。【解析】 【分析】( 1)分析诗句的内容可知,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蝉鸣叫的景象,第三句描绘的是秋水如镜的景象,第四句描绘的是秋叶轻扬的景象。据此可知横线上应填写小溪、秋叶。( 2)答题时需要通晓诗歌大意,理解相关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诗中描绘了一派秋景:秋蝉鸣叫,秋柳披拂,秋水如镜,秋叶轻扬,构成一幅安谧恬静的早秋风景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投身自然、拥抱自然的闲静安逸的心态。故答案为: 小溪 ; 秋叶 感
25、受到诗人悠闲、宁静、自适的心情。【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由题目可知,这首诗所写的季节是秋天,在诗中描写了秋蝉的鸣叫,秋柳在风中轻拂,一条小溪清水如镜,有叶子落在水中,荡起圈圈涟漪。据此可作答。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11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释)韦庄,晚唐诗人。台城,就在在家今南京市鸡鸣寺一带,靠近玄武湖。( 1)诗的第二句中一个 “_”字写出六个短促的
26、王朝一个接一个地衰败的史实,突出了变换之速;而一个 “_”字,则借鸟的欢啼之声,巧妙地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址的感慨、怅惘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颇为后人称道。请你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答案】 ( 1)梦;空( 2)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衰,不解诗人感慨,写出了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解析】 【分析】( 1)本六朝繁华,但却很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就像是一场梦一样。所以 “梦 ”字写出了六个短促的王朝相继衰败之快。作者漫步六朝遗迹,看到昔日繁华都被风吹雨打去,心中若有所失,空落落。所以“空 ”字表达出诗人面对历史遗迹而生出的
27、感慨、怅惘的心情。( 2)杨柳非人,当然不会有人的感情,但作者却说杨柳“无情 ”,所以这是拟人的修辞,由诗意可知,无情的不仅是杨柳,还是自然,还是历史。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和感伤怅惘。故答案为: 梦 ; 空 运用拟人手法,用台城柳不管王朝兴衰,不解诗人感慨,写出了历史衰败的无奈,角度巧妙,耐人寻味。【点评】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注意结合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语句提示,明确所涉及的字。 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首先明确诗的三、四两句句意,然后分析修辞手法,理解写出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感情
28、12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颔联的 “风正一帆悬 ”以 “一帆悬 ”之小景写出了 “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称道(用诗中词语回答);尾联抒发了诗人_的感情。( 2)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题目中的 “次 ”本是 “停驻 ”之意,这里指 “停宿 ”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B.首联中的 “客路 ”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 ”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C.五、六两句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着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D.联系 “乡书 ”一词,尾联中的“归雁 ”是指诗人
29、希望借大雁给他传递家书。【答案】 ( 1)两岸阔;思乡(2) A【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颔联和尾联的理解赏析。颔联:“风正一帆悬 ”不仅写小景 “一帆悬 ”传神,而且“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可以设想,如果在曲曲折折的小河里行船,老要转弯子,这样的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然波翻浪涌,这样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风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意思是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 ”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
30、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前三联而来,遥应首联,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2)题目中的 “次 ”本指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指船行停泊在北固山下。故选 A。故答案为: 两岸阔 ; 思乡 A【点评】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和感情的把握,注意通读诗句,把握诗意,体会词义和表达的感情。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注意可以从内容、写作方法及感情三方面赏析。13 诗歌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请写出题目中“次 ”的近义字_ 。(2)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 “青山 ”当指
31、北固山, “客路 ”即驿道,表示坐船后还要乘驿车到别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B.颔联写景的观察点在船上,视眼开阔,心潮澎湃,此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C.颈联点明了时令,而“残 ”字则表达出作者对时间流逝之快而倍感消沉。D.尾联直抒胸臆,以设问的形式来表达故园之思。【答案】 ( 1)停 / 宿/ 留( 2) C【解析】 【分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词义。“次 ”一词多义,有“第二、较差、顺序、次数”等意,这里的意思是停宿,因此其近义词可为“停 ”“宿”“留”等。( 2) C.有误。 “倍感消沉 ”是错误。 “日生残夜 ”、 “春入旧年 ”,都表示时序的交替, “残
32、”字则表达出作者感慨时间流逝之快而顿生思乡之情。故答案为: 停 / 宿/ 留 C【点评】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词语的理解,要求考生结合诗句进行理解,注意词语义项的正确选择。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结合对诗歌的理解进行辨析,判断正误。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秋词(其一)唐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使引诗情到碧霄。(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运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答案】 ( 1)表现了时任乐观豁达的心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人的悲秋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端定制刺绣师个性化方案设计考试试卷及答案
- 农发行呼和浩特市武川县2025秋招数据分析师笔试题及答案
- 农发行乐山市峨眉山市2025秋招结构化面试经典题及参考答案
- 成都蒲江县中储粮2025秋招笔试行测高频题库及答案
- 国家能源鸡西市梨树区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焦作市马村区2025秋招笔试数学运算题专练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电力科隆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出租协议书范文
- 协会成立申请书
- 中国移动普洱市2025秋招技术岗专业追问清单及参考回答
- 2025年中国零售用显示屏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机遇研判报告
- 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月考试题(含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视觉点胶机市场运行状况与未来发展走势预测报告
- 心源性休克病人的护理
- 种草莓劳动课件
- 雀巢牛奶购销合同范本
- 2025-2026学年华中师大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23)
- GA/T 952-2011法庭科学机动车发动机号码和车架号码检验规程
- 吊洞停止点检查记录表
- 以友辅仁教案
- “20道游标卡尺题目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