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操作项目考试整理(全)_第1页
A2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操作项目考试整理(全)_第2页
A2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操作项目考试整理(全)_第3页
A2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操作项目考试整理(全)_第4页
A2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操作项目考试整理(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A2公卫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 考试范围和总体要求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和解决公 共卫生及其相关临床医学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范围 内科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卫生统计学。 二、总体要求 (一)临床基本技能 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现场急救的技能,并具有根据病史、体检、辅助检查、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 析与初步诊断的能力。 (二)公共卫生调查与分析能力 具备公共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样品采集与检测项目确定、检测结果判定、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和报告撰写等能力。 (三)公共卫生现场处置

2、能力 具备传染病疫情和其他公共卫生问题的现场处置能力。 考试项目 一、临床基本技能 (一)病种范围 1. 传染病:鼠疫、霍乱、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肾综合征岀血热、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 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感冒等。 2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 3. 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亚硝酸盐中毒、一氧化碳中毒、苯中毒等。 (二)考核要求 1. 病史采集:根据案例提供的主诉症状,考查考生病史采集和流行病学资料收集的能力。 2.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测量血压、脉搏、身高、体重、皮褶厚度、腰围;甲状腺检查;浅表淋巴结检查。 2 )胸部检查 胸部体表标志(

3、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 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胸部触诊(胸部 廓扩张度检查、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胸部叩诊(肺界、肺底移动度) 胸部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 心脏视诊(心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 心脏触诊(心尖搏动、心前区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心脏叩诊(心界) 心脏听诊(心脏瓣膜听诊区、听诊顺序、听诊内容) 附:第一站:1心脏视诊:被检者一般取仰卧位或坐位,充分暴露胸部,光线最好来源于左侧。视诊的内容包括心 前区隆起与凹陷、心尖搏动及心前区异常搏动。检查者观察心前区隆起和心尖搏动时需蹲下,两眼与被检者的胸廓 平齐,双眼视线与心

4、前区呈切线方向。 (1)心脏视诊方法正确(4分); 被检查者仰卧位(或卧位)正确暴露胸部。(2分) 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其视线自上向下,必要时与胸部同水平视诊。(2分) (2)考生叙述心脏视诊主要内容(4分); 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隆起与凹陷。(1分) 观察心尖搏动范围。(1分) 观察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1分) (3)正确叙述被检查者心尖搏动范围(6 分) 能够正确指岀心尖搏动在第几肋间。(3分) 能够正确指岀被检查者心尖搏动搏动范围正常或弥散。(3分) (4)考生口述心前区异常搏动三个主要搏动名称,并能指岀其部位(3分) 胸骨左缘第 34 肋间搏动。( 1 分) 剑突下搏动。(1分) 心

5、底部异常搏动。(1分) (5)提问( 3 个,由考官任选 2 个)( 2 分) 心前区膨隆常见于什么疾病? (1分) 答:提示心脏增大,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后心脏病 右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有何变化?(1分) 答: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侧移位,但不向下移位。左室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可达腋肿中线。 主动脉瓣区膨隆常提示什么问题?(1分) 答:高血压心脏病。 ( 3 )腹部检查 腹部视诊(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视诊主要内容:腹壁外形、腹式呼吸、腹壁静脉、胃肠型 和蠕动波、手术瘢痕、脐以及腹纹) 腹部触诊(腹壁紧张度、压痛及反跳痛、脏器和腹部包块、液

6、波震颤、振水音) 腹部叩诊(腹部叩诊手法和叩诊音、肝浊音界叩诊、膀胱叩诊、移动性浊音、肝区叩击痛、肋 脊角叩击痛) 腹部听诊(肠鸣音、血管杂音) ( 4 )神经系统:膝腱反射、跟腱反射、腹壁反射、肌力、脑膜刺激征、巴氏征、布氏征、克氏征。 3. 辅助检查结果判读 ( 1 ) X 线片:肺部感染、肺占位性病变、正常胸部正位片、四肢关节片。 (2)实验室检验结果判读:血、尿、便常规,痰结核菌检查,血糖,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LT、血 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AST),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清总胆红素、总蛋白及白/球蛋白、高密度脂蛋 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清肌酐、尿素氮、

7、免疫球蛋白( IgG, IgA,IgM),抗HIV、CD4 CD4/CD8 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血清学检查(鼠疫、流行性岀血热、麻疹),脑脊液常规检查、病原学检验结果等。 4. 病例分析与初步诊断:根据病史、流行病学资料、体检和辅助检查结果作岀初步诊断,并给 岀诊断依据。 5. 现场急救技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二、公共卫生检查与分析能力 (一)专业范围 流行病学、传染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医学、卫生统计学等 (二)考核要求 1. 现场调查设计 ( 1 )调查目的 ( 2)调查内容 ( 3 )调查方法 ( 4)调查指标确定 ( 5 )调查表设计 ( 6 )调查步

8、骤 2. 现场样品采集、保存和运输的原则、方法及检测结果判读 ( 1 )生物性样品:血、尿、便、呼吸道分泌物 ( 2)环境样品:空气、土壤、水 ( 3)食品样品及食品用具 3. 资料分析方法及统计分析指标 4. 调查报告提纲撰写及主要内容 三、公共卫生现场处置能力 一)案例范围 1. 传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血吸虫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登革热、麻疹、肾综合征出血 热、鼠疫、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2. 其他公共卫生问题: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环境(空气、水)污染。 (二)考核要求 1. 传染病疫情处置 (1)传染源的控制措施 (2)传播途径的控制措施

9、 (3)易感人群的保护措施 2. 其他公共卫生问题处置 ( 1)患者处置( 2)现场监测( 3)控制危险因素( 4)保护暴露人群 3. 个人防护:三级生物防护服的穿脱。 4. 卫生处理:消毒、杀虫、灭鼠。 附1、公共卫生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试题卡(执业医师) 编号 3-1-01 ? 案例: 1997 年 1 月 15-2 月 3 日,某区卫生防疫站陆续接到本区数所学校报告,学生中陆续发现一种原因不 明的发热、纳差、全身不适、乏力,部分人巩膜黄染的病例86例,该区自 1997年 1月 1日起供餐公司开始 向学校供应午餐,派你去调查处理这起疫情。 ? 试题: 1、请你在调查处理疫情前制定一个调查

10、方案; 答: I 调查目的:核实诊断、确认是否暴发、描述疾病分布特征,查明病因,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扑灭疫情。 II 调查方法(现况、病例对照) III 调查内容: 接到报告作好记录,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 做好调查前准备: 1、组织有临床、流行病学、检验及卫生学医师参加的调查小组,并进行培 训,统一调查方案,制定调查计划; 2 、经费预算:调查人员费用,必须购 置的器材、设备、药品、试剂、交通费用等;3、物资准备:所用调查表格、 计划采样的物品、检验用品、试剂、药物、疫苗、其它物品等。 调查内容: 1、核实诊断(临床、化验、流行病学); 2 、对疫情作全面考察,对发病数量、流行特征、原因初步描

11、述; 3 、证实暴发,了解疾病分布,计算疾病的罹患率; 4 、提出初步假设,并验证假设; 5 、提出针对性预防控制措施。 IV 调查表设计: 个案调查表包括: 1、一般项目; 2、临床特征(包括实验检查) ; 3、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可能受感染日期、地点、方式、传播途 径、预防接种史、接触者及接触程度) ; 4、防治措施; 5、结论; 6、调查日期,调查者。 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供餐公司在未查清前应停止供餐,对其人员进行体检,加强卫生监督;开展卫生宣教(对象:学生、家长、学 校方面、送餐公司等);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疫源地处理(病家、学校):随时 及终末消毒,密切接触

12、者医学观察,搞好食品卫生、个人卫生;学生中接种甲肝疫苗(注意接种对象);加强 疫情监测,防止续发。 效果评价: 发病是否得到控制(一个最长潜伏期内无新病例出现,并注意区别是疾病自然下降,还是针对危险因素 采取措施后下降) 。 2、这次疫情调查活动如何实施?收集哪些调查资料及如何处理?如何判定这次疫情采集的样本检测结果?样本的 采集与储运?撰写这次疫情调查报告的准备从哪几方面着手? 调查活动的实施: 1调查准备:人、财、物;2、调查活动的组织;3、调查资料的收集; 4、标本的采集与储运。 调查资料的收集: 人口学资料、自然因素、社会经济情况、疾病资料、学生缺课统计、送餐公司有关情况,供水 情况,

13、预防接种情况等。 调查资料的处理:1)调查资料的分析;2)样本检测结果的判定 收集的资料初步分析: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证实暴发、推算暴露日期、 流行因素分析、暴露与非暴露发病率及联系程度比较。 判定这次疫情采集的标本检测结果: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食品不得检岀致病菌,ALT正常值。 样本的采集: (1) 血 血清学特异诊断指标抗-HAVIgM及根据需要做部分生化指标:肝功能(ALT、GGT等; (2) 外环境卫生学指标(水、食物、工用具、涂抹等); 样本采集和储运: (1)采样应做详细记录,填写采样单; (2) 样品应在4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血样品需及时分离血清冷藏(短期保存

14、)或冷冻(长期保存); (3)采集操作及容器应注意无菌。 撰写调查报告(简明):(版本一) 前景材料;疫情发生经过、流行强度及分布;实验室检查结果;暴发的诊断及原因;控制措施及效果评 价;经验教训和建议;结论。 总结:传染病爆发时,应如何进行调查? 制定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方法(现况、对照、队列)、调查内容、调查表设计; 调查活动的实施:1)调查准备:人、财、物;2)调查活动组织;3)调查资料收集;4)标本的采集和储运; 调查资料的处理:1)调查资料的分析;2)样本检测结果的判定; 执行控制与干预措施; 评价控制效果; 疾病与危险因素的调查实例; 撰写调查报告。 附2、公共卫生类医师资格实

15、践技能考试(流调部分) 食物中毒: I判定食物中毒主要根据是: (1)发病与进食有关(2 )进食至发病时间(潜伏期)较短,发病时间比较集中,病人之间没有传染性(3)病人 的症状基本相同。 II调查哪些内容: (1)接报告后,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2)调查前准备 (3)现场调查(4)分析中毒原因和预防措施 III准备米取哪些样品(标本): (1)可疑剩余食品(2)工用具:刀、墩、案板、盆、桶等(3)患者呕吐物、大便(4) 血 IV撰写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版本二) (1)食物中毒发生的经过(2)检验样品(标本)结果(3)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4)处理措施和建议 V食物中毒一般急救处理原则:

16、 在毒物性质未查明之前,不一定要等待明确诊断,只要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就应立即进行一般急救处理。其原则 是: (1)排出毒物:尽快排除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 (2)防止事物吸收,保护胃肠道粘膜。 (3)使用特效解毒剂。 (4)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排泄。 (5)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苯中毒: 1判定苯中毒的主要依据是: (1)接触苯作业的职业史 (2)主要症状 (3)检测喷漆车间的苯浓度 (4)工人做血象检查 2调查内容: (1)接报告,做好记录,向有关领导汇报 (2)调查前准备 (3)现场调查 3撰写苯中毒的调查报告 (1)职业中毒发生的经过情况 (2)喷漆车间的生产环境及苯浓度的检测结果 (3

17、)中毒事故的原因分析 (4)处理措施和建议 4扼要说明苯中毒调查活动的实施 (1)调查准备 (2)调查活动的组织 (3)调查资料的收集 (4)样品的采集和储运 5苯中毒的预防措施 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苯;生产工艺改革(减少接触苯); 通风排毒;卫生保健措施(测定苯浓度、定期体检)。 水污染事件: 1掌握疫情的方法: 确定一个判断病例标准;确定收集病例的时间范围;掌握可疑病例;对工厂职工及外来民工全面调查可疑病例;对 附近医院本厂病例的调查。 2初步分析: 计算各种罹患率,描述三间分布(年龄、性别、车间、班次、本厂工人与民工);暴露可疑食物、饮水史的罹患率 比较;确认暴发疫情。 3病例对照调查

18、: 明确调查目的;广泛探索危险因素;选择病例与对照的要求;危险因素包括饮水、饮食、接触、外岀等。 4调查目的: 核实诊断、确认是否暴发、描述疾病分布特征,查明病因,提出针对性控制措施,扑灭疫情。 5饮用水污染引起的腹泻主要依据是: 饮用水受到污染 饮用此水的居民有腹痛、腹泻症状 进一步确诊,采水样检测及患者粪便检测 6撰写调查报告(版本二) 饮用水污染引起的腹泻发生的经过 饮用水及病人粪便检测结果 污染事故原因分析 处理措施和建议 7控制与干预措施 消防用水与饮用水不能合用一个水箱 泄水管要远离下水道口 水箱定期清洗 有人负责管理及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 8预防控制措施: 病人早发现、早诊断、早报

19、告、早隔离、早治疗; 在未明确暴发原因前要加强食堂卫生,调查食堂从业人员患病和可疑食品供应情况; 加强饮水卫生,工厂自备水的消毒,制水人员健康状况,明确原因后则采取针对性措施; 接触人群的医学观察; 疫点、疫区的消毒; 卫生宣教 寄生虫病: 1调查方案: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内容、抽样方法、调查对象、检验方法 2选用现况调查 3防治措施 平时:(1)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防止食入感染性虫卵; (2)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3)改善环境卫生,减轻外环境中蛔虫卵的污染; 集体驱虫:宜在冬季(感染季节后)并应在次年3月对虫卵阳性者再进行驱虫。 4常用药物:(任意讲岀2种药物的名称即可

20、药物的名称即可) (1)驱蛔灵(枸橼酸哌吡嗪)成人 3g /日,分23次服用,连服 3日;小儿0.15g /kg,2次/日,连服12日 肾功能减退者减量使用。 (2) 肠虫清(丙硫苯咪唑)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一次服用 100mgo 2岁以下儿童不宜服用,孕妇忌服。 (3) 驱钩蛔(左旋咪唑)成人 150 mg/次,儿童23mg / kg 睡前1次顿服或早晚分 2次服用。 (4)速效肠虫净(复方甲苯哒唑)成人及 4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孕妇忌服。 5撰写调查报告主要应包括: 调查目的 调查方法 调查内容 结果与建议 碘缺乏病: 1采用现况调查 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PPS或分层随机或整群抽样; 2调查

21、内容: 甲状腺大小、尿碘水平、碘盐含量、水碘检测指标:甲肿率、尿碘中位数、碘盐合格率 3病区性质: (1) 非病区: 甲肿率W 5.0%,尿碘100.0 i g / L ; (2) 轻病区: 甲肿率 5.019.9%,尿碘 50.099.9 i g / L (3) 重病区: 甲肿率 30.0%,尿碘V 25.0 i g / L。 4预防控制措施: 全县组成地方病领导小组,树立大卫生观念,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制定防治规划、计划; 开展宣传,让群众掌握防治知识并变成行动; 补碘 非病区:(饮水碘含量W 50 11 g / L,学生尿碘W 300卩g /L )应推行食盐加碘预防; 轻病区:全民食盐加

22、碘; 重病区:在食盐加碘基础上,对特需人群强化补碘(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期妇女、02岁婴幼儿); 做好病情监测和碘盐的监督、监测等。 5碘盐:碘化物和食盐比例为1 : 20005000为宜。储运和食用碘盐过程中要注意密闭、防 晒,避免受热和久存,以免碘的逸失。 6学校儿童碘缺乏病调查表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学校、班级、姓名、性别、年龄等);甲状腺超声结果;甲状腺触诊结果;尿碘水平;食盐含碘量;是 否服用补碘制剂及服用情况。 7甲状腺触诊分度标准 (1)0度: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摸不着; (2)1度: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甲状腺看不见,但能够摸到,腺体可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 (3)

23、n度:颈部处于正常位置时,颈部可明显肿大。 麻疹: 1调查方案包括:调查目的,调查方法(本案为现况调查),调查内容,调查表设计等。 2调查内容包括: (1)核实诊断(临床、实验室、流行病) (2)全面掌握疫情,村、学校、托幼、医院等调查病例 (3)疫情流行特征初步描述,罹患率 (4)当地、患者、儿童麻疹疫苗接种情况,疫苗供应、冷链、疫苗效价、麻疹监测等 (5)针对性措施,应急接种 3疫情性质及判断依据: 暴发疫情,短时间内、同村、同类临床表现病人,单峰流行曲线,同源性(相同传播途径)。 4个案调查表包括: 一般项目;临床特征(检查);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传播途径、预防接种史、接触史、接触者、

24、程度) 施;结论;调查日期及调查人。 5预防控制措施: 1. 病儿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早报告 2. 同村及附近乡镇未患病儿童实施麻疹应急接种 3. 医学观察及早发现病人,进行巡视 4. 卫生宣教,开窗通风 6效果评价:观察应急接种后疫情是否得到控制,最长潜伏期内没有新病例发生,区别自然 下降还是采取针对性措施的下降。 艾滋病: 核实诊断的方面: 1、患者的临床表现:长期发热、明显消瘦、慢性腹泻、全身淋巴肿大、霉菌感染等 2、 实验室检查、艾滋病抗体检测阳性,CD4: CD8 3.56卩mol/L ; c) 红细胞锌原卟啉 (ZPP) 2.91卩mol/L ; d) 有腹部隐痛、腹胀

25、、便秘等症状。 中度中毒诊断标准: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腹绞痛;b)贫血;c)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中毒诊断标准: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 a)铅麻痹;b)中毒性脑病 处理原则: 中重毒患者应根据具体情况,使用金属络合剂驱铅治疗,如依地酸二钠钙、二巯丁二酸钠等注射,或二巯 丁二酸口服,辅以对症治疗。观察对象也可酌情进行驱铅治疗。 观察对象可继续原工作,36个月复查一次或进行驱铅试验明确是否为轻度铅中毒; 轻度、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铅作业; 重度中毒 必须调离铅作业,并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 试题8: 1993年6月13日,某校学生约 450人在课间

26、餐饮用瓶装消毒甜牛奶,饮用后1.54小时内有232 人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20余次;其次为腹痛、恶心。经治疗,病人全部康复。 问题: 1 你对本次疫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2采集可疑食品的操作过程、贮藏和运输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3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I 1 标准答案: 答题要点: 1 .初步诊断:食物中毒 诊断依据: (1) 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有毒食品 (2) 病人临床症状基本相同 (3) 潜伏期短、发病集中等 2 采集可疑食品的操作过程、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 (1) 可疑食品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 (2) 样品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应注意及时送

27、检,不能及时送检时应冷藏保存 3 食物中毒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 (1) 食物中毒发生经过 (2) 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治疗和病人预后情况 分析和结论(引起中毒的食品、致病因素、中毒暴发的原因与条件、检验结果、最后诊断) 控制和预防措施 试题9: 1993年6月13日,某校学生约 450人在课间餐饮用瓶装消毒甜牛奶,饮用后1.54小时内有232 人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20余次;其次为腹痛、恶心。经治疗,病人全部康复。 问题: 1. 请设计一份个案调查表(主要内容)。 2. 食物中毒应采集哪些样品? 3. 到达现场后,应进行的现场调查内容有哪些? I 1 标准答案: 答题要点: 1

28、个案调查表: 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等); (2) 发病情况(发病时间及主要症状等)及治疗情况; (3) 发病前2448小时内食物摄入情况; (4) 临床及实验室检验结果 (5)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人。 2 应采集的样品: (1) 剩余的甜牛奶(学校发剩的、学生喝剩的及领到未喝的,工厂库存的同一批号的); (2) 病人的呕吐物、粪便、血液、尿液; (3) 食品加工用具、容器的涂抹; 食品加工人员手涂抹。 3 现场调查内容: (1) 中毒病人和同一场所进餐者的个案调查 (2) 对可疑中毒食品加工场所的现场卫生学调查 试题10: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

29、暴发。 临床症状以发热、 畏寒、纳差和乏力为主, 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C以上26天,平均3天。经防疫部门调查,共确诊 30例,伤寒杆 菌捡岀率90.20 %。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一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 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岀现类似病 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二周。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 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 问题: 1 从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 2 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 I 1 标准答案: 答题要

30、点: 1 分析的主要内容: (1) 计算各种罹患率; (2) 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年龄、性别、家庭、居住地等); (3) 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用水的罹患率比较; (4) 确认暴发疫情; 2 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 提岀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 (2) 确定对照的条件(年龄、性别、居住位置等),选择对照。 试题11:某县处于山区,共 13万人口,为碘缺乏病区,近年来使用加碘盐以预防控制碘缺乏,现拟对该县 近期碘缺乏病流行进行调查,以了解该病的控制情况。 问题: 1 你准备选用那种方法进行调查?如何抽样? 2 .如派你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哪些项目? I1 标准答案:

31、答题要点: 1 调查方法与抽样: (1) 选用现况调查(横断面调查)方法。 (2)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或按人口比例概率抽样。 2调查内容: (1) 一般情况调查; (2) 甲状腺检查; (3) 尿碘测定; (4) 食盐碘含量测定; (5) 饮用水水碘含量测定; 试题12:流行性岀血热(EHF)是一种危害性较大、全球性分布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我国迄今已在26个 省市证实本病的存在或流行。1990年以来,全国EHF发病率又有所抬头。某市尚缺乏相关资料。本次研究 的目的旨在了解该市流行性岀血热(EHF在人和鼠间的流行状况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 问题: 1. 本次研究拟采用什

32、么研究方法? 2.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 I1 标准答案: 答题要点: 1 本次研究拟采用现况研究中抽样调查的方法。 2 要研究内容包括: (1) 确定研究地区及研究对象:可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全市若干个社区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研究对象; (2) 当地流行性岀血热(EHF)的发病状况:人群发病特征(年龄、性别、职业等)、时间分布特点、地区分 布状况等,以及影响分布的主要相关因素; 人群流行性岀血热(EHF)病毒的感染状况:检测人血清中EHF-IgG抗体; (4) 当地流行性岀血热(EHF)病毒在鼠间的感染状况:鼠肺标本中EHF病毒抗原、抗体的检测; (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试题13: 1

33、993年6月13 日,某校学生约450人在课间餐饮用瓶装消毒甜牛奶,饮用后1.54小时内有232 人发病。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20余次;其次为腹痛、恶心。经治疗,病人全部康复。 问题: 1. 你对这起疫情的初步诊断是什么? 2. 当你接到这起报告时,应采取哪些措施? 3. 请你针对本次疫情设计调查方案 I 标准答案: 答题要点: 1 .初步诊断;食物中毒。 2 接到报告后,应采取的措施: (1)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对病人采取急救措施(解毒、排毒、对症治疗等); (3)对可疑有毒食品采取控制处理措施(封存、追回、无害化处理等); 对中毒场所的处理措施:(根据食物中毒的性质,对中毒

34、场所采取相应的措施) 3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2)调查方法;(3)调查内容;调查表格的设计。 试题14:某工厂有职工2226人,外来民工735人。工人除少数在厂外居住,基本都住在厂内职工宿舍。厂 内没有供职工用餐的食堂,饮用厂自备的水源井自来水,平时管理不善,工人与民工多有饮用生水习惯。 9月6日有11人发生腹泻,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多无腹痛,仅个别有低热、呕吐。至15日共有 70人发病,其中本厂职工43例,外来民工27例。同期厂外无类似病人发现,近期无集体聚餐活动。以往 厂内每月偶尔发生 12例腹泻病人。当地防疫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迅速派员到现场查明原因,从病人的 粪便中找到了

35、霍乱弧菌(01),并及时控制了疫情。 问题:简要叙述本次调查的步骤。 标准答案: 答题要点: 拟采用暴发调查的步骤,主要包括: 1 .核实诊断,确定暴发:对报告病例结合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作岀初步诊断, 确定首例和首批病人。 2 初步调查,提岀假设:调查首例病人的发病时间、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收集病人标本、接触者标本、 饮用水标本并及时送检;环境情况调查:人群密度、水源和食品供应、粪便管理等。 3进一步调查,验证假设:根据初步调查的结果,建立引起本次霍乱暴发的可能原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 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验证假设,同时,结合病人粪便、呕吐物和可疑食物或饮水中病原学(

36、霍乱弧菌) 检查结果,确定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病原体。 4. 采取控制措施:边调查边实施。 5. 总结、报告。 试题15:某县为血吸虫病区,经过几年综合性防制措施的实施,疫情有所控制,现欲对该地区进行抽样调 查,以了解该病目前的流行现状。 问题: 1. 嘱你去进行这次调查,调查内容应包括哪几方面? 2 你准备从哪几方面撰写这次调查报告? I 标准答案: 答题要点: 1 调查内容: (1)概况调查,包括人口数量、家畜数量种类、水系等; (2)螺情调查; (3)水体感染情况; (4) 家畜感染情况; (5) 居民感染状况. 2 撰写调查报告 (1) 报告题目、作者及其所属单位; (2) 当地目前血吸

37、虫病的流行情况; (3) 调查方法、对象和其他资料来源; (4) 调查结果; (5) 结论与建议等; (6) 小结。 试题16:某男从1997年11月在某家具厂从事海棉喷胶粘贴工作。既往身体健康,无家族血液病史。一年 后开始自觉头晕、头痛、乏力、鼻岀血,四肢皮肤岀现瘀斑,于1999年3月1日到医院门诊部检查,结果 为白细胞明显减少,患者未作任何治疗,继续返厂工作。因上述症状加重伴双侧鼻孔、牙龈岀血,于3月 12日再次到医院求医,诊断为慢性职业性苯中毒。 问题: 1. 慢性苯中毒有几种?除实验室指标外,各种苯中毒的症状与体征有什么明显的特点? 2撰写慢性苯中毒的调查结果报告提纲。 I1 标准答案

38、: 答题要点: 1 .慢性苯中毒: (1) 观察对象:无苯中毒的临床表现; (2) 慢性轻度中毒:头晕、头痛、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3) 慢性中度中毒:多有慢性轻度中毒症状,并有易感染和(或)出血倾向; (4) 慢性重度中毒:出现下列之一者: a)全血细胞减少症;b)再生障碍性贫血;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白血病。 2 撰写慢性苯中毒的调查结果报告提纲: (1) 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产品、副产品及所生产的三废; (2) 监测作业场所空气中苯的浓度,喷胶剂的苯含量的结果; (3) 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状况; (4) 作业场所工人健康检查结果; (5)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状

39、况及个人卫生状况; (6) 病因分析; (7) 建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化学因素接触限值 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时间为权数的 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在任何时间内均不应超过的浓度 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STEL):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 慢性铅中毒一一分类 观察对象:无铅中毒的临床表现 轻度铅中毒:腹部隐痛、腹胀、便泌 中度铅中毒:腹绞痛、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重度铅中毒: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 慢性铅中毒一一诊断依据 职业史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结果 同作业场所工人健康检查结果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腹绞痛、贫血、轻度中毒性

40、周围神经病 (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以上一项表现) 慢性铅中毒一一调查内容 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产品、副产品及产生的“三废” 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状况 测定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状况 个人卫生状况 慢性铅中毒一一职业性健康检查 职业史 既往史(包括用药史) 临床表现: 全身:乏力、肌肉关节酸痛 神经系统: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炎、记忆减退 消化系统:腹泻或便秘、腹绞痛、食欲不振 血液及造血系统:贫血、铅容 口腔:铅线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红细胞、尿铅、血铅、血红蛋白、尿ALA、ZPP、EP 慢性铅中毒一一处理原则 治疗原则: ?使用金属络和剂

41、进行驱铅治疗 ?对症治疗 其它处理: ?观察对象:可继续工作, 3-6月复查 ?轻度、中度中毒:治愈后可恢复原工作,不必调离 ?重度中毒:必须调离铅作业,根据病情给予治疗和休息。劳动能力鉴定按GB/T16180处理 慢性铅中毒一一调查报告 生产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材料、产品、副产品及产生的“三废” 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状况 测定作业场所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 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 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状况 个人卫生状况 病因分析 建议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苯中毒诊断依据 职业史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调查结果(原料、浓度)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苯中毒一一原则性处理措施 及时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应立即停

42、止生产,封闭现场 现场调查 作业场所工人健康状况调查 作出结论,提出建议 苯中毒分类 急性苯中毒:轻度、重度 慢性苯中毒:轻度、中度、重度 白细胞在急性轻度苯中毒时,正常或轻度升高;急性重度苯中毒时先升高再降低,仅能供参考 急性苯中毒一一处理原则 诊断原则:短期大量吸入高浓度苯蒸气;有意识障碍;分为轻、重二种 处理原则:移至空气新鲜处;脱去被污染衣物;用肥皂水清洗污染皮肤;注意保暖 治疗原则:急性期注意卧床休息。急救原则同内科,可用葡萄糖醛酸,忌用肾上腺素。 执业医师资格(公共卫生类) 实践技能培训材料 试题编号 1 操作题目 :如何正确使用余氯比色计测定饮用水中的余氯含量。 简答题 : 1、

43、饮用水中余氯卫生标准的浓度表示单位是什么? 2、测定水中余氯时的温度最好不超过多少度(0c) ? 3、立即比色,所得结果为何种余氯? 4、10 分钟后比色,所得结果为何种余氯? 要求:正确使用余氯比色计测定饮用水中的余氯含量,并正确对测定结果进行判定。 评分要点: 步骤 操作要点 1 取水样 5mL 于带刻度的比色管中; 2 用滴管加入 2-3 滴邻联甲苯胺溶液,混匀; 3 迅速与标准管进行比色; 4 读出水样中余氯含量。 简答题 答案 1 饮用水中余氯卫生标准的浓度表示单位mg/L 。 2 测定水中余氯时的温度最好不超过多少度200c 。 3 立即比色,所得结果为游离性余氯。 4 10 分钟后比色,所得结果为总余氯。 试题编号 2 操作题目 :温湿度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