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区调查设计讲义_第1页
伐区调查设计讲义_第2页
伐区调查设计讲义_第3页
伐区调查设计讲义_第4页
伐区调查设计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技术培训 湖南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二八年三月 标准地设置与调查标准地设置与调查 一、标准地与样地的概念一、标准地与样地的概念 林业专业调查中,为节省人力和时间,常采用局 部调查法,以局部面积的实测结果推断全林。但以局部 估计总体的会有一定的误差,它的大小决定于局部面积 调查的大小和局部地区反映或代表总体的程度。 确定局部调查地段的方法有二:即随机抽样和典型 选取。随机抽样中的地段称为样地,按典型选中的地段 称为标准地。 标准地是一块能反映待测林分的平均 标志的地段,它应该是整个林分的缩影, 严格说,标准地与整个林分只有面积上的 差别,而没有质量上的不同

2、。标准地法用 于林分调查的精度决定于标准地的代表性。 二、标准地种类二、标准地种类 1、临时标准地:只进行一次调查,取得调查资料后不需要 保留。 2、固定标准地:用于较长时间内进行科学研究试验,有系 统地长期重复观测以获得连续性的资料,如研究林分生长 过程、经营措施效果及编制收获表等。测设要求严格,需 要定株定位观测取得连续性数据。 三、标准地设置三、标准地设置 (一)、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2、标准地必须在同一林分内或小班内设置,不能 跨越林分; 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 且应离开林缘1020m。 (二)、标准地的形状 一般

3、为正方形、矩形或圆形,并使面积为整 数,便于测量、调查和计算。 (三)、标准地的面积 以能反映林分的结构规律和保证必要的精度, 标准地内必须要有足够数量的林木株数,面积的 大小应根据林木株数要求而定。一般在近成过熟 林中,标准地内至少应有200株以上的林木;中 龄林250株以上;幼龄林300株以上。 我省目前惯用1亩或500m2 标准地。 (四)、标准地境界测量 通常用罗盘仪测角,皮尺或测绳量距(坡 度大于50时要改平),测量周界闭合差不超过 0.5%。边界外缘的树木要作标志,四角应埋设标 桩。 d=l*cos(b) 1 闭合差 样地周界测量 四、标准地调查四、标准地调查 (一)、每木检尺 在

4、标准地内测定每株树木的胸高直径, 按整化径阶进行记载统计,取得株数按直 径分布序列的工作,称为每木调查或每木 检尺。 1、径阶大小的确定 径阶以组中值表示。林分平均胸径12cm以上, 以4cm为一径阶;612cm时,以2cm为一径阶; 平均胸径小于6cm时,以1cm为一径阶。径阶划 分时,统一采用上限排外法,如以2cm为一径阶, 则6cm径阶范围为5.06.9cm。 我省目前普遍采用以2cm为一径阶。 2、起测径阶 指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理论上以平均 胸径的0.4倍作为起测径阶,胸径小于最小 径阶的树木视为幼树,可不进行每木检尺。 我国目前统一规定起测径阶为6cm,起测 直径5.0cm。 3、

5、材质等级 a、经济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或 1m(阔叶树)以上,并占全高40%以上者; b、半经济用材树: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 或1m(阔叶树)以上,但不足全高40%者; c、薪材树:用材部用材部分长度在2m(针叶树) 或1m(阔叶树)以下者。 4、每木检尺 应分别树种和材质等级、径阶进行调查记载, 检尺部位:根际上坡高1.3m处。境界线上树木一 边取、则另一边舍。分叉木处理:1.3m以下分叉, 在1.3m处分株检尺记数;1.3m以上分叉,作单株 在1.3m处检尺记数;恰在1.3m处分叉,在1.5m 处分株检尺记数。 (二)、树高测定 1.样木高的测定: 标准地调查时,需

6、在林 分中分别径阶测1525株样木的胸径和树 高(中央径阶35株,其它径阶23株), 都不进行整化,用算术平均数算出各径阶 的平均平均高。 2.林分平均树高 (1)树高曲线法用各径阶实测样木的胸 径和树高的数据,先绘制胸径和树高对应关系 图(散点图),经过处理后获得树高和胸径对 应关系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在曲线上与林分 平均胸径相对应的树高,称为林分平均高。 (2)数式法由各径阶实测样木的胸径和 树高的数据,选择适当的数学模型,进行 模型拟合,建立林分树高与胸径的数学模 型(相关系数应在0.90以上),用林分平 均胸径代入相应方程,求得林分平均高。 拟合的方法通常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常用 的数学

7、模型如下: 抛物线型 h=a+bd+cd2 对数型 h=a+bd h=a+bd h=a+bd+c(d)2 指数型 h=a e-b/d 双曲线型 h=d2(a+bd)2 (三)、年龄调查 人工林直接通过查档、访问调查而来,天 然林可用生长锥、查数伐桩等方法确定。 (四)、林分主要调查因子计算 1、各径阶断面积 2、总断面积 g= 3、平均单株断面积 4、平均胸径 d= 5、各径阶蓄积 i ii hfgv n nd ii 2 n g g ii k i nd 2 1 4 iii ndg 2 4 6、总蓄积 m 7、出材量 出材量=各径阶经济材树蓄积径阶经济材出材率 各径阶半经济材树蓄积径阶经济材出材

8、率 50% :径阶胸径中值 : 径阶株数 : 径阶形高 i d i i i i n ihf i v 角规测树技术与方法角规测树技术与方法 一、角规的构造和用法一、角规的构造和用法 (一)、杆式角规构造 (二)、角规的用法 立于测点上,通过缺口瞄准周围每株树木 的胸高位置,按下述规则进行计算: 1、缺口宽小于胸高值径,即角规缺口两视线 与胸高值径相割的林木记1株; 2、缺口宽等于胸高值径,即角规缺口两视线 与胸高值径相切的林木记0.5株; 3、缺口宽大于胸高直径,即角规缺口两视线 与胸高值径相离时不计数。 相离不记数 相切记0.5株 相割记1株 观测点 观测点 观测点 视线(角) 视线(角) 视

9、线(角) (三)角规原理 在一个角规点上逐株观测 周围树木进行计数的工作称为绕测。在平 地绕测一周得到的计数株数(z)乘以断面 积系数(fg)即为每公顷断面积。 g= fg z 二、角规系数二、角规系数 断面积系数: fg=2500(?/l)2 或 fg=10000sin2(/2) 表示用角规测定每公顷胸高断面积时,每计 数1株树木所代表的1公顷林木的胸高断面积为fg (m2)。系数fg取决于角规的定比结构。通过改 变尺长或改变缺口宽度,可以改变断面积系数。 即等于改变角规的夹角。 角规不同断面积系数的尺长缺口与视角角规不同断面积系数的尺长缺口与视角 fg (m2/hm2) 缺口不变 (cm)

10、 尺长不变 (cm) 视角 l? l? 0.570.711500.7104837.1 150.001501.0010845.4 235.361501.4113714.2 425.001502.0021731.1 三、角规测树技术三、角规测树技术 (一)、角规测树要求 1、不论在平地或坡地观测,观测的位置必须 是树木胸高。 2、观测时,角规点的位置不能任意移动,做 到眼睛观测点与地面样点始终保持位置一 致。 3、临界木的判断: r= 尺长50cm不变、缺口变化的角规,都按 r=50.00d对临界木进行验证判断。尺长不 同、缺口为1的角规按下列关系对临界木验 证(坡地上观测时,要将斜距改平): d

11、 l l 水平距(r) 胸径(d) 水平距(r):大于50*d,不计数;等于50*d,计0.5株 ;小于50*d,计1株 当: fg=0.5时 r=70.71d fg=1.0时 r=50.00d fg=2.0时 r=35.36d fg=4.0时 r=25.00d (二)、断面积系数的选择 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选择适当的fg: 1、林分平均胸径的大小 林分平均胸径较大,可采用较大 的fg,一般情况下控制观测距离在20m以内为宜。 2、林分密度大小 在平均胸径相近的林分中,密度大时fg 可较大,以免计数株数过多。 3、林分的分布状况 分布均匀的人工林fg可较大,分布极 不均匀时,fg应较小,以扩大观测

12、范围,提高计数株数的 稳定性。 我国惯用fg=1的角规。 (三)、林缘误差的消除 实际观测时,总有一个最大有效样圆,当 角规点位于林缘时,位于林缘的树木的样 圆会超出林地边界范围,样圆超出林地边 界范围以外而带来的绕测误差,称林缘误 差。 消除林缘误差的方法是,根据林缘附近最 大树木的胸径d及所用角规的断面积系数, 按r=距离沿林缘内侧划出林缘带;也可只 向林缘内侧绕测半周或一个象限。 (四)、角规点数的确定 随机抽样时,原则上,角规点数应根据观 测值的变动系数和精度要求计算确定。如 取调查精度p为90%,可靠性为95%,变动 系数c按30%计算,则角规点的个数 n= t:可靠性指标 e:允许

13、相对误差 35 1 . 0 3 . 096. 1 22 e tc 1. 角规测树如果应用于大面积林地, 可采用系统布点的方法。 2. 对于小面积的林分,采用典型选样, 根据林分的具体情况和林分面积大小加以 确定。下表适用于林相整齐的人工林。 角规点个数表角规点个数表 林分 面积 hm2 1234567-89-1011-1516 角规 点个 数 57911 12 1415161718 四、角规测树的应用四、角规测树的应用 1、用角规测定每公顷断面积 g= fg z g:每公顷断面积 fg:角规系数 z: 计数株数 2、用角规测定每公顷株数 n= n:每公顷总株数 nj:j径阶1公顷株数 zj:j

14、径阶的计数株数 dj:j径阶的径阶中值 j k j j k j j z dl l n 1 22 28 1 10 3、用角规测定每公顷蓄积量 m= m:每公顷蓄积量 zj:j径阶计数株数 (hf)j:j径阶的形高 fg:角规系数 j k j jgjj k j g hfzfhfzf 11 4、平均胸径的计算 用平均断面积法: dg=100 (cm) dg:林分平均胸径 g:每公顷断面积 n:每公顷株数 n g 4 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林木采伐伐区调查设计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总则和有关基础知识总则和有关基础知识 一、有关概念一、有关概念 1、伐区:被划为采伐对象的森林,为一定 区域的采伐地段,含有单

15、个或多个采伐小班。同 一采伐地段如采伐类型不同应视为不同伐区。 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并与四周有明 显区别的森林小区,占有一定的面积,同时具有 一定数量的林木、灌木和地被物的综合体。林分 是组成森林的最小地域单位。 3、小班:、小班:在行政村(林班)内按照一定条件而划分若干个在行政村(林班)内按照一定条件而划分若干个 林学特征相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小区,这个小区称作小班林学特征相一致或基本一致的小区,这个小区称作小班。 4、林分与小班的区别:林分是依据生物特征(内部结构、林分与小班的区别:林分是依据生物特征(内部结构 一致且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相近似而划分出来的森林小一致且与四周有明显区别)相

16、近似而划分出来的森林小 区(或地段),而小班则是根据一定条件,从经营观点区(或地段),而小班则是根据一定条件,从经营观点 出发人为地在林班中划分出来的小区。林分是划分小班出发人为地在林班中划分出来的小区。林分是划分小班 的基础,通常一个小班可能就是一个林分,也可能包括的基础,通常一个小班可能就是一个林分,也可能包括 几个林分。几个林分。 5、林木采伐类型:分主伐、抚育采伐、低产、林木采伐类型:分主伐、抚育采伐、低产 林改造、更新采伐、其它采伐五种。林改造、更新采伐、其它采伐五种。 二、森林法及其它法规对林木采伐的有二、森林法及其它法规对林木采伐的有 关规定关规定 a、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

17、况,分成熟的用材林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 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皆伐应当 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严格控制,并在采伐的当年或次年内完成 更新造林;更新造林; b、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 境保护林风景林,禁止商业性采伐,只准进行抚境保护林风景林,禁止商业性采伐,只准进行抚 育、更新或卫生性质的采伐;采伐强度不高于育、更新或卫生性质的采伐;采伐强度不高于 15%15%,伐后郁闭度,伐后郁闭度0.60.6以上。以上。 c c、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特种用途林中的名胜古迹和

18、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d d、上述公益林进行采伐时,须经县级以上林业部、上述公益林进行采伐时,须经县级以上林业部 门审批(县林业局审批即可)。门审批(县林业局审批即可)。 2、第三十二条 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 按许可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 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森林 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 采伐森林、林木作为 商品销售的,必须纳入国家年度木材生产计划; 但是,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山上个人所有的薪炭林 和自留地、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 3、第三十四条 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 申请采伐许可证时,必须提出

19、伐区调查设 计文件。其他单位申请采伐许可证时,必 须提出有关采伐的目的、地点、林种、林 况、面积、蓄积、方式和更新措施等内容 的文件。 三、调查设计资格 1、单位资质: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资格 证书丁级(最低)以上。 2、调查员资格:持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 资格证书。业务培训后,经省厅考试考核 合格发给资格证书,市州林业局进行年度 审查。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采伐类型采伐类型 一、主伐一、主伐 主伐是对成熟林分或部分成熟林木进行采 伐,适用于用材林、薪炭林的采伐。根据 森林更新要求不同,采用皆伐、择伐、渐 伐三种主伐方式。 所谓主伐方式,就是在预定的期限,在预定采 伐的地段上,根据森林更新的要求,按

20、到一定的 方式配置伐区,并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采伐和更 新的整个程序。 主伐方式是森林更新的组成部分,更新方法决 定着主伐方式的形式和内容,主伐方式首先应服 从于森林更新的要求,而不只是为了方便森林采 伐和集材。 (一)、皆伐 1、皆伐适宜对象 适用于单层同龄的成、过熟林及需要更换 树种林分的采伐。天然阔叶林和生态环境 脆弱地区的森林,禁止皆伐。 2、皆伐技术要求 皆伐面积以5公顷以下为宜,坡度平缓(15度 以下),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且能及时更新的地方, 面积可适当扩大,但一次连片皆伐最大面积不超 过20公顷。在采伐伐区之间至少应当保留相当于 皆伐伐区面积的林带、林块。皆伐后依靠天然更 新的,伐区

21、内应当保留适当数量的单株或群状母 树。 (二)、择伐 1、择伐适宜对象 适用于复层异龄林或皆伐后易引起水土流 失的单层林进行的林木采伐。 2、择伐技术要求 择伐林木的年龄须在近熟林以上,对影响周围树 木生长的“霸王树”、遭病虫、雷击、风、雪压 等危害无生长前途的林木优先安排择伐,择伐强 度一般不得大于伐前总蓄积的40%,当林分内成 过熟林木较多时,可适当提高采伐强度,但择伐 后林分郁闭度应保留0.50以上。两次择伐后的间 隔期不得少于一个龄级期。 (三)、渐伐 1、渐伐适宜对象 适用于天然更新能力强且伐后人工更新困 难的成、过熟单层林。 2、渐伐技术要求 。上层林分郁闭度小,林内幼苗、幼树株数

22、已达更 新标准,可分两次进行渐伐,第一次采伐林木蓄 积量的50%;当上层林木郁闭度较大,林内幼苗、 幼树株数达不到更新标准,则可分三次渐伐,第 一次采伐林木蓄积的30%,第二次采伐保留木蓄 积的50%,林内幼树达到更新标准并开始郁闭时, 最后将留下的成过熟林木全部伐光。渐伐作业的 全部采伐更新过程不得超过一个龄级期 (四)、主伐年龄 根据湘林资(2000)14号湖南省林木采 伐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定和湘林资(2002)35 号湖南省人工用材林采伐管理政策调整办法 确定,短轮伐期用材林的主伐年龄由经营单位自 主确定,报市州林业局备案。 湖南省主要树种主伐年龄表 单位:年 树 种 天然林人工林 山区

23、 丘陵 平原区 短轮伐 用材林 速生 丰产林 一般 用材林 杉 木26211621 马尾松3131101626 国外松2121101618 柏 木514141 三 杉101316 杨 树6814 速阔(含桉树)16166814 中 阔312626 慢 阔514141 二、抚育采伐二、抚育采伐 抚育采伐是对密度较大的中、幼龄林 实施的培育措施,其目的是调整林分组成 或密度,改善林分生长环境,争取中间利 用,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 抚育采伐必须坚持砍小留大、砍密留 稀、砍劣留优(三砍三留)的原则。 (一)、抚育采伐适宜对象 抚育采伐是在中、幼龄林中进行,但 并非所有中幼龄林都需抚育采伐,短轮伐 期用

24、材林原则上不实施抚育采伐。一般宜 在以下森林中实施抚育采伐。 1、郁闭度过大的森林 人工林郁闭度0.80以上、天然林0.70以上,林木 生长受到压抑的森林。 2、遭受灾害的森林 遭受轻度病虫害、火灾、风倒、风折等自然灾害 的森林。 3、需调整或改变群落结构的森林 出于经营特用材或旅游目的需要改变群落结构 和 外貌景观的森林。 (二)、抚育采伐方式 1、透光伐:在幼龄林阶段进行。 2、疏伐:在中龄林阶段进行。 3、卫生伐:在遭受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 的林分中进行。 (三)抚育采伐技术要求 1、采伐强度:用材林第一次采伐株数的2540%, 第二次采伐株数的2030%。 2、伐后郁闭度要求:不得低

25、于0.60,不能形成 “天窗”。 3、间隔期:510年。 以上是对用材林而言,对其他类型林分的抚育采 伐强度,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公益林,要根 据森林特征、森林密度、森林防火等因素具体确 定,一般采伐强度要小些,采伐后应保留一定数 量的灌木。 三、低产林改造三、低产林改造 (一)、低产林改造适宜对象 1、疏林: 郁闭度0.19以下的疏林。 2、残次林: 经多次破坏性采伐形成的残林或多代萌 生无培育前途的森林。 3、受灾林: 遭受严重病虫害、火灾等自然灾害的森 林。 4、低产劣质林 违背适地适树原则或经营管理不善生长极差的低产 劣质林(小老头林)。 (二)、低产林改造的方法 1、伐除重造 2、

26、伐造结合 3、补植 四、更新采伐四、更新采伐 (一)、更新采伐适宜对象 防护林以及特种用途林中国防林、母树林、 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密度过大或达到过 熟龄的林分,其防护效益或特用价值明显 降低,可进行更新采伐。 (二)、更新采伐方式 1、带伐 2、小块状皆伐 3、择伐 (三)、更新采伐强度 每次更新采伐的强度不得超过蓄积的15%或 株数的25%。 (四)、更新采伐间隔期 五、其它采伐五、其它采伐 其它采伐是指除上述四种类型外因其它 特殊原因进行的林木采伐。 适用范围: (1)工程建设及征占用林地采伐林木; (2) 经济林(乔木) 采伐; (3)修建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病虫害 防治隔离带及边防公

27、路、巡逻路等项目应 采伐林木等; (4) 散生木和四旁树采伐。 六、毛竹采伐六、毛竹采伐 主要是指主伐,也有抚育采伐或更新采伐, 如受灾竹的采伐、毛竹防护林或特用林的 采伐。一般三度以下留养,四度抽砍,五度填 空,六度以上不保留.“留三砍四不留六”。 年龄结构最佳比例:一、二、三各30%, 四、五度竹合计10%左右。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伐区调查伐区调查 一、伐区配置一、伐区配置 根据森林采伐限额和年度森林采伐计划及 年度木材生产计划,通过现场踏查,合理 配置伐区。 二、伐区区划 (一)、区划方法 1、伐区实行林班(村)、小班区划,原则上 保持林班界线不变。原小班区划能满足采 伐设计要求时,以原

28、区划的小班界线为准; 不能满足采伐设计要求时,重新区划小班, 以小班为单位进行伐区调查设计。 2、小班区划面积以5公顷以下为宜,最大不超 过20公顷。 3、在进行伐区调查设计的小班中,若有未达 到主伐年龄的中幼龄林及林中空地,应绘制略图, 扣除面积,不列入拨交伐区内。 (二)、伐区标志 伐区周界应作标志,标志要求明显、具 体,可将伐区周界内若干排采伐木削皮或在周界 上标桩等。伐区周界恰好为明显的地形地物线, 如山脊线、山沟的合水线、道路、河流等,经注 明后可不另作标记。 (三)、区划皆伐伐区应注意3点事项 ()沿主山脊两侧各保留20-25米宽的林帽带 。 ()山区25度以上山坡下方为渠道(主渠

29、道) 、河流(宽10米以上)、农田、水库、水塘及有塌 方的地区,需保留15-20米的原有植被带。 ()在村镇、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周围设置20- 30米的缓冲带不采伐。 三、伐区面积调查三、伐区面积调查 (一)、调查精度:95%以上 (二)、调查方法 1、仪器实测 自然地形不明显,面积0.3公顷以下的伐区, 采用罗盘仪闭合导线法实测,导线测量闭合差小 于1/150;罗盘仪测量采用大于1/5000比例尺成 图,用几何图解法求算面积,图形复杂,可用求 积仪或网格法求算面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 也可采用gps实测。 2、地形图调绘 自然地形明显,面积0.3公顷以上的伐区, 采用1/10000比例尺地形

30、图实地调绘伐区面 积,用求积仪、网格法或gis技术求算面积。 四、伐区蓄积调查四、伐区蓄积调查 (一)、调查精度:90%以上 (二)、调查方法 1、全林实测法 适用于面积0.3公顷以下者,按径阶每木 检尺,分径阶计算材积和出材量。择伐、 渐伐、抚育采伐要分别保留木和采伐木登 记,并将采伐木落实到单株挂号标记。 2、标准地法 适用于面积0.3公顷以上者。设置2025 米方形标准地,对标准地内林木进行每木 检尺,按标准地单位面积蓄积和出材量推 算全林蓄积和出材量。 标准地数量要求:最低不少于2块,标准 地总面积占小班面积比率,择伐、渐伐、抚育采 伐,人工林不低于3%,天然林不低于5%;皆伐不 少于

31、5%。 对择伐、渐伐、抚育采伐,因面积过大逐 株落实采伐木有困难,需在所设置的标准地中, 选择23块有典型代表性的标准地,作为采伐作 业时技术人员选择采伐木的参照模型。 3、角规样地法 适用于皆伐面积0.3公顷以上者。选择有代 表性地段,用断面积系数1.0角规控制检尺, 根据角规样地平均每公顷采伐蓄积和出材 量推算小班采伐蓄积及出材量。要求角规 点数量,1公顷以下设5个,以后每增加0.5 公顷设1个。 五、蓄积量、出材量计算五、蓄积量、出材量计算 1、标准地(角规样地)蓄积量、出材量计、标准地(角规样地)蓄积量、出材量计 算算 利用外业调查所取得的标准地(或角规利用外业调查所取得的标准地(或角

32、规 样地)资料,查相应树种的立木材积表样地)资料,查相应树种的立木材积表 (形高表)、出材率表,得标准地(角规(形高表)、出材率表,得标准地(角规 样地)蓄积量、出材量。样地)蓄积量、出材量。 2、全林实测小班蓄积量、出材量计算、全林实测小班蓄积量、出材量计算 伐区小班蓄积量、出材量伐区小班蓄积量、出材量=各树种、径阶蓄各树种、径阶蓄 积量、平均出材量。积量、平均出材量。 3、伐区小班蓄积量、出材量计算(标准地、伐区小班蓄积量、出材量计算(标准地 法)法) 伐区小班蓄积量、出材量伐区小班蓄积量、出材量=标准地(角规标准地(角规 样地)平均蓄积量、平均出材量样地)平均蓄积量、平均出材量*伐区小班

33、伐区小班 面积。面积。 六六、竹林调查、竹林调查 在竹林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2025米的方形 标准地,在标准地内分径级调查立竹株数和采伐竹株数, 以标准地平均数推算伐区立竹总数、采伐竹数及其径级 分布情况。标准地总面积不得少于小班面积的3。 七、其它因子调查七、其它因子调查 包括林分起源、树种组成、林龄、平均胸径、平 均树高、郁闭度、立地条件(地形地貌、土壤)和林下 植被等调查。 第四部分第四部分 伐区设计伐区设计 一、伐区生产工艺设计一、伐区生产工艺设计 (一)、定向伐木控制树倒方向的原则, 应以“便于集材”为主。要求凡在集材道 上的林木,应沿集材道方向伐倒,集材道 两侧的林木,应倒向

34、集材道,并使与集材 道构成的角度不大于450 。 (二)、迹地清理 1、迹地清理的必要性 有利于森林更新,改善迹地卫生状况,防 止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与蔓延, 改良土壤,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2、迹地清理的方法 根据经济条件、立地条件和采伐方式不同, 选择不同方法。 运出清理法 将采伐剩余物运出利用,充分利用森林资 源、提高木材利用率。取决于林区经济条 件和森林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堆积清理法 a、堆腐法:把采伐剩余物截短以后堆成堆,置于 林 地 任 其 腐 朽 。 一 般 堆 的 长 宽 高 以 不 超 过 21.51m为宜,每公顷约可堆80100堆。 b、带腐法:皆伐迹地上采用一种宽11

35、.5m,高约 1m的带状堆腐。 c、撒铺法:将采伐剩余物截成长0.51.0m的小段, 均匀地撒布或平铺于迹地上任其腐烂。 火烧法 分堆烧和全面火烧两种方法,从保持水土、 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的角度看,火烧法需 慎重采用,一般不宜。 二、资料整理二、资料整理 1、伐区设计图 采用罗盘仪实测面积时用大于1/5000比 例尺成图;采用1/10000比例尺地形图调绘 面积的,将有关部分描绘或剪接成图。伐 区设计图上除反映伐区位置、边界线、林 分类型、林龄、优势树种、小班号、 采伐面积、采伐蓄积、出材量注记等主要 内容外,还应有图幅号,并尽可能反映周 围主要地形地物、交通集材等情况,必要 时可作适当的文字说明。其注记形式为: 小班号优势树种林龄 采伐面积采伐蓄积出材量 2、伐区调查设计表 ()伐区采伐设计表(附表一) 表中林种、优势树种、林龄、起源、郁闭 度、采伐类型、天然更新等级等由外业 v v 伐区拨交的内容包括:采伐的地点、伐区 边界线,采伐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