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案2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学习目标定位1.理解速度概念,知道速度概念的比值定义方法 2理解平均速度概念,会 利用平均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3.知道平均速度与某段时间 (或某段位移)相对应,知 道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储备区 息故涓本溯源 推陈方可却新 、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直线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二、速度 1. 2. 定义:物体通过的位移 S跟发牛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的比值. s 定义式:v=- 3.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 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单位还有km/h,则 3 1 m/s= 3.6 km/
2、h. 4.平均速度:在物理学中,把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需时间的比 值,叫做平均速度,用公式表示 V= 基础自学落实重点互动探究 学习,探究区 一、速度 问题设计 自行车和汽车都在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单向行驶,自行车在 30 min内行驶8 km ; 汽车在 30 min内行驶50 km ;百米比赛中,运动员甲用时 10 s,运动员乙用时 13.5 s. (1)自行车和汽车哪个运动得快?运动员甲和运动员乙哪个跑得快? 汽车和运动员甲哪个运动得快?如何进行比较的? 答案(1)汽车运动得快,相同时间内位移大. 运动员甲运动得快,通过相同位移所需时间短. (2)对于汽车和运动员甲
3、,通过比较两物体单位时间内的位移,可比较两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亠50 km 50X 10 m. 汽车: =27.8 m/s. 30 min 30 X 60 s 运动员甲:100 m = 10 m/s. 10 s 所以汽车运动得快. 要点提炼 s 1定义式:v=.其中s是位移,不是路程. 说明 这里的定义方法是比值定义法.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他两个量决定,即不能说 p= m、R=Up也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 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初中曾学习过 2方向: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注意(1)当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大
4、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2)分析物体的运动速度时不可只关注速度的大小,也要注意确定速度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 问题设计 某同学百米比赛用时12 s,前2 s内的位移为12 m,第2个2 s内位移为14 m,第3个2 s 内位移为16 m,第4个2 s内位移为19 m,第5个2 s内位移为20 m,第6个2 s内位移为 19 m. (1)这位同学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吗? (2)请计算上述6个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 答案(1)不是,因为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 第 1 个 2 s 内 71 = 6 m/s, 第 2 个 2 s 内 v 2= 4 = 7 m/s,
5、 2 s 第 3 个 2 s 内73= 8 m/s, 2 s 第 4 个 2 s 内 V4= 9.5 m/s, 第 5 个 2 s 内 v 5= 10 m/s, 2 s 第 6 个 2 s 内 06= 9.5 m/s. 2 s 第5个2 s内运动得最快. 要点提炼 平均速度 1. 定义: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 L的比值,公式 v = 2. 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3. 矢量性:平均速度的方向与 t时间内发生的位移 S的方向相同. 三、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问题设计 体育课上,某同学沿操场跑了一圈(400米),用时80秒钟,另一同学说,“还
6、不错! 平均速 度是5 m/s”. (1)这个同学所说的“平均速度是5 m/s”是怎样算出来的? (2)根据我们刚学的平均速度的定义,这个结论正确吗? 答(1)这个同学的平均速度是用路程除以时间算出来的,即 v = 400 m/s= 5 m/s. (2)不正确沿操场跑完一圈的位移是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可得这位同学的平均速度是0. 要点提炼 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路间. (填“等于”或 注意 生活中有时所说的平均速度实际上是平均速率,一般位移大小不等于 “不等于”)路程,所以一般平均速度的大小不等于(填“等于”或“不等于”)平均速率. 延伸思考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就
7、是平均速率吗? 但是平均速度是矢量,所以 答案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不能说平均速度就是平均速率. 典例精析 一、对速度的理解 【例1】关于速度的定义式 v = s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 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B .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 s和时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 s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C对;此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 s除以时 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 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A错,B对;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 的快慢,方向
8、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D对. 答案 BCD 针对训练1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 .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 速度是矢量 答案 AD 二、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 【例2 一物体以vi = 4 m/s的速度向东运动了 5 s后到达A点,在A点停了 5 s后又以V2= 6 m/s的速度沿原路返回,运动了5 s后到达B点,求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解析物体全程的位移大小 s= v2t2- v1t1= 6X 5 m 4 x 5 m = 10
9、 m,全程用时t = 5 s+ 5 s+ 5 s 102 s= 15 s,故平均速度大小v = t = 15 m/s = 3 m/s,方向水平向西.物体全程的路程 L = V2t2 + v1t1= 6 x 5 m + 4x 5 m= 50 m,故平均速率 v L 50,10, =7=応 m/s=T m/s. t 153 、 2 10 答案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方向水平向西 平均速率为 2 m/s 3 3 针对训练2从甲地到乙地的高速公路全程是 197 km, 辆客车8点从甲地开上高速公路, 10点到达乙地,途中曾在一高速公路服务区休息 10 min,这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的平均车 9 速是(
10、) 27.4 km/h 29.8 km/h A. 98.5 km/h C. 107 km/h 答案 A 解析该题求解的是客车的平均速率,由于客车在2小时内经过的路程是 197 km,故平均 速率 V = L =字 km/h = 98.5 km/h , A 正确.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定义 I速度公式: ,单位: m/s 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物体运动的方向 定义 平均速度公式: 方向: 一 s v =- t 与单位时间内位移的方向相同 自我检测区 I路程 I平均速率=时间 检测学习效果炼验成功快乐 1.(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公式v = s可知,
1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答案 CD 解析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对于匀速直线运动,位移随时间均匀增大,但位 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不能误认为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C、D正确. 2.(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一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先以72 km/h的速度行驶20 km,又以108 km/h 的速度行驶10 km ,则汽车在这30 km的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20 m/s B . 22.5 m/s C. 25 m/s D
12、. 81 m/s 答案 B 3.(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在2013年游泳世锦赛上,孙杨在男子400米自由泳比赛中 50米,则孙 以3分41秒59的成绩夺冠,为中国游泳军团拿下本届大赛首金.已知赛道长 杨在整个比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平均速率为 答案 01.81 m/s 解析 孙杨在整个比赛中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v = 400 E /o (3 X 60+ 41.59) s 1.81m/s. 40分钟课时作业 题组一对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理解 1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 .速度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
13、运动 C.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D 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运动的时间成正比 答案 BD 解析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速度不变 (即速度的大小、方向都不变),轨迹是直线的运动.由 s= vt可知,位移s的大小与时间t成正比,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s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 =;可知() A .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答案 BC 2 m/s,乙质点的 3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 速度为4
14、m/s,则可知()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 2 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贝U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 60 m 答案 ACD 题组二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 4.三个质点A、B、C,运动轨迹如图 1所示.三个质点同时从 N点出发,同时到达 M点, 且均无往返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B .三个质点任意时刻的运动方向都相同 C.三个质点从N点出发到任意时刻的速度都相同 D 三个质点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同 答案 A 解析 A
15、、B、C三个质点在相同时间内从 N点到达M点的位移的大小都是 MN的长度,方 向都由N指向M,即位移相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 A选项正确质点 B做单向直 线运动,速度方向始终由 N7M,而质点 A、C沿曲线运动,运动方向随时在改变, 选项错误.由于路程与位移一般不同,故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不相等, 仅在质点 做单向直线运动时,平均速率才与平均速度的大小相等. D选项错误. 5.为了传递信息,周朝形成了邮驿制度;宋朝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 投递,“金牌”一昼夜行500里(1里=500米),每到一驿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那么“金 牌”传递的快慢() A.与成年人的步行速
16、度相当 B .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C.与高速公路上汽车的速度相当 D 与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相当 答案 B 解析 “金牌”的传递速度v =-= L 250 km 24 h - 10.42 km/h,与人骑自行车的速度相当. 题组三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计算 6.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 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 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 率分别是() A . 10 m/s,10 m/s B . 5 m/s,4.8 m/s D. 0,4.8 m/s C. 10 m/s,5 m/s 答案 D 解析 此人往返
17、一次的位移为0,由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的大 小为0.设由坡顶到坡底的路程为L,则此过程的平均速率为V = 2L2V1V2 = 4.8 m/s, -+丄 V1V2 V1 + v2 故选项D正确. 7.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 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 度是() A . (vi + V2)/2 V2+ V C. BViV2 Vl+ v2 2viv2 D. V1 + v2 答案 D 解析设总路程为2s,则前半程的时间为t1= V1后半程的时间为t2= f,所以全程的平均 速度是 V = - = 2呼,故选项D正确. tl+ t2 Vl+ V2
18、& 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从乙地开往 丙地.已知乙地在甲、丙两地之间且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 汽车在从甲地开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 20+ 30 V = 2 m/s= 25 m/s,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如 何解? 答案见解析 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 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定义, 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平均值.正 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 s,则有:V 直-一2s = 24 m/s. 20咗 9.甲、乙两人从市中心出发,甲20 s内到达正东方向100 m处,乙 30 s内到达正北方向 150 m处,试比较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 答案不相同 解析 V甲=卡=100 m/s = 5 m/s,方向向东. S 乙 150 t乙 V乙=二=莎 m/s = 5 m/s,方向向北. 所以两人平均速度大小一样,方向不同,所以它们的平均速度不同. 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 10. 一位旅游爱好者打算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级银行从业资格之中级银行业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综合检测题型汇编附答案详解(模拟题)
- 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考前冲刺练习【轻巧夺冠】附答案详解
- 旅游行业智慧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方案
- 自考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复习提分资料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自考公共课考试彩蛋押题含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综合解析北师大版8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综合解析广东省恩平市中考数学真题分类(二元一次方程组)汇编专题攻克试题(含解析)
- 建筑工地现场管理实务操作指南
- 自考专业(计算机信息管理)预测复习含答案详解(培优)
- 电竞公司劳动合同管理办法
-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课件
- 魔兽世界85-90升级路线(BL)
- 纤支镜在麻醉科的应用
- 微生物发酵中药研究进展
- 《矿业权评估指南》
- 机动车维修竣工出厂合格证样式
- 整套教学课件《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研究生
- 手机拍照技巧大全课件
- 工业建筑钢筋工程监理实施细则
- 2023版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诊疗常规
-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