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论语〉十二章》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精《〈论语〉十二章》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精《〈论语〉十二章》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精《〈论语〉十二章》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各组加粗的字注音。论 语()不亦 说乎()不愠() 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不惑( )不逾矩()()不思则 罔( )不学则 殆()一箪食( )曲肱而枕()()( )好 之者() 笃 志()2.选择正确的字,并将序号填入横线上。( 1)一箪食,一饮 A.飘B.瓢( 2)人不知而不 A.缊B.愠( 3)学而不思则 A.罔B.惘( 4)饭 食饮水A疏B.蔬3为句中加粗词选择最确切的解释(把序号填入括号内)(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A .按一定时间 B .有时 C .时常 说:()A 说话 B 同“悦”,愉快C 劝说(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

2、()A .不清楚B.没有 C .迷惑殆:()A .疑惑B.危险 C .疲倦(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省:()A .问候B.自我反省C.明白,领悟信:()A .相信B.言语真实C.真诚,诚实传:()A .传递B.老师传授的知识 C.传授4.下列句子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 ,错误的打“X(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解释:做人不知道怨恨,不也是君子的风格吗?()( 2)是以谓之“文”也。 解释: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 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6.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有谈学习方法的。选A.温故知新敏而好学不

3、耻下冋B.学而不厌不耻下冋学而不思则罔C.敏而好学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D.不耻下冋学而不厌三人行必有我师7.填空:(2)属于转接的有(1)论语是记录的书,共篇,是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选自论语的、等篇。解释: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5.“而”字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分析下列各句后回答。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E.学而不厌F.择其善者而从之G.敏而好学H.默而识之(1)属于顺接的有(2)孔子,名_,字,_时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家家。&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语句。(1 )作者阐述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的句子(2)作者阐述

4、“学”和“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作者说明孔文子被谥为“文”的原因是 (4)文中阐述对别人的优缺点如何正确对待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对文中两个“其”、两个“之”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也相同。B.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也不同。C. 两个“其”含义相同,两个“之”含义不同。D. 两个“其”含义不同,两个“之”含义相同。10对文中四个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人”指三个人B.“焉”是语气助词,可不译。C. “择”是选择之意。D“从”是跟从,意译

5、为学习。11选出与“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中加点的 “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学而时习之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 其不善者而改之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二)课外阅读子曰:“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孔子的学生)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 知,是知也。 ”(选自论语 ?为政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选自论语 ?述而)1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给它注音并解释。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知”字的意思。(1)人不 知而不愠()( 2)温故而 知新()(3)诲女 知之乎()(4)知之为知之()()(5) 是 知也()14翻译下列句子。

6、(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 ( 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译: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译: 15这两则语录哪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哪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它们表明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三、综合运用16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有一天,小张到同学小王家去玩,海阔天空地神聊了半天,小王看了看小张,问: “小 张,现在几点了?”小张说: “早着哪,才 11 点!”( 1)小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2)小张是怎么领会小王的意思的?17小美性格内向,老师在课堂很少提问她,但她很想有机会发言。如果你是小美,该如何简明、得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四、写作训练 18春天百花竞发是美的,夏天生机勃

7、勃是美的,秋天丰收在望是美的,冬天银装素裹是美的请以“分享是美丽”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字数在 500 字左右。参考答案:1略2(1)B(2)B( 3 ) A (4) A3(1)CB(2 CA (3)BC B4(1)X(2)V (3)V ( 4)X5顺接: A、 C、F、G、H转接: B、 D、E6D7略8略9C10A11B12“女”通“汝”,读r u,作“你、你们”讲;“是知也”中的“知”通“智” ,作“聪明”讲。13(1)了解 (2)知道( 3)记住( 4)知道 知道( 5 )通“智”14( 1)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啊( 2)不到他想弄清楚问题而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3)不能举一反三15第一则是论述学习态度的, 第二则是论述学习方法的。第一则中, 孔子认为要以老 老实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不可不懂装懂。这是一句很好的治学格言。 第二则中, 孔子认为 教育学生时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