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荒志愿者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我的1958_第1页
垦荒志愿者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我的1958_第2页
垦荒志愿者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我的1958_第3页
垦荒志愿者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我的1958_第4页
垦荒志愿者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我的195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垦荒志愿者建国60周年献礼征文:我的1958走出校门踏征途1957年7月上旬,遵照*部长的指示,*省政府决定: 省农机校农机专业应届毕业生提前毕业。半数人前往铁道兵 农垦局开发建设北大荒,半数人到各县农机站建设新农村。经个人申请组织批准。7月中旬,我和90多名男女同学, 如期来到*,分配到密虎宝饶四县境内的十几个铁道兵农 场。地处饶河交通不便的八五九农场,分配到 5名男生。又 有多人要求到边远艰苦地方贡献力量。农垦局只批准 4名男 生,受录者均感荣幸。我们9人从*乘火车,取道佳木斯,换乘七天一个航程 的轮船前往饶河。7月22日,在佳木斯候船时,合影留下历 史瞬间,珍藏至今。经三昼夜航行,28日

2、到达边陲小镇 XX受到八五九农 场赵明高场长的亲切接见,交谈中我们感受到“老八路”对 青年的关爱、鼓励、重托和厚望。八月初,我们被分配到各开荒队的拖拉机上,任换班驾 驶员。有幸在国家“一五”期间留下我们垦荒地足迹。半年后,定级为见习技术员,月薪36元。水陆运输接官兵1958年,是八五九农场移迁到饶河后,建场开荒的第二年。为扩大开荒面积,年初组建四个开荒大队。从三个分场 抽调20台拖拉机和机组人员,等分到第一、第二开荒大队。 分别在“里小山”和“东道林”进行大面积开荒。第三、第 四开荒大队,分别在“新兴洞”和“四合”勘测和筹建。开春后,我们九人结束在修配厂的修车实践。魏圣才继 续留在总场机务科任

3、技术员,林风山等数人任开荒队机务队 长,还有数人在拖拉机上继续充实基本功。张振山和我两位校友与八名拖拉机手,到*接回10台DT- 413拖拉机。每人驾驶一台,机车后背着装满柴油的大 油桶,经虎林虎头铙河等地,空行400余公里,安全回到总场。张和我分别分配到第一和第二开荒大队。DT- 413是从匈牙利进口的 50马力链轨拖拉机,体轻马 力小,不适低湿地开荒。只能在草甸湿地拉大爬犁跑运输。从二大队到总场部近百里路程,除不足20里土路外,其余均是低湿荒原。拖拉机过后车迹很深,跑3-5趟就需另开新路。两台运输车,承担全大队开荒、房建和生活所需物资的 供应,还负责人员接送。每天往返一次,每十天或半月更换

4、 一次木爬犁。五月上旬,从佳木斯开往饶河的客轮,当年首航来到XX, 送来数百名转业官兵。分配到第二开荒大队的百余名军人, 就是乘坐这两台水陆通用的大爬犁来到新居点的。当年八五九总场接受三千四百余名复转军人。早在三四 月份,陆续从*乘坐大卡车,经冰冻的陆路来到农场。三江 开航后,分批从佳木斯乘船来场。四月份,二大队为迎接官兵到来,突击建筑两栋简易大 库房。没有窗户一个门,屋内对面大通铺。新来的拓荒者就 挤住在这简陋的房内。多对 30多岁的新婚伴侣,暂住在大 通铺的一端。他们用皮箱间隔,支起蚊帐,可谓特殊年代的“蜜月宫”。五月份,二大队开荒数百亩。 在五边方针的指导下, 大队组织新来的官兵,右手一

5、根棍,左手一把籽,在伐片地 上人工点播大豆。为提高功效,陈大尉将自己的新床单剪成 条块,缝成布袋,装满豆种,分给各班组及个人,受到大家 称赞。部份军人,用裤子装满豆种搭在肩上, 手动裤口下种, 被称为“裤播机”,轰动一时。当年官兵的主要任务是房建。他们白手起家,建成十几 栋马架泥草房。秋后二大队全员,从大库房和帐蓬里,搬进 避风取暖的家庭住屋和集体宿舍。转业官兵来到垦区,涌现出一批审时度势、远见卓识、 身先士卒、求真务实的好干部。陆续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 为英雄创造历史增强了实力。他们经历暂短的认识和实践过程,在各自岗位上,为开发建设北大荒做出了历史贡献。为建粮仓垦荒原七月初,由于多点分片开荒

6、的需要,大队长龚伯言委任 我为机务队长,带领 4台C 80拖拉机和20多名机组人员, 到远离大队部的“文登岗”孤军开荒。机务队长林风山校友, 带领6台机车,继续在大队部周边开荒。搬迁途中,遇到8米宽的水线,人走下陷过膝,机车不 能越过。我们伐杨树截成段,拼排辅成10余米宽的“浮桥”, 4台拖拉机带犁和装满帐篷灶具及行装的大爬犁顺利通过。可垦荒原在水线里侧。为吃水方便,开荒点建在水线的 边上。20多名新老技工,他们步行涉水上下班, 昼夜双班机不 停;驾驶拖拉机,牵引四铧犁,手调大犁深浅轮,一速徐徐 前进,机组过后,四条伐片长龙开颜见苍天。遇到塔头树根堵犁,前走后退,走走停停排除障碍,一一 班只能

7、开垦20余亩荒地。一次塔头堵犁,农具手蹲在犁架 上,用脚蹬踹,不慎人体落到犁下,胸部刮伤流血,至今留 有伤疤。为确保人身安全,大队部规定,每机组必有一名安 全员。日后被总场列入“二五五”机组五项分工之一。低湿地开荒,经常遇到陷车的烦恼,不仅人员吃苦受累, 机具受到损坏,而且严重的阻碍开荒进度。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开荒时常出现回伐、立伐等质量不佳现象。为排解这两个难题,各开荒队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对拖 拉机进行“穿木鞋”防陷改装,收到成效。对犁铲入土角, 犁壁、犁床、延尾板等部位进行改进,统称为五铧犁综合性 改装。与拖拉机防陷改装并列为 “二五五”的两项改装内容; 不仅解决了翻伐质量问题,同时也极

8、大的加快了开荒进程。 I960年6月下旬,牡丹江农垦局在八五九农场二分场召开“二五五”开荒现场会,将这些经验推广到全局各农场。1958年夏,XX电影制片厂录制组,来到八五九农场第 二开荒大队,拍摄了纪录片电影开荒。用真人真事展示 了男女青年开荒、劳动和生活的真实场面。现场的垦荒者受 到极大鼓舞。日后,以杨桂裕、高言敏为车长和驾驶员的九 位姑娘,组建了八五九农场第一个“三八”包车组。她们在 开荒中立展风采。有北大荒诗人汪峻当年的两首诗为证:访全国三八红旗包车组杨桂玉和戏题一绝赠三八 包车组副驾高言敏。1959年和1960年,六分场 C 80- 9 号“三八”包车组,受到八五九总场、牡丹江农垦局和

9、省妇 联、省政府及全国妇联的多次嘉奖。1959年冬,该机组人员随八五九农场集团军,支 援海南岛垦殖期间,车长杨桂裕等北大荒楷模们,受到*部长的接见。1960年春该机组人员回场后,随车调到二分场。 至今该机组有五位“壮氏”仍健在垦区,解甲归宅安享晚年。1958年,第二开荒大队共开垦荒原三万余亩。第二年春 与第一开荒大队开垦的三万亩合并,组建第六大队为垦区增加粮食基地六万亩。其中“文登岗”开荒近万亩,第二年组建一个生产队。不难确认,农机工人是建设大粮仓的第一功臣群体。他们的贡献,不只源于对事业的热心和执着,更来自专业技术与先进机具的有机结合,产生巨大能量。在农业生产中,他们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群

10、众创造历史的楷模,他们与复 转官兵等群体,同是北大荒历史的主人。作为开荒队的领头人,每天要踏查荒地,安排地号,以 防作业中堵犁陷车;参加机车保养,排解机具故障,确保机 车正常出勤;丈量和记录开荒进程,以便功归其主;还要关照工人生活和休息。9月28日深夜,大队派两人接我连夜回大队部,要第二天赶到总场。并委托 29号车长共产党员杨奎祥,接替机务 队长工作。返回途中,3人夜走荒原迷失方向,只好蹲在树 下打盹到天亮。参观考察学经验29日到达总场后方知,农场组织由一分场场长夏生祥领 队的10人小组,赴南方参观学习“鼓干劲争上游”的好经 验。10月7日到达XX。经农垦部开信介绍,先后到XX郊区、河南和湖北等地的农场、公社及城镇参观学习11月中旬回到大队部时,已是地冻机停车入库, 机务人员检修忙。大队长任命我为第二大队技术员,并参与机车检 修。星移斗转,50多年过去,伴随垦区变北大荒为全国大粮 仓的发展过程,我们也由“风华正茂”步入“古稀之年”。 回溯往事,其乐融融。忆往昔:为献出美好年华而无怨无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