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20210227041515)_第1页
坚持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20210227041515)_第2页
坚持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20210227041515)_第3页
坚持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20210227041515)_第4页
坚持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202102270415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坚持劳务输出与就地就近转移相结合大力发展本地劳务经济近年来,我们XXX为促进本地经济发展,缓解巨大的就 业压力,变人口包袱为社会财富,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 经济作为重要措施来抓,为“过剩”的劳动力找到了出路。一、领导重视,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委、县政府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把其作为一个 大产业来抓,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转移农村富余劳 动力,列为全县三大重点发展的经济之一,持之以恒,常抓 不懈。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逐 年增加,去年,全县劳务收入1.6亿元,占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的10.4%;农民人均劳务收入 2608元,占全县农民人均 纯收入的3

2、2.9%,劳务输出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主导产业之。二、牵线搭桥,提供务工机会。劳务输出的关键在于信息。为此,我们劳动保障部门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建设和发 展乡镇、社区及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目前,全县已成立劳 动保障事务所11个,社区及村就业服务站153个。建立了县、乡镇、社区及村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实现了计算机的联 网和信息双向传输,市场配置城乡劳动力资源的机制已初步 形成。通过劳动保障服务信息网络定期或不定期的发布各类用工信息,相互间的信息共享,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 同时,劳动保障部门在外出务工人员中聘请劳务输出信息 员,通过他们获取信息。此外,还与辽宁、XX广东、海南、浙江、福建等省的 5

3、3个市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关 系,建立了较稳固的劳务输出基地。三、传授技能,增加上岗把握。我县从五个方面入手, 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凭一技之长捧上“饭 碗”。一是在培训渠道上,注重了多元性。目前全县有职业 咼级技校各1所,中专、技校、职业咼中 3所,就业培训中 心1个,创业培训基地1个,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基地 1个, 各类社会力量办职业培训机构10多家,初步形成了 “政府主办为主,社会筹办为辅”的职业培训网络。二是在培训层 次上,注重了合理性。开展了初、中、高级技工培训,劳动 预备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劳动力免费培训等短、中、长期培训,培训的人才分为初、中、高级3个层次。

4、三是在培训内容上,注重了实用性。培训突出操作动手能力,使多 数学员到单位后能很快胜任工作,甚至“独挡一面”。如成 功技术学校,全面提高实习课课时比重,对有些课程干脆就 把课堂搬到实习现场,边实习边学技能,提高了学员的动手 能力,使学员成为了用人单位争相竞抢的“紧俏商品”。四 是在培训专业上,注重了针对性。现已开设了电脑、电算会 计、电工、电焊、车工、美容、美发、服装、种植养殖、汽 车修理等21个专业,其中大多数都是外地急需的热门专业。 五是在培训方式上,注重了灵活性。采取按需培训、定向培 训、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大 大增加了劳动者的上岗把握。近几年全县每年培训各类专业

5、 技术人才6千人,其中约有75%俞送到了外地务工。四、担当后盾,巩固输出成效。要巩固输出成效,就要 让他们在外工作安心。为此,我县从三个方面解除外出务工 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解决“在外”的困难。加大了劳动保 障的执法力度,采取日常监察与专项监察相结合的办法,对 职介机构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严格实行职介许可证和年检 年审制度,净化劳务输出市场。近几年全县共取缔非法和年 检年审不合格职介机构 4家,纠正超标准收费 7起,查处非 正常劳务输出案件6起。为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我县组 织开展全县性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综合大检查,开展了拖欠 农民工资、非法使用童工等专项检查。共巡视监察单位1385个,立案

6、18件,结案18件;依法取缔非法中介机构 3家;受 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 176起,涉及人数1576人;为外出务 工人员无偿提供法律援助, 帮助追讨欠款、工资281万余元, 清退押金1.4万元。同时,会同公安、农业、计生等部门积 极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身份证、流动人口证、务工证、计生 证等证件。各基层劳动保障机构, 每年积极开展“春风行动” 在车站集市设立服务咨询点,免费发放宣传资料,提供劳动 法规政策咨询服务。把宣传资料送到劳务输出较多的村屯, 让外出务工人员直接了解有关政策法规。五、广辟门路,就地转移就业。,劳动力就地转移人数明显增加。在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中,我们积极引导农民合 理有序向城镇转

7、移就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农村二三产 业,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机会。1、围绕加快优势支柱产业改造升级吸纳农村劳动力。加快企业改制步伐,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截 止XX年全县完成157户国有企业改制任务,新增就业岗位 XX个。县原车轮总厂改制后, 分立成峻恒和正达两户民营企 业,生产能力提高。仅卓越公司新投产的生产,我们一次性 组织培训上岗农民技工 300多人。2、 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帮助xx药业新上国家二类新药建设项目,企业有了容纳就业能力,吸纳农民工300多人。培育企业后备工人,确保传统工业用工需要。xxx煤矿是省属老煤炭企业,一线采煤工人需求量大。我们组织招收并协 助培训采煤专

8、业农民工,几年来先后有1200名农民工,走上了采煤一线。我们还利用工业集中区建设,促进县域经济 发展和支柱产业升级,拓展农民就业领域。几个大项目建设后,可新增就业岗位 3000多个。3、围绕建设特色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以县城和中心 镇为依托,围绕粮米加工、木制品加工、草编加工、制酒等4个特色园区。鼓励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民产业大户积极创 办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 方便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xx镇木 材资源丰富,农民有从事木制品加工传统,为把这一产业做 大做强,我们对从事木制品加工农民业户,分期、分批进行 绘图、雕刻、喷漆等专业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从传统的手 工木匠,转变为木制品工艺师。这个镇已建成东

9、北地区最大 餐桌餐椅生产基地,木制品加工企业有116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200余人。一些水稻主产区乡镇,组织农民利用 稻草发展草编加工业,目前已发展草编加工业户1100户,吸纳农民工就业 2300人,每年人均工资性收入都在万元以 上。一些杂粮主产区,积极发展制酒加工企业,目前全县已 有大小酒厂65户,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 3700人,这些农民 离土不离乡,就地就近从事非农生产,实现了农民就业和企 业增效双赢。4、围绕强化县城和中心小城镇建设吸纳农村劳动力。我们利用招商引资的有利契机,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一是利 用县委、县政府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引进域外资金发展第 三产业。新建的3万平方米华日建

10、材城,吸纳 70多名农民 业户在建材城搞经营。还围绕建材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配 送业,安置农民就业 300多人。二是鼓励民营资本投资第三 产业。新古楼和凯旋路商贸步行街和爱国路餐饮一条街建设 项目,是民营企业家投资 1亿元新建的。目前招商农民进城经商业户100多户,服装业和餐饮业吸纳农民工就业XX多人。三是吸纳农村个体资本投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农民个 体出租车业户 2600户,人力三轮车业户 1000多户。5、围绕促进非粮产业发展吸纳农村劳动力。我们立足 优势资源,引导农民以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体,重点在园艺特 产,立体复合经营和规模养殖等非粮产业发展上做文章。向 山林进军,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全

11、县发展地栽香菇、黑木耳、滑子蘑、榆黄蘑等食用菌栽培150万平方米,吸纳农民工向非粮产业转移 5600人。立足地域优势,大力发展烟草 种植业。依托永兴烟草协会和永兴烟草品牌,带动全县发展 烟草栽培面积1.7万亩,吸纳农民工向非粮产业转移XX人。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地膜香瓜产业和旅游经济, 吸纳农民工向非农产业转移 3000人。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外地资本投资本地优势产 业。XXX铁矿,是引进域外资金兴建的选矿企业,在企业筹 建阶段,就提前招收农民工 300人,免费进行技术培训,短 时间内把这些农民培训成为熟练的产业工人。我们还立足区 位优势和政策优势,引进人参加工高科技龙头企业,延

12、伸了人参精深加工产业链条,解决了周边乡镇100多农民就业问题。7、我们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养殖户利用荒山、荒坡、荒沟、荒水资源,兴建标准化牧业养殖小区107个,吸纳农民工向非粮产业转移3000人六、筑巢引凤,促进返乡创业。全县积极实施打工能人 经济发展战略,多次对打工能人进行表彰,大力宣传典型, 带动更多的外出务工能人返乡办企业,并通过召开座谈会、 走访慰问、联络等形式,真诚邀请打工能人返乡创业。Xxxxxx等乡镇把发展“归雁经济”作为发展地域经济的“重 头戏”来唱,积极引导外出务工能人回乡创业,并在税费征 收、场地安排等方面制定了优惠政策,争取银行低息贷款, 为返乡创业人员创造宽松

13、的环境。如xx乡打工回乡的姚世强投资20多万元,兴办xx米业有限公司,安排本地农村劳 动力60多人,目前,固定资产已达115万元,年创产值1560 多万元。同时,还和 32户农户签定了 480亩的订单合同, 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 87人,使农民在人均收入 3800元的基 层上多收入500多元。据统计全县农村有 4.2多万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占 全县劳动力总数的 35%其中县内从事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 2.1万人,目前,长期性转移达3万人,其中省外转移23.092 人,境外转移 3087人。明显改变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基本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流动。稳定了我县 的就业局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十一五”时期,我们将更进一步加快转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